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時間:2024-02-08 01:00:53來源:本站整理點擊:
孩子性格不好無所謂?好性格讓孩子幸福,父母3招培養孩子好性格
前幾天,我應邀參加幼兒園育兒經驗交流,參加的人員主要是幼兒園老師、園長以及家長代表,主要探討的是孩子性格相關事項,包括性格對孩子的影響,如何培養好性格等家長很關注的問題。
一個媽媽發言,孩子性格是一個看不見摸不著的現象,孩子時而安靜沉穩,時而暴跳如雷,面對這樣多變的孩子,真的有點應對不來。另一個媽媽說,孩子性格如此多變,會有一些不是很合適的性格表現,又該如何引導孩子,幫助他們培養一個好性格呢?其實,孩子性格在很多家庭多多少少都存在一些小問題,有的孩子害羞喜歡逃避,有些孩子過于外向去哪里都不把自己當外人很尷尬,還有的孩子性格懦弱敏感,哪怕與自己無關的事情也會感覺是指的自己。英國作家狄更斯說,一種健全的性格,比一百種智慧更有力量。性格如此重要,什么是性格?性格是一種個體對自己、對他人、對事物所采取的態度、措施等舉止行為的個性心理特征,一旦形成,一般不易改變,俗話有云,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性格伴隨孩子一生,一個好的性格可以成就孩子不一般,同樣一個懷性格可以讓孩子崩潰,甚至絕望、消極。性格積極向上,充滿正能量,會給孩子的各種行為、交際帶來不一樣的機會機遇,甚至也會帶給孩子更多的精彩和成功。愛因斯坦說,優秀的性格和鋼鐵般的意志比智慧和博學更重要……智力上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人格的偉大。孩子性格的形成有先天也有后天,而后天基本都是有家庭奠定,更直白的說是由父母所決定,因為“家庭是制造人類性格的工廠”,家庭的環境對孩子性格的形成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想要一個好性格孩子,首先就是家庭的穩定、和諧和好氛圍。好性格與家庭環境密不可分,父母在平時注意孩子身體發育、身心發展,注重品質培養之外,也要關注孩子性格的形成。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言行舉止直接影響著孩子的各種觀念,同樣也顛覆孩子的各種認知,如果不及時的糾正,可能給孩子留下的就是一個很不好的感受,該從哪些方面進行孩子性格培養呢?一、家庭關系融洽家庭是孩子生活時間很久的地方,基本最初的認識世界和社會都是來自于家庭的引導,如果家庭中各個家庭成員之間劍拔弩張,各個緊張兮兮甚至互相指責,孩子感受不到家庭的溫馨和溫暖,更不知道家庭的愛意濃濃,他的心里產生的是一種逃離與自私。家庭是一個講究愛的地方,是一個充滿了幸福與快樂的地方,每個家庭成員可以在其中說說自己的糗事,講講自己的樂趣,分享自己的所見所聞,幫助家庭每一個人進行性格提升。孩子從這些家庭成員互動中學到的是無私,學到是如何使人快樂,也學到的是如何讓自己解壓,擁有這樣性格的孩子,他們的一生即使沒有大成就,也會很健康、快樂的成長。二、父母要以身作則曾經遇到過這樣的場景,孩子不小心跌倒,父母有的扶起,看孩子在哭,就對著地面又是打又是拍,還嘴里帶著各種所謂的安撫孩子的話,乖寶寶被壞地塊絆倒了,打這個地面,孩子慢慢停住哭聲,也跟著一起打地面;還有的父母是發現孩子沒有什么危險,就放任孩子不管,只是面帶微笑鼓勵孩子自己爬起來,孩子自己起來以后依然繼續玩耍。這兩種父母對待的孩子,第一種孩子可能以后產生躲避心理,會怨天尤人,不考慮自身的實際情況;第二種孩子出現的是堅強、毅力,并不以為意,這些都是點滴生活中父母給予的影響,父母的自身行為對孩子產生的巨大影響。三、對待孩子松緊有度孩子在成長過程中,不免會遇到各種的挫折與困難,父母對孩子的這種行為所持態度對孩子影響極深。孩子年幼缺乏照顧,但是照顧不可所有代勞,需要孩子的一些獨立,父母給予了嗎?孩子犯錯是年齡受限,但是犯錯之后,父母采取的是寵溺偏愛還是嚴厲批評呢?孩子獨自習慣,對著大人大呼小叫,父母是很開心孩子的勇敢還是進行制止?孩子不尊重他人,父母是看人下菜碟還是一視同仁?每個家庭不一樣,每個孩子不一樣,但是父母對待孩子的這種態度,卻決定了孩子到底成為什么樣子的性格,如果在他們需要獨立的時候給與鼓勵,他們很快就學會了獨自完成,如果在他們需要尊重的時候,給予尊重,他們同樣也會尊重對方……孩子性格是在家庭這個大環境中慢慢熏陶而成,父母需要注重自身行為,同樣也要關注孩子的發育情況,讓孩子慢慢的向良好性格靠近。孩子性格培養良好,他們在外界環境的適應能力會越來越強,更加懂得如何與人相處,也會更加熱愛生活。孩子好性格,幸福一生是真諦。我是勵志職場辣媽,多平臺邀約原創作者,專注孕產、親子、育兒,親子閱讀踐行者,健康育兒倡導者,用愛分享育兒經驗。兒童時期就應該對孩子進行情緒管理能力的培養,否則將會對其一生的成長造成諸多難題。家長們應該重視孩子的情緒管理能力,幫助他們慢慢掌握這種能力,這將會對他們一生的成長大有裨益。下面是漢堡媽媽關于培養一個高情商的孩子的問題,閱讀了很多權威書籍總結的一些經驗,希望能幫到大家!
*1.教孩子認識自己的情緒
從2歲左右,就可以對孩子進行情緒認知的教育了。此時的孩子,語言表達能力跟不上,常通過打人來表達情緒,高興或者不高興都通過打人來表現。
此時,你不應對孩子的打人行為有過激反應,否則他會認為自己的這種情緒表達方式很有效,成功地引起了你的注意,以后還會繼續使用這種表達方式。你應該趁機對他進行情緒認知教育,幫他認識到他現在的情緒是什么。比如你可以在他高興或者不高興的時候,問他:寶寶你現在是不是很高興?或,你現在是在不高興嗎?
這種提問式的方式,能夠有效地讓他關注到自己的情緒。通過你的提問,他認識到自己正在經歷的情緒。
*2.提高孩子自信力?
(1)相信孩子,讓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這主要是培養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讓孩子做好自己可以做的事。如3-4歲讓孩子逐步學習自己吃飯,穿衣服,鞋襪,入廁,依前便后洗手,收拾玩具等。5-6歲可以進一步讓孩子自己洗小件衣物,如襪子等。讓手讓孩子去做,不僅能培養生活自理能力,還能培養孩子的自信心。
(2)多鼓勵孩子,鼓勵是幫助孩子樹立自信心所必需的。在日常生活中,要善于發現孩子的優點和長處。例如可以對孩子說:你會主動整理自己的房間,是很好的優點。你的字寫得很工整,看起來很舒服。
(3)接納孩子的原貌,不要把他塑造成你所希望的樣子,不要時常對孩子做出負面的評價,這樣會誤導孩子以為自己能力不好,自爆自棄。家長既要接納孩子的優點,也要接納孩子的缺點。鼓勵他用于嘗試,面對挫折。最總要的是讓他懂得,自信力并非父母和別人給予的,是從自己身上找到的。
*3.培養孩子忍耐力和自制力
心理學家曾做過這樣一個實驗,幼兒園老師給每個孩子一塊糖,并告訴他們:“現在吃,就只給一塊,如果能忍一小時后再吃,可以再獎勵一塊。”以后的跟蹤調查的結果顯示,凡是那些能忍耐的孩子成功率大大高于不能忍耐的孩子。這在心理學叫延時效應,或延時滿足。
許多孩子辦事虎頭蛇尾,缺乏意志和耐性,長大以后事業上也少有成功。那么怎樣培養孩子忍耐力呢?比如,幼小的孩子急于喝奶時,不要馬上滿足他,讓他哭一會兒,一邊慢慢和他說話,一邊拍他的后背,然后再給他吃,忍耐時間逐漸加長,從幾秒到幾分鐘;對每次都把零花錢很快花光的孩子,家長可以說:“如果你能忍住一星期不花零花錢,下周可以加倍給你,你可以攢起來買你需要的大東西了。”孩子遇到困難,家長不要馬上給他幫助,而是鼓勵他堅持一下,忍受挫折帶來的不愉快,努力爭取成功。
*4.培養孩子社交力
多接觸社會,經風雨見世面。有的家長很少讓孩子出門,擔心這擔心那。孩子看到生人就哭、就躲,長大后易敏感、退縮。有的小孩子自私自利,缺乏團結精神,因而也很少有朋友,長大以后也會因人際關系緊張,而影響才能的發揮。所以,孩子懂事時就要讓他適應新環境,對膽小的孩子鼓勵他多接觸人,或主動站起來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這一過程又叫脫敏。不給孩子機會,他的適應能力是不會自然萌發的。
*5.利用“自然合理的后果”引導孩子情緒自控力
“自然合理的后果”就是讓孩子對自己的行為負責,讓他從自己行為的后果中學習。比如說,孩子還是愛亂發脾氣,甚至打人。等到他因為這種行為,跟別的小朋友起沖突了,你就應該趁機讓他意識到“你看,亂發脾氣多不好呀,會引起別人的反感,這樣你就會失去朋友了?!?/p>
這種后果教育,會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壞情緒會引起壞的結果。慢慢地,他就會對自己的壞情緒有所收斂。能良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緒,對孩子的成長也是受益匪淺的。
溫馨提示:
兒童時期就應該對孩子進行情緒管理能力的培養,否則將會對其一生的成長造成諸多難題。家長們應該重視孩子的情緒管理能力,幫助他們慢慢掌握這種能力,這將會對他們一生的成長大有裨益。
更多育兒小知識可以關注我,每日5分鐘,和寶貝快樂成長~
孩子的性格受到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的雙重影響,使得每個人的性格都能夠在成長中隨著環境、教育的變化而改變。
一、遺傳影響
孩子的性格形成有遺傳的影響,父母在培養孩子性格時可以在這方面找突破口,但是遺傳不是最重要的,家庭對孩子的影響才是最重要的。
二、父母的性格
孩子的天性是模仿,他們主要模仿的是父母,父母的性格會反射到孩子身上。
三、教育觀念
父母如果溺愛孩子,則孩子會養成自私霸道的性格;父母過于包辦,孩子會產生依賴、消極的性格;父母強勢,孩子自卑沒有主見;父母嚴厲,孩子會養成頑固、不誠信的性格;父母民主,孩子在獨立性、協作性和社交上都會有不錯的表現。
我是侯媽,多平臺簽約作者,歡迎你能關注我,每天給大家分享教育內容,培養優秀孩子。
我是若水:專注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孩子成長等,專注悟空問答。歡迎關注!
古希臘哲學家亞歷士多德說:播種一種行為,收獲一種習慣;播種一種習慣,收獲一種品格;播種一種品格,收獲一種命運。每個人的一生都是在無數的行為活動中凸顯其性格的的。教育家烏申斯基說:“教育中的一切都應該以教育者的人格為基礎,因為只有人格才能影響人格,只有性格才能形成性格。”
家庭教育是育人的教育,是性格的教育,是生命的教育。人之初,性本善。作為父母,應尊重順應孩子的天性,使孩子的性格自然形成。作為父母,不能控制孩子,也不能讓孩子控制父母。要想孩子性格好,父母首先應該清楚:孩子生而平等,地位不比父母高,也不比父母低;父母只有培養教育孩子既是義務,也是責任;沒有控制、命令孩子的權力。父母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一定要學會傾聽,學會尊重,讓孩子感到他是家庭的一員。父母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一顰一笑都要給孩子做好表率。父母也不能做口頭上的發號施令者,而是參與到孩子具體的學習生活活動當中去,和孩子一起做事,一起探究,一起思考,一起分享。
學校教育是知識的教育,是性格的教育,是為孩子終身發展奠基的教育。孩子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受玩小動作,孩子做事粗心大意,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孩子做事、做作業拖拉,孩子的日常學習活動中專注度不高等,都是客觀而真實的存在著。什么是好學校?悅納自己的就是好學校。什么是好校長?有辦學思想的校長就是好校長。什么是好老師?公平對待每一個孩子的老師就是好老師。我們每個人高矮不一、美丑不等、各有所長、五光十色、甚至千奇百怪,一個好的學校就是絕不大驚小怪,無論怎樣,都統統接納。這就是教育的意義,這就是教育的內涵;這就是校長的擔當,這就是老師的作為。
受過良好教育的人,無論是家長、校長還是老師,都應該是既能享受得了幸福,也能擔負得起苦難。良好的教育,并不會幫我們免除人生的苦痛,但可以決定我們的態度,教得我們應對的方法,直面所有想得到和想不到的結果。假如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在培養孩子的性格上,如此有機的結合起來,我們相信,未來的孩子,性格上一定是堅毅的孩子,一定是果敢的孩子,一定是規矩的孩子,一定是自有作為有擔當的孩子,一定是既能拿得起放得下的孩子,一定是寵辱不驚的孩子。
一家之言,敬請批評指正。(圖片來自網絡,聯系必刪。)
若水---2019年7月22日
《管孩子必須先管好自己》
【1】有時間多看看書,修身養性,站位更高,處事冷靜。
【2】發脾氣時先給自己設個時間限制,數10個數后覺得必須發脾氣再發。
【3】有理不在聲高。發脾氣時,聲音要低8度。聲高不解決問題,和風細雨更容易被孩子接受。
【4】發脾氣前可讓孩子先講經過或想法,等你了解了具體情況后,你可能就沒有發脾氣的愿望了。
【5】以身作則,給孩子樹立榜樣,孩子向你學習就能少犯錯誤。
一次,我坐地鐵,旁邊的孩子向媽媽要手機玩游戲,媽媽不給。孩子說,你們大人怎么成天玩呢?媽媽說為了工作。孩子說半夜也工作呀?媽媽無語。所以,管孩子必須先管好自己。
【6】不要因為外在因素把脾氣發在孩子身上。有時家長在外邊遇到了挫折或受了氣沒辦法發作,正好趕上孩子有做的不對的地方,你就大發脾氣,這是不理智的。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搖籃網〗 版權所有 備案號:滇ICP備2022004586號-57
聲明: 本站文章均來自互聯網,不代表本站觀點 如有異議 請與本站聯系 本站為非贏利性網站 不接受任何贊助和廣告 侵權刪除 4789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