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歲小孩性格是先天(三歲孩子性格是天生的嗎)

admin時間:2024-02-15 15:40:52來源:本站整理點擊:

三歲寶寶性格特別倔,怎么說都不聽話怎么辦?

孩子在三歲的時候為什么會變得倔強呢?首先,作為家長我們要花心思去了解3歲寶寶的性格特點,并根據孩子的表現,對癥下藥。我們一起來看一下,3歲孩子都有哪些性格信號?家長如何進行改進措施呢?

高?!靶愿裥盘枴奔议L應干預,3-6歲,通常被人稱為“潮濕的水泥”期,這是孩子性格形塑最重要的階段,孩子85%-90%的性格、理想和生活方式都是在這段時間形成的。俗話說3歲看大,7歲看老。人的很多性情在很小時候,就初見倪端了。年輕的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一個快樂、自信、受歡迎的人。只不過這些特質不會只是因為父母的“希望”,就會出現,更多情況下,是需要家長關注和進行培養的。

以下的幾個信號是提醒父母們對孩子要進行幫助和干預了:

1、害羞!

很多害羞孩子的父母都有這樣的經歷,在家的時候,孩子聲音洪亮、手舞足蹈、能唱能跳,可一旦來了生人,孩子就好像變了個人。最尷尬的情形莫過于,死活不肯跟長輩打招呼,或者如果好心的叔叔阿姨想逗一下,更是立即成為蜷縮的刺猬了。事實上,害羞的孩子并不是時時刻刻都害羞,他們的害羞大都只表現在陌生環境中或者陌生人面前。我們現在已經知道,無論什么氣質的孩子都可以成材。害羞的孩子通常氣質安靜,并遵守規則。但不可否認的是,害羞的孩子對陌生環境和事物感到緊張和恐懼,他們的“安全區域”小,因此適應慢,花費時間長;由于缺乏公眾表現的機會,因此較少得到學校和同伴的關注;由于不愛爭取,常常會失去很多機會;更重要的是,在這個快速、激烈的競爭年代,害羞的孩子也可能產生自卑心理,從而對自我形象產生懷疑……這些都是父母需要關注的。

改進辦法:害羞的孩子首先要知道自己并不是那么“與眾不同”,跟那些在公眾面前表現活躍的同伴相比,他只是需要更多的時間進入狀態,好像在搭積木時,他會比活躍的表哥搭得快。雖然他愿意到外面玩,卻很不希望別人“注視”他,被放在“聚光燈”下的感覺,只能讓他更不自在。他要知道在某些情況下,如何爭取并把握住自己的權利;他還需要了解公眾表現的具體方法和技巧,這些方法不能只是空空而談,需要詳細體會到能夠指導他每一個尷尬的困境。

2、壞脾氣!

一位媽媽這樣描述她的煩惱:“我三歲多的孩子常常大發脾氣。當他不愿意做某件事情時,他就會賴在地上,手舞足蹈。如此我很不愿意帶他出去,因為他常常大發脾氣。每次他發脾氣,哄勸、呵斥、打罵、教訓等各種各樣的方法,我都嘗試過,盡管當時花費力氣和時間能把他‘安撫’或者‘鎮壓’下去,可是這種事情一次次發生,弄得我筋疲力盡?!?/p>

情商(EQ)在80%的程度上決定了一個人的成功。而情商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就是情緒管理能力。情緒控制是需要父母們花費很多心思教育的內容。對于那些性子本身就急躁的父母而言,教導孩子管理情緒無疑更加困難。通常的情況是,壞脾氣孩子的父母一方很有可能就是壞脾氣。警惕孩子知道如何激怒你。如果你是個急脾氣的人,孩子就很容易從你那引發一場戰爭,兩人相互大叫,沒有贏家。如果你忽略他發脾氣或者走開,其實很清楚的傳遞了這樣的信息:發脾氣是不可以接受的。這也是孩子學習規則重要的一部分。父母需要牢記的是:如果孩子有一次通過發脾氣達到了不合理的目的,他就會再發脾氣,一而再、再而三地使用這種手段。

改進辦法:其實,人人都會生氣、傷心、沮喪和失望。不同的是,情緒管理能力強的人,是會用健康地方式表達出情緒。尖叫、地上打滾、哭喊、摔東西、罵人、踢打都是壞情緒的表達方式,卻不是健康的。總的說來,你需要清晰地傳達這樣一個信息:生氣可以,但是以消極、發脾氣或者造成傷害的方式發泄怒氣是不可以接受的。因此,孩子需要知道,如果不用地上打滾等發脾氣的方式表達,還能怎樣來表達自己內心的煩惱與壓抑?在專門的兒童情商訓練機構中,健康的情緒表達方法被大力倡導?!鞍踩l泄島”、“情緒垃圾箱”、“氣球操”等被廣泛使用。孩子知道,當自己特別生氣的時候,可以被帶到自己的房間,可以通過打枕頭、把頭埋在被子里進行發泄;還可以把不開心的事情畫下來,扔到情緒垃圾箱;還可以做“呼吸氣球操”,以使自己平靜下來,以更健康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想法。

3、“我不行”!

這是爸爸媽媽聽到孩子說得最揪心的話。退縮的孩子讓人感覺沮喪。畢竟自信心是人最重要的特質。一個人如果沒有自信,他就根本不會開始去做事,即使在別人的促使下開始了,一個小小的困難就能絆倒他,因為他從來沒有相信過自己是可以的。從發展心理學的觀點看,3-6歲是保護兒童自信心的關鍵期,自信心在這段時間建立地怎么樣,對小學甚至成年都有舉足輕重的影響??鄲赖母改附洺S帽M各種表揚、鼓勵的方式,孩子還是“挫折過敏”,“我不行”、“我不去”、“做不了”常常掛在嘴邊。近來研究人員發現,挫折承受力弱,居然是家庭誤用“賞識教育”的結果。很多父母(老人)為了鼓勵孩子,動輒將“真棒”、“最聰明”、“最厲害”掛在嘴邊,一點點好的表現都夸贊不已。但是,孩子在外獲得的信息與此反差極大。他很容易就發現,完全不是那么回事!自己不但不是最棒的,在某些方面,還差得很遠。自信心從此一落千丈。經歷教育往往比語言教育來得深刻。關注過多,也是造成挫折承受力弱的又一原因。備受關注的孩子通常敏感,怕出錯,非常在意周圍人對自己的看法,在沒有十足把握的情況下,不敢輕易嘗試。

改進方法:自信心是從經歷中獲得的。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能讓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是家庭培養孩子自信心最簡單和有效的方法。最重要的是,家長應多去表揚孩子的努力,而不是當下的某個結果。不要說:“你今天表現很好”,而是說:“因為你今天努力控制住自己,上課不亂跑,所以我要表揚你”。清楚地讓孩子知道,父母更重視自己努力的過程,能使他們有信心地面對困難。在情商訓練營中,“失敗的樣子”、“給努力一個A+”都能傳遞給孩子關于自信的重要觀念和實用技巧。

4、不合群!

3-6歲的孩子仍然以自我為中心。在人際交往上,他們還不理解友誼真正的含義。“好朋友”也僅是建立在玩具、零食等物件上的。但是,家長卻仍然可以看到,有些孩子在一起玩得很融洽,似乎天生就是“社交高手”。在這些孩子身上,大都能發現這樣的特質:愿意分享、有愛心、愿意幫助他人、遵守規則、主動。而另一些則是“另類人物”。有的孩子很容易與他人發生沖突;有的孩子不斷地“故意”“撩”別人,讓同伴反感;還有的孩子游離在人群之外,很難參與游戲。這個階段的孩子已經開始學習成為一個“社會人”,如果他們在人際方面有困難,是一定需要大人幫助和支持的。通常孩子不合群有以下原因:最常見的是,這個孩子的行為常常觸怒他人。跟大人一樣,兒童也不喜歡霸道、自我中心或者破壞性的行為,他們不喜歡跟不遵守游戲規則的人玩。有注意力問題的孩子通常也會有人際交往的問題,因為他們理解游戲規則有困難,也容易在游戲中稍有不如意時發脾氣。此外害羞的孩子也會存在不合群的問題,他們很容易被別人嘲笑。

父母務必認真對待小孩子的所作所為。父母的撫育和教育方式,以及社會環境的變化對一個人的性格都會產生一定的影響。這要看孩子在什么樣的環境下成長以及在什么樣的老師指導下學習和發展,若是父母、老師和社會的友人給予正確健全的身體力行的影響,其未來的發展走向就比較樂觀,反之亦然。

一個孩子在親戚家住,會改變孩子的性格嗎,為什么?

長期寄人籬下,被管教未必隨人愿??赡軙o孩子帶來一種無所謂的感受,而在不受拘束之下,坦然面對。盡管孩子還在萌芽之中,不完全懂得和正確理解自身的安全感的前提下,他可能會感到比在自己家里自由、放肆!甚至不想爹媽,盡情玩耍,何事不懼?

有時候,男孩就是這么想,他有獨立玩耍的能力,他有調皮搗蛋的技能,他有獨立思考的自己。

如果這家親戚家庭條件非常有約的話,很有可能放任他、嬌慣他,恐怕有一天孩子會說他們的不好。

綜上所述,孩子還是放在自己身邊最好。能夠隨時觀察孩子的思想動態,掌握他的心里變化,無論打罵都是在自己的的控制下把握火候,不易出現太極端??傊€是自己帶孩子心里有數。

三歲孩子要怎么培養教育?

中國有句古話“三歲定八十”,并不無道理,三歲是幼兒心里發育的重要時期,孩子的思想、智力和習慣都是在3歲前打下基礎的,所以我們要給孩子做到以下幾點:

1.培養孩子獨立的能力,不要以為孩子小,就一切都是大人來幫孩子決定。我們可以適當的放權給孩子,有的事情可以和孩子商量,然后再做決定。

2.對孩子實行獎懲教育。有獎勵,有懲罰,才是孩子最好的教育方式。

3.培養孩子的同情心,愛心。有愛心的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更能理解大人的感受,理解父母給予的愛。

4.可以給孩子多一些閱讀,3歲的孩子對圖畫書是非常感興趣的,家長可以給孩子多買一些有趣的書,可以跟孩子一起看,一起閱讀,在一起閱讀的過程中,可以促進父母與孩子更加親密的關系。

5.適當的帶孩子外出與其他孩子一起玩,或者帶孩子外出旅游,讓孩子增長見識,讓孩子不怯生,不自卑,在成長的過程中更令父母安心。

6.在孩子發脾氣的時候或者任性的時候,家長要懂得如何與孩子溝通,因勢利導,做好孩子的安撫工作,讓孩子盡快軟化下來,不要一味的批評孩子或者放任孩子,這樣就會把孩子往壞的方面發展。

人的性格會遺傳給下一代嗎?

問答題:人的性格會影響下一代嗎?

謝邀請:

回答:父母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會直接影響孩子的。爸爸媽媽是孩子的啟蒙老師,你的所有舉動,都會傳給孩子的。

在這個方面教育孩子,母親要多做些工作了。一周歲的孩子,他她們的模仿力很強的,特別是現在的孩子,各個精靈聰明。家中所擁有的電子商品,物件都敢碰一碰,摸一摸。你家的環境的好與不好都直接影響孩子的。

大人的喜怒哀樂都會使孩子受到影響的。要教育好這一代孩子的成長,做為父母們是要下一番工夫的。在孩子面前,不能亂說沒有用的話,不能在他她們面前吵架,伴嘴,做些不該做的舉動,給孩子幼小的心靈留下不好的影響。大人什么樣,孩子就什么樣,所以說大人的性格會直接影響孩子健康成長的。

您知道“人一共有哪幾種性格嗎?”人的性格是天生的,還是后天形成的?

人的性格各不相同。瑞士一位心理學家曾對人的性格類型進行了多年研究,并把人在生活中、與人交往中的性格特點分為四類。他發現,相同類型性格的人更容易相互交往。了解自己的性格屬于哪種類型,可以在生活中和工作中揚長避短,有助于改善人際關系,使生活更加愉快。當然,一個人可能同時具有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性格類型以及特點,但他所具有的主要特征,則代表其所屬類型,這四種性格類型以及特點是:1、敏感型。這類人精神飽滿,好動不好靜,辦事情愛速戰速決。但是行為常有盲目性。與人交往中,往往會拿出所有熱情,但受挫時又容易消沉失望。這類人最多,約占40%,在運動員、行政人員各種職業中均有。

2、感情型。這類人感情豐富,喜怒哀樂溢于言表。別人很容易了解其經歷和情緒。不喜歡單調的生活,愛刺激,愛感情用事。講話寫信熱情洋溢,在生活中喜歡鮮明的顏色,對新事物很有興趣。與人交往中,容易沖動,有時易反復無常,傲慢無禮,所以與其他人有時不易相處。這類人占25%左右,在演員、活動家和護理人員中較多。

3、思考型。這類人善于思考,邏輯思維發達,有較成熟的觀點,一切以事實為依據,一經做出決定,能夠持之以恒。生活工作有規律,愛整潔,時間觀念強。重視調查研究和精確性。但這類人有時比較教條、僵化,糾纏細節,缺乏靈活性。這類人約占25%,在工程師、教師、財務人員和數據處理人員中較多。

4、想象型。這類人想象力豐富,憧憬未來。喜歡思考問題,在生活中不注意小節,對那些不能立即了解其想法價值的人往往很不耐煩。有時行為刻板,不宜合群,難以相處。這類人不多,大約只占10%,在科學家、發明家、研究人員和藝術家、作家中居多。

那么,人的性格是天生的,還是后天形成的?

后天形成的,但形成的過程跟先天條件有很大關系。

什么是性格?性格就是一種處世的模式。

說得更確切些,是人為了適應環境而形成的一種行為模式。

所以它肯定是后天的,環境不同,性格也就不同。

在爾虞我詐的環境下長大的人,肯定不會輕易相信別人;在團結友愛的環境下長大的人,就會很有合作精神。這兩種性格其實沒有好壞之分,適應的環境不同罷了。

但先天的氣質肯定會對性格有影響。比如,同樣是在競爭殘酷的環境下長大,天生內向的人會傾向于用策略打擊對手,天生外向的人則會選擇正面剛。

所以性格是先天和后天因素交互作用的結果。

如何改變性格?

說實話,很難。年紀越大越難。

在改變性格之前,你需要慎重考慮:自己是不是真的要改變性格。

改變性格會吃很多苦,而且成功率也很低。改變性格的同時,你可能會把自己原本的優勢也改掉。

在多數場合下,“揚長避短”是比“改變性格”更恰當的策略。

如果你仍打算改變性格,說明你的動機足夠強烈。

很好。這是改變性格的必要條件。你永遠無法改變一個不想改變的人。

但只有動機是不夠的,因為性格是一套自我強化的系統,非常頑固。

要改變性格,成功率最高的方法是改變自己所處的環境。

前面說了,性格是適應環境的產物。如果環境不變,每天要處理的事情不變,人們對你的看法不變,要改變的阻力實在是太大了。

把自己扔到一個陌生的地方重新開始,肯定要容易些。

然后,就是思想和行為的轉變。

性格和價值觀是有關聯的。你怎么看待世界,決定了你是什么樣的人。所以,你先扭轉自己的想法。

只轉變想法不變,還要轉變行為。轉變行為的要點是兩個:一、改變以往的行事習慣,形成新的習慣。二、嘗試做一些自己原本不敢做的事情。

當然,這些只是泛泛的建議。具體如何操作,要看原本是什么樣的性格,打算變成什么樣的性格。

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相關文章
兒童視頻
推薦文章

關于搖籃網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搖籃網〗 版權所有 備案號:滇ICP備2022004586號-57

聲明: 本站文章均來自互聯網,不代表本站觀點 如有異議 請與本站聯系 本站為非贏利性網站 不接受任何贊助和廣告 侵權刪除 478923@qq.com

sitemap.xml

就要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五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