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時間:2024-02-08 04:21:54來源:本站整理點擊:
謝謝邀請
一般來說,三歲的小孩可塑性非常大。其實是很容易改變的。
我們想試圖糾正他的行為之前,首先要分析一下他行為產生的原因。
首先,孩子的自我意識已經開始形成。反叛就是自我的表現。強迫的行為有一種自己跟自己作對的意思。這里,我感到有一種不被大人接納的感覺。
所以父母首先做的是反省一下自己對的孩子的態度。希望能更多的寬容和接納孩子的情緒,包括他的負面情緒。如果孩子感到父母的接納,他的情緒很容易放松。這些問題就比較好處理了。
方法1:多聽聽孩子的意見
很多時候,傾聽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手段,對于有主見的孩子來說,在那些與他有關的事情上,多聽他的意見,是讓父母孩子都感到輕松的一種方法。父母需要掌握一個原則,只要不危及安全、不傷害他人、不妨礙尊重的事情就讓孩子自己去選擇。
提示:在和固執孩子相處過程中,父母要學會談判技巧,給孩子更多地尊重和寬松,從中柔和地實現自己的目的,千萬不要試圖與他硬碰硬,不然肯定是一個難以收場的結果。
方法2:教孩子取舍和謙讓
父母不妨經常潛移默化地告訴孩子,真正聰明的人常常以退為進。
方法3:父母應該以身作則
其實,孩子的固執的性格多半來自父母的性格基因,所以在“改造”孩子的同時,父母也別忘了自我修煉。如果很難給自己一個客觀的判斷,那么可以多聽聽周圍人的意見,經常自我反省。
提示:父母應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要太固執己見,不僅是對孩子,而是對待所有的人。尤其是在晚餐時,應盡量避免當著孩子面為小事而爭吵。
方法4:不要過于遷就孩子
即使再多的策略和招數,有時還會覺得對待固執孩子是一場耐力測試,如果所有的寬容、理解、尊重或民主都不能奏效時,也應行使父母的權利。
提示:在為固執孩子做規矩時,既不要抹平孩子的棱角,也不要過于遷就孩子,更不要在孩子面前感嘆他有多倔,這樣會讓孩子覺得自己是個特殊的孩子,或者讓他自以為有權肆意妄為。
但是,在好多情況下也得出結論固執孩子的個性會隨著年齡增長而有所好轉,并且其自信心和學習能力也會隨之增強
三十歲的讀者太蠢了,說什么也不聽,還會打孩子,脾氣倔打完孩子還覺得自己有理,發帖子問怎么辦。實在太生氣了,我很想打她。
看看,得到這樣的回復有何感覺?
誰家沒有熊孩子?。?/p>
三歲的孩子,不是七歲。他們/她們還不會犯那些觸及到社會規則底線的錯。他們現在正在積極地探索世界,也在探索人和人之間的關系。他們當然不愛聽你的話。
如果孩子達到了說什么都不聽的階段,恭喜你,你已經成功地破壞了孩子對你的正常依戀和信任。也就是說,你說什么,他都聽不進去了,所以,你這個做父母的也太牛了,居然能讓孩子什么都不聽你的了?
要讓孩子聽話,最好的辦法就是家長講理。
從孩子很小很小,都沒有滿周歲開始,就和孩子建立:媽媽是很講理的。合理的事可以做,不合理的事,媽媽會告訴你為什么不行,而一旦不行,就是不行。
這樣的溝通會給孩子建立良性的模式:媽媽跟我講理,我也可以通過跟媽媽講理來實現我的想法,那我為啥還要撒潑打滾呢?
你講道理,給出路,堅決拒絕有危害的要求,孩子自然也變成一個懂事的好寶寶。你一味壓制孩子的正當需求,也不給道理,也不給出路,他唯一的途徑就是撒潑發泄胡鬧了啊。
一般情況下,孩子無非是為玩具、出去玩耍、食物、不肯睡覺這幾個事吵鬧,玩具,盡可能地滿足她/他,出去玩耍,沒毛病吧?食物?比如他要吃很多很多的糖,那么你跟他說好,只能吃一塊,如果聽話,額外獎勵一塊,如果鬧,一塊都沒有。孩子會被大棒和胡蘿卜所管理得很好的。你硬要一個糖都不給,還教訓他必須聽話,他肯定跟你鬧啊。
如果是為了孩子安全,比如摸電插頭,摸熱水,那必須嚴加約束,而且重復告誡。
3歲左右是孩子成長階段的第一個反叛期,這個時期的孩子常常表現得不聽話和反抗,父母在面對孩子的叛逆時一般是無可奈何。
(圖片源于網絡)
因為3歲是孩子自主能力的形成期,這時孩子的自尊心開始出現,但他們非常容易以自我為中心,非常任性。這一階段的寶寶非常需要秩序感,但不會表達,因此表現出對物品強烈的占有欲,他們會覺得“東西出去就回不來了”,所以這一時期也叫“執拗期”。3歲的孩子非常自命不凡,也特別容易受挫,由于不會表達情緒,所以顯得脾氣很壞。
(圖片源于網絡)
如何引導孩子“聽話”?愛和耐心——對于3歲左右的孩子來說,特別需要足夠的愛和關注,因此父母千萬不要呵斥、貶低、急躁、打孩子、濫用權威、命令強迫孩子等,這會導致孩子的抵抗情緒,引發破壞性的攻擊性行為?!凹议L應該多給孩子尊重,鼓勵孩子的獨立和冒險精神,不打斷孩子說話,不打攪孩子做事,引導3歲寶寶的情緒能量方向,讓寶寶成為父母的小幫手。當寶寶鬧脾氣時,家長要主動改變環境,用平和、耐心、陪伴的態度讓孩子在合理范圍內做限制選擇?!?/p>
(圖片源于網絡)
教育專家表示,對于年齡較小的孩子來說,鬧脾氣時只需要輕輕地抱著他,不用說話,等孩子好一些后再溝通,告訴他“我們還可以怎樣”。此外,還可以使用轉移注意力、事先表揚、事前預告等方法,不過您最重要的秘密武器是愛和耐心,因為孩子的成長需要時間。
2017-10-20【兩位媽媽】.han
從心理理論的角度講,三歲的小孩子還沒有進入叛逆期,基本上不會有典型的叛逆表現。
三歲的孩子之所以會出現所謂的叛逆現象,更多的還是父母在養育孩子方面出現了不妥當的情況。
心理學理論認為,三歲以內的孩子還處在原型自戀狀態,類似一種自閉,對外部世界渾然不知。這個時候的孩子相當于生活在伊甸園,享受著生命的欲求與滿足。
對于這個時期的孩子,父母一定不要使用要求學生那樣的觀念、方式和方法去對待孩子。在這個時期,母親只有通過對孩子的愛撫、溫暖、懷抱等方法,使孩子從自體依戀逐步轉向對外在的依戀,去開始感知外部世界,感知自己與他人的關系,感知身體的邊界。
在這個過程中,母親如果性格強硬,動作粗糙,情緒不好,固執教條,讓孩子處于饑渴冷濕、輕視不管等不安狀態,或不愿親自陪伴孩了,把孩子寄養在別處,甚至虐待孩子,那么孩子就會出現一些所謂的叛逆表現。進一步的發展,逐步可能很難與人形成良好的依戀,孩子的心理發展階段會延續甚至出現自閉傾向。
實踐證明,有很多不能完成與父母依戀的孩子,在成長中慢慢會出現邊緣型人格障礙或自戀型人格障礙等。
對于三歲以內的孩子,母親的接納、喜歡、關心、軀體撫慰和精神關注等,將促進孩子與母親形成信任、安全、溫暖的關系,這樣的依戀關系能讓孩子健康、活潑、開朗、自信和自尊。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搖籃網〗 版權所有 備案號:滇ICP備2022004586號-57
聲明: 本站文章均來自互聯網,不代表本站觀點 如有異議 請與本站聯系 本站為非贏利性網站 不接受任何贊助和廣告 侵權刪除 4789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