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時間:2024-02-17 16:29:04來源:本站整理點擊:
謝謝邀請
孩子從小到大的行為與滿足在心理學意義解讀~是孩子在與大人“建立規則”……第一次被“滿足”就會有第二次三次……一旦哪次沒有被滿足就相當于“規則”被改變了……
如果此時孩子“打滾”有效達到目的下一次還會照此辦理!
我有個表姑姑,7、8歲的時候父母離世,被寄樣在她大伯家。
伯父一家人對表姑姑,像是對待一個吃閑飯的人那般討厭,讓表姑姑干家里所有的活,卻時常不給飯吃,挨打挨罵是家常便飯。
后來還把表姑姑上學的書都燒了,卻讓自己的智障的女兒一直念書。
奶奶那時候,時常借走親戚串門的由頭去看表姑姑,經常碰見姑姑睡在柴房。也時常找借口帶姑姑回來,給她做好吃的。
后來,表姑姑的大哥從部隊轉業,托關系把表姑姑送進工廠,表姑姑成了一名工人。
工作后的表姑姑,事事出色。成家后,更是把家里的事情安排的井井有條,做得一手好飯菜,兩個兒子的婚事也是張羅得人人稱贊。
不僅如此,她對身邊幫助過自己的親朋好友或者同事,都是不遺余力地照顧。
有時候,很多人都會感慨,曾經的苦難,真的是會磨礪人。
表姑姑也時常說,因為小時候在別人家,如果事情做不好就會沒飯吃,所以這讓她養成事事要做就做到最好的性格,也才有了今天的生活。
因為在別人家顯得多余,很少有被愛的時候,所以好心人的幫忙,總會讓她感激涕零,銘記在心。所以,她也時常會傾囊幫助別人。
這樣的結果,我曾經有位同事陳姐,也是如此。
因為小時候被寄養在舅舅家,雖然舅舅一家人對她很好,她還是有一種寄人籬下的感覺。她處處做事都要自己做到最好,不給舅舅惹一絲麻煩。說話也是察言觀色,不在人煩的時候去打擾。
后來,她在工作上也是事事出色,是公司核心部門的負責人之一,她的家里也總是一塵不染。只要我們幫過她哪怕一次,她也是一直記得,時常感謝。
或許,這是寄養比較好的結果了。但我相信,凡事都有兩面性,寄養背后的那些傷害一個人的東西,才是我們需要關注的。
非常感謝邀請。孩子從小寄養在親戚家,沒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內心世界一定是灰暗的,不是精彩的,一定不會覺得幸福,在同齡孩子面前是卑微的,我有個同事就是,十來歲母親就因病去世了,她和她弟弟,還有爸爸三個人生活,爸爸喝大酒,也在一個村小學上班,不怎么著家,奶奶和嬸子管她們比較多,女同事十幾歲就考入了中等師范學校,從初中考的嘛,念了四年中師畢業回來分到我們學校上班,一晃幾年過去女同事到了談婚論嫁的年齡,和我們學校的男同事結了婚,男同事也很優秀,長相,個頭,家庭條件等都好,結婚后老公對女同事很好,女同事不做飯,所有家務都不做,包括經管孩子,都是男同事做,女同事跟我們聊天就說,老公對我咋好,我都覺得不幸福,因為我沒有了媽媽,誰也代替不了媽媽給我的愛,我沒有了媽媽,沒有了娘家,沒有去的地方,好像日子沒有奔頭,所以母愛一定不能缺失,特別是在孩子小的時候,沒有母愛,孩子也不會有愛心,,同時會恨所有的一切,會變得性格古怪,心里變態。
寄樣在別人家的孩子的性格一般都是內向的,也是沉默寡言的。因為他們離開父母本身就缺乏安全感,這會讓他們遇事總是謹小慎微,唯唯諾諾。
是一種寄人籬下,有委屈卻無人述說,有需求,卻不能提出的感覺。
我小時候其實是跟著我父母長大的。所以并沒有被寄養在別人家。但是我覺得小時候的一個暑假,爸爸媽媽因為什么事情把我送到二姑家住了幾天,那時候的我雖然小,但切切實實的感受到了寄人籬下這四個字的滋味。
其實住在二姑家里二姑對我還是不錯的,她并沒有像傳說中的黑心的親戚一樣,讓我各種干活,還不給我好吃的,反而我過的還行,但是我的心里就是有一種很不舒服的感覺。
比如說今天家里買了一袋子葡萄,我是非常喜歡吃葡萄的,但是二姑家里還有一個小弟弟。那么這個時候我肯定要裝作一副大人的樣子要裝作很懂事的樣子,把東西讓給他吃,但是我也很想吃啊,可是我并不能表現出來我很想吃的樣子,這時候我就覺得自己好可憐,在家里的時候,從來沒有這種情況。大家不要笑,這是一個很嚴肅的問題。雖然是一個簡簡單單的葡萄,但是,作為一個吃貨,我吃不到,我心里真的很痛苦。
畢竟那時候我還小,小孩子的世界里,吃的東西很重要。
還有比如說,早晨起來,你要把被子疊上。中午吃完飯,你要爭著搶著洗碗。在任何時候都要做出一副規規矩矩的樣子,不能任性,不能耍脾氣。因為這樣會給人很不好的印象,可是講真,我實在不是這樣一個文靜內向,乖乖的女孩,這樣壓抑自己的天性,我覺得自己都快憋出毛病了。
終于明白這句話,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狗窩。別人家里再是舒服,別人家里再是溫暖,可那終究不是自己的家,不能隨心所欲。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搖籃網〗 版權所有 備案號:滇ICP備2022004586號-57
聲明: 本站文章均來自互聯網,不代表本站觀點 如有異議 請與本站聯系 本站為非贏利性網站 不接受任何贊助和廣告 侵權刪除 4789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