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時間:2024-02-20 00:29:13來源:本站整理點擊:
首先父母要了解到每個孩子的氣質類型是不一樣。氣質類型指的是孩子的神經活動類型。有的孩子天生就喜歡安靜一些,不喜歡和太多人在一起玩。而有的孩子非常好動,天生就非常活躍。人們把不同的氣質分為了四種類型:
1.多血質外向,活潑好動,善于交際;思維敏捷;容易接受新鮮事物;情緒情感容易產生也容易變化和消失,容易外露;體驗不深刻等。
2.粘液質情緒穩定,有耐心,自信心強。
3.抑郁質內向,言行緩慢,優柔寡斷。
4.膽汁質反應迅速,情緒有時激烈、沖動,很外向。
當我們了解了這四種氣質類型后,您就會知道您的孩子屬于哪一種類型了。性格內向的孩子屬于粘液質或者是抑郁質。
其實無論是哪一種性格的孩子都沒有好和不好之分,父母不用太擔心。不過,一個孩子如果是太過于安靜的話也不好。他們會缺乏和別人交流的機會。不善于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因此,父母還是要去引導孩子,給他們創造更多的與人交往的機會,盡量讓他的性格變得活潑一點,孩子的性格是具有可塑性的。
父母具體可以怎樣去做呢?
一、用自己的性格去影響孩子。
首先父母自己的性格要開朗,樂觀。經常對孩子和他人微笑,要保持平穩的情緒樂觀的態度。我看到有一些孩子的性格特別好,他們看到誰都會樂呵呵的主動和別人打招呼。我再看看他們的家長,他們也會微笑著和老師打招呼。有時會經常主動找到老師問問孩子的情況。父母開朗的性格是會影響孩子的。
二、多鼓勵孩子說話,提供孩子表演說話的機會。
家長平常再忙也要多和孩子說話,多陪伴他們。有的時候,父母忙起來根本沒有時間去陪伴孩子。說話的時間也就自然減少了。孩子總是一個人呆著,一個人玩,他們怎么可能會開心呢?其實父母在忙的時候,也是可以一邊做家務一邊與孩子說話的。比如問問孩子今天的動畫片里面演了什么?還可以讓孩子來表演一下。父母甚至可以給孩子準備一些道具。比如,一頂帽子、眼鏡等等。問問孩子聽了一個什么故事?可以讓孩子簡單的復述一遍。這樣可以增加他們說話和表演的欲望。
三、多讓孩子與別人交往。
蘇聯心理學家維果斯基認為,游戲是社會性活動。孩子的社會化發展離不開游戲。孩子的游戲是一種無拘無束的活動。他們會一起奔跑、捉迷藏、拍球、玩滑板車等等。在眾多的孩子當中,有一些孩子的性格是活潑外向的,通常這些孩子也會帶領一些內向不愛玩的孩子一起玩起來。因此,多與其他孩子交往,孩子的性格也會逐漸變得活潑開朗起來。
四、不要給孩子貼標簽。
有些父母碰到別人后,總是愛在別人的面前說自己的孩子性格很內向。其實孩子聽到父母這樣說自己后會不高興。會使孩子認為我就是一個內向的孩子,他們會感到自卑,會越來越不愛說話。即使他們受到了委屈,他們也不愿說給父母聽。如果父母對自己的孩子充滿信心的話,就應該把這個標簽撕掉。告訴他們爸爸媽媽很愛他們。
五、孩子犯了錯誤不要去指責孩子。
有些孩子性格內向,也可能是因為他們平常在犯了錯誤后,父母總是會厲聲指責他們或者是恐嚇他們,孩子因恐懼而導致不愿和父母說話。因此,父母不要對孩子太嚴厲。每個人都會犯錯誤,孩子更是在生活中不斷的去試錯,然后自己去找到正確的做法。要把孩子的錯誤當成是他們學習成長的機會。
六、家長不要過于焦慮。
當您用了很多方法去陪伴孩子玩,鼓勵他時,可是孩子還是不愛說什么話,那也不要焦慮。有的孩子性格就是這樣。內向的孩子,他們也有具有很多的優勢。在《內向孩子的潛在優勢》一書中寫到:這些優勢包括:喜歡學習新知、有同理心、創造力強、靈活性好、具有高情商、注重細節、善于分析等等。他們喜歡做的事情會堅持不懈的做下去。世界上有很多名人,他們的性格都屬于內向型。比如:比爾.蓋次、李嘉誠等等。他們能沉下心來專注地做好一件事。因此,父母不要認為這樣的性格就不好,試著去接納孩子的這種個性吧!
總之,父母在平常要多鼓勵孩子,每個孩子都是需要鼓勵的。當孩子做好一件事總能被父母看到的時候,他們就會有歸屬感。并能與父母能建立起很強的信任感。讓孩子慢慢來吧!
我是大賽爸爸,關注我,育兒路上與您同行。
92
收藏分享轉發到頭條復制鏈接微信微信掃碼分享新浪微博QQ空間舉報潘達熙熙DAYTOY
2019年07月25日
關注根據你說的情況,建議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進行改善。
首先,建議先帶著孩子去正規醫院檢查一下,主要是為了排除一些病理上的原因,保證方向不錯。因為五歲的孩子,說話晚或是結巴,有一定程度上可能是病理因素。如自閉癥(交往障礙)、聽覺障礙、視覺障礙、智力發育遲緩。去醫院檢查一下,能夠及時對孩子的情況進行診斷,并且根據診斷盡早配合醫生進行合理的干預措施,越早越好。
如果檢查過后排除了病理因素,我們就需要從生活方面尋找原因。比方說家庭環境是否幸福,父母是否有過激烈的爭吵,家長是否陪伴孩子的時間過短,是否對孩子要求太嚴格、批評多贊美少,是否和小朋友有摩擦不合群……
五歲的孩子出現這樣的情況,總是會有原因的,作為家長我們要對孩子有耐心,更加不能批評孩子,把孩子和別人進行比較,我們大人要有信心,相信自己的寶寶。
六歲孩子不怎么敢和同學說話交流,這很正常??!
六歲還小,語言還不夠豐富,和同學交流要話說的得體,是要肚里有詞的。在家有說有笑,是無論說什么家長習慣了,寵著護著可以想說什么就說什么。而六歲或剛進小學不久,同學之間也不夠熟悉,怕說錯了所以也不敢交流。這樣的孩子多的是,家長不必擔心。不要說六歲了,就是大人到陌生的環境,也不敢多說話,怕說錯了。這也不是要擔心的事,少言或許是一種好的性格呢!
要想讓孩子與孩子有說有笑,家長可多帶孩子到公園去,和孩子們一起玩,玩的過程中自然是要交流的,發展孩子的語言能力。要想發展孩子的語言能力,家長經常給孩子講故事,然后讓孩子復述一遍,久而久之孩子肚里的詞匯多了,孩子膽子也大了,有合適的詞不怕說錯了,自然敢于和同學交流了,這樣孩子有說有笑,活潑開朗,老師和同學都會喜歡他,他的語文水平也高了,大一點或選為班干部呢!
要想讓六歲的孩子與同學有說又笑,家長還可做個有心人,教育你的孩子與同學為善,如同學有作業不會做,而你的孩子會,就教教他,有同學忘了帶手紙,你的孩子有,就送人幾張,有好的故亊書,同學想看就借給他……處處與同學友好相處和分享。你的孩子是個受同學歡迎的人,自然同學願意與他交朋友,也愿意與他又說又笑了。
愿您的孩子從小口才出眾,討人喜歡,長大是個人見人愛的青年才俊,國家棟梁。
1、物理環境:
這個年齡是在上中班或大班了吧?幼兒園有沒有一直在同一學校上?有沒有換過老師?在學校有沒有發生了老師和父母不知道的事情?或者家里最近有什么事情發生?父母通常不會意識到孩子周邊環境中出現的一點點變化就會影響整個的行為表現,也許老師只是主觀地認為不愛說話,怕老師,但根本沒有專業能力、或用心觀察孩子的變化,畢竟一個班里孩子很多,但老師說孩子內向的這個結論不需要理會,“內向不是一個人的缺點和劣勢”(這點翻看我之前的文章內有詳解)。
2、人文環境:
老師說的“怕老師”這點,一定要通過在和孩子親子互動時耐心地詢問出在幼兒園里發生了什么事情?弄清楚是自從上幼兒園就怕老師還是最近的事情?還是生活中孩子聽到了什么關于老師的不好的故事繪本之類的,有些孩子的想象力特別豐富,有時會把繪本中的魔鬼和現實中的人物相聯系,或者說過同一句話,或者有相同的面部特征,這是由孩子的大腦結構決定的。
3、心理環境:
如果最近孩子的生活環境有變動,就會出現一定的不安全感,從而有行為語言上的停滯或暫時性改變,還有孩子不愛說話的原因也要弄清楚?這個話題也很大,是一直以來大腦語言功能就沒有得到良好的發展還是缺乏習得語言的環境,還是只是單純的心理因素而不愿意表達?原因很復雜,也要搞清楚。
孩子每一個細小行為背后的原因都非常復雜,需要平時父母們能細心觀察、認真體會感受,才能抓住那些通常被我忽略的因素,先把上面的原因排查一下,弄清楚了才能對癥下藥。加油父母!
很多家長擔心孩子性格內向,不善表達,害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六七歲的孩子應該已經上一年級了。孩子剛上一年級,他的性格還沒有發育完善,因此會有一些孩子性格比較開朗,也有一些孩子性格比較內向的情況。
孩子性格內向又不愛說話,時間長了會形成孤僻的性格、甚至會有語言的障礙,很理解家長擔心孩子的心情。
其實,孩子的性格是可以培養的,家長要對癥下藥,了解孩子內向又不善于表達的原因,幫助孩子塑造性格,引導孩子多表達??傮w來說,孩子性格內向、不善表達的原因有以下3個。
1.家長包辦孩子的事情,保護過度
現在很多家長對孩子保護過度,包辦孩子的事情,捧在手上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在日常的生活中,什么事情也不讓孩子接觸。孩子想洗碗,家長就說別動,你會摔爛的;孩子想打掃下,家長會說你一邊去,你掃不干凈。一點事情也不讓孩子做,會讓孩子沒有在嘗試和實踐中得到經驗,對什么事情都不敢嘗試,甚至變得膽小,連說話都不敢說。
有的家長看到孩子不講話,就經常替孩子回答問題,還抱怨孩子不愛說話。長久下去,孩子就更不善于表達了。
因此,家長可以放手讓孩子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讓孩子學會對自己的事情做主。家長要鼓勵孩子幫忙打掃衛生、收拾自己的床鋪,在孩子完成以后給予鼓勵,培養孩子的自信心。
同時,家長不要替孩子回答問題,當有人問孩子問題的時候,引導孩子回答問題,哪怕說錯了,也不要批評和抱怨孩子。經常對孩子說“你真棒”“你回答問題比以前進步很多了”等等鼓勵性的話語。
2.孩子交往少,接觸的陌生人和群體少
現在生活環境變了,孩子出門擔心有壞人,很多人與鄰里也互不往來了。孩子除了跟父母和長輩在一起外,很少接觸到外人。而且,孩子放學以后就趕緊回家做作業了,沒有與同齡孩子交往和玩耍的時間。這樣會使孩子的交往能力得不到鍛煉,孩子慢慢地會害怕見陌生人,害怕在眾人面前講話。
假如孩子交往少,害怕接觸陌生人,家長可以經常約一些家長出來聚會、聊天、燒烤等,各自帶上自己的孩子,讓孩子與其他孩子有機會一起玩耍。也可以每一天規定一個時間帶孩子到小區內孩子聚集的玩樂場所去玩耍,在玩耍的過程中會認識更多的小伙伴。
面對陌生人,家長可以鼓勵孩子積極地進行表達。例如,一家人出去吃飯的時候,孩子喜歡喝某種飲料,可以讓孩子自己找服務員點單;還有逛超市的時候,孩子喜歡的零食,讓他自己找營業員拿或者是給錢孩子自己去付款。
3.心理陰影
不少家長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會用一些恐嚇威脅的話語讓孩子聽話,比如:不要亂跑,會有壞人把你抓走的;你不聽話我就把你送人了?;蛘呤呛⒆勇犨^一些恐怖的故事或者看過一些可怕的電影,給孩子的心理留下了陰影,會讓孩子對世界產生逃避的心理,從而使孩子內向不敢亂說話。
假如孩子真的遇到這種情況,家長可以改變自己的教育方式,多用正面的故事、多用鼓勵性的話語教孩子。例如,孩子主動向陌生人問好,可以獎勵一朵紅花;孩子主動做事的時候,可以獎勵孩子一個睡前故事等。讓孩子有自信,有主動性,慢慢改變孩子的性格。
要是孩子特別孤僻,語言表達有障礙,為了避免孩子形成自閉癥,父母要及時帶孩子到專門的醫院進行心理咨詢,給孩子專業的心理輔導,引導孩子表達自己。
孩子的性格和說話能力都可以通過刻意培養而改變的。家長要鼓勵孩子與人交往,給孩子創造說話的機會,不斷地讓孩子參加各種活動,通過日常生活的點滴去培養孩子。相信經過家長的長期努力,孩子的性格會變得開朗而又善于表達。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搖籃網〗 版權所有 備案號:滇ICP備2022004586號-57
聲明: 本站文章均來自互聯網,不代表本站觀點 如有異議 請與本站聯系 本站為非贏利性網站 不接受任何贊助和廣告 侵權刪除 4789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