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時間:2024-02-08 23:51:05來源:本站整理點擊:
《母親強勢利弊談》
(原題:母親越強勢對家庭的危害越大)
源自:八只腳丫謹謝
很多人知道,母親對于孩子、對于家庭來說十分重要。俗話說:娶一個好太太富三代!
但是,一個過于強勢的母親對于家庭來說卻是毀滅性的。為什么呢?
01媽媽越強勢兒子越懦弱女兒顯霸道
什么是強勢女人?強勢女人不等于女強人。
我們所說的強勢,更多指的是性格上的強勢而不是指事業上,女強人是指事業上,其實很多女強人工作中是“鐵娘子”,回家就變“小娘子”,反倒婚姻很幸福。
相反,有些女人事業未必做得很大,但脾氣很大,氣勢很大,特別喜歡在家里說一不二,我們把這種在家里喜歡做“女王”的妻子稱之為強勢女人。
心理咨詢發現,一般來講,當父親在這個家庭的作用越來越邊緣化之后,母親就會變得日益強悍甚至說一不二。從孩子總會向同性父母一方形成認同這個角度來看,女兒就會向強悍的母親認同,久而久之,女兒也會變成強悍的女兒。
很多家庭中,關系緊張的母女往往就是性格相同的母女,那就是厲害的母親一般都有個厲害的女兒;脾氣暴躁的母親,也會把脾氣暴躁的毛病遺傳給自己的女兒。
有時候你會發現一些很有趣的現象,當女兒反抗母親的專斷時,女兒也在偷偷地繼承母親的這種專斷,并順理成章地帶到她將來跟她兒女的關系中。
強勢母親的四大特質:
①自以為是;
②頤指氣使;
③指手劃腳;
④吹毛求疵。
強勢母親的四大行為:
①必須要聽母親的,凡事母親說了算;
②嚴密監視孩子的一舉一動,對其行蹤和行為了如指掌;
③孩子的一切活動都得向母親匯報,行為前還需得到許可;
④對孩子的生活盲目指點,橫加干涉,全面操縱其生活。
強勢母親的三大心理溯源:
①外強中干,沒有安全感,自我價值需要不斷地被外界證明。
②強烈占有欲,將所有的感情重負壓在女兒身上。
③從小到大,以自我為中心的控制與操縱,成為習慣性行為。
02過分約束讓孩子失去自信,孩子情緒不穩定,沒有主見,事事都過分依賴母親。過分嚴厲的管教方式,容易抹去孩子的個性。
很多母親把培養子女當成自我實現途徑,如果能成功地把子女培養成優秀人才,她們常把自己的價值依附于其子女身上,子女成功是她們成功,子女失敗是她們失敗。所以,很多媽媽不得不把這種壓力轉移到其子女身上,把自己意志無形地強加給孩子。而孩子則在這種種約束中變得自卑。
過分苛求造成年幼孩子失去安全感,心理壓力增加,這個時候孩子就變得疲沓,任何批評都無法觸動他,變得底氣皆無,碌碌無為。
在強悍的母親面前,女兒選擇無條件認同。那兒子呢,則會出現另一種情形,那就是無條件逃避。因為,當母親總是指責、批評丈夫時,其實是在指責、批評一切男性,兒子作為男性必然會跟他的父親一樣躲在無人的角落。
所以當一個性格過于強勢的妻子喜歡嘲笑奚落丈夫之時,其實也等于把這種嘲笑和奚落同樣甩給了她的兒子。所以,強悍的妻子,很可能會養出一個懦弱的兒子,她越指責她的丈夫懦弱,她的兒子也就越懦弱。
03強勢母親會讓兒子沒男子氣
現在的母親,有許多是非常能干的。在統御和支配家庭上,往往也是靠母親的意志和領導。這樣的結果,是使父親無法體現自己的家長地位,如果一家想維持相對和諧,對于母親的意見和建議,父親只能是“堅決擁護”,否則就是爭吵或冷戰。
在這種母系家庭生活的男孩,確實是很不幸的。在孩子很小時,強勢的母親對孩子的影響還顯現不出問題,等到了幼兒期和童年期時,由于父親的懦弱,且無法阻止母親對孩子的過度干涉,孩子就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
問題一:男孩難于男性化。
孩子對男性力量認識較少,會出現“父愛缺乏綜合征”,缺乏陽剛之氣,在體重、身高、動作等方面發育較慢,并存在諸如焦慮、自控能力弱等情感障礙,在性格方面也會變得懦弱、膽小、孤僻、自卑等。
當未來進入社會后,會出現各種不適狀態,無法按自己性別角色規范行事,喜歡找強勢的女人結婚,無法成為值得依賴的丈夫。
問題二:使孩子不敬重權威。
父權喪失的家庭,會導致孩子不僅不能從父親身上學到尊敬權威,而且還會認為男性就是父親這樣的。同時在功能不完善的家庭中,孩子面對強勢的母親,往往會本能地討好“強者”,尤其是男孩,他們也會跟著母親,在不知不覺中反抗父親,不重視父親的意見。
問題三:使孩子受到過度保護。
母親過于強勢,是其安全感不足的表現,會使其成為一個典型的保護者。害怕自己擔心的問題會在孩子身上出現,只要是不利于孩子的事情,都想過濾一下,并通過自己的努力去避免發生。于是,母親為孩子包辦所有事情,從思想上和行為上都要求孩子跟著她走,最終孩子就會什么都不會,完全依賴母親,更加印證了母親的想法。
問題四:給孩子過多的壓力。
強勢母親往往是能力出眾和完美主義者,會把培養孩子當成自我實現的途徑,苛求孩子做到最好。于是在無形中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孩子,也把自己的價值依附于孩子身上。不能否認,這些強勢母親付出很多,但恰恰是這些“付出”,使孩子感到壓力,容易造成孩子失去安全感和自信心,成年后造成孩子心理上的自卑。
問題五:讓孩子難于獨立。
強勢母親不僅在丈夫面前強勢,也在孩子面前強勢,不容許孩子說“不”。長期處于母親的強勢控制下,自然忽略了孩子的特性和感受,孩子在生活中獨立做決定的機會不多,一切都由強勢母親教導、指揮、安排,久而久之,孩子就會放棄自己的承擔,失去了獨立解決問題和面對生活的能力,形成對母親無條件的服從和依賴。
問題六:孩子學會消極抵抗。
強勢母親會使孩子失去自我,感覺所做一切都是為了母親,內心無法產生做事的動力。孩子在強權壓力下,知道抗爭是無用的,雖然內心在說“不要”,但也只能表示表面上的順從,這也是孩子感覺只有靠消極抵制才能擁有自主權。于是,孩子面對自己不能掌控和不愿意做的事情,往往采取消極態度,磨洋工、拖延癥就出現了。
問題七:孩子難于學會社會交往。
父母是孩子最早認識的同性和異性,和他們的友好相處,能讓孩子習得長大后與同性異性朋友相處的方法,這決定了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而在強勢母親的管理下,這種社會性的交往會變形,使孩子害怕遇到否定和拒絕,習慣于隱藏自己的內心感受。這種防御模式,使孩子有被社會孤立的傾向,難于融入社會。
問題八:強勢母親會導致“戀母情結”出現。
強勢母親由于投入的愛越多,期待的收獲也就越大,母子聯結也越深,甚至還會把兒子作為情感依托的唯一對象。最后有可能渴望分享兒子所擁有的一切。這樣使孩子難以擺脫母親影響,獲得真正的自我。這在成年后,使男孩難以認同其他的女孩,更加依賴于自己的母親。
綜上所述,一位有智慧的母親,會讓孩子在自己的心目中對父親有良好的認知,總會讓孩子隨時感到父親的存在。而母親身體力行地尊重丈夫,是體現父親權威的最好方法。
當然,做父親的一定不能逃避責任,要多參與家庭事務,多參與到對孩子的引導和教育中來。
其實,作為女人,彰顯天然的德性:柔順、謙卑、安靜、滋養萬物,才是旺家的女人。
-end-
?首先是每個家長都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愿望,希望自己的孩子表現得足夠好。有了期待就會有憂慮和擔心,就會擔心孩子長大后不學好,會養成壞習慣,會因為錯誤沒有及時改正而耽誤了前程。
所以家長們就認為自己有責任和義務,必須不斷的指出孩子的錯誤,不斷的去糾正和告誡他們。所以說并不是大人總是覺得孩子做什么都是錯的,還是想急于糾正孩子的錯誤,怕孩子走彎路。
其次,就像《孩子:挑戰》中講的,我們每個人都會犯錯,包括家長,所以我們要有接受不完美的勇氣,要允許自己的孩子犯錯,只有犯了錯誤,他們才能會積極的去學習去改正。
很多時候孩子犯錯誤是因為經驗不足,所以如果在這個時候去嚴厲的批評孩子,對孩子造成的只能是傷害而不是幫助。我們要接納孩子的全部,而不要過分去強調和關注錯誤。
最后我們家長要把關注點放到孩子做得好的地方,挖掘孩子的優勢,讓我們去更加的信任他們,然后給他們更多的鼓勵與支持,那么他們的錯誤反倒會得到更好的改善。
小孩吃飯的時候不聽話。這是一個問題的表現。我們要去探究小孩吃飯的時候為什么不聽話。不知道您家具體是什么情況,我假定以下幾種情況吧。
第一就是拿筷子敲擊餐具,發出嘈雜的聲音。首先告訴孩子,這是一個不好的行為,嗯然后說我們先好好吃飯,吃完飯爸爸,我媽媽可以陪你一起玩兒。具體怎么玩呢?就是找不同嗯,材質的不同大小的餐具擺在一起,讓孩子去敲??梢酝ㄟ^敲擊不同的餐具。讓孩子發泄不同的餐具,敲擊的聲音是不一樣的。也算是對音樂天賦有一定的啟發吧。
第二就是孩子吃飯的時候態度比較散漫。吃一口不吃一口,左搖右擺。針對這種情況有兩種解決辦法,當孩子還比較小的時候,你可以找一個玩具,通過假裝嗯嚇唬玩具而讓孩子吃飯。當孩子比較大一點的時候就可以從網上搜索一些非洲兒童的照片,可以給孩子去看一看。孩子對孩子是很有興趣的,通過非洲兒童的照片去正面教育孩子,要好好吃飯,告知其幸福來之不易。當然這兩條的前提是孩子是身體正常的,孩子如果身體有不舒服的話,那么就要首先是帶孩子去看醫生。另外平時也多多注重孩子是否積食。孩子積食是一個很常見的問題。
第三個就是孩子吃飯的時候不專心。這一般與孩子平時看電視有關。孩子對電視精彩的電視節目的癡迷,忘記了孩子正在做的事情是吃飯。針對這種情況,就是在孩子吃飯的時候不能看電視,所有的人都不能看。
再說一下就是孩子不聽話,家長的行為不能單純的打罵。孩子吃飯的時候,如果飯在嘴里,千萬不不能對孩子動手。因為如果這樣做的話,很有可能使孩子吃的食物跑到孩子氣管,有可能造成生命危險。這一點家長朋友們一定要切記。吃飯的時候不單是吃飯,也是我們教育孩子的合適的時機和場合。你和小孩說話正兒八經說的時候,她一般是不不會聽的。所以父母兩個人就要很巧妙的說話,比如說誰家的孩子怎么怎么怎么啦,最后得到了什么好的結果,或者是做了什么行為,得到了不好的結果。孩子是會悄悄偷聽父母的對話的。這時候是一個教育孩子很好的時機。當孩子稍微大點的時候,孩子也是有尊嚴的,不要正面去指出他的毛病讓他加以糾正,旁敲旁敲側擊的說出來,更容易接受。
打罵孩子對孩子身心成長都不利,強勢的父母必定以后會產生一個懦弱的孩子,而且孩子的性格也不會好。要在孩子面前學會示弱。
最后我想說的是,家長是孩子的榜樣。家長好的行為,孩子會學,不好的行為,孩子也會學。家長朋友要想想自己的問題。不是父母所做的事情就都是對的,給孩子樹立好的榜樣。希望我的回答能對您有些許幫助,謝謝!
競爭壓力的巨大,無處不在的攀比,再優秀的孩子也容易變得自卑。能夠做到平心靜氣,一步步的充實自己,腳踏實地進步的孩子其實已經越來越少。家長的虛榮,無盡的攀比,和本身過度的自卑,都會感染孩子,讓孩子自卑到骨子里。
國外研究發現,住高層的寶寶較穩重、動作較慢,常充當旁觀者角色;住低層的孩子愛活動、動作敏捷,常是積極的參與者。對此心理學家指出,樓層高低的確會對性格有一定影響,但不是決定因素。住在高層的家長,應多帶孩子到戶外活動。
住在高層的寶寶更少到戶外活動。如果孩子童年常隔著窗子在遠處看著事情發生,久而久之就會建立一種強烈的非真實感——世界是遙遠而不可接觸的,導致他們長大后更愿旁觀而不愿參與。他們更習慣以理性冷靜的心態思考。但不擅溝通和動手操作,甚至不愿承擔責任,社會交往能力會比那些在低層生活、更多在戶外活動的孩子要差。而住低層的孩子一旦發現外面發生什么新鮮事,會盡快跑出去,容易養成活潑好動、好參與的性格。家長要多陪孩子到戶外活動專家指出,樓層高低并非決定孩子性格的唯一因素,關鍵是給孩子更多的戶外活動機會去親近自然和社會,和小朋友交往并參加各種體能活動,模仿成人社會的游戲(如過家家等),這對孩子心理健康成長很有幫助。住在高層的孩子的家長最好能陪著孩子一同到戶外活動,這樣不但可以促進鄰里間的交往,也能夠促進孩子間的交往。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搖籃網〗 版權所有 備案號:滇ICP備2022004586號-57
聲明: 本站文章均來自互聯網,不代表本站觀點 如有異議 請與本站聯系 本站為非贏利性網站 不接受任何贊助和廣告 侵權刪除 4789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