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時間:2024-02-08 11:21:28來源:本站整理點擊:
網友你好[玫瑰][玫瑰],感同身受的問題,小孩子的思維判斷能力有限,對與錯,他們分辨不出來,有的時候壞習慣和不好行為正是我們生活中不以為然的流露出來的,孩子們細膩敏感,模仿能力極強,你的不經意他們學的很快,反而是你要求的好習慣好行為有約束性,做起來難,所以就學到了別人的缺點,大人首先得注意自己的言行,慢慢在生活中引導他什么是對錯,什么是美好。感謝邀請@悟空問答
說話太直,給別人說兩、三句閑話就激動的想吵架,唉!也想改掉這“臭”脾氣,可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想想人活一世何苦為了一些(小人)委屈自己,還是相見不相識吧!
在我的眼里,孩子只是她自己的,真實的自己。所謂的優缺點,只是我們成年人給的標簽。
她是一個鮮活的生命,應生命的召喚,借由我們的身體,來到這個世界,是做他自己的。不依賴我們的評判,我們的喜好而活。
在心理學來講,沒有優點,也沒有缺點,只有特點,特質。
所以,我們先看到她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一個鮮活的生命,一個完整的人。這些所謂的優缺點,都是她的特點,都是她的一部分。有了這些部分,才構成了他的完整的生命。完整,真實,合一。
這些所謂的優缺點,是我們的評判,帶有我們成年人的喜好的成分。我們認為好的,叫優點;我們認為不好的,叫缺點。但,我們認為的,未必是對的,未必是事實,未必接近真相。
所以,我們拿著自己的這把尺子,去衡量一個和我們不一樣的有著獨立的生命意志的人,那就不妥了。
孩子,她就是孩子。借我們來到這個世界,成就了這份美好的緣分,我們只需要愛她,就夠了。
無條件的愛,陪伴。
為自己、孩子,以及這份緣分,加油,點贊,感恩。
長期寄人籬下,被管教未必隨人愿。可能會給孩子帶來一種無所謂的感受,而在不受拘束之下,坦然面對。盡管孩子還在萌芽之中,不完全懂得和正確理解自身的安全感的前提下,他可能會感到比在自己家里自由、放肆!甚至不想爹媽,盡情玩耍,何事不懼?
有時候,男孩就是這么想,他有獨立玩耍的能力,他有調皮搗蛋的技能,他有獨立思考的自己。
如果這家親戚家庭條件非常有約的話,很有可能放任他、嬌慣他,恐怕有一天孩子會說他們的不好。
綜上所述,孩子還是放在自己身邊最好。能夠隨時觀察孩子的思想動態,掌握他的心里變化,無論打罵都是在自己的的控制下把握火候,不易出現太極端??傊?,還是自己帶孩子心里有數。
一個人既自卑又自大,這是性格缺陷,也是矛盾的認知方式之間的結合。
一般認為自卑和自大是完全不同的兩種自我認知方式,自卑的人過分關注自己的缺點和不足,自我評價低,行動力不足,容易采取逃避退縮的方式處理問題,同時他們認為所有人都比自己優秀,而自己一無是處。而自大的人過分夸大自己的特點,非理性的認為自己比別人強,因此偏好表現自己,并主觀地高度評價自己的行為結果,而忽視客觀結果,另外自大的人過分關注他人的缺點和不足,并以此貶低他人,不愿意承認他人比自己優秀的現實。
那么這兩種不同認知方式出現同一個人的身上會導致怎樣矛盾的結果呢。如果自卑的認知方式占主體,偶爾出現自大認知特點,那么他的表現可能是“行為退縮,但心里高度評價自己的能力,并主觀的認為如果自己去做肯定比所有人都做的好”。如果反過來,那么可能結果是“積極行動,努力表現自己,但由于預期結果或者他人評價不好,導致消沉,低自我評價”
總之,這是一種矛盾的性格狀態。至于如何形成的,我認為與自己成長過程中自我努力和重要他人評價的不一致有關。當自我評價與重要他人評價不一致時,是堅信自我評價還是堅信他人評價又或者客觀看待兩者評價會產生不同的自我認知結果。
那么如何改變這樣既自卑又自大的狀態呢,簡單來說就是采用合理的評價方式,理性客觀的分析自己的特點,正確對待別人的評價,同時客觀評價他人的行為,以此來養成合理評價思維,正確認識自己。
十一。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搖籃網〗 版權所有 備案號:滇ICP備2022004586號-57
聲明: 本站文章均來自互聯網,不代表本站觀點 如有異議 請與本站聯系 本站為非贏利性網站 不接受任何贊助和廣告 侵權刪除 4789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