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時間:2024-02-07 19:35:27來源:本站整理點擊:
要想培養孩子的獨立性,父母必須做一個“不越界”的父母,傾聽孩子的心聲,給孩子獨立自主的空間,父母的角色只是時時地引導建議而不是否定孩子的想法,或是取代孩子的想法,更不是完全包辦代替孩子!
現在發現很多父母都是“掌控型”的,孩子是“絕對服從型”的,孩子對父母言聽計從,從來不會自己做決定,從來不會有自己的想法,這種關系表面上看起來孩子很聽話,實際上在父母的掌控下,孩子已經完全失去了自我,這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更談不上培養孩子的“獨立性”。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學會放手就是培養孩子獨立性的法寶,讓孩子自己去經歷、體驗、學習的過程,就是在培養孩子獨立性。如果父母不懂得放手,父母就剝奪了孩子成長的權利,時間一長,孩子就不知不覺地什么都不想了,反正有想法也沒有人聽,反正有想法也會被無視!最后孩子就成了遇事怕事,遇事無主見的人了。
如果你養大一個這樣聽話的孩子,是不是最大的悲哀呢?
所以父母要懂得給孩子更多的自主權,要學會尊重孩子的想法,適當引導,這樣孩子才能在自主的過程中獲得獨立的能力。切記千萬不能包辦代替!
正如紀伯倫說的:“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他們只是借助你的身體來到這個世界”,從出生的那一刻起,孩子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們對世界有著天生的探索欲。父母如果不懂得適時放手,孩子就猶如斷掉了飛翔的翅膀,讓他們如何去探索世界?
反之亦然,如果父母懂得適時放手,孩子才能學著飛起來,也能飛得更好更高。
所以,父母保持界限感,才能培養孩子的獨立性,才是對孩子最長久、最深遠的愛!
1.注重分析和判斷能力的引導,有利于拓展思維。分析和判斷能力的不斷提高,來源于孩子的親身實踐和他人的不斷引導。在實踐中體會,在引導下領悟,其效果不言而喻。
2.經常加以表揚和鼓勵,有利于樹立自信心。我認為,在孩子成長過程中,需要的應該是多鼓勵。
3.積極參加群體活動,有利于提高社會交往能力。
4.盡早放手,有利于增強獨立能力。盡早放手,不等于放任自流。該放手時要放手。
不知道您的小孩幾歲,因為小學低年級階段是培養學習習慣和學習態度的關鍵期。當然不是說孩子大了就不能培養了。在關鍵期內培養相對會很容易,錯過關鍵期就要費力一些。
培養孩子學習積極性,我認為先做到以下幾點:
一,讓孩子心目中有一個大英雄。當孩子心里有了好的榜樣,好的偶像,就會不知不覺中向積極的方向發展。建議家長給孩子聲情并茂地講或讓他們自己讀一些古今中外的名人偉人的故事。比如:岳飛、周恩來、毛澤東,曼德拉等。
二,讓孩子多接觸大自然。不要讓孩子奔波于各類補習班中,長此以往,孩子怎么可能不厭倦學習呢?讓孩子的大腦放松,保持對大自然探索的興趣,慢慢就會喜歡上自然,喜歡上學習。
三,讓孩子在輕松歡快的學習氛圍中成長。父母盡量放下手機,和孩子一起讀書、一起玩耍、一起做家務、一起辯論等,在這樣的氛圍中孩子不愛學習才怪呢。
四,讓孩子時時充滿自信。無論孩子考試成績如何,哪怕是考了個大鴨蛋,都不要責罵、體罰孩子,因為這樣做會讓孩子喪失自信心,從而失去學習、做事的積極性,是非常非??膳碌摹R治鲈?,解決問題,鼓勵為主。其實很多情況下,孩子學習的信心是被愚蠢的家長毀掉的。
五,期中期末復習階段不要總是催促孩子學習、學習,學習。更不要總是叮囑孩子要認真審題,別馬虎之類的話語。我兒子小學時,我甚至不知道他哪天期中考試,拿了第一名回來我才恍然大悟,期中考試考完了。不在意或裝作不在意才是明智之舉。
六、讓孩子有學習的自覺性可絕對不是家長磨嘰或叨叨出來的,而是靠智慧家長在孩子的關鍵期內培養和訓練出來的。最好的方法就是制定一套簡單可行的作息計劃并嚴格執行下去,至少堅持21天,鞏固49天。讓孩子的大腦和身體肌肉適應并習慣這一套流程,知道什么時間該做什么事情,自然而然就不用你天天督促了,這就是所謂的自覺性。
所以學習的主動性自覺性是智慧家長給孩子訓練.、訓練,再訓練出來的,而不是家長上嘴唇一碰下嘴唇說出來的。
當然,這主要取決于家長你是否能做到一天都不間斷,如果做不到,你就不要責怪孩子了。
總之,沒有家長的刻意訓練和陪伴,讓小孩子自己有學習積極性和自覺性是不現實和不明智的。嚴格說,這些應該是在孩子的幼兒時期就應該有意識的培養和影響了,如果再錯過這段關鍵期,再想培養就難了。
愿天下每一對父母都能夠用你們的智慧和堅持,培養孩子正確的人生態度,同時抓住關鍵期,培養孩子學習的積極性和自覺性。
這樣做,國家好,你們更好,孩子最好!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孩子最親密的人。培養孩子的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是一兩句話就能夠說明的,需要用心的體會。
“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边@句話不單單是用在戀人之間,其實用在家人-父母和孩子身上也是再合適不過的。
“人拼命的工作賺錢是為了什么?”各種不同的答案都會呼之欲出。最終指向是什么?還是希望家人幸福,能夠用自己的努力讓家人不為經濟拮據而煩惱。那么,在生活中,為什么不能抽出時間多陪陪家人呢?
只有耐心的陪同,才能讓家人感覺到來自于個人的幸福感和安全感。特別是孩子,更需要年輕的爸爸媽媽的陪伴。因為有了自己爸媽的陪伴,才能與孩子建立信任與理解的橋梁。共同面對問題時,才會有默契感。才不會被所謂的代溝而隔離。
現在看到一些小視頻上面,會有兒童給自己的奶奶打電話:“奶奶,你再給我生個爸爸吧,這個爸爸我不要了,他總玩手機,沒時間管我?!彪m然是玩笑的語言,但是卻反映了社會的問題。
“你有時間陪伴孩子嗎?”有,時間都去哪兒了?去手機里面了?,F在孩子大人都人各一部手機,大人玩大人的,孩子玩孩子的。沒有交流,沒有共同的智力游戲。
請問,誰能知道家人之間彼此的思想是什么?孩子的幸福感是來自大人之間彼此的關懷,大人和孩子之間彼此的關懷,在一起時彼此的心理路程的交流,能夠得到回應與提點。
所以希望有能夠看到這篇文章的年輕的爸爸媽媽,只要有時間陪伴在孩子什么,請放下手機,先耐心的聽孩子訴說,哪怕說說同學之間的事情;哪怕說說學校之間的事情;哪怕說說玩伴之間的事情,不管他說什么,不要插話,等到孩子需要你說時,你一定要斟酌。鼓勵孩子說出自己的心里話,慢慢拉近彼此的距離。
你們讓孩子真正的感覺到了“爸爸媽媽是我的依靠?!焙⒆拥陌踩芯蛠砹恕H绻谏詈蛯W習上,再多一些對孩子的鼓勵,少批評。那么孩子的幸福感也來了。
這需要天長日久的心理形成。孩子們的群體和我們大人的群體也是一樣的,他們在一起也會交談在同一件事情上,自己爸爸媽媽是怎樣處理的。如果你的處理方式能夠長久得到孩子的認同,在此保證孩子必然心里是幸福的,安全感更不必說。
在此,祝愿天下的爸爸媽媽孩子們都開心快樂,幸福永久!
良好的性格,不僅是孩子未來幸福的保障,也是學習,生活,工作重要的素養。所以,從小重視孩子的性格的培養,是非常必要的。俗話說,大小看苗,說的就是這個道理。那么如何培養孩子良好的性格呢?
一是,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樣。特別是年幼的孩子,和父母朝夕相處,父母的一言一行無不對孩子產生非常大的影響。包括性格的培養。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師,確實很重要。為人父母,首先要求自己就要有良好的性格。
二是,協助孩子建立善惡是非觀念,培養孩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讓孩子有一個看待世界的良好視角,才會培養孩子健全的性格。
三是,生活就是最好的教育。在日常生活中,教育引導孩子如何正確的認識世界,正確處理問題的能力,面對困難積極應對,自己能解決的自己解決,自己不能解決的,爭取一切可以利用的因素幫助解決,不輕言放棄。孩子才會困難不逃避,不畏懼,性格剛毅,積極樂觀。
四是,給孩子搭建舞臺,允許孩子犯錯。困難是成長最好的搖籃,錯誤是人類成長的階梯。家長要積極為孩子搭建成長的舞臺,讓孩子不斷試錯中得到成長。
五是給予孩子積極的評價。對孩子付出努力,要給與及時的,正面的肯定,哪怕是錯誤的,失敗的,去努力做,就是做好的品質,就是良好的性格。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搖籃網〗 版權所有 備案號:滇ICP備2022004586號-57
聲明: 本站文章均來自互聯網,不代表本站觀點 如有異議 請與本站聯系 本站為非贏利性網站 不接受任何贊助和廣告 侵權刪除 4789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