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時間:2024-02-15 21:00:16來源:本站整理點擊:
你好,我是芋芋,一個愛笑的80后二胎寶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關于五六歲的小孩撒謊該怎么治的問題,我有以下幾點看法分享:
1、學會撒謊是3-6歲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標志性的特點。這是孩子成長中,心智發展的表現,我認為,孩子會撒謊是好事,如果孩子年齡比較大還沒有撒謊的能力,那反而需要我們擔心了。學會撒謊,就意味著孩子他具備了這樣一種觀點采擇能力。簡單來說就是——我知道你不知道我知道。展開理解一下就是,只有我知道了某件事情,并且我知道這件事情只有我自己知道,你不知道這件事情,我才能成功地去撒一個謊。否則的話,如果我認為你不知道,但是其實你知道,那這個我的謊根本是沒有效果的,對不對。孩子偶爾說一下謊,是一個很正常的現象,我們家長不需要過度驚慌,如臨大敵。實際上,我們想一想就知道,要想說好一個謊,是需要一些個人能力來支持的,他要有觀點采擇的能力,能夠體察別人的心理狀態和信息了解程度;還要有自我控制能力,說謊的時候表情、動作要比較自然,臉不紅心不跳,這樣才能騙過別人。這么說的話,越早學會說謊的孩子,他們的情商就越高、自我控制能力也越強。
2、道理是這樣,但是會撒謊和經常撒謊還是不一樣的,對于孩子撒謊這件事,家長還是該干預就干預,但是,怎么干預就又是門學問。那首先,我們要分辨這是一個什么樣的謊言,李康教授把兒童的謊言分為5種,只有那種不對的謊言,才是需要格外注意的。如果發現孩子撒謊,而且是不好的謊言,那應該怎么辦呢?揍他,有用嗎?可能有用,但有時候并沒有用,因為在這個階段,如果只要撒謊就打,打還治不了你,這樣的觀點的話,那你培養出來的孩子,只能是他越來越善于撒謊、撒謊技能越來越高明,而不是他不再撒謊了;講道理,有用嗎?可能有用,也可能沒用;講故事,狼來了、匹諾曹的故事,有用嗎?其實也沒用。
3、那怎么做才有用呢?榜樣作用。也就是說,家長要以身作則,同伴、家庭成員之間要營造誠實、真誠的氛圍。具體到孩子某一次撒謊的處理,則是要找到孩子撒謊背后的原因,他為什么在這件事上、這個時間撒謊,只有找到這個原因之后,家長才能更加有目標地去解決孩子撒謊的問題。發現孩子撒謊后,不急于指責懲罰孩子,理解孩子的心情,教給孩子誠實的重要性,告訴孩子,你相信他,同時他也可以相信你。當家長“背叛”了孩子的信任的時候,需要給孩子道歉和解釋,以繼續獲取孩子的信任。給到孩子清晰明確的界限。告訴孩子,不管怎樣你都愛他。比如我經常會告訴孩子:你是我身上掉下來的一塊肉,我們是親密朋友,我對你沒有秘密,我什么事都告訴你,你以后有事也告訴我好不好,不管好的不好的。
總之: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是解決問題的基礎吧。
我的回答完畢,希望對你有所幫助!祝您生活愉快,喜歡請點個贊,歡迎點贊、評論、轉發及關注,共同交流育兒經驗,和孩子一起努力,實現人生中第二次成長!謝謝!
157
收藏分享轉發到頭條復制鏈接微信微信掃碼分享新浪微博QQ空間舉報秦箐
2019年12月23日
關注孩子不和陌生人打招呼,家長如何處理?
首先捫心自問。
身為成年人的自己,看到陌生人愿不愿意打招呼。即使笑著寒暄,有幾分是真情,又有多少是假意。
其次分析利弊。
讓孩子和陌生人打招呼的好處有:
①顯得孩子性格外向,有禮貌。(性格外向是從什么時候變成褒義詞的呢?真正的禮貌不應該是發自內心的尊重嗎?)
②帶孩子的人高興。(一直搞不懂值得高興的點在哪里?)
逼迫孩子和陌生人打招呼的壞處有:
①破壞親子和諧。(曾多次目睹催促孩子開口叫人的場景,孩子總是一副可憐兮兮迷茫的表情,我是誰?他是誰?)
②逼迫孩子叫人,是教會孩子“假”的開端。假裝很熟,假裝禮貌,假裝開朗,假裝笑意盈盈,假裝真誠真心……
③最重要的一點,叫了這個陌生人,然后這個陌生人一聲敷衍的回應于孩子的成長有什么好處呢?有什么好處呢?你自己喜歡和陌生人東拉西扯就自己聊好了,非要扯上孩子做什么?
最后學會尊重孩子。
一個習慣性在外人面前逼迫孩子的言行舉止必須符合自我心意的,這樣的父母大多視孩子為自己的附屬品。
附屬品沒有獨立的思想和性格。所以他愛你所愛的,想你所想的。
他是你手中的木偶,他能走能動,可惜每一步都是線繩控制的結果。
他是你豢養的寵物,他生氣快樂不高興或歡喜都必須要跟隨你的情緒調整。
所以——
“叫人!”
“汪汪!”
“叫人!”
“汪汪!”
…………
在日常生活中經常聽到有些家長說自己的孩子在家里活潑亂跳,像只小牛似的,帶出外面卻很膽小,放不開去玩耍,卻像只小綿羊似的。
其實像這種現像作為家長也不必要過多的擔心,現在小孩子還小,是可以改善的,只要多帶小孩出去玩,多鼓勵小孩在生活中與同齡小朋友去玩耍,這樣既可以培養小孩自信和膽量,在玩耍之時互相幫助中學會到新的知識,并享受到小朋友之間在一起帶來的樂趣。
平時要舍得放開手給小孩自由去玩,不要因為怕把衣服弄臟,不衛生不安全因素影響,會限制小孩這樣不行,那樣不行,反而會約束了孩子個性成長,個人覺得應該去鼓勵孩子去玩小沙子爬上小石堆等等,只要防護措施到位,在旁邊看著,盡情地讓小孩子自由玩耍,這樣會使小孩子的性格活潑起來。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
簡單地說,叛逆期是孩子進入成人前尋求獨立的現象。是一種正常的現象。他要獨立,要成為擁有個性的自己,發生不聽話的自行其是的現象時,被認為是叛逆。如果不讓他有這樣的叛逆,孩子將無法長大成人。
一、首先,給他獨立成長的空間,孩子會在伙伴和同學之間,去調整自己的行為。被過份管束的孩子,會喪失自我調適的機會,往往會成為傻孩子。
二、孩子一旦有了獨立意識,會蔑視權威,不懂得這一點,孩子會認為你在蔑視他的成長。獨立意識的伴生現象之一就是,要求你與他平等相處。應該是既做家長,也做孩子的朋友。家長的角色要轉換。
三、要承認孩子許多時候是對的,許多方面,甚至比大人懂得多。比如,現在的年青人都知道,在自己還是孩子時,在玩互聯網、電腦、手機上,家長不如自己懂得多。
四、不要輕易否定孩子處理問題的方式,哪怕這在你看來是那么不合規則。孩子有孩子的規則,也許他們間的一些規則,就是未來的規則。
五、不要輕易否定孩子們之間的友誼,哪怕有些孩子在你看來不是好孩子。想想我們自己是孩子時,家長這方面的干預往往是無效的,反而引起反感。
六、不要防礙孩子適度冒險的行為,沒有過冒險行為,不會知道冒險有時是人生的需要,也不會具備避險避害的能力。
七、給點陽光就燦爛。對孩子,表揚和鼓勵的作用,永遠大于批評。孩子往往會迎著鼓勵的方向成長。呵斥和批評要少,要特別講究方式方法。否則會適得其反。
八、最重要的是,孩子在進入叛逆期前,就該潤物細無聲,在日常生活中,讓孩子懂得羞恥、自尊、自強,什么是對的,什么是不對的。懂得一些做人的道理。
九、一旦孩子已經有了明顯的叛逆傾向,并可能帶來危害時,首先不要認為是孩子不聽話,這往往是家長前期教育行為的結果,想想該采用什么的方法來化解為好,從自己身上多查找原因。
十、既然孩子的叛逆傾向,是尋求獨立有助于成長的一種表現,一般來說,不會有什么大不了的事。但有些情況下,需要干預。由于過度溺愛,由于孩子要什么就滿足什么等原因,有的孩子會很嬌弱,非常自我。一旦進入叛逆期,很難承受挫折,或者認為一切都會有家長解決,不知真危險是什么。一段時間以來,有些孩子選擇了自殺,我所確知的兩例,和此有關。一旦發現有異常表現,要懂得用恰當的方式干預,在孩子不知不覺中,轉移孩子的注意力,可能是最好的方法。
我的看法是否合理僅供大家參考。孩子的性格在幼兒期肯定是帶有一部分遺傳因素的。比如說同樣年齡段的小孩兒在院子里玩玩具,等結束了以后,有的孩子會把玩具放回原來的地方,而有的孩子會不屑一顧的又到別處玩去了,等下次想玩了又到處亂翻。同樣是幼兒,為什么有的這樣細膩,有的就這么粗心大意呢?這就是遺傳起作用了。但是這是可以改變的??捎械娜藭f“山河易變,秉性難移”,那只是針對成年人說的,成年人一旦性格形成后,改變就比較困難了,除非碰了大釘子,遇到嚴重的教訓,如夢方醒,他也會有所改變的。
而小孩子她的性格還沒有完全形成,模仿性又很強,周圍的環境對孩子影響極大,這時候如果大人發現孩子性格有些偏執,異常,就應當提起注意了,應努力糾正改變孩子的這種性格,該嚴則嚴,當緩則緩,要有耐心,不要心焦,這得一個過程,你的孩子才三歲多,完全可以改變的,大人是孩子的表率,孩子是大人的希望,希望孩子像你一樣優秀。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搖籃網〗 版權所有 備案號:滇ICP備2022004586號-57
聲明: 本站文章均來自互聯網,不代表本站觀點 如有異議 請與本站聯系 本站為非贏利性網站 不接受任何贊助和廣告 侵權刪除 4789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