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時間:2024-02-14 11:57:31來源:本站整理點擊:
我們會發現在職場中每一天像打了雞血一般展開工作的那一些人未必獲得了好的發展,為什么?因為太過激進有的時候會導致一些反效果出現。那么,在職場中太過激進有什么不好?下面我們就重點圍繞這個話題做一下具體的解釋和分析,希望能通過這方面內容的分享給大家一些幫助。
1.什么叫做太過激進
比如說在領導分配工作任務的時候,你會第一時間站出來表示我就要做那一項最為困難的,比如說領導在論功領賞的時候,你會第一時間站出來表示自己在過去這項工作的執行過程中起到了多么重要的作用,如果沒有我的付出,根本沒有辦法讓這項工作很好的被落實等等,像這樣的行為和表現就是一種太過激進的呈現,的確是非常是不好的。
2.激進會給自己帶來哪一些負面的影響
具體來說,因為你太過激進所以在說話的時候,很多內容都沒有經過大腦就脫口而出,很可能因為言語太過犀利得罪很多的人。又比如說因為太過激進,在分配工作的時候,總是喜歡去領那些困難的、自己未必能夠做得好的,最后工作成果如果沒有達到企業領導的標準和要求,很可能就會給人留下一種這個人工作能力很一般卻不自知的感覺,后期想要獲得晉升會非常困難。
3.如何才能夠避免太過激進的行為和做法
非常的簡單,多花一些時間去了解一下出現太過激進做法之后會給自己帶來的負面影響,如果你發現這一些負面的影響已經大到自己難以承受,已經大到自己沒有辦法去有效平衡的狀態了,當然了你就就會慢慢變得平和起來,慢慢的你就不會以太過激進的方式去做事、去對待企業內部的同事,當然是很好的了。
上面就是個人關于在職場中太過激進有什么不好這個話題的全部解讀了。相信通過分享大家也都知道了,如果在職場中行為太過激進,做法太過激進,說法太過激進會到處得罪人不說,而且很有可能成為企業內部眾人都想要diss的靶子,這樣當然是非常之不好的。
是一種因微小精神刺激而突然爆發非常強烈而又難以控制的憤怒情緒并伴有沖動行為的人格障礙,那哪些人是沖動型人格?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哪些人是沖動型人格:
①情緒急躁易怒,存在無法自控的沖動和驅動力;
②性格上常表現出向外攻擊、魯莽和盲動性。
③沖動的動機形成可以是有意識的,亦可以是無意識的。
④行動反復無常,可以是有計劃的,亦可以是無計劃的。行動之前有強烈的緊張感,行動之后體驗到愉快、滿足或放松感,無真正的悔恨、自夷或罪惡感。
⑤心理發育不健全和不成熟,經常導致心理不平衡。
⑥容易產生不良行為和犯罪的傾向。
還有一種被動攻擊型形式,其主要特征是以被動的方式表現其強烈的攻擊傾向。這類人外表表現得被動和服從、百依百順,內心卻充滿敵意和攻擊性。例如,故意晚到,故意不回電話或回信,故意拆臺使工作無法進行;頑固執勘,不聽調動。拖延時間,暗地破壞或阻擾。他們的仇視情感與攻擊傾向十分強烈,但又不敢直接表露于外,他們雖然牢騷滿腹,但心里又很依賴權威。
沖動型人格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1、生理原因
大量動物實驗與臨床資料表明,攻擊行為有其生理基礎。一些生理學家提出,小腦成熟延遲,傳遞快感的神經道路發育受阻,因而難于感受和體驗愉快與安全,可能是攻擊行為發生的因素。有人報告,暴力犯罪者中腦電波異常多見,特別是穎葉的慢波活動與正相尖波,在普通人群中為2%,在攻擊型人格患者中則為14%。另外,攻擊行為還與人體內分泌腺和雄性激素分泌過多有關
2、心理原因
①角色的認同與攻擊性。進入青春期的男孩,自以為已經長大成人了,而且特別熱衷于對男子漢角色的認同和片面理解,強調男子漢的剛毅、果敢、義氣、力量、善攻擊等特征,因此,他們會在同齡人面前,特別是有異性在場時表現出較強的攻擊性,以證明白已是一個男子漢。
②自卑與補償。每個人都可因自己身體狀況、家庭出身、生活條件、工作性質等產生自卑心理,有自卑心的人常尋求自卑的補償方式。當以沖動、好斗來作為補償的方式時,其行為就表現出較強的攻擊性。
③自尊心受挫。青年男子的自尊心特別強,如果經受挫折,往往反應特別敏感、強烈。挫折是導致攻擊行為的一個重要原因,“挫折攻擊”理論提醒我們:生活中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有挫折,因而每個人都有攻擊性;挫折越大,越可能出現攻擊行為,甚至使用暴力。
3、家庭原因
一般說來,攻擊性與家庭教育有較大關系。被父母溺愛的孩子往往個人意識太強,受到限制就容易采取“還擊”;專制型的家庭,兒童常遭打罵,心理受到壓抑,長期郁結于內心的不滿情緒一旦爆發出來,往往會選擇較為激烈的行為來發泄積怨。而且,“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孩子還會模仿家長的攻擊行為。
4、社會原因
武打、兇殺的小說和電影使缺乏分析的青年人容易產生模仿和認同。另外,社會上流行的“老實人吃虧”的觀念也易使青年人產生攻擊性行為。
生活太幸福,讓他到農村去找同齡人家去生活一段,同齡人干啥他啥,兩年四個假期有好轉,到農村山區,這路遲早得一走,
兩歲孩子莽撞就應該慢慢的引導他,對于兩歲的孩子,他的行為莽撞是很能理解的,是很正常的情況,因為他們還不懂一些規矩,這時候家長應該多一些寬容和理解,在生活中應該言傳身教的去教教他。
家長的言行舉止也是很重要的,孩子總會從家長身上去模仿。
在思考如何改變孩子性格之前,也許我們應該先思考,孩子急躁的性格就是一種缺陷嗎?
首先,與常識中大家認為的不同,孩子的性格并不完全是由后天決定的。先天的基因決定了孩子從剛出生時就有了自己獨特的氣質(temperament)——這是一種在童年早期會展現出的性格特質。
心理學界在如何測量孩子氣質方面有三個基本公認的維度:
活躍程度(喜愛活動的強度大小)
社交性(是否愿意和人建立關系)
情緒性傾向(是否容易產生情緒)
而在這些維度上的不同表現并沒有優劣之分,內斂的孩子和活潑的孩子一樣有自己的優勢。同樣地,脾氣急躁并不是孩子的性格劣勢,而是孩子情緒性傾向的展現。
當然,當孩子的急躁對日常生活影響比較嚴重時,作為家長還是可以進行引導。
如果孩子的急躁是先天造成的,那我們是不是就無能為力了呢?并不是,當我們無法避免情緒像潮水一般涌來時,合理的疏導和管理也能避免情緒帶來的不良后果。面對情緒管理,我們需要注意兩個重點。
第一點是學會發現和了解孩子的情緒。情緒表達是一種需要學習的能力,當孩子只會通過笑或哭來表達自己的情緒時,家長應該懷著理解的心態,通過發生的事件去猜測孩子可能有的情緒,通過語言引導孩子進行表達。比如在孩子亂扔東西的時候對他說,“媽媽知道你很憤怒”——讓孩子明白原來這種情緒叫做“憤怒”。
每一次對情緒的成功疏導都會成為孩子學習如何控制情緒的墊腳石。
第二點是表達對孩子的理解,接納和分享孩子的情緒。比如面對孩子的急躁,
錯誤的反應是:“急什么急,你就不能有點耐心嗎?”(否定了孩子正在經歷的“急躁”,孩子會以為他產生這種情緒是不對的,或是覺得你無法理解他)
正確的反應:“我明白你現在很急躁,媽媽有時候也會這樣,當媽媽急躁的時候是因為…,那你可以告訴媽媽你急躁是什么原因嗎?”(點出情緒,并表示理解,引導孩子表達)
情緒并沒有優劣之分,即使是負面情緒也有它存在的意義。對孩子情緒的接納和理解不僅能緩和孩子的情緒,也能促進孩子對家長的信任。孩子會漸漸明白情緒是一件可以坦然面對的事情,負面的情緒可以通過正確的表達和調節方式疏解,不需要積壓在心里,或靠不恰當的方式解決。
以上。
家有寶寶學心理:“歡迎關注頭條號"家有寶寶學心理”——全網超過400萬用戶信賴,專業的親子育兒心理社區,陪伴你和寶寶幸福成長。
Reference:
Perry,N.B.,Dollar,J.M.,Calkins,S.D.,Keane,S.P.,&Shanahan,L.(2018).Childhoodself-regulationasamechanismthroughwhichearlyovercontrollingparentingisassociatedwithadjustmentinpreadolescence.DevelopmentalPsychology,doi:10.1037/dev0000536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搖籃網〗 版權所有 備案號:滇ICP備2022004586號-57
聲明: 本站文章均來自互聯網,不代表本站觀點 如有異議 請與本站聯系 本站為非贏利性網站 不接受任何贊助和廣告 侵權刪除 4789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