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時間:2024-02-20 05:25:41來源:本站整理點擊:
說實話,這樣的孩子,擱在誰家里都頭疼。但是是自己親生的,不管怎么行?況且9月份開學上初三,畢業班啊!到底該怎么管?
趕緊先靜下心找找原因。孩子出現這樣的情況,不是一時半會兒形成的,而是日積月累的結果。而要找原因,首先是家庭,其次是他的興趣愛好。
1.從家庭中找原因。這個孩子不愛說話,愛發脾氣,思想極端,如果真是這樣,多半原因來自于家庭。家庭中的成年人是不是也不愛說話,性格內向?尤其是孩子的父母,有沒有一方比較愛嘮叨,遇到事情喜歡發牢騷,或者有沒有一方愛發脾氣,遇到事情容易暴怒或者總想去打罵對方?再者,父母雙方感情是否和睦?如果雙方感情不和,整天吵架打鬧,或者進行冷暴力,都會對孩子造成影響,容易出現題主所說的這些現象。
2.從孩子的興趣點找原因。
如果沒有上述的幾種家庭原因,那么就直接觀察孩子的興趣點,看他是否整日迷戀于網絡和手機?網絡或手機成癮,也會導致孩子不愛說話,愛發脾氣,容易走極端。手機及網絡上能夠吸引孩子的有三種內容,第一就是游戲,對男孩子來講,尤其是戰爭類游戲和一些暴力游戲,玩久了很容易變得冷漠;第二是網絡小說,現在的孩子大多喜歡在手機上看電子小說,據調查,玄幻類小說最受中小學生歡迎,在孩子應該接受正能量精神食糧的時候,看過多的玄幻類小說,會影響其思想行為變化,很容易出現思想走極端;第三是自媒體,比如孩子們愛刷某音,看某某視頻,這些快餐文化會讓他們產生浮躁心理,久而久之就愛發脾氣,甚至走極端。
針對原因趕快定策略吧!1.父母以身作則,給孩子創造良好的家庭環境。
給孩子創造良好的家庭環境,絕不僅僅是孩子要什么給什么,也不是說必須在家里給孩子準備一個安靜的書房。這里的環境主要是精神和文化層面的,要保證家庭所有成員之間的和諧,父母要帶頭改變自己,做出表率,保證在夫妻之間,在父母和孩子之間能夠彼此真心交流,要站在平等的基礎上,所有成員共同參與家庭事務管理,共同承擔家務活,構建一個真正的“家”。
2.父母幫助孩子轉移原來的興趣點,重新樹立新的目標。
想讓孩子放下手機,遠離網絡,不是靠整天的說和罵,限時使用的方法作用也不大。家長必須得以身作則放下手機。接下來,所有家庭成員都應該給自己樹立一個目標,孩子可以樹立學習上的目標,而父母可以樹立工作上的目標,這個目標必須是通過奮斗能夠實現的。當然也可以建立家庭共同目標,記得曾看過《挑戰不可能》的一期節目,有一名女選手叫鐘榮芳,證明挑戰者最開始個人挑戰平衡,后來帶著老公和兒子,全家一起挑戰平衡獲得成功。
3.把批評和謾罵變成肯定和表揚,試一試!
家里有這樣的孩子,估計家長在管理過程中沒有少費心,對孩子經常性的批評,甚至很多時候進行謾罵,但是根本沒有解決問題,對嗎?而且還愈演愈烈,孩子與家長越來越不喜歡溝通,甚至討厭和反抗家長。為何不嘗試換一種方法呢?家長應該用夜晚看星空的方式去看待孩子,也就是對周圍的黑暗暫時不管,只關注亮點。發現孩子哪方面做得比較好,及時給予肯定,有時候可以關注到一些細節,哪怕是他飯前洗了一下手,都可以肯定他很講衛生。從心理學上講,每一個人都喜歡聽到別人的肯定和贊美,心智不太成熟的孩子更是如此。當反復的肯定之后,他會對于一些為肯定的事情越來越積極,接下來家長就可以適當的進行表揚。在整個過程當中,千萬不要讓肯定和表揚過度泛濫,注意程度和數量,比如說每天控制在兩三個左右,表揚時要就事論事,而不是泛泛夸大,當然具體要視情況而定。
4.陪孩子一起學習,解決學習中的困難。
創造了好環境,樹立了正確目標,又建立了自信心。接下來家長要做的事情就是陪孩子一起學習,把一切心思重新拉回到學業上來,準備應對9月份的初三學習。根據孩子的具體情況,如果孩子原來成績就很不錯,此時就需要在能力提高上下功夫;如果孩子原來成績不好,現在就要從基礎抓起,幫助孩子重新梳理七八年級的學科主干知識,查漏補缺。如果家長自身能力不足,可以找比較專業的人幫忙,但是一定不能把孩子直接交給校外輔導班,因為如果輔導沒有針對性,而且孩子的自制力也不好,可能會出現低效輔導甚至無效輔導。經過九年級一整年的時間,如果重新夯實基礎知識,并且學習方法得當,學習勁頭十足,孩子是肯定會取得優異成績的。
后記:壞習慣的形成可能是日積月累的效果,想要糾正過來也不是一兩天的事情,凡是家里有這樣讓人頭疼的孩子,家長一定不能著急上火,要有足夠的細心幫助孩子發現問題;要足夠的耐心等待孩子改變;要有足夠的信心,相信孩子優秀。
喜歡就請點個贊!
我是紫木玉,歡迎留言探討!
我家也有個二年級的女兒,雖然不如你家女兒大,但現在她媽媽只要讓她學習她就有抵觸心里,學校里的作業還好,如果是家里多安排一點的就不行了。我估計等到五年級時也會發展成跟你家女兒一樣的情況。
我認為主要原因是媽媽有點強勢了,小的時候還看不出來,因為他的力量還小,只能默默的承受,不敢反抗,而隨著年齡增大和外面知識面增加,她的膽子就慢慢大了,實在承受不住時他就會反抗,并且也能預知后果了。
建議媽媽一方面給孩子服軟,給孩子找個臺階下,另一方面針對使用手機這事情約法三章,哪些時間可以玩玩多久白紙黑字寫清楚,貼在容易看到的地方,雙方好好遵守,另外爸爸這邊也做個和事佬,讓雙方都坐下來好好談談,同時多多關注女兒的學習和生活及心理上的需求。當然對妻子也一樣,讓他們都從這件事情上分散下來,而不是一直盯著這件事情不放。
這就是我根據自己家里的情況和你這邊的實際給出的建議,如果大家有其他的好方法也歡迎下面留言。
情緒是人持續發展的核心動力,是人腦對外界事物與個體需求之間關系的一種主觀反應,是以個體需求為中介的一種心理活動。當需求得到滿足時,人們會產生積極的情緒;反之,則會產生消極的情緒。
一旦他人無法滿足孩子對于食物、睡眠、游戲等生理需求,或是家庭、人身等安全需求,或是同伴友情、師生情、親情等愛的需求,抑或是自尊、自信、成就等尊重需求時,孩子便會產生消極的情緒,想要宣泄出來,這就會導致孩子發脾氣。孩子發脾氣主要是為了得到他人的幫助或妥協,以達成自己的需求和目的。
人人都有情緒,孩子亦如此,只是缺少自我調節的能力:當憤怒、恐懼、悲傷、厭惡等消極情緒出現時,一些孩子經常以哭鬧、打人等各種極端的方式、不可取的行為進行宣泄。此時,要避免走入以下三個誤區:
一是用暴力直接終止宣泄行為的消極方式。當父母失去緩解孩子情緒的耐心時,常常選擇暴力行為,直接結束孩子令人煩躁的情緒宣泄。這是一種消極的回應方式,會影響孩子與父母日后的親子關系。這樣做有可能產生兩種極端,一個是孩子會對父母產生不信任感,直接發起反抗,也為青春期的叛逆行為埋下伏筆;另一個是孩子逐漸失去表達自己想法的愿望,自主性有所下降。
二是冷淡處理的中立方式。面對孩子極端的情緒宣泄方式,很多父母選擇不管不問,讓孩子自己慢慢恢復。這種中立的回應方式,對孩子起不到真正的安撫作用,相反會使得親子之間產生不安全型的依戀——對于與父母的親密接觸,孩子既渴望又會刻意回避或忽視。
三是講大道理的激進方式。還有一些父母在孩子發脾氣時,希望通過講大道理來安撫、控制孩子的情緒,遏制他們歇斯底里的宣泄。這是一種將父母的思想意識強行塞給孩子的激進方式,不合時宜地講道理反而會延長孩子的消極情緒。做了萬般努力,可孩子還是有情緒,讓家長很是受挫和無奈。
孩子發脾氣是一種正常的情緒宣泄,此時父母應學會暫時接納孩子的情緒,控制住自己的情緒,讓孩子的情緒有一個緩沖期,等雙方都平靜下來,再幫助孩子分析問題出在哪里,應當如何解決等。同時,在日常生活中,要教給孩子管理情緒的方法,幫助孩子理性控制情緒,保持樂觀向上的心態。
很高興回答這一問題,個人管見,不當之處歡迎“關注”作者繼續交流!
女兒上三年級,期末考試考了個倒數,自己脾氣不好,怎么辦?
絕大多數父母最高興的就是自己孩子學習成績好,最不高興的就是孩子學習成績差。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對于學習成績好的孩子總是贊不絕口,認為這個孩子到時就會有出息,而對于學習成績差的孩子卻是各種看不上眼,仿佛這個孩子以后的人生就像學習成績一樣差了。
因為在父母眼里,孩子的學習成績決定他一生的命運。
但是,不得不說,學習成績無法決定孩子一生的命運。
但凡覺得學習成績是衡量孩子是否優秀的唯一標準的父母,無異是短視的。
不可否認,孩子的學習成績在他的學生生涯確實非常重要,是孩子知識,思考,能力等各方面的體現。
父母應該明白,孩子除了學習成績,品質,膽量,視野,性格等各方面都非常重要。
這就是我們所看到的,很多人學生時期學習成績并不好,但事業非常成功,比如馬云,比爾蓋茨等等。
有這樣一句話,你折斷了我的翅膀,卻怪我不會飛。父母將孩子的學習成績看成一切,讓孩子在成績中迷失了自我,失去了個性,思想,自由。到頭來,父母卻怪孩子不成器。
我認識一個女孩子就是這樣,她的父母把學習成績當成了衡量她是否優秀的唯一標準,只看重她的學習,考好了,父母比她還開心,考差了,父母比她還難受。
在家里,什么家務活都不讓她做,不讓她看電視,交朋友,只讓她學習,她的生活除了學習就是學習,無形的壓力壓得她喘不過氣,最后,高考也沒考好,只考上了一個普通大學,到了大學,她才發現自己什么都不會,什么都不懂,格格不入,慢慢地得了抑郁癥。
因為不懂得為人處事,是非善惡也分不清楚,對什么都一無所知,事業婚姻都一塌糊涂。
而她父母卻怪她不成器,這到底怪誰呢?
所以,父母應該眼光長遠,不要只盯著孩子的學習成績,應該重視孩子各方面的發展。
父母的眼見里,藏著孩子未來的樣子。身為父母,不要把學習成績當成孩子的唯一,注重孩子德智體美勞全面能力的發展,孩子的未來自然美好。
圖片來源于網絡
感謝邀請。
9歲的孩子脾氣比較暴躁,這類的孩子脾氣暴躁有很多原因,有可能是學習負擔重,有可能是受了委屈,有可能是遇到問題不能解決,有可能是陪護人的問題,因為陪護人的脾氣暴躁,孩子有樣學樣,父母脾氣暴躁,處理問題簡單。
針對這樣的問題,首先要從父母改變入手:父母遇到事情要冷靜,深吸一口氣,內心默默地數十個數再說話,然后學會微笑,活在當下,享受每一天,不要去糾結過去的事情,不要去糾結未來沒有發生的事情。減輕自己的壓力,尤其是在孩子面前,要始終保持情緒穩定。
多陪伴孩子脾氣暴躁的孩子,內心一般都異常孤獨,他遇到問題不知道找誰解決,只能通過發脾氣來解決,所以,我們需要去陪伴孩子,鼓勵他說出自己的問題,大人帶著孩子一起解決。
孩子如果脾氣暴躁,排除生理的原因,大多數因為是求而不得。如果孩子遇到了事情,求而不得,在生活中遇到了挫折,這個時候,孩子會特別暴躁,這個時候最忌諱對孩子大吼大叫,壓制孩子,強制孩子去做一些他不愿意做的事情。如果我們采取同情心理,告訴孩子,這種事情發生,我能理解你的感受,但是如果這樣下去的話,對你的身體或者未來沒有好處,要讓孩子慢慢地知道,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這一切都是為你好。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搖籃網〗 版權所有 備案號:滇ICP備2022004586號-57
聲明: 本站文章均來自互聯網,不代表本站觀點 如有異議 請與本站聯系 本站為非贏利性網站 不接受任何贊助和廣告 侵權刪除 4789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