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時間:2024-02-16 04:36:21來源:本站整理點擊:
我的回答是哪個階段都重要,但是又有所偏重。理由如下:
㈠.我自己認為小學階段更重要一些。幼兒園階段也很重要,俗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我的理解是在幼兒期間如果孩子的教育不盡人意,到了小學階段還有一個矯正規范的機會。事實也是是這樣的,一些在幼兒園期間沒有養成良好習慣,比較頑劣的孩子,到了小學老師手里,有了很大的變化。這當然不是說幼兒園的老師沒教好,孩子到了小學年齡也大了一點,總是比幼兒園時期要成熟一些。我一直以為幼兒園的老師最了不起,幼兒園的課最難上。
㈡.可是如果小學階段,一個孩子在品德,習慣,學習等方面都不是很合格,到了中學一般情況下就延續下去了。(當然,不能否定也有特例,要么哪有浪子回頭金不換之說呢?)中學老師也有無奈的時候吧。因為這樣的孩子有些定型了。
㈢.之所以小學階段比較重要一些,也是由孩子的年齡段所決定的,小學的學段最長,六年。孩子從六七歲到十二三歲,從幼年到少年,是一個人一生成長最快,生命最活躍的階段,各種知識的學習,習慣的養成,思想品德的形成都在這個階段中在初步地完成。萬丈高樓平地起,小學階段是打基礎,地基越堅實,高樓越穩固。人生這棵大樹的的根基在小學,根深蒂固才能枝繁葉茂。
所以,家長們教育培養孩子,真是要把功夫花在起點上多一些。進入中學孩子們到了青春期,有的逆反了,到了高中孩子長大成熟了,家長們能掌握影響孩子多少呢?讓你的孩子根深苗正,個各階段都會充滿正能量,怎能不成才呢?在培養教育孩子這個系統工程中,重視孩子初長成的這六年,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這是我個人的見解,望朋友們評論。
一個人的性格大半受遺傳基因,從小父母教育,家庭氣氛潛移默化地逐漸形成的,很難改變的。
當然,后天的刻意培養多少會改變一些。首先,樹立自信,找自己的強項使其最大化,天生我才必有用,相信自己能行。其次,多看一些勵志,催人奮斗的書,多唱一些歡快,激昂的歌曲。還有,多與人交流,多主動參與一些娛樂性活動,多參加健身活動。多聽一些幽默笑話。
性格決定命運,盡量讓自己開朗起來,對生活,工作,交友都有益。心態調節人生,積極樂觀向上心態,讓你的人生多姿多彩。
德之不存,何以為人?
舉例:我曾經遇見過一個十一歲左右的男孩,在公園折樹枝時,路過一位大爺進行說服,反而遭到了小孩的反駁與謾罵。通過這件事例說明:對孩子而言,小學教育培養思想品德是多么的重要。
思想品德是做人的底線,學校是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戰場,應該負起孩子思想品德教育的職責,要經過課堂書本教育引導孩子的行為規范,引導孩子做人的正確品格,糾正不良行為與偏差。其次,老師是孩子的模仿對象,要起到為人師表的作用。不可否認,社會上的一些急功近利、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的不良風氣不僅影響了處在思想品德教育關鍵時期的少年兒童,也影響了教師自身的思想品德和行為,這些值得引起人們的高度重視。常言道:百年大計,教育為本。
在中國的學校教育中,孩子的成績教育常常被看得高于一切,但事實上,一個沒有思想品德而成績優秀的孩子,比一個有思想品德而學習成績差一些的孩子要難教育和危險得多。
一個人是否是人才,最重要的一個考核標準是道德品質。所以,學校對孩子的教育,應該將思想品德放在第一位。所謂教育無小事,思想品德也是同樣的。有什么樣的思想,就有什么樣的行為;有什么樣的行為,就有什么樣的習慣;有什么樣的習慣,就有什么樣的性格;有什么樣的性格,就有什么樣的命運。
從心理發展和人格成長的角度而言,父親對于孩子的影響因為性別不同(父親對兒子,父親對女兒)而影響不一樣。
首先,從整體的視角,從整個家庭的內在關系來看一下,如果把父親母親孩子做為三個點畫在紙上的話,那么他們三者之間的連線構成了一個三角,這個三角從心理學的角度稱為“家庭內在的三角關系”。一般而言,如果這個三角越像等腰三角的話,那么對孩子的成長越有利。當然完美的等邊三角關系是不存在的,那么在這個三角關系中,父親和母親之間的關系,是孩子成長的背景。
隨著孩子的成長,到了成年以后孩子會離開原生家庭而組建自己新的小家庭,在這個過程中,孩子離父母的距離是越來越遠的,會逐漸和原生家庭分離,這個過程心理學上稱為“分離個體化”,那么如果父母中的一方和孩子的距離過近的話,會影響孩子的這一進程,這也就是為什么從小要開始培養孩子獨立習慣的原因。舉個例子,大家可能都聽過一個詞叫做“媽寶男”,所謂媽寶男就是兒子和媽媽的關系過于親密,導致孩子分離的過程受阻,也就是說孩子很難真正的從心理上獨立,同樣的對于父親也是如此,比如成年期的很多女性在找伴侶的時候往往是按照父親的影子,或者和父親不同的性格特征來找對象。
二、來看看父親對孩子的成長的影響,嬰兒出生以后,主要是靠媽媽來喂養,因為孩子離不開媽媽,這個時候父親對孩子的影響比較輕一點,到了嬰幼兒二三歲以后,父親的影響就越來越重要,父親開始參與到孩子的教養過程中來。那么,從這個時候因為性別的原因,就開始有一些不同,比如:孩子剛開始成長的時候和媽媽關系比較近一些,但是慢慢的孩子會和父親的關系變的親密。
三、再往后,男孩子因為要開始形成男孩子的性格,學習如何做男性,那么男孩子就會和父親一直在學習,在這個階段也就是從學齡前到青春期這個階段,父親在教養兒子的過程中盡量要身體力行,有時候,父親對兒子的呵斥,比如“你個笨蛋”“你一點用都沒有”,或者嚴厲的體罰,這會對兒子的心理發育造成不良影響。
四、對于女兒,隨著慢慢女兒和父親的關系變的親近了一點,但是這個過程會變弱一點,因為女孩子要學習做一個女性,這個時候女孩子慢慢又會再次靠媽媽的距離更近一點。那么爸爸在這個時候就不太好參與女兒成長的一些議題,尤其是一些女性議題,這個是媽媽的任務,比如:父親不可以打女兒的身體,不可以歧視女性,盡量少和妻子吵架等等。
目前由于家庭,社會不斷變遷,那么對于孩子的教養和80、90、有了很大的不同,建議父母多看一些發展心理學相關的書籍。
我是若水:專注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孩子成長等,專注悟空問答。歡迎關注!
古希臘哲學家亞歷士多德說:播種一種行為,收獲一種習慣;播種一種習慣,收獲一種品格;播種一種品格,收獲一種命運。每個人的一生都是在無數的行為活動中凸顯其性格的的。教育家烏申斯基說:“教育中的一切都應該以教育者的人格為基礎,因為只有人格才能影響人格,只有性格才能形成性格?!?/p>
家庭教育是育人的教育,是性格的教育,是生命的教育。人之初,性本善。作為父母,應尊重順應孩子的天性,使孩子的性格自然形成。作為父母,不能控制孩子,也不能讓孩子控制父母。要想孩子性格好,父母首先應該清楚:孩子生而平等,地位不比父母高,也不比父母低;父母只有培養教育孩子既是義務,也是責任;沒有控制、命令孩子的權力。父母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一定要學會傾聽,學會尊重,讓孩子感到他是家庭的一員。父母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一顰一笑都要給孩子做好表率。父母也不能做口頭上的發號施令者,而是參與到孩子具體的學習生活活動當中去,和孩子一起做事,一起探究,一起思考,一起分享。
學校教育是知識的教育,是性格的教育,是為孩子終身發展奠基的教育。孩子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受玩小動作,孩子做事粗心大意,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孩子做事、做作業拖拉,孩子的日常學習活動中專注度不高等,都是客觀而真實的存在著。什么是好學校?悅納自己的就是好學校。什么是好校長?有辦學思想的校長就是好校長。什么是好老師?公平對待每一個孩子的老師就是好老師。我們每個人高矮不一、美丑不等、各有所長、五光十色、甚至千奇百怪,一個好的學校就是絕不大驚小怪,無論怎樣,都統統接納。這就是教育的意義,這就是教育的內涵;這就是校長的擔當,這就是老師的作為。
受過良好教育的人,無論是家長、校長還是老師,都應該是既能享受得了幸福,也能擔負得起苦難。良好的教育,并不會幫我們免除人生的苦痛,但可以決定我們的態度,教得我們應對的方法,直面所有想得到和想不到的結果。假如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在培養孩子的性格上,如此有機的結合起來,我們相信,未來的孩子,性格上一定是堅毅的孩子,一定是果敢的孩子,一定是規矩的孩子,一定是自有作為有擔當的孩子,一定是既能拿得起放得下的孩子,一定是寵辱不驚的孩子。
一家之言,敬請批評指正。(圖片來自網絡,聯系必刪。)
若水---2019年7月22日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搖籃網〗 版權所有 備案號:滇ICP備2022004586號-57
聲明: 本站文章均來自互聯網,不代表本站觀點 如有異議 請與本站聯系 本站為非贏利性網站 不接受任何贊助和廣告 侵權刪除 4789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