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時間:2024-03-06 16:41:55來源:本站整理點擊:
最大原因是父母沒有足夠時間去了解孩子和陪伴孩子。窮養富養都不如愛養,孩子是大人的縮影,如果你脾氣暴躁,他們也會失去安全感,以為暴躁才能保護自己才是解決事情的方法。所以我們大人首先就要學會在孩子面前控制情緒。先去了解他為什么這樣,好好溝通
一個小孩的一生是不是從小就能看得出來?
答案:是但不全是。人一生在兒童時期所形成的性格和價值觀對其一生具有很大影響。但并不能說起到不可逆的決定性作用。
人的一生分為感知、認知及綜合階段在不同時期所經歷及所接受的事物、環境、人際關系等都會對其產生影響。
為什么說“三歲看八十”?因為從母親懷孕,到出生三年之間,小孩就像一張白紙,你想畫什么,他就是什么。古人說“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一點沒錯。你別看剛出生的小孩還不會說話,還聽不懂,但他會看,會聽,會想,他已經在學習了,而且比大人學的還快,從小孩學語言的本事就能看出來,他身邊的人說幾種語言,他就能學會幾種語言。為什么后來不善了,學壞了,跟誰學壞的?跟大人。
小孩都跟誰學?就是跟父母學,跟身邊的大人學,從某種程度上說,小孩就是大人的復制品。大人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小孩都在模仿學習。所以這個時候,凡是和小孩接觸的大人,在他面前一定要端正守禮,不能讓他看到不好的樣子,聽到不好的話語,接觸到不好的事物,一切負能量的東西,都不能讓小孩碰到。他所看到聽到的都是倫理道德,都是正能量,這就扎下根了,而且根深蒂固,活到八十歲都不會改。
為什么說“七歲定終身”?因為一般六七歲開始上學,上學是家教的延續。以前在家里,是父母做榜樣,現在上學了,稍微懂點事了,但還不成熟,完全是靠老師做榜樣,小孩子一切都跟老師學,所以啟蒙老師非常重要。啟蒙老師的好與壞,教得合不合格,能影響孩子的一生,所以說叫“七歲定終身”。
明白了這句話的道理,將來要生小孩的朋友就要注意了,一定要懂得胎教、家教的重要性,先把自己教好,自己做好了,將來孩子就好教,就能培養成對社會有益的人才。
良好人格的構建,需要讀萬卷書,更需要行萬里路。幼兒人格建構的過程,無論是個性化過程,還是社會化過程,終極目的,是要健康成長為一個符合社會要求的成員。
這不僅是需要具備獨特的個性,還需要能與同齡伙伴和社會成員進行交往,發生情感聯系的能力,成為一個正常的“社會人”。
毋庸置疑,家庭教育、學校教育是兒童社會化最重要、最捷徑的途徑。
誠然,孩子健全人格的形成是一個持續的、發展變化的過程,是各種因素互相影響的結果。不過,發展幼兒的健全人格,兩個最大的影響環境是家庭和學校,因此,在幼兒成長過程中,尤其是在幼兒人格形成的關鍵時期,我們應當在科學理論的指導下,家庭、學校密切配合,創造一個和諧一致的環境,在教育要求和方式上盡可能采取一致的態度,對幼兒良好行為的形成進行指導,對不良行為進行及時有效地矯正,循序漸進,共同促進幼兒形成健全人格。
我認為你說的這名男生是回避型的依戀風格。
在童年時媽媽經常不能陪伴他,甚至拒絕和他親近。造成孩子傾向于通過追求自我獨立來避免依賴媽媽,保持和媽媽的距離以避免對親密感的不適。由于依戀形成的關鍵期是出生后的第一年,這時孩子尚不能理解這一切,大腦本能地感覺外面的世界對自己不好,身邊擁有的這個媽媽不是自己真正的媽媽,真正的媽媽一定是最好的,只可惜她在遙遠的地方——她是那么溫柔,對自己那么好,是完美的媽媽。
在回避型依戀風格的人的成長過程當中,無論是朋友、事業、戀人、伴侶,最好的那個是一定是下一個,一定在遠方的觀念深入其骨髓。因為一直在尋找自己想象中理想的伴侶,所以戀人是“外貌協會”類型的,尋找的伴侶一般都比較漂亮。當一旦鎖定了追求對象的同時,實際也開始把自己想象中完美無缺形象的各種要求強加到對方身上,在隨著距離的接近的同時也就是開始產生了各種失望、失落和憤怒,這兩者幾乎是同時的產生的,就是在愛上你的同時馬上開始了挑剔你,以至恨你,已經開始著手尋找下一個理想中完美的戀人。
在戀愛初期,因為兩個人的關系尚未確定,這時兩人之間的距離感使得回避型不覺得這段關系近得讓人窒息,所以他的表現也是正常的。但也有一些蛛絲馬跡,主要有:
1、不喜歡被規則約束;
2、善于想象,所以通常文筆較好;
3、很少說“我愛你”(說Iloveyou更容易一些);
4、有一個忘不掉的前任(或初戀);
5、對別人的第一印象傾向于負面。在和朋友一起聚會后,會談論不喜歡今天聚會上的某某;
6、戀愛中發生了沖突之后經常會以拒絕接電話、短信、微信的方式來對待;
7、說話的風格是防御性的(defensive),對別人的批評/責備很敏感,第一反應就是反駁;
8、回避承諾,傾向于有拖延癥。拖延的原因就是當拉近距離面對現實時會有各種不如意,喪失想象中的美感。所以很多時候選擇異地戀,并且喜歡給女朋友制造意外的驚喜。
現在離婚的個案不在少數,所以有些孩子不得已成了單親。
班上有兩孩子是單親的,兩個都是女孩。一個女孩的爸爸離異兩年后就有了阿姨,一個是爸爸一個人在拉扯著。
家里有了阿姨的女孩性格犟,一言不合就動粗,“啪啪啪”不管男女,只要招惹到她,她先揍了你再說。而她父親卻一直堅持說她女兒在家半點不出聲。我與女孩爸爸探討“平時你女兒在家有沒說粗言爛語?如果說了,你怎么教育孩子?”女孩爸爸竟然告訴我,打到她認錯為止。我想,女孩打人,或許是模仿到大人的了。
而且,女孩有“討好”的性格。要是看見大人沒有笑容,好像就覺得自己做錯了,自己一個人一聲不吭。
另一個女孩則是有點軟弱的樣子。她爸爸一直對孩子說,她媽媽是去工作了?;蛘呙利惖闹e言讓女孩覺得自己對媽媽還有幻想。不過,一直的欺騙,讓女孩對爸爸不放心,她怕自己一眨眼爸爸會像媽媽一樣去工作一直不回家。因為每次女孩來幼兒園,總會哭聲震天。
我理解不了離異家庭里他們如何與孩子“溝通關于離異的問題”,但是,我希望他們能好好把孩子養育好。我更希望,即便是大人不一起了,也不要剝奪另一方探望孩子的自由。畢竟大人的事,讓孩子受傷已經很無奈了,如果因為大人的情緒而讓孩子二度受罪,我覺得這樣不好。
小時候的生長環境確實會對人格的形成、性格的發展產生很大的影響,在被關愛的環境中長大心理才會健康,如果從小缺少父母愛的人是什么表現:
1、在長大后多表現為個性冷漠,不愿與人接觸,更習慣于同自己交流。喜歡獨來獨往,在他的思想認知里自己本身就是常常被人忽略的存在。對待問題不會尋求他人的幫助,心中充滿了孤獨感。
2、對身邊的人缺乏信任,內心也會充滿了失落和寂寞,表現為總是對身邊的人缺乏信任,難以和他人建立親密關系。
3、通常也無法體會和表達。或者他們成長以后會對人忽冷忽熱,難以分辨他人情誼的真假性,對交友以及情感的需求度很低。
4、我們都無法選擇自己的童年及原生家庭。這真是一件很無奈的事。誰都想生在好人家,可無法選擇父母。發給你什么樣的牌,你就只能盡量打好它?!毙r候沒有得到足夠的愛,并不是你不夠好,只是不夠幸運而已。
5、我們無法穿越到童年改變過去受過的忽視和傷害,但是認識過去,可以改變在你人格中的負面特質,治愈自己,變成一個可以擁抱幸福的人。
6、所以說,更要懂得自我治愈吖。同一片天空下,不要覺得自己缺了什么。人世冰河,沒有什么不同,大家都一樣。一定要相信自己,相信自己有愛與被愛的能力。靈魂是平等的,希望每個人都可以選擇幸福。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搖籃網〗 版權所有 備案號:滇ICP備2022004586號-57
聲明: 本站文章均來自互聯網,不代表本站觀點 如有異議 請與本站聯系 本站為非贏利性網站 不接受任何贊助和廣告 侵權刪除 4789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