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時間:2024-03-22 17:55:05來源:本站整理點擊:
關于中國教育和美國教育的區別,我們從以下五個方面來比較一下美國教育與中國教育的不同。
一、教育理念:
美國小學:尊重孩子的個性和興趣,發展孩子的綜合能力,培養他們強烈的社會參與意識、鍛造他們立足未來的本領、養成獨立自尊的態度;注重呵護孩子的心靈,不斷挑戰和挖掘孩子的潛力,讓孩子們為做最好的自己而不是為得到第一而驕傲。簡單一句話,孩子來學校是為了發展自己。
中國小學:培養守紀律愛學習的好,全面訓練孩子的應試教育能力,對于孩子的個性,興趣基本上不支持;對于孩子的心靈,獨立,自主意識基本上忽略掉。一切圍繞孩子考試取得好成績,畢業上一個好初中而日夜奮斗。簡單一句話,孩子來學校就是為了考試得好名次。二、學習內容:
在中國,課本包含了學校教育的全部內容,課堂教學不出課本范圍,寫作業更不會超出課本。中國學生在學校里是不喜歡寫作業的,因為作業總是課本內容的繁瑣重復,令人無比厭煩。家庭作業是當天寫、第二天馬上交。與美國的孩子相比,中國的孩子不僅缺乏動手能力、太局限于書本,而且也缺乏廣泛的知識面,太局限于課本。
在美國,學校學生卻非常喜歡寫作業,因為每次作業都充滿了新奇的知識和強大的吸引力,使學生總能從一個新的窗口看到更多新奇的事物。而在美國的學校里,作業常常是一個星期以后才交。美國小學生有著比國內同齡孩子強得多的動手能力和廣泛得多的知識面,尤其是用計算機查資料的能力特別強,對圖書館更是熟悉,字也打得飛快。
三、方向發展:
中國的教育是向“深”的方向發展,學校教師總忘不了提醒學生要“吃”透課本內容,即使是5以內的加減法,中國教師也能變換出數十種不同的題型來,以致使會基本運算的孩子也照樣要出錯。由此,即便是小學一年級的學生學數學的實際目的也已大大超出了培養基本計算能力的范疇,而演變成了純粹的智力訓練乃至智力游戲
美國的教育是向“廣”的方向發展,學校教師總是設法引導學生把眼光投向課本之外的知識海洋,并力圖使學生們能夠保持對大千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同時注重鼓勵和培養孩子們獨立思考的習慣以及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美國教育重視閱讀而不要求背誦,因為廣泛閱讀可增加寬廣的背景知識,開拓視野,豐富想象力,強調結果與重視過程。四、文化歷史背景:中國人教育小孩。很多人認為,小孩像個空瓶,吸收能力特別強,于是有計劃、有目的、有步驟地往里灌輸知識。教其背唐詩、誦古訓,盡管他們不一定理解,但先讓其被動吸收,然后慢慢消化,最后將這些知識融匯貫通。中國孩子可以不加理解地知道3+4=7,將乘法表背得滾瓜爛熟,但那只是鸚鵡學舌。美國人盡量讓小孩多玩,提倡利用幼童的探索天性,通過讓其接觸大自然、認識真實世界,建立認知基礎。多讓幼童用五官感覺大小、形狀、顏色、質地,用心去體會數字的意義,而不是只獲得正確答案。他們認為幼童不能像大孩子或成年人一樣抽象地學習,只有用真實世界的印象建立邏輯思維。中國教育和美國教育的區別就在于中國教育嚴謹,而美國教育自由,.美國的教育自有它的缺陷,即寬而淺,相比較,中國的教育則是窄而深。其實兩國文化與歷史的不同差異也造就兩國教育理念的不同,但是縱觀近代世界科學史,雖然美國教育造就大批頂級科學家。但是受中國傳統教育思想影響的工程師、博士后及專業人才也是比比皆是。
中美教育的差異有以下幾點。中國基礎教育重知識,重灌輸課堂教學形式。中國學校采用統一教學模式教學內容。統一的考試標準答案。
美國基礎教育重實踐重創造的課堂教學形式。
美國學校重啟發式教學,特別重視個性發展和自我表現。注重培養動手操作和實踐能力而不偏重考試成績。
1、其實“親子關系”這個詞更多地出現于中國的家庭教育中,表述特指為父母和孩子之間的關系英語翻譯為“Parent-childrelationship”
2、而國外是沒有專門的表述親子或特別拎出來單獨表述這種關系的,國外的家庭教育中多表述為“family”“Thecoupl”
3、所以從文化差異上,中國更強調了上對下的這種關系,而國外更強調父母關系先于與孩子的關系,甚至直接強調的就是“大家庭”的概念。
4、這是中西方文化的關注點和愛的表達方式的差異。我們的傳統文化中有傳宗接代,甚至是母憑子貴的說法,所以孩子會放在家庭比較高的位置上,是一種習俗和傳承中的人為性抬高,并沒有像西方文化中把孩子同樣當做一個獨立的和大人一樣的個體來看待,西方更崇尚個體的獨立、自主和自由。
5、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這種差異性已經開始逐漸發生了變化,因為越來越多的科學的家庭教育理論進入到家庭中,大人們開始發現這種人為性的抬高對孩子的成長是非常不利的,所以這種狀況在慢慢改變了,從教育的專業角度也能分析出個體從小生活在一個非“自我中心”的環境中對個體未來的成長意義更重大。也許隨著地球越來越小,文化的包容性越來越大,未來在孩子的教育中,我們可能思考更多的是什么才是對孩子正確的,適合的,而不會單一的只關注某一維度的文化傳承,也就是選擇多了,也需要個體更加理智地選擇和看待很多資源理論。
我是旮旯里的神仙洞里的小仙,是一個能和不同年齡段孩子成為朋友的個體成長咨詢師,我一直堅信唯有對每一個生命都充滿敬畏才能讓生命本身更具驅動力。希望和更多有夢想的人共同探討生命成長,成長路上不再孤單!歡迎關注點贊~《老人與海》中的男孩
《老人與?!肥呛C魍?951年在古巴寫的一篇中篇小說,于1952年出版,是海明威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在《老人與?!愤@部小說中,海明威對小男孩直接描述的并不多,但馬諾林的形象卻十分鮮明,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在塑造老人這一形象、表達小說主題方面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本文從小男孩形象及其象征意義出發進行探討,旨在更好地理解《老人與?!愤@部偉大作品的主題藝術內涵。
關鍵詞海明威《老人與海》小男孩象征含義
《老人與?!肥呛C魍囊徊拷茏鳎於撕C魍谑澜缥膶W中的突出地位,這篇小說相繼獲得了1953年美國普利策獎和1954年諾貝爾文學獎。其故事背景發生在二十世紀中葉的古巴。主人公是一位名叫圣地亞哥的老漁夫和一個叫馬諾林的小男孩。風燭殘年的老漁夫一連八十四天都沒有釣到一條魚,但他仍不肯認輸,而是充滿著奮斗的精神,終于在第八十五天釣到一條身長十八尺,體重一千五百磅的大馬林魚。小說中多次出現了小男孩的形象,從故事的開頭到結尾,那么馬諾林這一人物形象到底有什么象征意義呢,下面分述之:
小男孩象征著永不老去的青春
文中第一次出現小男孩形象是在開頭,“他是個獨自在灣流中一條小船上釣魚的老人,至今已去了八十四天,一條魚也沒逮住,頭四十天里,有個小男孩跟他在一起?!薄翱墒沁^了四十天還沒捉到一條魚,孩子的父母對他說,老人如今準是十足地‘倒了血霉’”,海明威在小說中特意讓小男孩的父母用了salao這個單詞,并強調它是unlucky(不走運)的最高形式。當老人八十四天沒有捕到一條魚時,周圍的人都認為他“倒了血霉”,并且還拿他取笑,可小男孩并沒有對老人失去信心,他仰慕地稱贊道:“頂好的漁夫是你?!薄昂脻O夫有很多,還有些很了不起的,不過頂呱呱的只有你?!泵鎸先说氖。⒆硬]有喪失信心,而是表現出和老人一樣的堅強、不屈和堅定執著。相比起老人的風燭殘年、孤獨寂寞、衰弱病痛,小男孩正是風華正茂、積極樂觀、茁壯健康的。
樹懶的性格,擬人化的說性格特懶和動作慢。樹懶有腳但是卻不能走路,靠的是前肢拖動身體前行,擅長游泳,主要分布于中美和南美熱帶雨林。
樹懶,哺乳綱披毛目下樹懶亞目動物的通稱,哺乳動物,共有2科2屬6種。形狀略似猴,動作遲緩,常用爪倒掛在樹枝上數小時不移動,故稱之為樹懶。用來象征人就是懶惰。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搖籃網〗 版權所有 備案號:滇ICP備2022004586號-57
聲明: 本站文章均來自互聯網,不代表本站觀點 如有異議 請與本站聯系 本站為非贏利性網站 不接受任何贊助和廣告 侵權刪除 4789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