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歲小孩性格差別(3歲小孩性格特征)

admin時間:2024-02-20 05:41:50來源:本站整理點擊:

3歲孩子脾氣暴躁,稍微不順心,就發脾氣哭鬧,父母該怎么處理?

孩子脾氣暴躁不順心就發飆哭鬧的原因:

1.溺愛

2.家長無底線

3.學習母親

本質是沒有習得與年齡相符的情緒發泄方式,以及對發脾氣哭鬧的情緒發泄方式的效果深信不疑。

重點說一下“學習母親”這一點,因為在3歲前的孩子,其形成自我性格特點的重要參照對象就是母親,如果母親在此時期是暴躁易怒的狀態,孩子就會把這種性格特點內化為自己。

至于為什么重點強調是“母親”,因為3歲前的孩子扔認為自己和母親是一體共生的,并在逐步走出這個認知過程的(這是3歲前孩子的主要成長任務)

只有找出原因,才能治本,了解本質問題只是治標。

是不是感覺有點反過來了?

因為要讓孩子學習新的情緒宣泄方式,并且對此深信不疑,這會相對簡單很多。

但如果我們一邊教孩子這些新發泄方式,而又繼續溺愛孩子、無底線容許他的要挾、或者媽媽一邊教孩子要好好說話又一邊自己很暴躁(說一套做一套),那么孩子必然是更改不了的。

孩子三歲半以后性格還能改變嗎?

我的看法是否合理僅供大家參考。孩子的性格在幼兒期肯定是帶有一部分遺傳因素的。比如說同樣年齡段的小孩兒在院子里玩玩具,等結束了以后,有的孩子會把玩具放回原來的地方,而有的孩子會不屑一顧的又到別處玩去了,等下次想玩了又到處亂翻。同樣是幼兒,為什么有的這樣細膩,有的就這么粗心大意呢?這就是遺傳起作用了。但是這是可以改變的??捎械娜藭f“山河易變,秉性難移”,那只是針對成年人說的,成年人一旦性格形成后,改變就比較困難了,除非碰了大釘子,遇到嚴重的教訓,如夢方醒,他也會有所改變的。

而小孩子她的性格還沒有完全形成,模仿性又很強,周圍的環境對孩子影響極大,這時候如果大人發現孩子性格有些偏執,異常,就應當提起注意了,應努力糾正改變孩子的這種性格,該嚴則嚴,當緩則緩,要有耐心,不要心焦,這得一個過程,你的孩子才三歲多,完全可以改變的,大人是孩子的表率,孩子是大人的希望,希望孩子像你一樣優秀。

雙胞胎長大性格差距大嗎?為什么?

嗨,大家好!我是卓卓媽,很高興和大家分享雙胞胎長大性格差距大不大的問題,我覺得我是最有發言權的啦[耶]因為我自己就有一對帥氣的雙胞胎兒子,大家可以看看下面的照片,照片順序也代表著兒子成長的故事。

言歸正傳,關于孩子們的性格,小的時候不是太明顯,因為小孩子思維能力比較有限,但是也有一些不同之處,比如2歲時的一天,我帶著倆兒子出去曬太陽,在外邊有一個小朋友湊過來玩,我家老大就很和善的和小朋友玩,老二就領著哥哥到一邊去玩,很明顯老大比較友善,老二比較內向,而且老二比較愛干凈,從來不在地上坐,穿衣服穿鞋子也很講究,鞋帶必須系好,兩邊長度要一樣,袖口如果挽起來,也必須兩邊是一樣的,我覺得有點強迫癥[呲牙],老大卻不然,各方面都沒有老二講究,但是吃飯不用費心,比老二飯量好,老二比較挑食,愛吃肉卻也不如老大胖,大家可以看看第三張照片的哥哥和弟弟[捂臉]。

長大后……參考圖片7.8.9張,第8張哥哥和弟弟大家應該能猜出誰是哥哥誰是弟弟吧,說說性格,哥哥還是飯量大,弟弟還是飯量小,哥哥不在乎穿什么,買來新衣服新鞋子弟弟先挑,哥哥在學校朋友比較多,弟弟相對少一些,而且哥哥的朋友也成了弟弟的朋友,由此可見,孩子從小到大性格變化不是特別大,倆人性格差距也不是太大,都互相謙讓,互相關心,而且倆人互相一個眼神兒就知道干啥,真是心有靈犀??!

這就是我家的雙胞胎的介紹,不知道頭條友友們家有沒有雙胞胎,性格怎么樣呢?我是卓卓媽,關注我一起分享雙胞胎的故事[靈光一閃][靈光一閃]

三歲孩子非常任性,還有強迫癥,有什么辦法可以引導?

謝謝邀請

一般來說,三歲的小孩可塑性非常大。其實是很容易改變的。

我們想試圖糾正他的行為之前,首先要分析一下他行為產生的原因。

首先,孩子的自我意識已經開始形成。反叛就是自我的表現。強迫的行為有一種自己跟自己作對的意思。這里,我感到有一種不被大人接納的感覺。

所以父母首先做的是反省一下自己對的孩子的態度。希望能更多的寬容和接納孩子的情緒,包括他的負面情緒。如果孩子感到父母的接納,他的情緒很容易放松。這些問題就比較好處理了。

3歲男孩兒,性格溫順,謙讓。擔心受氣,怎么辦?

宸媽日記一則

2015年6月8日星期一晴

今天,宸哥兒終于“闖禍”了。

Mico老師在電話里簡單描述了事情的經過:

軟陶課上,有個小朋友不由分說,上來就搶宸哥兒的白色軟陶泥,宸哥兒先是奮起維護自己的利益,緊抓不放。眼看著小朋友力道越來越大,宸哥兒情急之下咬了小朋友的手。

宸哥兒很憤怒,同時很委屈地向老師反饋:“老師,他連問都不問,上來就搶?!边@一說法也得到了一起上課的其他小朋友的證實。

我知道,遲早會有這樣一天。甚至,我曾期盼過類似的事情發生,并想象過他在不可避免的沖突時會作何反應。

我承認,我不希望他慫。今天,他用事實告訴我,他竟可以如此彪悍。

我的宸哥兒,他日常是一個什么樣的孩子呢?

記得有一次,他在滑滑梯玩得正開心,突然來了幾個更大一些的孩子,很快就“搶占”了上梯的通道。他很快就回到我身邊,說咱們去散散步吧!我問他:“你不想玩了嗎?”他說:“我玩夠了,讓他們玩吧!”

幼兒園老師給他一顆核桃,他吃一半,剩一半揣在口袋里,等我去接他的時候,掰一半放進我嘴里,說剩下一半要帶給爸爸一起分享。

他的玩具和食物,只要小伙伴喜歡,他都樂于分享。

曾經,我既欣慰,又擔心。他如此溫順謙讓,遇到沖突,莫不是要退避三舍了?

如今,沖突實實在在地發生了。事實證明,他不是怕事的。但是,暴力也非解決問題的最好方法!一次交心地溝通是再所難免了。

宸哥兒深知老師向我告了狀,回家一路沉默不語。我亦給了他充分的心理準備時間。

到家了,我問:“寶貝,你現在有沒有什么話想跟我說呢?”

我的和顏悅色并沒有讓他愿意馬上開口,開是我繼續默許他獨處,平靜一下心情。于是轉身進廚房忙活開了。

準備晚飯的過程中,我抽空悄悄給受傷的小朋友的家長打了電話表示歉意,對方很寬容表示不必放在心上。

晚飯時分,我示意宸爸暫時不提此事,大家平靜地吃完了晚餐,之后正式的溝通開始了——

我:“寶貝,來,咱們現在把今天的事情解決一下好嗎?老師已經把事情的經過告訴我了,對于這件事你還有什么補充嗎?你可以說說你的感受。”

宸:“是他先搶的,問都不問一句,上來就搶?!碑斔_口敘述這件事,還是有一些激動,委屈的眼淚濕了眼眶。

我:“我知道,老師也說是他有錯在先。但是咱們是否可以有更好的解決辦法呢?比如請老師再分配一些軟陶泥給他,暴力不是最好的解決方法哦!本來錯在他,但是你卻咬了他,這就是你理虧了,知道嗎?”

宸哥兒沉默……

媽:“媽媽知道子宸一向都是善良的好孩子,我知道將來也是。今天的事只是讓我有一點點意外,不過我覺得你已經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了,是嗎?”

宸:“嗯,以后我會好好說,不暴力?!?/p>

媽:“這就對了,那咱們現在買些好吃的一起去看看他好嗎?”

宸:“這……就不用了吧?”

媽:“我們每個人都有可能犯錯,犯錯不可怕,知錯能改就是好孩子。咱們要有勇氣面對自己的錯誤,去糾正和彌補,明白嗎?如果今天是你被別的小朋友咬傷,媽媽一定會很心疼難過的,現在宇軒媽媽肯定也很心疼,每個孩子都是爸爸媽媽的寶貝。你是我的孩子,你犯錯,媽媽也有責任,所以,剛才媽媽已經跟宇軒媽媽道歉了,她很寬容,讓我不要批評你。事實上,直到現在為止,爸爸媽媽也都沒有批評你的意思對嗎?無論發生什么事,我們都會陪著你一起面對,你看,你犯了錯,媽媽先要道歉,但我覺得你有必要當面跟宇軒說對不起。如果你愿意,我們會陪你一起去,好嗎?”

宸:“那好吧,宇軒喜歡吃西瓜,咱們買個大西瓜去看他吧?!?/p>

媽:“好啊,不過為了表示你對這件事情的擔當,買瓜必須用你的零花錢,如果不夠,我可以幫你補貼差額,可以嗎?畢竟,犯錯都是需要付出一定代價的。”

宸:“OK,走吧走吧,快點快點?!?/p>

媽:“好孩子,媽媽希望你記住,咱們輕易不惹事,但遇到事也不要怕事,只是需要用正確的方法去解決沖突。萬一做錯了,也不要緊,馬上去糾正彌補,明白了嗎?”

宸:“媽媽,我知道了?!?/p>面對不可避免的沖突,你會希望孩子息事寧人,還是希望他打回去呢?

我希望是先禮后兵。

在幼年時期,孩子身邊通常都是父母或師長在旁。我會告訴孩子,遇到不公平待遇,先與對方說理,若是不依,再向師長訴說,尋求幫助。

敵不動手,我不動手。若遇到特別蠻橫的孩子,而身邊又一時找不到可以評理主持的大人時,對方先動手了,不要怯懦,不妨跟他打一架。

要打,一定要打贏。讓他下次不敢再小瞧了你,不敢再欺負你。

要打,一定要讓他疼,但不能造成嚴重的身體傷害。不準使用“武器”,不準擊打頭部等要害部位,同時要注意保護自己的要害部位不受到傷害。

要打,一定要盡快結束戰斗,畢竟“久戰”之下,受傷程度不好估量。盡量發出聲音和動靜,吸引大人們過來解決糾紛。

要打,要敢于承擔責任和后果。如果確實是自己做錯了,必須如實客觀地向父母說明,不能說謊以回避責任。

要寬容,孩子間的糾紛打鬧,過后要懂得放下。不要讓憤怒和怨恨傷了自己。有些朋友“不打不相識”,宸哥兒自從帶了西瓜去看望了被他咬了的小朋友,之后兩人奇跡般地變成了死黨。那位小朋友在幼兒園是個“江湖義氣”很重的“小霸王”,沒人敢惹。自那次以后,他跟宸哥兒勾肩搭背,逢人就說:“這是我兄弟,誰要是欺負他,我就打誰!”

所以,性格溫順謙讓的孩子,不見得會一定受氣!關鍵要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讓孩子建立自我意識,讓具有界線感。屬于自己的權利,神圣不可侵犯,值得奮起捍衛。

第二,悍衛自己權利的過程,應該注意的分寸和要點必須明了。

最后一點,讓孩子明白,只要他是在道理之上,情理之中,父母永遠與他站在一起,有了堅實的后盾,孩子才能更具有底氣和勇氣。

相關文章
兒童視頻
推薦文章

關于搖籃網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搖籃網〗 版權所有 備案號:滇ICP備2022004586號-57

聲明: 本站文章均來自互聯網,不代表本站觀點 如有異議 請與本站聯系 本站為非贏利性網站 不接受任何贊助和廣告 侵權刪除 478923@qq.com

sitemap.xml

就要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五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