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時間:2024-02-15 19:24:45來源:本站整理點擊:
林黛玉和薛寶釵是《紅樓夢》中的“雙生花”,一個是雍容華貴的牡丹,一個是嫵媚風流的芙蓉,一時瑜亮。雖然最后“釵黛合一”,但是她們還是迥然不同的。
薛林二人的判詞已經點明了各自的性格:
可嘆停機德,堪嘆詠絮才,
玉帶林中掛,金簪雪里埋。
薛寶釵具備“停機德”,林黛玉具有“詠絮才”。
薛寶釵的“停機德”薛寶釵舉止嫻雅,端莊持重,遵從封建禮教,恪守封建社會的道德規范,是當時社會價值觀認同的淑女,如樂羊子妻般有“停機德”。
“停機德”是樂羊子妻的故事。
《樂羊子妻》出自《后漢書·列女傳》。故事大概是:樂羊子在外求學,因想念妻子半途而歸,他妻子拿刀對著織機說:“布匹是一根絲一根絲地積累起來,才達到一寸長,一寸一寸地積累,才能成丈成匹。如果現在隔割斷織品,原來的功夫就白費了。做學問是一樣的道理,半途而廢會一事無成。”樂羊子感言,重新去求學,七年沒有再回來。
樂羊子妻是規勸丈夫走正途的封建道德典范,寶釵也持這種主流觀念,她認為男子應該走仕途經濟的正途,所以對寶玉多次規勸。前文通過襲人的口側面寫她對寶玉的勸諫:
襲人道:“云姑娘快別說這話。上回也是寶姑娘也說過一回,他也不管人臉上過的去過不去,他就咳了一聲,拿起腳來走了。這里寶姑娘的話也沒說完,見他走了,登時羞的臉通紅,說又不是,不說又不是?!?/p>
脂硯齋批語透露,曹雪芹原稿八十回后還會有“薛寶釵借詞含諷諫”,正面寫寶釵對寶玉的勸諫。
她是封建道德規范下的合格妻子,“山中高士”,對丈夫“舉案齊眉”。
文中寫寶釵的蘅蕪苑簡樸異常,也表現她不尚奢華,寧靜淡泊的品性:
及進了房屋,雪洞一般,一色玩器全無,案上只有一個土定瓶中供著數枝菊花,并兩部書,茶奩茶杯而已。床上只吊著青紗帳幔,衾褥也十分樸素。
李紈稱寶釵的《詠白海棠》含蓄渾厚,正是她品格的寫照?!罢渲胤甲藭冄陂T”,“淡極始知花更艷”。
林黛玉的“詠絮才”林黛玉至情至性,率性而為,同時又心思細膩,多愁善感。她才華橫溢,堪比謝道媼的“詠絮才”。
謝道媼是東晉才女。劉義慶《世說新語》記載了她詠絮的故事:
晉名將謝安,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輩講論文義。俄而雪驟,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兄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可擬。"兄女道韞曰:"未若柳絮因風起。"公大笑樂。
謝道韞比喻雪就好像柳絮被風吹得漫天飛舞一般,形象地抓住了雪花的潔白、輕柔。謝道韞的“詠絮才”成了才女的代名詞。林黛玉的才學就不遜于謝道韞。
林黛玉具有浪漫的詩人氣質,在整部書中,她寫的詩最多。寫詩已經成了她的日常。迎風灑淚,對月感懷,皆可成詩。
林黛玉從來不掩飾自己的詩才。元春省親,她就準備大展奇才,只是元春命他們每人只做一首詩,沒有得到發揮。她意猶未盡,就替寶玉捉刀做了一首《杏簾在望》,被元春稱贊是寶玉詩是最好的一首。
詠白海棠時,你看黛玉的成竹在胸的輕松。寶玉很捉急,一個勁地催黛玉,黛玉卻說不用他管。文中寫:
寶玉背著手,在回廊上踱來踱去,因向黛玉說道:“你聽,他們都有了。”黛玉道:“你別管我?!睂氂裼忠妼氣O已謄寫出來,因說道:“了不得!香只剩了一寸了,我才有了四句?!庇窒蝼煊竦溃骸跋憔屯炅?,只管蹲在那潮地下作什么?”黛玉也不理。
等別人都寫完了,黛玉才一蹴而就。文中寫:
黛玉道:“你們都有了?!闭f著提筆一揮而就,擲與眾人。
“一揮而就”、“擲”活畫出了黛玉的輕松自如。
寶玉“大觀園試才題對額”,有沒題到的住所,賈政又讓大家把其他地方都題了詞。黛玉題的一字不改都用了。
黛玉的多愁善感還催生了一個美麗的行為藝術,葬花。她的瀟湘館,案上設著筆硯,書架上磊著滿滿的書,窗上的霞影紗,窗前的鸚鵡架,處處充滿著雅致。
林黛玉和薛寶釵性格不同的根源寶釵重德,是山中高士,黛玉重才,是世外仙姝。她們性格的不同,根本在于三觀的不同,而三觀的形成是和家庭、生活經歷分不開的。
一,家庭出身背景決定了一個人的根本觀念。
文中寫林家“雖系鐘鼎之家,卻亦是書香”。黛玉的父親林如海曾考中探花,可知才學出眾。母親賈敏是榮國府嫡出小姐,賈母最是疼愛,學問識見應該比元春有過之而無不及。林如海夫妻非常重視對黛玉的教育,請了曾中進士的賈雨村做家庭教師。賈敏去世,林如海還是想讓黛玉守制讀書,賈雨村想辭館林如海又將他留下了。
在父母耳濡目染的影響下,加之天性聰穎,林黛玉肆意表現自己的才華,并不覺得針黹女紅才是女孩的本分。對寶玉她也并不覺得仕途經濟是必須要走的道路,因此從來沒有對寶玉說過“混賬話”。
寶釵出身在一個皇商家庭,父親死的早,哥哥薛蟠不務正業,為了撐起這個家,寶釵不得不壓抑天性,管理俗物。文中介紹寶釵:
還有一女,比薛蟠小兩歲,乳名寶釵,生得肌骨瑩潤,舉止嫻雅。當時他父親在日,極愛此女,令其讀書識字,較之乃兄竟高十倍。自父親死后,見哥哥不能安慰母心,他便不以書字為念,只留心針黹家計等事,好為母親分憂代勞。
薛寶釵也是博學多識,詩詞歌賦,戲曲繪畫,都能信手拈來,但封建禮教是“女子無才便是德”,寶釵對此非常遵從,對湘云、黛玉也都有規勸。
寶釵和湘云夜擬菊花詩題的時候,寶釵勸湘云不要在作詩上過于用心,說:
究竟這也算不得什么,還是紡績針黹是你我的本等。一時閑了,倒是于你我深有益的書看幾章是正經。
湘云和香菱嘰嘰呱呱談詩論文,寶釵又說:
一個女孩兒家,只管拿著詩作正經事講起來,叫有學問的人聽了,反笑話說不守本分的。
行酒令時,黛玉不慎說了禁書的語句,寶釵規勸她:
你我只該做些針黹紡織的事才是,偏又認得了字,既認得了字,不過揀那正經的看也罷了,最怕見了些雜書,移了性情,就不可救了。
二,生活經歷決定了一個人的處事風格。
林黛玉幼時父母愛如珍寶。母親去世后寄居于外祖母家。雖然黛玉自認為是寄人籬下,但是外祖母對她如心肝肉一般的疼愛,寶玉對她更是體貼,她和姊妹、嫂子關系也非常好。初到榮國府,她還謹言慎行,不肯多說一句話,不肯多行一步路。但隨著時間久了,在榮國府熟悉了,林黛玉的天性就釋放了。她不掩飾情緒,孤高自許,目無下塵,人際關系上就不如寶釵通達。
薛家經商的經歷,使薛寶釵更加隨分從時,人情練達,更善于處理復雜的人際關系。文中寫“寶釵行為豁達,隨分從時,不比黛玉孤高自許,目無下塵,故比黛玉大得下人之心?!?/p>
賈母要給她做生日,她深知老年人喜歡熱鬧戲文,愛吃甜爛食物,就按賈母的喜好點戲、點菜。她奉承賈母說:“我來了這么幾年,留神看起來,鳳丫頭憑她怎么巧,也巧不過老太大去。”金釧兒投井自殺后,王夫人心里不安。她安慰王夫人說:金釧不會自殺;如果真是自殺,也不過是個糊涂人,死了也不為可惜,多賞幾兩銀子就是了。并主動地把自己新做的衣服拿出來給金釧裝裹用。
和人沖突時她能忍讓。清虛觀打醮,賈母說想不起誰有一個金麒麟,寶釵回答湘云有。探春夸寶釵有心,黛玉卻挖苦她:
林黛玉冷笑道:“他在別的上還有限,惟有這些人帶的東西上越發留心?!?/p>
寶釵對黛玉的話卻裝沒聽見。
寶釵勸諫寶玉,寶玉不給她留面子,腿就走了。襲人夸她有度量:
寶釵真真的寶姑娘叫人敬重,自己訕了一會子去了。我倒過不去只當他惱了。誰知過后還是照舊一樣,真真有涵養,心地寬大。
她抱著明哲保身的處世哲學,王熙鳳說她“事不關己不開口,一問搖頭三不知”。查抄大觀園后,為避是非,她趕緊找借口搬離大觀園。
結語寶釵、黛玉二人德才有別,在婚姻上又有金木之爭,卻又惺惺相惜,都是大觀園美麗的花朵。
(圖片來自騰訊視頻《小戲骨紅樓夢》劇照,侵權立刪)
30歲,而立之年,但30的男人與30歲的女人有很大區別。30歲的女人可以閉著眼睛嫁出現,而30歲的男人不努力.不拚命或許會打一輩子光棍。
30歲的女人,不管離婚或未婚,她們經過歲月的打磨,比起18歲.20幾歲的小女生都要成熟得多,她們具有成熟之美且閱歷比較豐富。
而30歲的男人,只要他們未婚,同樣不見得有多成熟,因為女人是男人的學校。男人不經過女人的摔打絕對難以成功,俗話說:每個成功的男人的背后必站著一個溫柔嫻慧的女人。
小孩吃媽媽的母乳長大,成天在媽媽的懷里抱著,睡覺的時候在被窩里摟著,和媽媽朝夕相處,距離最近,感情最深,所以小孩子對媽媽的喜歡程度要比爸爸多一點!
城市的孩子和農村孩子相比較,還是有區別的,當然也要看什么地方,有的地區農村和城市差不多,甚至比城市還要好,畢竟生活的環境不一樣。就拿城市和相對差一些的農村相比的話,城市生活的孩子,眼界要高一些,高樓大廈,車水馬龍,見識多一些,再加上城市的各類教育要比農村好,知識面廣,自然要比農村的孩子在基礎上高一些。不過,俗話說,農村的孩子早當家,在吃苦耐勞方面城市的孩子要相比農村孩子差一些,農村孩子能夠早早體會到父母的辛苦,更懂得如何去努力、上進,各有優缺,不管農村和城市,在對孩子家庭教育方面一定要重視,讓孩子健康良好的成長
我一直清楚地記得,小時候對門5歲的小女孩害怕同村一個叔叔,怕到什么程度呢?
小女孩在吃最喜歡的蘋果,一聽說“xx叔叔來了”,丟下蘋果就往房間跑,鞋子也顧不上脫就把自己藏在被子里,小腦袋埋得緊緊的,挖都挖不出來。
一直到這個叔叔走了,家里人再三保證:“走了,門也鎖好了”她才小心翼翼地從被子里出來。
再后來更夸張:聽說“xx叔叔來了”就嚇哭了,弄得這個叔叔都不敢進門了。
為什么這么怕呢?
孩子說不清,家人很莫名,叔叔很委屈。
直到有一天,家人發現小女孩看見路上的馬就怕得發抖,這才想起來:這位叔叔家里養馬,而這個叔叔的臉型偏長,還真有點“馬臉”的感覺。想來,小女孩應該是把這個叔叔當成了她害怕的馬了。與之相反的是,我有一個男同事,快要40歲了,單身,抽煙、喝酒、脾氣大,渾身煙臭、酒臭、汗臭,奇怪的是:
就是這樣一個臭男人,同事們的孩子,10個里面有10個都喜歡他,有時候小小的幾個奶娃娃還會爭得哭。
連同事阿姨都說:“那么一個臭男人,怎么這么惹孩子愛呢?”
其實,熟悉的人都知道,這個同事其實最有孝心和愛心,他的妹妹遠嫁,父親過世得早,就他和媽媽在家。
可是他媽媽是個馬虎的人,他擔心媽媽不好好吃飯,每天早早起床給母親做飯,午飯晚飯更是一頓不落。
他心疼貧困山區的孩子讀書不易,苦口婆心教育學生好好學習,外人只看到他教訓學生,卻很少有人知道:他教訓的都是加把油就能考上高一級學校的好苗子。成年人看人用眼,總會被皮相蒙蔽;但是孩子不會,他們看人用心,用最細膩最敏感的真心去觸碰,自然更能分辨。因此,如果孩子實在不喜歡某個人,甚至是怕某人,那就不要勉強了,隨他去吧!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搖籃網〗 版權所有 備案號:滇ICP備2022004586號-57
聲明: 本站文章均來自互聯網,不代表本站觀點 如有異議 請與本站聯系 本站為非贏利性網站 不接受任何贊助和廣告 侵權刪除 4789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