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時間:2024-02-14 20:57:46來源:本站整理點擊:
謝邀。
前幾天和幾個朋友聚餐,飯桌上談起家庭教育的問題,其中一位已為人父的男士說:“家庭教育真的太重要了,我的小孩,以后堅決不會找一個單親家庭長大的孩子”。
無獨有偶,前段時間,也有另一個朋友和我說:“我一定不會找單親家庭的女孩結婚的”。
知乎上也有這樣一個問題:單親家庭成長起來的孩子,到底缺什么?但是我想說,單親家庭成長起來的孩子其實什么都不缺。如果非要說缺什么,唯獨缺的,大概就是這個社會不帶偏見的正視。
同樣作為一個在單親家庭長大的孩子,我可以底氣十足地說:我們配得上這世間最好的愛。
很多人可能會說,之所以會成為單親家庭的孩子,不恰恰是因為家庭發生了太多的戰爭嗎?如果是和睦美好的家庭,誰會想成為單親家庭的孩子?
我暫時不想探討,是否所有的家庭都是因為爭吵而離婚。我想說的是另外一個問題,即:一個人的優勢和問題,往往是并存的。
必須坦誠,比如說我,童年時期的家庭環境確實給我帶來了很多其他孩子可能沒有的問題,比方說特別敏感,比方說有點自卑,比方說特別渴望被外界認同。
但是,也恰恰是這這些缺點,成就了我另外一些優點:
敏感,讓我更容易跟別人共情,更能理解他人的情緒,所以從小到大,每逢演講比賽,我總是能夠拿到第一名,因為我的演講稿總是能夠感人至深;
自卑,讓我更加努力,讓我更有目標感,為此,我的母親最得意的事情,便是從小到大,從來不需要擔心我的學習,而且一路成長,都是“別人家眼里的好孩子”;
渴望被外界認同,也促使我不懈地對優秀的追求,我想,雖然目前沒有什么太大的成就,但是一直保持100斤左右的體重,至少是受惠于此的吧。
不僅如此,很多在單親家庭長大的孩子,也更獨立、更自主、更懂得愛為何物。
單親家庭的孩子,會在很早就意識到自己可依靠的力量,不像其他小朋友那么多,所以TA會很早就學會依靠自己,這讓TA更加獨立和自主。
由于身處單親家庭,孩子在潛意識里會替補父母缺失的一方,換言之,單親家庭長大的孩子,其實很小就懂得如何照顧人,如何愛別人。
心理學上有個詞,叫做“觀察者偏差”,它的大意是說,人們更愿意觀察到對方符合自己內心期望的行為,從而影響觀察結果的客觀性。
當我們對單親家庭的孩子首先預設了“TA的人格不健康不完善”刻板印象,那么你觀察的結果也必定是如此的,因為你只會看到符合你期待的敏感、自卑等問題,而看不到這些問題所帶來的積極意義。
而現實是:一枚硬幣,總是有兩面的。而你,只愿意看到其中的一面?!猙y楊思遠
胡慎之工作室簽約咨詢師
你好,我是學前教育專業的一名學生,最近在學教育心理學,希望下面我的一些建議能夠對你有所幫助!
一、加強體育鍛煉,最開始可以帶他跑,跑可以鍛煉呼吸、肺活量和心肌,先是長度后是速度,當孩子跑開以后,可以做一些鍛煉肌肉的運動,比如說蹬自行車、爬山等等,所以在孩子不知不覺中,只要他的肌肉有力量,他就會有一種控制感,讓人感覺很精干。勇氣膽量意志都與生理有關
二、不要過度保護。孩子天性對外界充滿好奇,你要做的是盡量鼓勵他去探索,去自由玩耍,不要經常對孩子說不要碰、不許亂跑……當孩子想要去嘗試一件事的時候,不要總是以危險為由進行制止,讓他們變得膽小怯懦。
三、盡量不要介入孩子的糾紛,有的家長看到孩子受欺負了,就去找打人的孩子,幫孩子出氣,也有的家長找到對方家長理論,這些做法都有一定的弊端。小孩子打架不記仇,一會兒就好。如果家長親自出面,反而會給孩子造成心理壓力。
四、給予孩子正確的心理疏導。受到“欺負”的孩子急需父母的理解與幫助,因此,父母應耐心地給孩子釋放心理壓力的機會。如當孩子哭哭啼啼地來找你,告訴你某個孩子總是欺負他,建議先把孩子攏在自己的懷中,理解同情他的遭遇,并嘗試著幫他表達清楚自己的情感體驗:‘“是不是很委屈?是不是很疼?”其次,等孩子的情緒平復了,父母可以嘗試著讓孩子慢慢建立起事情的因果聯系和積極應對問題的能力。
五、引導孩子多參與社會性活動,培養他的正義感和自信心。還要注意引導孩子有禮貌,懂分享,不霸道;這都是在生活中不斷示范、熏陶、鍛煉出來的,非一日之功。
六、鼓勵孩子結交更多朋友。要鼓勵孩子多結交朋友,這樣既造就了孩子開朗的性格,無形中也讓孩子學會了勇敢面對挑戰和挫折。例如鼓勵寶寶主動向小朋友打招呼以增進友誼,擴大自己的朋友圈子,增加自己的“勢力范圍”。
越來越膽小又自言自語應該是內心自卑又孤獨導致的,孩子是需要和同齡人多交流的,如果長期沒有朋友就會導致孩子內心膽小、孤獨,有思想又找不到適合的對象述說,就可能會導致孩子自言自語,這樣時間長了對孩子不好。建議你教孩子主動找同學交朋友,經常邀請孩子的同學、或者鄰居同齡人到家里來做客,給他們創造條件讓他們一切做飯吃、烤燒烤、玩音樂、外出郊游等…,至少每周一次,這樣孩子會好起來的。如果孩子剛開始不具備邀請同學或者朋友到家里來玩的能力,家長要主動幫他邀請。在朋友們到家里來玩的時候,不要總提到學習,讓他們盡情的玩,健康最重要!
這只是我的看法。
題主要問的的應該是小孩的自閉癥有哪些癥狀吧
兒童的自閉癥也叫兒童孤獨癥,它的癥狀的表現為不愿意和人交流,整天沉迷于自己的世界。多數孩子不張口說話,生活自理能力差,學習能力明顯較差,接觸新鮮事物的興趣低。嚴重的有自殘和暴力傾向,下面簡單總結歸納以下幾點:
1.社會交流障礙?;純壕芙^交流或者交流有明顯的選擇性,在家可以和家人正常交流,但是日常社交場合拒絕講話。常伴有焦慮,自卑、敏感和退縮等狀態。和家人之間不親密,在哺乳期內于母親沒有眼神交流,不會主動伸手迎接大人的抱抱等木訥的情況。
2.自閉癥兒童較正常兒童常表現出智力發育遲緩或者停滯的情況。孩子的智力水平較正常兒童明顯偏低。日常興趣狹窄,沒有正常的情感反應,比如不依戀父母,不懼怕陌生人,摔倒了不怕疼,不喜歡和小朋友一起玩,在一起玩的時候,愛好和別的孩子不一樣,比如不喜歡玩玩具,喜歡把別的孩子推到的等。
3.孩子有重復性行為和奇特愛好,比如擺弄腳趾,重復給玩具排隊,對某種物體產生依戀,比如一塊積木。對次序拒絕變動有,變動便會緊張不安,對外界聲音比如可怕的或者音樂等沒有反應。
4.注意力分散及多動癥,孩子表現出注意力渙散和多動等情況。
5.語言發育緩慢或障礙,患兒對語言的理解力低于同齡正常兒童的水平,比如開始說話比較晚,喜歡模仿別的孩子的語言,有時像鸚鵡學舌。不會用手勢說再見,常把人稱代詞用錯。
自閉癥是一種先天性疾病,家長從一開始發現有類似癥狀要及時就醫和診斷。與此同時:
1.家長要正視孩子的疾病,了解科學的治療方法,積極為孩子選擇合適的治療機構進行正確的系統的治療。
2.充分了解自閉癥患者的身心特征,創造良好的家庭環境和氛圍。
3.多與孩子在一起交流,了解孩子的心理特征和有耐心是家長必要的心理準備和基本素質,家長要多看這方面的書籍,多配合醫療和治療機構幫助孩子慢慢學會生活技能和逐步提高社會適應能力。
希望以上文字能夠幫助到你,謝謝
四五歲的小孩總是發脾氣,總是喜歡跟大人反著來。我想這個肯定是和家庭成員的教養方式是有一定關系的。
孩子容易發脾氣,一般不外乎有兩種可能性,一個是“人來瘋“;另一個是”家里的成人教養方式有分歧”。
首先我們來分析一下"人來瘋”的孩子。其實,這一類的孩子是很聰明的一個群體,首先,他懂得察言觀色,知道什么樣的狀況下,父母會克制自己的激動,滿足他的無理要求的。記得我兒子小時候,就是屬于這一類的孩子,一到春節親朋滿座,他便會提出各種各樣的要求,你叫他朝東他偏要朝西,總是跟你反著來或者對著干。無奈有外人在,說什么也得克制自己的憤怒,心想,這個小崽子,等下看我怎么收拾你??墒?,等到飯飽食足后說不定他老早就呼呼大睡了。事情也就不了了之了。一次又一次的小成功,孩子就養成了愛“人來瘋”的壞習慣。
對于這一類的孩子,我后來總結了一下經驗,首先,要幫他分析什么狀況下他會“人來瘋”,然后,事先跟他約法三章,譬如:出去聚會,先跟他講好哪些事情是不能做的,發脾氣會有那些不好的后果,可能會取消他看動畫片的時間或者會不給他買他喜歡的玩具等等,反之,如果表現好,回家后會有他喜歡的物質獎勵。幾次下來,孩子愛發脾氣跟你反著干的行為會受到約束,慢慢地孩子就會變得越來越懂事。
另外一個是家庭成員之間的教養方式不同,導致孩子性格不好,常常用亂發脾氣來宣泄情緒。一般來說家里的老人由于是隔代親,常常會滿足孩子的無理要求。我小孩四五歲的時候,迷上了集水滸傳里面的小卡片,于是,他爺爺就瞞著我們成箱成箱往家里搬方便面。孩子年齡小,吃不了那么多,于是,爺爺就重新將口封號繼續買。一時間家里的方便面推得老高老高。后來,我們發現了這個苗頭。想幫孩子改掉,可是,已經很難了。你批評他時,他跟你對立。躲到爺爺奶奶那邊,不跟我們親。搞得我們很被動。有一次,因為教育孩子,孩子實在太任性了。我公公差點和我動粗。我老公出來教育孩子,公公居然當著孩子的面這么說,“現在你不得了了,想當初你比他還要皮,小孩子不皮還是小孩子嗎?”無語……所以,要養成孩子不亂發脾氣的好習慣,唯有所有的家庭成員目標一致,否則是很難扭轉這一現象的。
我想,你家的孩子不聽話,一定也有以上因素的存在,所以,分析原因,找到源頭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我是佳期有遇歡迎互動留言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搖籃網〗 版權所有 備案號:滇ICP備2022004586號-57
聲明: 本站文章均來自互聯網,不代表本站觀點 如有異議 請與本站聯系 本站為非贏利性網站 不接受任何贊助和廣告 侵權刪除 4789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