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時間:2024-02-20 15:20:34來源:本站整理點擊:
2歲多點的孩子太乖了可能有以下幾個原因:
1.性格問題。
這是基因決定的,本性如此,很難改變。
2.缺少家庭的交流或者父母的關愛。
家庭環境是影響孩子性格的主要因素,如果整個家庭成員的性格都比較沉悶,不愛交流,那么孩子也就表現得很乖,不愛說話。
3.父母經常對孩子訓斥,也會讓孩子害怕從而表現的很乖。
有些孩子會在成長過程中出現脾氣不好,總是亂發脾氣的情況,遇到這樣的孩子,建議家長需要在平時做好引導工作,比如在孩子發脾氣的時候,不要訓斥孩子,而是引導孩子,讓孩子心靜下來,但是對于孩子脾氣過于倔強的時候,家長可以采取冷處理的方式,等孩子脾氣靜下來的時候,家長再跟孩子講道理,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在平時生活中,家長也需要考慮自己的不足。
兩歲寶寶脾氣大,需要大人耐心幫助,看到小孩鬧脾氣,怎么哄都不行,有時還打人,在這個時侯,不要去理他,讓他自己哭鬧,其實他在哭鬧的同時,會偷偷觀察大人的態度,如果大人態度強硬,不去管他,他會哭鬧一會,覺的無聊,會跑來叫你,和你套近乎,他是很聰明的,知道哭鬧不好,大人不喜歡小孩哭,這樣次數多了,就能改掉小孩的壞脾氣,平時跟兩歲寶寶說話要溫柔一點,慢慢和他說,千萬別急,別吼,這樣培養的小寶寶,比較安靜,聽話,遇事不急不燥,脾氣好,比如他想吃果,你可以吿訴他家中有什么水果,他想吃那種,然后告訴他,等等,水果要洗干凈,不然不衛生,吃了會肚肚疼,如果他不等,就告訴他吃不到水果,讓他不發脾氣才能吃到水果,小孩的脾氣一小半是遺傳,多半是大人慣的,是會取掉的。
發展心理學里面,根據被廣泛引用的心理學家埃里克森的理論,一般把孩子早期的發展分為0~1.5歲,以及1.5歲~3歲兩個發展階段。2~3歲的兒童是其心理社會發展的第二個階段。
前一個階段,嬰兒發展階段的定義為“基本信任對基本不信任”,可以理解為孩子未來一生安全感的關鍵時期或敏感期,嬰兒通過與母親或撫育人之間的互動建立起基本的依戀模式,并持續地影響兒童期、青春期以至成人期的人際關系。
1.5~3歲階段,幼兒發展階段被定義為“自主性對羞怯和懷疑”,這個階段的幼兒開始具備清晰的自我意識,開始用自己的判斷取代父母或撫育人的判斷。通俗地理解,這個階段是孩子行為塑造的關鍵時期或敏感時期。當孩子具備自我意識,開始意識到“我”和“世界”是不同的,那么他就急切地探索“我”和“世界”的邊界。換言之,無論父母或撫育人是否有意識地對孩子進行指導和規訓,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都會有樣學樣,從模仿成人的言行中來塑造自己的言行。有時候,這個階段的兒童又被稱為“小叛逆”期,是“可怕的2歲”。
那么,對2~3歲的幼兒進行教育,下面幾條要點就很重要:
1、有目的、有意識地引導和塑造孩子的行為。不要以為孩子還小,不懂事,這個年齡階段的幼兒是發展他們良知,即包括做了錯事感到愧疚,以及克制再次犯錯的能力最關鍵的時期。如果在這個階段沒有積極地引導和塑造孩子的行為,那么接下來就可能為日后的“熊孩子”埋下伏筆。
2、父母要有意識地約束自己的言行。這個階段孩子有強烈地學習、模仿的動機,無論成人做什么,說什么,他們都會有樣學樣地模仿。因此,如果一個父親暴躁,那么幼兒就會學會暴躁;如果一個母親懶惰,那么幼兒就會學會懶惰。所以,做父母的應該讓自己的行為至少在孩子面前是積極的,用自己的良好言行給孩子以示范。如果父母本身言行就存在問題,那么就不要怪孩子有樣學樣。
3、慎用懲罰,特別是不要體罰。這個年齡的孩子很難理解父母通過懲罰試圖讓他明白和學會的規則,幼兒要到5歲以后才會逐漸形成規則意識。相對地,如果父母采用體罰的方式,他們沒有學會“道理”,反而更可能學會暴力方式來解決問題,也就是說,幼兒會模仿父母的懲罰方式來對待他人。
4、避免與孩子情緒沖突,特別是不要再情緒上與孩子對立。一旦父母與孩子情緒上沖突,那么孩子就會發展出退縮,并逐漸發展為在父母面前和身后兩套行為模式。對幼兒發脾氣,幼兒是不可能了解父母憤怒后面的用意,他只會注意并強烈地感受到憤怒的壓力,這會對幼兒產生極為負面的心理影響,阻塞掉未來孩子與父母的溝通,很多父母苦惱孩子什么都不跟自己說,其原因在很大程度上就可以追溯到這個年齡階段父母與孩子的情緒沖突。
總結一下,可以這么說,幾乎所有的“熊孩子”都可以追溯到1.5歲到3歲之間父母對孩子的誤導或錯誤對待上。父母如果在上述1、2兩項沒有做好,孩子就可能發展為“I型熊孩子”,父母熊,孩子也熊;父母如果在上述3、4項沒有做好,孩子就可能發展為“II型熊孩子”,孩子在父母面前安靜,背著父母就胡來。
兒童心理發展主要特點:
1、連續性和階段性。心理發展的連續性是指個體整個心理的發展在持續不斷的量變到質變的過程中,后一階段的發展總是依賴于前一階段的基礎,且后一階段包含了前一階段的因素,又為下一階段做準備。同時,兒童心理變化在量的基礎上逐漸積累發生質的飛躍,體現出明顯的階段性特征。
2、方向性和序列性。正常情況下兒童的心理發展中心一定的方向性和序列性既不可逆轉也不可逾越。
3、不平衡性。個體從出生到成熟,不總是等數速率直線發展。一方面表現在,個體不同系統發展速度、發展起訖時間、到達成熟時期的不同進程;另一方面表現在同一心理現象在不同年齡階段有不同的發展速度。從總體來看,兒童整個身心發展呈波浪形推進,出現兩個加速期,一個是幼兒期,一個是青春發育期。
4、差異性。心理發展的差異性是指不同個體在心理發展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優勢領域、心理速度、發展水平等方面的差別。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搖籃網〗 版權所有 備案號:滇ICP備2022004586號-57
聲明: 本站文章均來自互聯網,不代表本站觀點 如有異議 請與本站聯系 本站為非贏利性網站 不接受任何贊助和廣告 侵權刪除 4789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