admin
時間:2024-02-07 06:16:57來源:本站整理點擊:
我家大寶4周歲,剛從3周歲的階段過來,所以經驗分析是有3種情況的:
1、無名火:
主要還是體質問題,肝火旺,就跟大人一樣,需要調理下身體問題。把這個問題解決了,情緒就沒那么大的波動了。一般遇到這個問題,我們家都是做小兒推拿解決;
2、家庭環境:
朝夕相處的家庭成員有人脾氣大,情緒化,愛發脾氣,大人言傳身教,孩子想要性格溫和都很難,像這種情況就需要家長一起調整情緒,用心養育孩子的過程,本身也是家長審視自我、改正自身缺點的過程;
3、到了孩子的情緒敏感期,這種情況家長就需要引導孩子如何用語言去表達自己的心情和情緒,比如“我現在很生氣,我現在很難過”,當孩子表達情緒時,我們就應該蹲下身用溫和的語氣去追問孩子,比如“寶貝,可以告訴媽媽你為什么生氣嗎?媽媽非常希望能幫助你”。這樣既能教給孩子溫和的溝通方式,也能鼓勵孩子學會表達自己情緒的良好方法~
陪伴孩子成長的同時,我們也應該一起成長,用心去觀察,用愛去溝通~
我來回答:我就和父親的性格一樣,父親??熱情、開朗、風趣、幽默,心很善良、在那些物質匱乏的年代,自己節約都在幫助母親??家的親人,父親頭腦??聰明,又認字,又會珠算,單位有什么事,都派他去,記憶中他提個公文包,特別是他的記憶力太好了,我們動了他的東西,根本逃不出他的眼睛,但是父親??脾氣不好,這是他最大的缺點,我也是這樣,遺傳到位!但是我永遠懷念他!優點很多,是個好父親!
我用我自己活生生的例子來告訴你,孩子真的會遺傳父母的性格。本人母親超級大美女,本人父親則是較為成功的小商人一枚。但是,我母親有一個問題就在于,她的雙商真的真的非常非常低,心智發育水平低,屬于那種你幾乎無法和她溝通的類型……
同款家長,孩子最后全靠自己悟性好,不然一生磕磕碰碰。其實不是遺傳問題,是小時候母親的性格,潛移默化的影響了你!父親忙,和母親在一起的時光長。自然的學習了她的行為和性格!會反思并改進說明你雙商沒問題,只是以前環境所致認知有誤。不然雙商低如何考上高中,大學,研究生的?一般人學習不努力都考不上高中的。
很多人的性格問題,很大年紀才重塑過來,但失去的已經永遠去,再也回不來,而未來也沒有機會再去改變。童年和少年時期的經歷真的非常重要,別人在耳濡目染自然而然本能就會的東西,我們卻要在長大后在無數多的痛苦當中認識到再有意識的去改變,是多么的艱難,會走多少的彎路,在這一路上失去多少機會,錯過多少美好的人,原生的家庭真的是一個人福報的體現。
我也是有爸爸媽媽的怪脾氣,成年后,在工作和婚姻中,不斷碰壁不斷反思,才終成為現在的自己,驀然回首,已是中年!
謝謝悟空小秘書邀請!這位樓主你好,我是老岳,很高興對此話題講一講個人觀點供參考。
人們在平時生活中,經??梢园l現性格明顯懦弱的人,性格懦弱的人有很多缺點,比如在面臨困難的時候不夠勇敢,這會嚴重影響個人的事業發展,還會影響個人感情,另外還有諸多方面的危害,所以不管任何人,都要及時通過一些方法改變自己的懦弱性格,那么造成人出現懦弱的原因主要是什么呢?
造成軟弱的性格主要原因是什么?
任何一種性格的形成,基本上都是來自遺傳和教養,遺傳是先天的,是父母性格的傳承,屬于不可逆的部分。而教養屬于后天養成,從嬰幼兒起所處的養育環境和父母的態度,對一個人的性格形成至關重要。
根據佛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論,人的性格形成主要在1-3歲,這期間的教養方式,直接影響著性格形成,3-6歲是性格擴展期,這一時期的教養為性格修整提供了時機。所以,懦弱的性格除了部分先天遺傳以外,大部分都起因為童年養育造成的。懦弱源自于不被接納的養育環境。倘若一個孩子從小不被父母接納,經常被斥責而不是鼓勵,被否定而不是被認可,被忽視而不是被關注...那么,這個孩子就會膽怯,他對于外界的反應是收縮的,害怕的,自懷疑的,而膽怯是怯懦的基礎。
一個膽怯的孩子,如果他的父母雙方或者一方是強勢的,暴躁易怒的,或者控制型的,那么孩子就會從膽怯的反應發展成為怯懦的性格,性格一旦形成,就相當穩定,不容易改變。
所以,怯懦的性格一般源自于小部分遺傳,而決定性的因素在于后天的教養,當一個孩子長期處于不被鼓勵不被認可的環境時,他對外探索的勇氣就會喪失,每時每刻都在察言觀色,小心提防被責罰,這導致他害怕被關注,自封閉、自否定。
軟弱的性格最大的問題在于“投射性認同”,即他們自己認為自己是不好的,不值得被愛和被尊重的,這導致他們極其自卑,對于外界的壓力不敢反抗,常常處于自壓抑的痛苦之中。那么總的來說,懦弱的性格是怎么產生的呢?
1、什么事都要求孩子要按大人的標準和想法來做,過于強勢。其實,正常情況下,一個人在半歲左右的時候,就有認識世界的能力,特別是在接觸新鮮事物的時候,很容易,有自己獨到的見解。這個時候家長,主要就是起到引導陪同的作用,具體的體會歷程可以讓孩子自己去經歷領悟,如果只按照大人的標準,而不讓他自己去做,不用他自己去想小孩,就很容易導致自己,變得懦弱,沒有主見。
2、經常性的得到否定的孩子。如果一個孩子經常被否定,那么他就會覺得自己很差,非常容易自卑,自卑的人有多旺,容易變得懦弱。如果孩子有什么做得令不滿意的,可以換一種方式跟他說。對小孩子來說,身邊人的肯定很重要,即使他真的錯了,也要希望,陪她,走向正確的方向,而不是,否定和指責,拉開彼此之間的差距。
3、孩子沒有自己的隱私,覺得養他就有權利知道干涉他的一切。其實當生下他以后,對孩子就有撫養的義務,注意這是義務,和權利不一樣,而且,任何人都有自己的隱私權,特別是小孩子,他們對這個世界還不熟悉,相對于大眼,他們還過于羞澀,過于稚嫩,如果強行窺探他們的隱私,會讓他們覺得難堪,進而變得內向、軟弱。
4、經常對小孩子咆哮吼怒,甚至是大打出手,把情緒發泄在孩子身上。小孩子的好奇心很重,有部分原因也是由于他們知道的東西太少,所以他們總是在不停的,這里弄那里弄,他們不像大人那么安靜,而家長在心情好的時候,可能會覺得他調皮,很可愛。但是在心情比較差的時候,那就是不懂事的行為,這個時候孩子可能就會遭殃了,成為家長的出氣筒,聽著咆哮重則大打出手。
好了,以上說了這么多,總之,造成一個人的性格軟弱并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先天性因素不好改變,那么我們每個人的日常生活可以完善,給孩子一個好良好的生存環境,也可以能夠改變軟弱性格的。接來下把話題交給朋友們,大家共同來討論,留言分享您的觀點。謝謝閱讀!2019.11.16.
我認為這個問題應該翻過來說,為什么大多父母都是教師的能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也有個別不成功的,這個問題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我認為如果父母雙方都是老師的,孩子優秀的幾率就大;如果有一方是老師的,孩子也可能優秀,也可能一般,但大多優秀。這是為什么呢?
先說第一種,父母兩個都是老師,因為他們都懂教育,教育孩子的意見一致,知道怎么去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從小把習慣培養好了,以后的學習根本不用父母操心,只需要實時引導就可。因為孩子具備了較強的自制力、意志力和學習能力,就等以后的收獲了。
我所認識的老師中,凡是夫妻二人都在一所學校的,那養育孩子簡直是黃金搭檔,特別是吃住在校的老師照顧孩子更是方便。初中高中都有晚自習,夫妻倆有課的上課,沒課的就可以在住室輔導孩子學習,所以孩子從小就接受了全方位的輔導,學習上基本沒有攔路虎。從九十年代以后大學畢業當上老師的人,他們的孩子學習成績差不多都位于年級段前若干名,好多都考上了重點大學。
第二種情況比較復雜,表現在父母有一方是老師,一方不是老師的,孩子優不優秀關鍵取決于那個不是老師的爸爸或媽媽。因為,是老師的那方肯定對子女教育很嚴格,她(他)對孩子的期望值較高。假如另一方能積極配合共同教育(即使在教育上沒有參與但別說落后話),孩子自然能教育成功。就怕啥呢?就怕一個人嚴格要求孩子,另一個不理解甚至說落后話,這樣造成孩子無所適從,對父母雙方都沒有了敬畏感,無形中削弱了前者的教育效果。
我認識這樣一對夫妻,丈夫是初中老師,妻子沒有工作,在家種地。她雖然沒有上過大學,但深知文化知識的重要性,她極力配合丈夫嚴格教育孩子,在二人同心協力的養育教導下,孩子最終考上了985,非常滿意的結果。
還有這樣一對夫妻,妻子是高中老師,丈夫是做生意的,平時都是妻子對孩子盡心盡力的輔導教育,丈夫因為忙而不怎么過問。然而,有時看到妻子對孩子要求太過嚴格,丈夫就會在旁邊拔氣門芯:“算了,算了,別難為孩子了。人家好多人沒上大學,不也過得挺好嗎?”孩子正難為著呢,一聽到爸爸這么說,就順坡出溜,干脆不學了。媽媽再說也沒用了,氣得干瞪眼。教育孩子夫妻二人意見必須一致,有一方不配合,孩子就很難教育成功。
總之,夫妻倆都是老師的,或一方是老師的,在教育孩子上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孩子要想不成功都難啊。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搖籃網〗 版權所有 備案號:滇ICP備2022004586號-57
聲明: 本站文章均來自互聯網,不代表本站觀點 如有異議 請與本站聯系 本站為非贏利性網站 不接受任何贊助和廣告 侵權刪除 4789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