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性格教育博客(孩子的性格教育)

admin時間:2024-03-24 22:41:58來源:本站整理點擊:

育兒的書有哪些比較好

1.《育兒百科》作者:(日)松田道雄

這本書強烈推薦給準備懷孕和已經懷孕的新手媽媽們。書的作者是一位日本的兒科專家,我本人雖然有些“反日”傾向,但是對日本人在育兒方面的用心程度非常之敬佩。

松田前輩在書中自始至終都在致力于減輕媽媽的育兒焦慮,而且對母親在育兒方面的辛苦付出充滿尊重和理解。雖然書中有部分內容由于年代的限制已經有些過時,比如輔食添加的一些方法,但依然還是目前為止最好的一本育兒書。

我個人認為最值得反復閱讀的部分是,書中非常詳細地描述了孩子在1周歲以前最常見的疾病和癥狀,了解這些,會極大地降低新手媽媽面對小寶寶不正常情況時的焦慮情緒。此外,我非常欣賞書中一直反復強調的一點,就是媽媽不要把時間都花在給孩子做輔食、打掃衛生等家務事上,一定要盡可能多地花時間陪孩子去戶外活動,這個比什么都重要。

此外,我國著名兒科醫生鄭玉巧所著的《鄭玉巧育兒經》,也很實用,在這里同時推薦給新手媽媽們。

2.《斯波克育兒經》作者:(美)本杰明·斯波克

這是一本曾經在美國家喻戶曉的育兒書,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好的育兒書之一。雖然因為東西方的差異,書中有些觀念可能還不好接受(比如孩子一生下來就和父母分開睡覺),但是里面有非常多的觀點能夠給父母以極大的啟發。我個人認為,如果媽媽有精力的話,可以把《育兒百科》和這本書都備在手邊,因為二者分別是東方和西方的代表性育兒理念,對照之下對很多問題的看法會更加客觀。

此外,《親密育兒百科》(上下冊,威廉·西爾斯、瑪莎·西爾斯合著),也是非常經典的一套西方育兒書,同時列在這里推薦給新手媽媽。

3.《傾聽孩子》作者:(美)帕蒂·惠芙樂

這本書指導父母如何幫助孩子擺脫負面情緒,是很薄的一本小書,但是句句經典、極其實用,強烈推薦。該書在2007年再版過一次,作者加了一些新的內容,還專門給中國讀者寫了序言。

我感覺每次讀這本書都會有新的收獲,因為孩子在長大,父母的內心也在不斷成熟,書中的很多理念和方法需要在漫長的實踐過程中不斷去消化。如果您的孩子快2歲了,或者已經表現出“TerribleTwo”的跡象,一定要趕緊學習一下這本書。

4.《孩子,把你的手給我》作者:(美)吉諾特

這也是非常非常經典的一本書,強烈推薦。這本書主要講父母如何與孩子溝通,但其實里面的很多觀念對于成人之間的溝通也非常適用,我覺得讀了會讓父母和孩子都非常受益。作者吉諾特博士是美國著名心理學家,他的一生很短暫,全部精力都致力于兒童心理的研究和對父母老師的培訓上,非常讓人感動。這本書也是我經常翻看的書之一,每當我面對孩子內心煩躁不能平心靜氣的時候,就翻看這本書,重新找回對孩子應有的愛的感覺。

5.《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么聽孩子才肯說》

作者:(美)阿黛爾·費伯、伊萊恩·梅茲立希

這本書的內容確實非常好,講的是親子溝通的正確方法。兩位作者自己也是母親,同時在培訓家長方面非常有經驗,書中用豐富的實例和插圖增強理解和記憶。值得一提的是,這兩位作者都是前一本書《孩子,把你的手給我》的作者吉諾特博士的學生,所以書中的觀念都和《孩子,把你的手給我》一脈相承,同時更加易于理解,而且有更多實用的辦法。

關于這本書還有個趣事,某天好好在我桌上翻看這本書,發現里面有漫畫,就讓我給她講那些畫是什么意思。那些漫畫都是媽媽針對一件事的正確和錯誤兩種做法,我在講完每組對比之后讓小人選擇她喜歡的那一種,結果小人全部選擇了正確的做法,無一例外??磥?,孩子的感覺和書中提倡的正確做法非常一致喲。

6.《培養孩子從畫畫開始:走進孩子的涂鴉世界》

作者:(日)鳥居昭美

這本書是日本著名的教育專家、畫家鳥居昭美的一本經典教育專著,在日本影響了整整兩代人。這本書在2001年曾經被引進國內,那時的書名是《走進孩子的涂鴉世界》,是夾在一套育兒叢書里面出版的。我有幸在好好很小的時候看到了這本書,實在是受益匪淺。它讓我深刻理解了孩子涂鴉的奧秘、畫畫對孩子的作用,以及如何保護孩子的天性和創造力,也了解到兒童學習和發展的規律,應該采用什么樣的態度來對待孩子的教育問題等等。其實它可以說是一本經典的教育書籍,而不僅僅是美術指導書。

這本書曾在網上被關注孩子素質教育的媽媽們,以及秉持先進教育理念的美術教育機構和專業工作者們大力推薦,一直口碑相傳,只是,由于當時這本書沒有受到出版界的重視,只印了一次就銷聲匿跡。我到出版社工作后,找到了這本書在日本的版權,再次引進國內,同時還引進了鳥居昭美前輩的另一本書,是該書的姊妹篇《培養孩子從畫畫開始2:孩子的畫如何看,怎么教》。

7.《愛和自由》作者:孫瑞雪

這本書目前得到越來越多的媽媽重視,其重要程度我就不多說了。在我們這一代之前,國內的傳統育兒觀念和做法可以說是非常缺乏愛和自由的。雖然里面的一些內容不一定是原汁原味的“蒙氏教育”,但正是因為孫瑞雪老師結合了自身的實踐,才真正符合中國的實際情況和中國家長的需要。

7.5.《捕捉孩子的敏感期》編者:孫瑞雪

(這本之所以列為7.5,因為和《愛和自由》是一個系列的,呵呵。不過,其實我已經推薦了11本了。)

我沒有推薦蒙臺梭利的原著,比如《童年的秘密》、《有吸收力的心靈》等等,這并不是說我認為蒙氏的原著不好,而是覺得孫瑞雪老師的書更適合中國的家長來閱讀,更加易于理解。

孫瑞雪不是這本書的作者,而是編者,書中的案例都是由老師和家長們記錄下來的,是孫瑞雪在寧夏辦學時發生在孩子們身上的真實事例,孫瑞雪在每個案例后面做了點評??戳诉@些真實的例子和分析,我們能實實在在地了解很多孩子內在的“秘密”、了解孩子發展的規律,從而避免用成人的“有色眼鏡”去看待孩子成長過程中的行為,認識這一點很重要,否則,很可能會遏制孩子的正常發展。

8.《誰拿走了孩子的幸?!纷髡撸豪钴S兒

我是在四年多以前第一次讀這本書的。很厚的一本書,我用了一個通宵一口氣讀完,當時的感覺是非常震撼,同時也非常心痛。然后我就反思,反思自己的教育歷程,反思身邊的那些事例,反思國內的教育現狀。這是一本非常能夠引人深思、讓人猛醒的書,我感覺李躍兒有點像目前中國教育界的魯迅,用她犀利的文筆直擊傳統教育的痛處。如果作為父母你還沒有下決心給孩子愛和尊重,那么最好先看看這本書,然后再去想如何教育孩子的問題。

9.《解放孩子的潛能》作者:(英)馬丁洛森

這是目前國內能看到的華德福教育方面的書中比較經典的一本,是吳蓓老師翻譯的,此外還有《自由地學習》(李澤武譯)、《學校是一段旅程》(吳蓓譯),這兩本也很好,同樣推薦。另外,吳蓓老師根據自己的實踐經驗寫的《請讓我慢慢長大》,也是媽媽們了解華德福教育的一本好書。

10.《讓孩子做主——母乳媽媽育兒手記》作者:小巫

小巫這本書非常適合立志于母乳喂養的媽媽們提前閱讀,我當初就是因為看了這本書,堅定了自己母乳喂養的決心,也因為本書的指導,避免了很多母乳喂養過程中可能會遇到的問題。

同時,這本書也對國內傳統的一些育兒理念進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抨擊”,雖然言辭很犀利甚至有些“崇洋”,但是非常能夠引起關注孩子成長的父母們的反思,尤其是在若干年前,那時候秉持先進育兒理念的書還很少,當時給我的感覺很震撼。小巫最近已經對這本書進行了再版的修訂。

孩子脾氣性格剛烈,這樣好嗎?

很榮幸回答,希望我的回答有所幫助!

答案肯定是不好的,凡事物極必反!在這里安利一下如何改變。

實例:如何改變孩子倔強、愛發脾氣的性格

我以前沾沾自喜地認為自己是一個多么講原則、負責任,對孩子的培養多么具有奉獻精神的母親,無奈只是孩子性格太倔強??戳司S尼老師博文之后,才發現正是自己造成了孩子這樣的性格!我按照維尼老師的理念去做,每天,每件事情去反思,經過三個月,孩子的性格一天一天變得像天使,現在懂事了很多,聽得進去家長的建議了,對家長的要求也越來越能合作了。比起以前曾經那個性格剛烈、倔強、愛發脾氣愛哭鬧的孩子來說,就像換了個人似的。

圖片來源于網絡

1、嚴格要求讓孩子脾氣很壞

孩子小的時候,可謂體弱多病。因為怕生病,所以對孩子過分地關注,不讓他這樣不讓他那樣,目的只有一個,怕危險,怕生病。而孩子卻偏偏是一個好奇、喜歡冒險、淘氣的小男孩。不讓他干的事情他偏要干,后來大人著急了強迫他不干,他就大哭大鬧在地上打滾,不惜嗓子哭啞。

維尼:限制太多,孩子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沒辦法,只能夠去倔強,這樣才能夠滿足自己的心愿,因為經常被拒絕所以自然發脾氣、哭鬧。相反,如果給孩子較多自由,家人也好商量,孩子和家人商量就可以滿足自己的要求,就沒有必要倔強、哭鬧了,因為那樣他也很不舒服啊!

因為他如此愛哭鬧、叛逆、倔強,所以我經常感到心情焦躁。由于任何道理他都是不聽的,哄也哄不好,所以我的耐心也很差,經常發火批評他。那時我的想法和很多家長一樣:“你也不能因為他哭鬧就依著他啊,什么事都依著他,沒原則地溺愛,以后長大了脾氣更了不得,所以你得壓著他,樹立自己的威信”。

維尼評論:這的確是很多家長的習慣性思維啊,總怕溺愛孩子,慣壞了孩子,結果走向反面,去壓制孩子,嚴格地按照原則、規矩辦事。結果……

所以我一直以為這樣做沒什么不好,因為我不想縱容他的壞脾氣,不想對他溺愛,我要對他“講原則”,“嚴格要求”,期望他最后能控制、改掉自己的壞脾氣。但是這樣的做法,非但沒有讓他的壞脾氣改掉,反而越來越壞。

圖片來源于網絡

2、順應心理,讓孩子成為乖寶貝

現在孩子快五歲了。三個多月前,看了維尼老師的博客之后,我開始逐漸意識到,孩子的現狀,不是孩子有問題,而是家長有問題,家庭教育有問題。我開始有意識地改變自己的習慣性思維,說實在的,要改變自己,并不是容易的事情,有時還是痛苦的。

1.改變了做法,孩子的反應就不同了

我開始有意識地改變自己的教育方式,并且驚奇地發現,咦,好像有效果耶!

圖片來源于網絡

(1)吃餃子事件

一天晚上姥姥做了豐盛的晚餐。孩子卻非要吃餃子,快要發脾氣和哭鬧了。換做以前的我:“你自己不早點說要吃餃子,姥姥辛辛苦苦做的飯,比餃子有營養,balabalabala,怎么這么不懂事,快給我吃?。?!”孩子一定是哇地開哭,然后說什么也不吃飯,哭鬧一晚上,大人再生氣一晚上拉倒。

那天的我,心里念叨著“尊重理解和接納”,說:“寶貝,我知道你很想吃餃子(要理解孩子,確實很想吃餃子嘛),咱們去飯館吃新鮮的好不好?”

孩子:“太好了,我終于能吃到自己最喜歡的餃子了!”

高高興興地跟著我去了。吃了一大碗餃子,然后高高興興跟著我回來。一晚上沒鬧事。

維尼評論:孩子看似不合理的要求也有合理之處,暫時順乎孩子的心理,皆大歡喜。媽媽這樣好商量,孩子就學會了商量。

相關文章
兒童視頻
推薦文章

關于搖籃網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搖籃網〗 版權所有 備案號:滇ICP備2022004586號-57

聲明: 本站文章均來自互聯網,不代表本站觀點 如有異議 請與本站聯系 本站為非贏利性網站 不接受任何贊助和廣告 侵權刪除 478923@qq.com

sitemap.xml

就要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五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