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時間:2024-02-09 06:04:52來源:本站整理點擊:
第一、孩子無論多完美,面對成人世界他仍然是個弱者,需要成人的支持鼓勵。從這點說,父母性格太軟弱,意味著孩子無沒得到必要的支持,對于孩子的成長,一定是不利因素。
第二、孩子的性格,不完全由養育因素決定。孩子氣質類型很大一部分來自于天生,我們簡單將它分為剛強和柔弱兩種。柔弱的孩子,得不到必要的支持,傷害更大,會變得退縮、逃避、自卑。剛強的孩子相對受的傷害會小一點,但得不到支持絕不是好事,可能會形成偏執、攻擊、獨斷。
第三、類似“窮人的孩子早當家”的說法,不過是自欺欺人。比方樹,早當家,還過是還沒長大,就成了椽子。必要的保護,等他長的足夠大了再當家,才是棟梁之材。
第四、我只關心孩子是否健康成長,成為獨立、有主見,尊重自己、尊重他人的人。至于“強勢”,凌駕他人,侵犯他人的性格,我不想、不愿、也不屑談論。
我來回答:我就和父親的性格一樣,父親??熱情、開朗、風趣、幽默,心很善良、在那些物質匱乏的年代,自己節約都在幫助母親??家的親人,父親頭腦??聰明,又認字,又會珠算,單位有什么事,都派他去,記憶中他提個公文包,特別是他的記憶力太好了,我們動了他的東西,根本逃不出他的眼睛,但是父親??脾氣不好,這是他最大的缺點,我也是這樣,遺傳到位!但是我永遠懷念他!優點很多,是個好父親!
孩子在7歲前,是行為習慣,性格培養,思維模式形成的關鍵期。無論是好的習慣,還是壞的習慣,都不是一天養成的。
在家庭教育中如果不注重孩子0-7歲間各種成長問題,孩子日后就更容易出現各種讓父母焦頭爛額的問題。
比如,不愛寫字,畫畫沒耐心,愛看電視,不買玩具愛哭鬧的問題,都是孩子身上經常出現的問題。都可以追溯到早期教育中。
一.不愛寫字,畫畫?
讓孩子愛上一件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慢慢培養。寫字如此,畫畫也如此。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讓孩子喜歡做什么事,就要從培養興趣開始。
從亂寫亂畫開始,不要給孩子固定的任務,也不要求結果,想寫什么寫什么,想畫什么畫什么。
二.畫畫沒有耐心?
1.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師。父母做事是不是有耐心?
2.孩子有自己的世界,不要輕易打斷。
孩子在獨處時,不要總是打斷。培養孩子的專注力,做事才有耐心。
3.慢是孩子的特性,在早期教育中,不要總是催促孩子。
孩子做什么事都催促,指指點點,孩子自然不能形成自己的一套行為模式和正確處事的態度。
三.愛看電視?
父母在孩子的早期教育中,缺少陪伴,沒有父母的高質量陪伴,電視自然成為孩子的伙伴。
如果你總是通過讓孩子看電視來保持大人世界的安靜,來贏得大人充足的時間自由,有一天孩子愛上電視,就不要只責備孩子。
從現在開始,父母多抽些時間陪孩子,每天慢慢減少看電視的時間,比如陪孩子玩玩具,做游戲,看書等。
四.脾氣大,不買玩具就哭?
父母滿足孩子的方式不對,不能建立統一的教子觀念。
在家庭教育中,要給建議立規矩,最忌父母的態度不一致。
一方堅決不買玩具,一方因為哭鬧妥協,結果就是孩子會認為,規矩可以打破,只要哭鬧就可以達到目的。
孩子身上的每一個問題,都可以追溯到幼年時期,一旦形成,改變就不是容易的事,父母態度要堅決,有足夠的耐心和毅力去幫助孩子制定計劃,協助孩子慢慢改變!
首先,父母對孩子一生最大的影響就是性格。
因為孩子從一生下來的一刻,父母就始終陪伴他們一路成長。尤其從出生到在學齡前的這一段人生時光,孩子和父母接觸是最多的,他們觀察觸摸聆聽并反饋呈現在面前的一切...所謂耳濡目染。父母實際上成了孩子隨時隨地模仿的榜樣。所以家庭環境是培養熏陶孩子性格特點的培養皿。
父母對孩子教育方法和態度各有不同,過分呵護的孩子容易優柔寡斷缺乏獨立性。管教過于嚴厲的父母會導致孩子缺乏自尊,容易性格變態分裂。而缺少家庭關愛的孩子容易形成壓抑任性和不關心周圍事物的孤冷性格等等。
所以說什么樣的父母成就什么樣的孩子,作為孩子父母的我們,日常要求孩子開朗、誠實、自信、勇敢等等,其實這也是對我們自身的要求,只有父母們做到了,才可以要求孩子,否則就太沒有說服力了哈。
另外父母吵架對孩子的影響至關嚴重,調查數據顯示,因為父母經常鬧矛盾的家庭,孩子在成人后性格中表現出來的敏感多疑愛撒謊自卑的比例達到88.5%以上。
以上僅供參考。
成人子女性格不好,或許與你從小的教育方式有關,可能在他們小時過分嬌慣,形成了今天的性格。
現在木已成舟,已難糾正,既然他們已成家立業,最好的辦法是不要住在一起,有割不斷的親情聯系還好一些,若住在一起則矛盾不斷,大家都不開心。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搖籃網〗 版權所有 備案號:滇ICP備2022004586號-57
聲明: 本站文章均來自互聯網,不代表本站觀點 如有異議 請與本站聯系 本站為非贏利性網站 不接受任何贊助和廣告 侵權刪除 4789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