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時間:2024-02-14 00:26:41來源:本站整理點擊:
可能是因為受到了驚嚇,或者主人做了它不喜歡的事和動作,惹它不高興了,這時可以用食物討好它。
剛開始養的蜜袋鼯很容易咬人,但養的時間久了之后,蜜袋鼯就會熟悉主人的氣味,慢慢就不會咬人了。
養了較長時間的蜜袋鼯輕輕咬你,并沒有用力咬,說明它很喜歡你,這時它在與你進行互動,這是值得高興的事情。
少讓孩子接觸有暴力傾向的人、事、物,孩子具有暴力傾向,首先是他的感官能接觸到具有暴力傾向的人、事、物,他才有機會去學習、模仿這些保利情景。所以,一定要少讓孩子接觸具有暴力傾向的人、事、物。
家長不要“以暴制暴”。這就要求做父母的,一定要擁有十分強大的內心與克制力,管住手,張開嘴,要懂得好好去引導孩子去做正確的事,告別暴力,孩子自然也就變得跟你一樣性情溫良。
對孩子加以引導,家長在面對孩子具有暴力傾向的時候,一定要積極引導孩子,為孩子做正確的示范,因為這個事情,還存在延時性問題,當場引導要比時候教育來的更加直接,孩子也更能意識到自己的問題,對于在遇到相同情況的問題,孩子若表現的不再暴力,父母也要對其鼓勵,贊許孩子的良好表現,這樣對消除暴力傾向更加有利。
狗不吃東西了可能是腸胃的問題,根據描述你的狗不但不吃東西還咬人,這問題就比較嚴重了。
要么你的狗感覺很難受,已經沒有食欲,狗狗身體很難受的時候就會不進食,性情大變導致咬人。還是帶它去寵物醫院檢查一下吧,最可怕的是,一只狗如果得了狂犬病也會變得沉郁不愿意進食,變得不認識主人,隨時可能會攻擊人,這是非常嚴重的疾病,請題主盡早帶狗檢查。
十一個月的寶寶愛發脾氣屬于是正常的生長發育,孩子的性格發育從小就伴隨,需要家長正確的引導和教育,十一個月的寶寶有脾氣屬于是性格問題,但是在這個時期,家長是可以正確的干預,有利于孩子以后人格的發育,孩子還小呢不屬于病態,還需要隨時觀察。
“小孩脾氣不好”的確困擾著很多家長,作為5歲孩子的爸爸,我也曾經為此煩惱過。講道理吧,他聽不懂;批評他吧,他哭得更厲害;不管吧,又怕放縱了他,讓他養成不好的習慣。其實,我們都不用太操心,對于3歲的孩子來說,發脾氣是很正常的,關鍵在于我們家長如何應對。
發脾氣是孩子大腦發育的必然產物著名兒童心理學家皮亞杰認為,2-5歲的孩子,正處于道德發展的“自我中心階段”,規則對兒童還沒有約束力,他們沒有把規則看成是應該遵守的。對于3歲的孩子來說,他們開始有自己的想法和喜好,不再像嬰兒一樣任由父母擺布。
就拿我兒子來說吧,3歲之前,每天晚上的繪本都是我挑他看,可3歲之后,他逐漸開始要求看自己喜歡的,哪怕那本書已經看了無數遍。當我們為了他好,不滿足他的要求時,他就會很著急,然后發脾氣,甚至哭鬧不止。
這個階段的孩子,情緒發育的關鍵時期,當他發現愿望和現實的偏差時,就會產生失落,這時不知道怎么調整情緒的他們,只能用發脾氣來獲得父母的關注和妥協。
孩子發脾氣,家長的應對直接影響孩子的成長耶魯大學心理學博士SusanDavid曾經提出:情緒敏感力是決定情商高低的重要因素之一,而情緒敏感力的培養主要看在幼兒時父母對于孩子的情緒態度。因此,當孩子發脾氣時,大部分家長采用的阻止式做法,對孩子情商的培養是非常不利的。
所以我們會經??吹?,家長冷漠處理的,孩子往往有些或多或少的孤僻;家長以暴制暴的,孩子往往脾氣更大;家長總是妥協的,孩子往往特別自私自我。
而那些充滿愛心、耐心以及正確應對的家長,他們的孩子大多數情商很高,特別討人喜歡。
因此,當孩子發脾氣時,我們要合理應對1、幫助孩子認識自己的情緒
美國心理學家詹姆士說:"人最本質的需要是渴望被肯定?!?p>因此,當孩子發脾氣時,通過我們的感同身受,讓他能讀懂自己的情緒,也讓他知道我們理解他的情緒。比如,被拿走手機后,小孩特別生氣。這時我們就可以說:“我明白你現在很難過。就好像爸爸的丟了,也會和你一樣很傷心的。”
當孩子認識了自己的情緒,他剛才的生氣和傷心就會逐漸遞減。
2、幫助孩子挖掘發脾氣的原因
比如,同樣是因為小孩手機被收走而引起的發脾氣,我們可以這樣引導:“你這會兒很生氣,是因為還想玩游戲?還是因為手機被收走?”
如果是前者,我們可以引導:“因為寶寶玩的時間太長了,眼睛需要休息一下噢?!?/p>
如果是后者,我們可以引導:“爸爸把手機收起來是要讓它充電呀,沒電了就玩不了了?!?/p>
最后,我們還可以補充:“寶寶,以后有什么不開心就說出來,這樣爸爸媽媽就知道你要什么了,好嗎?”
3、幫助孩子找到發泄情緒的方式
還是以手機被收走為例。經過以上兩點引導后,孩子已經能認識到自己的情緒,接下來就要把這些不滿情緒宣泄掉,我一般采用的方式就是深呼吸+轉移注意力。
深呼吸,就是讓小孩進行一分鐘的深呼吸,閉上眼睛,通過幾組深呼吸來平靜心情。
轉移注意力,就是平靜心情后,陪他一起去做他喜歡的事,比如一起玩玩具、看書、踢球等等。
總而言之,什么樣的父母教出什么樣的孩子,希望我們都能溫柔一點兒、耐心一點兒。
當孩子發脾氣時,
一句“我明白”,好過婆婆媽媽地說教;
一句“我也會”,好過氣急敗壞地阻止;
一句“我陪你”,好過無可奈何地放任;
一句“我愛你”,給他無窮的力量,幫他在每次發脾氣中不斷學習、成長!
我是銘兒爸爸,80后奶爸,以一個父親的視角,每天與您分享孩子成長路上的點點滴滴,感謝您的點贊和轉發,期待您的關注和交流~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搖籃網〗 版權所有 備案號:滇ICP備2022004586號-57
聲明: 本站文章均來自互聯網,不代表本站觀點 如有異議 請與本站聯系 本站為非贏利性網站 不接受任何贊助和廣告 侵權刪除 4789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