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時間:2024-02-07 13:23:17來源:本站整理點擊:
首先要積極的挖掘他的潛能,善于發現他的興趣與愛好,然后去支持鼓勵他,在這期間家長要考慮的是孩子是否可以進行這方面的學習,因為孩子還小,主觀意識不強!所以家長要給孩子做個參考,提一些建議
孩子脾氣暴躁不順心就發飆哭鬧的原因:
1.溺愛
2.家長無底線
3.學習母親
本質是沒有習得與年齡相符的情緒發泄方式,以及對發脾氣哭鬧的情緒發泄方式的效果深信不疑。
重點說一下“學習母親”這一點,因為在3歲前的孩子,其形成自我性格特點的重要參照對象就是母親,如果母親在此時期是暴躁易怒的狀態,孩子就會把這種性格特點內化為自己。
至于為什么重點強調是“母親”,因為3歲前的孩子扔認為自己和母親是一體共生的,并在逐步走出這個認知過程的(這是3歲前孩子的主要成長任務)
只有找出原因,才能治本,了解本質問題只是治標。
是不是感覺有點反過來了?
因為要讓孩子學習新的情緒宣泄方式,并且對此深信不疑,這會相對簡單很多。
但如果我們一邊教孩子這些新發泄方式,而又繼續溺愛孩子、無底線容許他的要挾、或者媽媽一邊教孩子要好好說話又一邊自己很暴躁(說一套做一套),那么孩子必然是更改不了的。
謝謝邀請。看了問題想了很多,問題的根源也能看得出來,這個問題比較好解決,為什么呢?因為孩子是聰明的,只不過孩子對一些事情的實質不清楚,也就是本質的東西,“耐心”“爆燥”“摔東西”,這是性格,情緒的問題。這種行為來至情感,遇到不喜歡的事才有這種行為。怎么解決呢?教孩子選擇行為,也就是根據事物的發展變化結果讓孩子看到行為的后果,后果有兩種一個是好的,一個是可怕的。孩子看到好的會怎么樣?看到可怕的會怎么樣?孩子會怎么選擇呢?如,思考媽媽為什么天天做飯,不做行不行?答案不行,人不吃就會死,這是一個結果,思考媽媽每天都重復的做飯是什么問題,是死是活的問題,決不是簡單重復,也就是弄清楚為什么要重復的意義。同樣“爆燥”的后果,嚴重的也會死人的,生活中這樣例子非常多,給孩子講講,孩子會明白的,“摔東西”摔壞了別人的東西要陪的,有的會陪的淸家檔產的,這叫明事理,人看不到可怕的結果就不會選擇,學習為什么重復?不重復就記不住,不重復就形成不了能力,孩子明理是關鍵,大人有時誤判孩子,認為孩子懂,孩子是感情用事都多,理性孩子少一些,大人的任務就是引導孩子理性行為。與孩子共同探討分析事物的變化結果,讓結果說話,這樣孩子的選擇是事理,又是選擇行為依據,孩子是聰明的。
小學生記憶本人沒有什么高招,我感覺應該是平時上課用心聽用心記并且在課本上記錄重點,平時養成多看多練并且多讀的習慣。大家可能有記憶印象深刻的是口述多少次不如筆記一次。所以記憶猶新是多寫作業。多與同學交流。希望你學習有進步。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天賦才華,逼她學她不擅長不喜歡的,不但學不好,更不可能
自信開朗陽光!先要了解孩子的性格特點以及天賦才華,順應孩子的性格特點和天賦才華,有的放矢的培養孩子,才能收到結果而不走彎路錯路![贊][贊][贊]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搖籃網〗 版權所有 備案號:滇ICP備2022004586號-57
聲明: 本站文章均來自互聯網,不代表本站觀點 如有異議 請與本站聯系 本站為非贏利性網站 不接受任何贊助和廣告 侵權刪除 4789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