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時間:2024-04-12 18:09:48來源:本站整理點擊:
您好:考慮孩子現在4歲了,性格內向,膽小愛哭。這和環境的變化有很大關系,經常更換生活環境使孩子失去了安全感,所以膽小,加上不在父母身邊缺乏關愛,就會出現您寶寶的情況。意見建議:建議您現在要做的是多給孩子一些關愛,多和孩子溝通和交流,讓孩子感受到你是愛她的。
不要再隨便更換孩子的生活環境,這樣下去對孩子以后性格的形成是很不利的。
在孩子有了好的表現時要及時表揚和鼓勵,讓孩子有信心去做好身邊的事。擴大孩子的活動范圍,讓她多接觸一些人和事,見多識廣的孩子遇事才不會有怯意。
家長的想法是通過格斗訓練來讓自己的孩子剛毅堅強嗎?
首先,性格內向懦弱的人不適合學散打,散打的第一堂真正意義上的課,是敢打,迎向對手的拳。不過用散打突破自己內心的脆弱是可以的。
我做了四年的武術社團社長,社團成員里面,真正能跨過這第一道門檻的只有寥寥幾人,其中,絕大部分為男生,其次,沒有一個是性格懦弱的,讓學員敢于實戰是非常難的,這一關會刷下去非常多人,留下來的都是真正喜歡格斗的人,而這只是一個小門檻,它難在于要激發自己的血性,不僅如此,還要控制自己的血性,控制不住那遲早會出事,能控制自己的血性了,那才是完整的第一堂課過了。
我想題主想要的,應該是激發自己孩子的血性,不讓別人欺負自己,同時也要自己的孩子善待別人,不惹事,也不怕事!
這方面的話學習散打是可以的,懦弱的本質是恐懼,自身強大了就會給自己心理暗示,暗示自己是安全的,這方面是可以達到目標的,只是這個過程可能很艱難。
不過并不一定需要用學習散打來改變自己的孩子,能達到同樣效果的還有很多,畢竟孩子六歲不到,身體沒有長成熟,骨骼發育不完全,這時候練散打容易影響孩子身體發育,而且他們的身體很脆弱,在防護不好的情況下很容易受傷的。
宸媽日記一則
2015年6月8日星期一晴
今天,宸哥兒終于“闖禍”了。
Mico老師在電話里簡單描述了事情的經過:
軟陶課上,有個小朋友不由分說,上來就搶宸哥兒的白色軟陶泥,宸哥兒先是奮起維護自己的利益,緊抓不放。眼看著小朋友力道越來越大,宸哥兒情急之下咬了小朋友的手。
宸哥兒很憤怒,同時很委屈地向老師反饋:“老師,他連問都不問,上來就搶?!边@一說法也得到了一起上課的其他小朋友的證實。
我知道,遲早會有這樣一天。甚至,我曾期盼過類似的事情發生,并想象過他在不可避免的沖突時會作何反應。
我承認,我不希望他慫。今天,他用事實告訴我,他竟可以如此彪悍。
我的宸哥兒,他日常是一個什么樣的孩子呢?記得有一次,他在滑滑梯玩得正開心,突然來了幾個更大一些的孩子,很快就“搶占”了上梯的通道。他很快就回到我身邊,說咱們去散散步吧!我問他:“你不想玩了嗎?”他說:“我玩夠了,讓他們玩吧!”
幼兒園老師給他一顆核桃,他吃一半,剩一半揣在口袋里,等我去接他的時候,掰一半放進我嘴里,說剩下一半要帶給爸爸一起分享。
他的玩具和食物,只要小伙伴喜歡,他都樂于分享。
曾經,我既欣慰,又擔心。他如此溫順謙讓,遇到沖突,莫不是要退避三舍了?
如今,沖突實實在在地發生了。事實證明,他不是怕事的。但是,暴力也非解決問題的最好方法!一次交心地溝通是再所難免了。宸哥兒深知老師向我告了狀,回家一路沉默不語。我亦給了他充分的心理準備時間。
到家了,我問:“寶貝,你現在有沒有什么話想跟我說呢?”
我的和顏悅色并沒有讓他愿意馬上開口,開是我繼續默許他獨處,平靜一下心情。于是轉身進廚房忙活開了。
準備晚飯的過程中,我抽空悄悄給受傷的小朋友的家長打了電話表示歉意,對方很寬容表示不必放在心上。
晚飯時分,我示意宸爸暫時不提此事,大家平靜地吃完了晚餐,之后正式的溝通開始了——
我:“寶貝,來,咱們現在把今天的事情解決一下好嗎?老師已經把事情的經過告訴我了,對于這件事你還有什么補充嗎?你可以說說你的感受?!?/p>
宸:“是他先搶的,問都不問一句,上來就搶?!碑斔_口敘述這件事,還是有一些激動,委屈的眼淚濕了眼眶。
我:“我知道,老師也說是他有錯在先。但是咱們是否可以有更好的解決辦法呢?比如請老師再分配一些軟陶泥給他,暴力不是最好的解決方法哦!本來錯在他,但是你卻咬了他,這就是你理虧了,知道嗎?”
宸哥兒沉默……
媽:“媽媽知道子宸一向都是善良的好孩子,我知道將來也是。今天的事只是讓我有一點點意外,不過我覺得你已經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了,是嗎?”
宸:“嗯,以后我會好好說,不暴力。”
媽:“這就對了,那咱們現在買些好吃的一起去看看他好嗎?”
宸:“這……就不用了吧?”
媽:“我們每個人都有可能犯錯,犯錯不可怕,知錯能改就是好孩子。咱們要有勇氣面對自己的錯誤,去糾正和彌補,明白嗎?如果今天是你被別的小朋友咬傷,媽媽一定會很心疼難過的,現在宇軒媽媽肯定也很心疼,每個孩子都是爸爸媽媽的寶貝。你是我的孩子,你犯錯,媽媽也有責任,所以,剛才媽媽已經跟宇軒媽媽道歉了,她很寬容,讓我不要批評你。事實上,直到現在為止,爸爸媽媽也都沒有批評你的意思對嗎?無論發生什么事,我們都會陪著你一起面對,你看,你犯了錯,媽媽先要道歉,但我覺得你有必要當面跟宇軒說對不起。如果你愿意,我們會陪你一起去,好嗎?”
宸:“那好吧,宇軒喜歡吃西瓜,咱們買個大西瓜去看他吧。”
媽:“好啊,不過為了表示你對這件事情的擔當,買瓜必須用你的零花錢,如果不夠,我可以幫你補貼差額,可以嗎?畢竟,犯錯都是需要付出一定代價的?!?/p>
宸:“OK,走吧走吧,快點快點?!?/p>
媽:“好孩子,媽媽希望你記住,咱們輕易不惹事,但遇到事也不要怕事,只是需要用正確的方法去解決沖突。萬一做錯了,也不要緊,馬上去糾正彌補,明白了嗎?”
宸:“媽媽,我知道了。”
面對不可避免的沖突,你會希望孩子息事寧人,還是希望他打回去呢?我希望是先禮后兵。
在幼年時期,孩子身邊通常都是父母或師長在旁。我會告訴孩子,遇到不公平待遇,先與對方說理,若是不依,再向師長訴說,尋求幫助。
敵不動手,我不動手。若遇到特別蠻橫的孩子,而身邊又一時找不到可以評理主持的大人時,對方先動手了,不要怯懦,不妨跟他打一架。
要打,一定要打贏。讓他下次不敢再小瞧了你,不敢再欺負你。
要打,一定要讓他疼,但不能造成嚴重的身體傷害。不準使用“武器”,不準擊打頭部等要害部位,同時要注意保護自己的要害部位不受到傷害。
要打,一定要盡快結束戰斗,畢竟“久戰”之下,受傷程度不好估量。盡量發出聲音和動靜,吸引大人們過來解決糾紛。
要打,要敢于承擔責任和后果。如果確實是自己做錯了,必須如實客觀地向父母說明,不能說謊以回避責任。
要寬容,孩子間的糾紛打鬧,過后要懂得放下。不要讓憤怒和怨恨傷了自己。有些朋友“不打不相識”,宸哥兒自從帶了西瓜去看望了被他咬了的小朋友,之后兩人奇跡般地變成了死黨。那位小朋友在幼兒園是個“江湖義氣”很重的“小霸王”,沒人敢惹。自那次以后,他跟宸哥兒勾肩搭背,逢人就說:“這是我兄弟,誰要是欺負他,我就打誰!”
所以,性格溫順謙讓的孩子,不見得會一定受氣!關鍵要注意以下幾點:第一,讓孩子建立自我意識,讓具有界線感。屬于自己的權利,神圣不可侵犯,值得奮起捍衛。
第二,悍衛自己權利的過程,應該注意的分寸和要點必須明了。
最后一點,讓孩子明白,只要他是在道理之上,情理之中,父母永遠與他站在一起,有了堅實的后盾,孩子才能更具有底氣和勇氣。
“快叫叔叔!”、“這是阿姨,快喊呀!”每當在這個時候,孩子不僅不打招呼,還一個勁的往爸爸媽媽后面躲,家長這個時候更尷尬了。有的家長會不好意思說孩子太內向了,有的則會直接責備孩子。到底該怎么做呢?讓我來教您幾個小妙招吧~
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很多家長屬于權威性父母,對孩子管教過嚴、打罵過多等,導致孩子膽小、自卑、不自信、,害怕陌生人。在生活當中我們要善于發現孩子身上的閃光點,多用鼓勵式語言表揚孩子,特別是不要用孩子的缺點和別的孩子相比較,讓孩子覺得自己很棒很優秀,孩子的自尊水平自然而然就提高了。
鍛煉孩子的膽量現在很多孩子都是爸爸媽媽嬌生慣養寵大的,被家長保護的太好,所以很多有挑戰性的事情孩子根本就沒有嘗試過。孩子見到不熟悉的大人就會不知所錯,不知如何才好。建議各位寶爸寶媽們可以帶孩子做一些有挑戰性的事情,鍛煉孩子的膽量,讓孩子知道自己是有能力的。
培養孩子社交能力父母可以以身作則,教孩子禮貌待人,和朋友相處時相互關心,相互愛護。多帶孩子出去社交,感受到和別人相處是一件很開心的事情,在社交中也能夠提高孩子的膽量和能力。
培養孩子的獨立性中國很多家長都喜歡包辦,包辦家務、包辦婚姻,有的還會包辦“說話”。害怕孩子說不好,做不好,覺得孩子磨蹭,家長都會搶在孩子前面,把所有事情都做好。其實無形中越俎代庖都會家中孩子的膽小和害羞。有時候我們作為家長應該鼓勵孩子勇敢去做、勇敢去說。做錯了,也不會掀起來多大風浪;說錯了,童言無忌,也不需要計較太多,在事后,我們可以和孩子一起總結這件事情,有錯的可以進一步改進,做的好的事情當然要鼓勵嘍~
不給孩子貼標簽“我家孩子就是膽小、內向,不喜歡說話。”想一想如果很多人這樣給你貼這樣的標簽,你的想法是什么呢?是不是堅信自己就是這樣的?孩子也是這樣的,當家長不停地強調“害羞、膽小、內向”這些詞,久而久之孩子自然就覺得自己就是這樣的。
帶孩子走進大自然可以帶孩子走進自然,能夠使孩子更加豁達,更加開朗,并且能夠消除孩子膽小、害羞、不自信的心理和行為。
創造和諧的家庭情感環境試問在一個爸爸媽媽吵來吵去的環境下,孩子的性格會怎么樣呢?所以孩子生活在一個充滿安全感的家庭里,會增加孩子的膽量,使孩子養成自信的性格。
以上就是我的觀點,希望對您有幫助。其實作為家長,只要能夠運用正確的教育方法對待孩子,是能夠培養出人格、品格的孩子。孩子獨立,家長解放。
家庭教育決定孩子的性格,父母作為孩子第一任老師,起到關鍵作用,很多父母沒有育兒方面的知識,不知道怎樣正確地培養孩子,結果孩子長大了,會有這方面或者那方面的問題。這位父母說自己的孩子“寶寶三歲了,一點主見都沒有,別人干嘛他干嘛,別人不做什么他也不做什么,什么都跟著別人學!愁死我了………”侯媽從事親子教育十幾年,現在談下如何培養一個有主見的孩子。
1.父母要相信孩子,孩子能做的事情讓孩子自己去處理,對于孩子能決定的事情讓孩子自己拿主意,父母不要對于孩子的決定給予否定和懷疑,不對孩子的事情干涉,從小培養孩子的獨立性。
2.父母要給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家庭氛圍,家庭成員關系融洽,孩子性格開朗心理健康沒有缺陷。
3.多表揚和鼓勵孩子,不打擊孩子的自尊心,多對孩子作正面的評價,讓孩子有自信心。
4.教育孩子要明辨是非的能力,讓孩子做事情的時候知道對錯,孩子自然在做事情時就有了自己主見。
5.多帶孩子見世面,多帶孩子出去旅游,開闊孩子的視野,多讓孩子出去交朋友。
父母們想要學習家庭教育知識,可以關注我,每天給你們分享。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搖籃網〗 版權所有 備案號:滇ICP備2022004586號-57
聲明: 本站文章均來自互聯網,不代表本站觀點 如有異議 請與本站聯系 本站為非贏利性網站 不接受任何贊助和廣告 侵權刪除 4789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