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時間:2024-03-13 15:43:06來源:本站整理點擊:
常言道:“棍棒下面出孝子!”教育孩子,不一定要用打來作為教育方式,但孩子不管教也不會成器。
像你這種情況,你可以把所有的水全部收起來,讓他看不到一點兒水,罰他一天之內不許喝水,也不能吃飯。什么時候認清到自己的錯誤,什么時候主動向你道歉,你才能原諒他,他肯定會哭會鬧,不理他,裝作沒聽見。這是他人生中最關鍵的一步。
我知道,這樣做讓你們大人心里很難受,可是這個階段一定要讓他的經歷。
70
收藏分享轉發到頭條復制鏈接微信微信掃碼分享新浪微博QQ空間舉報老催寶寶
2020年03月16日·優質本地領域創作者
關注堵不如疏,建議買吧。
約法三章,先做該做的事,再玩手機。
孩子要的,其實只是一個可玩網絡游戲的玩具。別人都有,他也要有。這樣,同伴談游戲,他能插上話。同伴建群聊天,他也能加入。
我一個親戚的小孩,上初中。他要手機。家里人管的緊,不給買。小孩子把吃飯錢省了下來,給自己買了一個800塊錢的手機。結果在學校里丟了,他明明知道是被誰撿去了,卻不敢去要。最后憋病了。看了心理醫生。才問出癥結。其實那小孩兒挺好的。學習也很用心。
現在他上大學了。說起當初的手機,一臉苦笑。
題主顯然已經走進了管理孩子的誤區,而且越走越糟糕,那為什么不趕快停下吼叫和打罵,改用耐心陪伴孩子成長呢?
和孩子好好說不管用,是因為你說的方法不對。孩子畢竟是孩子,在大人面前他們永遠處于弱勢,他們對大人有敬畏感,大人說什么通常都會聽。給孩子好好說卻不聽,原因其實出在大人身上是我們說的方法不對。反思一下自己是給孩子怎么說的?
第1種情況,家長用命令式的語氣給孩說。“給你20分鐘時間,趕快把作業寫了?!边@種命令式的語氣,孩子剛一接受就會有逆反感,而這個時候,家長可能還在絮絮叨叨的重復,孩子就會感覺越來越煩躁,以至于磨蹭不去做,甚至會反抗。
第2種情況,家長在孩子很忙的時候給孩子說。比如孩子正在那里玩他心愛的玩具,玩的正起勁,你卻讓孩子幫你去拿一樣東西,你的語氣也許溫柔,可他卻還在思考著怎么玩,這時候你等不及就罵了一句,還是迫于你的威懾趕緊去辦了,你是否就感覺好好說沒有用打罵才有用?
從以上情況不難看出,家長在給孩子說的時候,沒有注意自己的態度語氣,或者根本不顧及孩子在干什么,對孩子而言,根本就不是好好說,而是命令和指揮,他所做的只能是服從。
打罵和吼叫只能解決一時的問題,會為后面埋下隱患的種子。“棍棒底下出孝子”仍然被不少人信奉,的確打兩下效果非常明顯,哪怕罵兩句孩子都會趕緊都會按著你的意愿去辦,這不是因為你的方法管用,而是孩子怕你更嚴厲的打罵,他只是迫于你的威懾,只是因為他比你弱小。可是作為家長的你是否想過,這樣的處理為以后會帶來哪些不良后果?
首先孩子會被你打皮的。我們看到生活中有些家長經常打罵孩子,結果孩子到了十幾歲,進入了叛逆期,有了反抗能力,家長的打罵就顯得有些無力,“打就打唄,無所謂,不就是打一頓!”當孩子有這種想法時,你會感覺到很無奈。而且有的青春期孩子個子長得高大,還會反過來和家長扭打。
其次,孩子也會形成一種暴躁的性格,對家長的行為進行模仿。我們很多時候在質疑校園霸凌事件,總是很好奇施暴者為什么那么暴力那么殘忍?從很多施暴者的案例分析,大多生活在一個長期被家長打罵的環境。所以說小時候被家長打罵長大了有反抗能力就效仿家長去對其他人進行同等方式的欺負。所以說家長使用棍棒教育孩子,只能是打一時痛快,悔一輩子無奈。
8歲的孩子仍然處于行為習慣養成期,抓緊時間給孩子糾正壞習慣。好孩子都是正確教育出來的,好習慣也都是培養出來的。給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時間越早越好,8歲并不晚。
家長可以先把孩子的壞習慣逐條梳理出來,反思這些習慣是如何形成的?然后進行針對性的糾正。
比如孩子有些懶,還愛撒嬌,這些壞習慣一般是家長慣出來的。如果是因為爺爺奶奶的溺愛,那么盡可能改為由父母親自陪伴孩子成長,讓爺爺奶奶少參與管理就行。如果是父母自己溺愛出來的,就趕快改變教育方式,不要事事包辦,更不要見不得孩子受半點委屈和一絲傷害。
再比如孩子愛罵人,這個不良習慣可能是效仿家長,也可能是效仿同學。如果家長自己很愛罵人,就趕快和孩子簽訂一份協議,共同來監督改正這個不良習慣。如果家庭教育在這方面沒有問題,孩子模仿的是同班同學,家長就需要及時與班主任進行溝通,說明班上學生愛罵人的這個事情,通過班主任在班會課上講紀律、與學生個別談話,往往會收效很大,因為孩子們最愛聽老師的話。
后記:教育孩子,家長先要拋開浮躁,要用自己的耐心和愛心慢慢的和孩子交流,更要具有很大的智慧。
喜歡就請點個贊!
我是紫木玉,歡迎留言探討!
先來看,孩子犯錯的時候你是怎么做的?有用過下面的語言嗎?
不對不對,這樣錯了!跟你說了多少遍,怎么就是記不???你這樣做不行的,一會兒肯定又錯。怎么又搞砸了?笨死了。這樣的語言會讓孩子形成怎樣的心理循環?
我是笨的——做什么都會失敗——失敗了又會被罵——還是不要做了。最終孩子就會慢慢的變得自卑不自信了!
所以,想讓孩子不要遇事膽小,就要幫孩子樹立信心。具體怎么做呢?
找回自信從夸獎開始。不要空洞的夸,要夸過程。比如孩子成功后說:“哇你真有辦法,告訴我你是怎么想的”“經過你這么久的努力終于成功了,恭喜你”……失敗的時候,你的鼓勵很重要!“我知道這次的失敗讓你很難過是吧?如果是我我也會難過,我們一起來想想辦法吧!首先怎么做呢?……”。堅持很重要。孩子每次的成功和失敗,父母都是其強有力的堅實后盾。你的堅持就會是孩子的堅持。孩子的成長之路就是由無數的小失敗鋪就而成的,更是成功的唯一途徑。所以讓孩子正視失敗和挫折的重要性,而不是要因害怕失敗就遇事退縮。
我于1月12日發布的“遇到挫折為什么有的人積極面對,而有的人卻意志消沉”一文章中有詳細詮釋,相信能找到更詳細的解答。
多鼓勵,少批評。要是孩子能夠大大方方地跟人打招呼之類的,就贊揚一下。
創造條件讓孩子多跟小朋友接觸,比方說,帶著他跟同齡的小孩子一起出去玩玩啊,踢踢球啊,之類的。感覺男孩子還是要他多進行體育運動,性格可以陽光燦爛好多??梢越ㄗh他在班里適當擔任點小職務,這樣增強孩子的社會責任感,和提高交往能力、溝通能力。我認識一個小孩子,從很小,他父親就很注重對他的性格培養個塑造。這個小孩在業務學校學英語,下課就主動找老師說想干班長,幫老師做事情。
他爸帶他出去玩,街上有那種主持節目的,他爸就鼓勵他上去表演。
而且孩子很小,就帶著他讀書、出去游玩、做簡單的物理、化學實驗。哈,孩子長大以后了不得??!
所以,男孩子的教育,父親要多參與。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搖籃網〗 版權所有 備案號:滇ICP備2022004586號-57
聲明: 本站文章均來自互聯網,不代表本站觀點 如有異議 請與本站聯系 本站為非贏利性網站 不接受任何贊助和廣告 侵權刪除 4789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