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時間:2024-02-15 00:51:46來源:本站整理點擊:
每個家庭都不易,你真的了解孩子為什么哭鬧嗎?不要為孩子哭鬧而煩惱,要學會"聆聽",了解孩子哭鬧的原因。
一、家長發脾氣反映的不僅是家長的問題,也是孩子的問題。
家長偶爾控制不住情緒,當然需要對自己進行調整。孩子的那些任性行為,也應該引起家長的注意:
1、身體不舒服
孩子行為反常的時候,家長首先要先排除孩子是不是身體不舒服,尤其是年幼的孩子。有時候孩子可能身體不舒服,但是自己又不會表達,就會變得比較任性,淘氣,甚至哭鬧。家長在不了解情況的前提下難免失去耐性,沖孩子發火。家長遇到這種情況,先不要急著發脾氣或者發完脾氣后只顧著糾結和自責,應該首先想到孩子是不是身體不舒服,以免耽誤孩子治療的最好時機。
孩子哭鬧不止時,除了檢查寶寶是否因為肚子餓,環境溫度過高過低,是否大小便等因素引起外,還應從寶寶自身來找原因。每個階段的寶寶都會因為成長而帶來各種不適,如1-6個月內的寶寶會因為腸絞痛表現出難以安撫的哭鬧不安。6-12個月的寶寶因為萌牙不適,自我意識的形成,易躁動不安引起哭鬧。
2、孩子到了“生理疲憊期”
比如:孩子最近一寫作業就喊累。即便孩子堅持寫作業,卻也是磨磨蹭蹭,拖延時間。此時正逢家長壓力大,心情煩躁,自然就很容易發火了。如果耐心通過觀察,明白及時孩子的“生理疲憊期”。自然就恢復到原來的和諧狀態。
3、孩子可能是想引起關注,故意惹爸爸媽媽生氣
如果孩子某一段時間總是無緣無故的哭鬧,趕上家長心情不好,耐心盡失,自然就是一頓斥責了。但是,家長除了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之外,更應該考慮到孩子可能是在用哭鬧的方式獲取自己的關注。家長們需要反省一下最近自己是不是工作太忙而忽略了孩子,并及時調整自己的生活狀態。
4、自主意識覺醒,到了叛逆期
孩子突然變得特別任性,不聽話,有點不如意就哭鬧,小天使化身小惡魔,導致你最終情緒失控,對他大發脾氣,這可能是孩子到了叛逆期。孩子一般到了兩三歲的時候,會經歷成長過程中的第一個叛逆期。家長應多注意觀察,確定了孩子是進入叛逆期后,家長應該調整自己的教育方式,拿出更多的耐心和精力,使孩子順利度過叛逆期。
孩子不會無緣無故惹家長生氣,除了上面講到的那些,還有許多許多的“不定時炸彈”等著你。所以,不小心對孩子發脾氣,家長除了要審視和調整自己之外,也要考慮是不是孩子出現了一些問題。另外,家長也不一定非要控制自己不發脾氣,適當對孩子發脾氣,也不一定都是壞事,家長對孩子適當的發脾氣有著一定的正面意義。
二、適當發脾氣對孩子具有教導意義。
那么,家長對孩子適當的發脾氣對孩子具有哪些教育意義呢?
1、讓孩子建立規則意識
家長通過負面情緒的表現,可以讓孩子明白有些事情是不可以做的,這樣孩子的心里慢慢就會形成一個遵守規則的意識,這對孩子的成長是有利的。
2、讓孩子明白適當釋放情緒是很正常的,避免太過壓抑導致過激行為的發生。每個人都有生氣的時候,有時候太過壓抑并不是好事,有時壓抑的太久,會以一種過激的行為釋放出過來,后果反而更嚴重。讓孩子潛意識里明白生氣也是人的一種正常生理表現,有利于孩子人格的健全發展。
3、孩子潛移默化懂得如何處理自己的負面情緒。
家長沖孩子發脾氣后,深呼吸、離開現場去冷靜一下自己、努力的克制等一系列控制自己情緒的行為,孩子都會看在眼里。潛移默化中孩子也會慢慢學會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對孩子養成沉穩、內斂的品格有很大的幫助。最簡易辦法,面壁思過站立15分鐘,讓他自己慢慢思索自己為什么罰站。
盡管對孩子適當發脾氣對孩子的成長有利,但前提是家長一定要把握好發脾氣的火候。不能單純的去發泄脾氣以抒發自己內心的不滿,要明白對孩子發脾氣也是為了要解決問題。如果家長純粹為了發泄沖孩子發脾氣,孩子心中就只有恐懼和委屈,也談不上任何正面意義了。
三、家長應如何控制發脾氣的度?
想控制好自己發脾氣的度,家長可以這樣做:
1、暫時離開引起負面情緒的場景
如果孩子做了觸碰自己情緒底線的事情,家長可以暫時離開那里,試著讓自己先冷靜一下。最簡易辦法,面壁思過站立15分鐘,讓他自己慢慢思索自己為什么罰站。我們只有給自己緩沖情緒的時間,才能讓自控力恢復,避免將負面情緒全部發泄到孩子身上。
2、換位思考,尊重孩子
如果你也是個孩子,你希望父母怎么對自己,是大吼大叫還是溫言相勸?如果把孩子當成一個獨立、平等的個體,是不是首先要想到的是尊重對方?這樣換位思考一下是不是就不會發那么大的火了?
3、自我催眠
這個方法大家都懂的。實在太難控制自己的話,就默念三遍“親生的、這是我親生的”,多念幾遍也沒事,只要讓自己冷靜下來就好。
不無論如何,想趁機教育孩子也好,單純后悔內疚也好,家長對孩子發脾氣始終都是一種帶有負面情緒的宣泄,孩子總歸是會感到委屈和傷心的,尤其是年幼以及心思較敏感的孩子。沖孩子發火后,必要的安撫是肯定要有的。那么我們應該怎么做呢?
四、發完脾氣后,該如何“哄”孩子?
1、首先給孩子道歉,并告訴他為什么自己會生氣。
當你沖孩子發火之后,應該第一時間給孩子道歉,這樣孩子至少會覺的自己是被尊重的,然后給他解釋自己為什么會這么生氣,并希望他也應該向家長道歉。這樣就開啟了一個良性的溝通渠道。
2、給孩子一個擁抱,讓他感受到父母仍然是愛自己的。
跟孩子溝通的時候不妨先給他一個大大的擁抱,這樣的安撫甚至比語言來的更有效。孩子會覺得父母仍然愛著自己,發脾氣只是因為自己做錯了事情惹爸爸媽媽生氣了而已。
3、跟孩子一起解決問題,讓孩子參與進來
如果孩子的哭鬧已經引起了一些不良的后果。
比如故意摔壞了茶杯、打翻了食物,家長們不防問問孩子要怎么處理這些東西,并堅定的告訴他無論怎么做,爸爸媽媽都會幫助他一起承擔責任。在一起收爛攤子的過程中教育孩子,親子關系不是會更加緊密嗎?
孩子的世界跟大人的世界是不一樣的,在他們成長的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也會衍生出各種各樣的行為,不知道什么時候他們就會觸碰到父母情緒的底線。父母針對孩子采取的每一種教導方式都對孩子的成長有重要的影響。因此,家長們在采取措施前一定要慎重考慮方法的適用性。
最后,把孩子的性格往好的方面引導,要經常找孩子的優點肯定孩子閃光的地方,多鼓勵孩子。在表揚的同時,勸化引導孩子改正不良的習慣嗜好。幫助孩子打開性靈的寶藏
親,不知道你為什么會這樣,如果是工作原因,那么在你下班進家門之前,請你調整好心態別把壞情緒帶回家,會傳染的!如果你是對教育孩子缺乏耐心,那么請你學會換位思考。就是遇事先別急于發泄你的情緒,平心靜氣地站在孩子角度考慮一下。要對孩子的問題有認同感,“寶貝,媽媽小時候也犯過同樣的錯誤,媽媽也挨過姥姥罵”等等諸如此類的話,你會發現接下來什么問題都不是問題了。
之前看過一篇文章,媽媽脾氣變壞,打罵孩子,這并不是媽媽的本意,媽媽一個人帶孩子太辛苦了,又得顧家,還得工作,孩子上學了還得顧孩子學習,媽媽也是個人,而且還是個女人呀,女人是要被疼被愛的,如果媽媽身邊的人能稍微分擔一下媽媽的工作,哪怕只是照顧孩子的吃喝拉撒睡,讓媽媽好好休息一下,那么,媽媽的暴脾氣也會慢慢消失的,對于那些對脾氣壞的寶媽有偏見的人,那肯定不是當媽媽的人,或者是在家里沒顧過孩子的人才會這么說寶媽的,如果讓你一個人帶孩子,把媽媽一天所有的事兒都做完了,我估計你絕對堅持不了兩天,一定會投降,一定不會再對脾氣暴躁的媽媽有任何偏見了
謝謝邀請!父母罵你肯定是有原因的,不可能無緣無故的罵你知道嗎?要么就是你做錯了什么,要么就是對你恨鐵不成鋼。最后一種可能就是父母因為某一件事壓力太大了,因為一點點小事心情煩躁罵了你,不論如何父母都是在你生命里最重要的人,他們罵你說明在呼你,你就知足吧
能認識到要改證明你人品還不壞,你不缺愛,你這家伙對親人缺的是耐心!
那年孝莊皇太后對孫子康熙說:越是外人你越要對他好!這老太婆老精明,因為外人一旦得罪便很難回到過去的關系上來了!而親人永遠都會包容你!
這樣吧!今后你每兇一次家人,事后認識到錯誤就送一件禮物給他(她),送的次數多了,你會心疼那錢,從此便不敢高聲說話了!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搖籃網〗 版權所有 備案號:滇ICP備2022004586號-57
聲明: 本站文章均來自互聯網,不代表本站觀點 如有異議 請與本站聯系 本站為非贏利性網站 不接受任何贊助和廣告 侵權刪除 4789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