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時間:2024-02-07 09:56:58來源:本站整理點擊:
明浩現在讀五年級,在班上的成績非常優秀,老師經常當著全班的面表揚他,因此他逐漸地驕傲了起來,經常會在其他同學面前“耀武揚威”。有一次,老師公布期中考試成績,明浩的成績是一如既往地100分,于是老師說:“其他同學也都需要向明浩同學學習,認真刻苦地學習”。明浩站了起來,豪氣沖天地說:“老師,未來我一定會成為最優秀的學生,因為我現在就是”,然后,老師微笑著平靜地對他說:“加上之一”。
老師的那句“加上之一”,真是意味深長,包含了太多哲理。當我們取得了一定成績,尤其是成績非常優秀的時候,便會不知不覺地驕傲起來。人一旦驕傲起來,心態便會飄飄然起來,而沒有心思去腳踏實地地學習。孔子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縱然我的成績是最好的、能力是最優秀的,但也必須要學會謙虛。其他同學成績固然比不上你,但是必定有與其他人不同的特點,正所謂“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任何人都不可能包含所有的優點,也一定會有不足之處。
即便是剛出生不久的嬰兒,高音歌唱家也從他那里學會了腹式呼吸,所以他們唱歌的時候才能有那么冗長的氣息,連綿不絕。
我們要學會謙虛,先要學會如何懂得和察覺別人感受,當內心充滿愛的時候,自己的心靈就越發知足,就不會因為取得了一時的好成績而沾沾自喜。
那么,具體該怎么做呢?
第一、我們要學會如何懂得和察覺別人感受,先要學會感知自己。必須先從心底察覺和尊重自己的感受,然后再換位思考,想一想別人如果遇到和自己一樣的事情該怎么辦。
第二、多讀古圣先賢們的經典,感悟到自己只是蕓蕓眾生當中的一份子,需要借助團隊的力量,才能成就一番豐功偉績。
第三、時刻保持察覺和理解別人感受的能力,當自己有感受出現時,馬上就會有相應的反應。
第四、利用這種察覺能力,可以發掘現象背后的本質。
有兩點需要提醒注意:
1.照顧別人的感受時,自己一定要真正地感受到這樣做是對的,不能為了使對方高興就遷就附和。
2.學會照顧別人的感受,但并不能縱容對方的行為,對錯的行為需要加以修正。
大家好,我是育兒筆談,每天為您分享育兒過程中的點點滴滴,喜歡我就請關注我吧。
關于長輩溺愛孩子怎么辦?說一下我的親身經歷。
在我女兒出生的時候,由于在月子里,婆婆和公公都來幫忙看孩子。這對于我來說,本該是一件好事,可是經過一個多月的相處,我發現我和兩位老人的育兒觀念相差太大。老人太溺愛孩子了。
比如抱著孩子的時候,一會親親小臉,一會親親小手,雖然是疼愛孩子,可這也太不衛生了有的時候老人就喜歡抱著搖晃著孩子睡,作為父母我們都知道,孩子躺在床上自然入睡是最好的。還有婆婆喜歡給孩子穿的厚厚的,屋內溫度本身就高,直接導致孩子身上臉上濕疹一片片的,看著就讓人生氣。在月子里,我最不能容忍的是婆婆竟然對這么小的孩子把尿。以前報道過一則新聞,說的是幾個月的小嬰兒被婆婆每天無數次把尿,最后導致孩子脫肛,雖然本意是好的,但是育兒觀念實在不敢茍同。
為了避免老人溺愛孩子,也為了防止因為育兒觀念不同造成家庭矛盾。出了月子我就選擇自己帶孩子,和老人分開住。為了照顧老人想念孩子的心情,我都是三天兩頭的抱著孩子到婆婆家玩會,然后在抱回來。去抱孩子去之前,我都會和婆婆公公提前溝通好,不能過份溺愛孩子,當我和他講了,錯誤的帶娃方式會給孩子帶來哪些嚴重的后果后,老人也表示認同我的育兒觀念。
所以直到現在,我婆婆公公也不會過分溺愛孩子。我認為如果長輩過分溺愛孩子,我們可以選擇最好分開住,如果沒有分開住的條件,為了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我們就要和長輩經常溝通,讓長輩認可你的育兒方式。
以上是我為大家做的分享,如果您喜歡我的解答,就請為我點個贊吧。對于“長輩溺愛孩子怎么辦”你又是怎么想的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謝邀。這個問題要綜合來看。
1.從家長角度來說。
有的家長的觀念是隨和,主張教育孩子隨和,老實。我的孩子就是這樣。
我孫子上幼兒園時,在校無論是受到別的孩子怎樣的欺負,來家后,我兒子總是吼他,說是怨他,要學會說“對不起”,要道欠,如何如何,要忍讓,并要罰他的站,孫子很委曲,但不聽也不行。
有一次,我實在聽不下去了,我就說,你們是什么道理,他受了人家的欺負,還要道欠,說對不起,這不養成壞習慣了嗎?那不行,小孩鬧意見是經常的,你要分出是非來,不能一味的道欠,為人處世要分理由曲直,錯了道欠,沒有錯,就要反映給老師評理,再不行找他家長評理。
自那以后,就好多了。
所以說先看你家長,是怎么教育你孩子的。家長是孩子第一任老師。
如果一個孩子的父母,教育孩子,有人欺負人,你就狠揍他,那孩子就會膽壯起來,長此就會惹事,精力不用在學習上。這是不行的。
2.從孩子的角度看。
孩子,可塑性很強。人說嬌養不出好孩子,有道理。上一年級了,你還給他穿衣服,喂飯,養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小皇帝習氣,能行嗎?
大多在幼兒園時期,就教孩子獨立意識,等上小學,他就獨立行事,自己穿衣,刷牙,吃飯,獨立按時較好完成作業,有獨立思考,評判是非能力,學會自我保護,抗壓抗侵擾能力。這樣你提的問題就會少出現,甚至不出現。
總之,要早著手,早教育,早形成好習慣。不要溺愛孩子,更不要認為樹大自直,不加修剪調理,任其隨便發展。等到大了,出問題了,那就悔之晚矣!
有詩曰:
人生莫嫌君行早,
遠見卓識抓實著。
動腦動手嘴巴勤,
以身作則育才好!
孩子沒大沒小的原因
現在的大人們常會如此感嘆:孩子的禮貌都去哪里了?孩子這樣沒大沒小怎么行呢?是啊,孩子這樣的行為是不是令你憂心傷腦筋呢?那么讓我們來看看造成孩子這些行為背后的原因,以及如何教導孩子成為有禮貌、人見人愛的小天使呢?
通常孩子出現沒大沒小或不尊重長輩的原因大約有三種:
1、當自己的意見和他人相左時。
2、孩子想故意挑釁,讓高高在上的大人們感受到侵犯,在頂撞反抗的背后傳達的不只是“己之所欲”,而是有強烈的不滿與不順從。
3、心直口快,不清楚什么是不禮貌的表達方式,也不知道對方聽了心里可能不舒服或受傷。
不同原因表現方式不同此外,孩子往往會因為不同的原因,表現方式也可能不同。
當意見相左時
孩子的本能就是以自己的立場為主,要他人接受自己的想法。于是他們就會以命令的口氣和對方說話,以求達到自己的目的。例如孩子可能會說:我就是不想這樣嘛,把東西給我啦?;蛟诩铱粗娨?,孩子突然轉到他想看的節目,忘了大家正在收看某個頻道;再者爸爸媽媽可能正在看書或報紙,孩子就搶過去說我也要看。
挑戰大人的權威
當爸爸媽媽要求孩子做某件事時,若你是用較嚴肅及命令的口氣,孩子可能就會出現極力反抗,甚至口出不禮貌的話語。這時的孩子可能是想引起你的注意,表達他的不高興,用此不禮貌的動作反抗你的權威。孩子不是不懂得應該尊重大人,而是他在尋找那一個可以同時擁有你的關注,卻也不失去自己的平衡點。
屬于心直口快
為什么孩子會不知自己的表現及說出的話,是沒有禮貌并讓人覺得不舒服的呢?除了個性外,也許在孩子生活的周圍,他??吹酱笕说膶υ捠呛苤苯忧掖舐暤?,忽略周圍人的感受,所以長久下來耳濡目染,行為表現出來方式也是直接、理所當然,也不覺得會有什么不妥。所以環境對孩子的影響是很大的。
生活中糾正孩子的行為當孩子出現沒大沒小時該如何教導他呢?
1、告訴孩子正確表達方式。當孩子表現不禮貌態度時,家長可以告訴孩子,如何用較有禮貌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意思。
例如:孩子也許因為不從而說出:“你不要管我啦,我就是還想再看電視嘛?!边@時家長可以先暫停孩子看電視的動作,并清楚告訴他原因。建議他可以換個方式說:“爸爸媽媽,現在這節目還沒結束耶,可以再給我一些時間嗎?”婉轉的表達減少親子間情緒沖突。當然也不要強迫孩子一定要接受自己的建議,可以先聽聽孩子的想法和理由。
2、先隔離冷靜一下。對于正在生氣而口不擇言的孩子,可以讓他獨處一下,等他的情緒平穩時,再通過故事或角色扮演方式,讓他了解他說話的方式是不正確的,會讓對方感覺很不舒服。而爸爸媽媽千萬不要自己先發一頓脾氣,然后等大家都氣消了就不了了之,這樣孩子不清楚錯在哪里,也不知怎么樣才是正確的學習模范。
3、做孩子良好的模范。父母是孩子學習的榜樣,如果能做良善的引導及示范,相信孩子會學習的更好。如遇到長輩師長及同學要問好、公共場所不大聲爭吵、把“請、謝謝、對不起”作為和他人對話中重要的元素……
4、耐心引導及學習。爸爸媽媽應該讓孩子知道:一顆尊重的心是最重要的。有禮貌、守規矩的孩子,會讓周圍的人覺得愉悅、舒服與溫暖,且受歡迎;相反的,如果你是一個沒禮貌、沒規矩的孩子,就會得不到喜愛,朋友也會疏遠你。相信只要父母在孩子小的時候,就細心地教導及引導孩子學習陪伴,孩子就會成為人見人愛的小天使。
善良是好事,要保持!你的擔心是多余的!除非你說的善良是軟弱!軟弱也不可怕,多培養孩子的自信。自信來自知識積累,生活經驗積累。平常多帶他做點家務,有空多帶他出去走走,見識見識這個社會。所謂見多識廣,知識面廣,能做能說,誰會軟弱?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搖籃網〗 版權所有 備案號:滇ICP備2022004586號-57
聲明: 本站文章均來自互聯網,不代表本站觀點 如有異議 請與本站聯系 本站為非贏利性網站 不接受任何贊助和廣告 侵權刪除 4789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