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時間:2024-04-12 18:18:58來源:本站整理點擊:
孩子總是撒嬌哭其實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孩子有需求,不管是物質還是心理的。所以家長在面對這種情況下可以有兩種應對方法,一種就是心理引導,一種就是轉移注意力。比如孩子在心理需求要抱抱的時候,出門不肯走路。要考慮是否是真的撒嬌還是孩子確實走不動了。如果是撒嬌懶,要溫柔的引導。切記不能態度很兇的說,自己走,或者把孩子一扔讓他哭。這樣多次過后孩子會變得沒有安全感。容易孤僻,因為他的需求得不到滿足。首先確認是否已經走很多路了,如果不是,那就讓他自己走,并可以說,多運動的小朋友才能快點長成大小朋友哦!多做心理引導。多說爸爸媽媽愛你,一定要多說哦。孩子會好受到的。不要用獎勵等方式去應對,比如。你走路就給你買xxx,這樣孩子只會覺得這種獎勵是他應得的。時間一長惡性循環。
獨生子女總體上是好的;性格以自我為中心的占多數;而子女多的,首先能夠關心他人,進入社會后,適應能力強,責任心也強,這是個人看到的,大多數獨生子女的父母心里最清楚;歡迎大家指正……
孩子的性格脆弱,跟他在成長過程,教育背景有關的。
兒童的心理發展,前6年是幼兒其發展最重要的。除了是生理快速成長的時期,也是認知發展,模仿力佳,好奇心,此時成人若能掌握個體的發展,提供所需的教育,對幼兒將會產生長遠的影響。在幼苗的階段,若不悉心照護,關心其生長的情形,等成了大樹,才把其歪斜之處扶正,則必須付出極大的努力和成本。
幼兒時期是奠定性格基礎的階段,成人若教予正確的觀念和價值觀,并身體力行,幼兒成年后便能具有正面的性格和思想。
孩子在20歲前的教育過程分4個事期,家庭教育及體育(出生至5歲),父母,尤其是母親對于教育應付起絕大的責任。而這個時期的教育是以養護身體和鍛煉身體為主,均衡的教育以兒童自然獨立的本性為基礎。
孩子的認知發展有4個時期,感覺動作期,運思前期,具體運思期,形式運思期。在這些期間的教育。還有社交,語言,溝通發展。定立不同層次目標。
家庭系統出現問題,父母的離婚,父親的缺位對孩子的影響,成為孩子的情感障礙?;橐鰶_突,孩子吸收了大量的分化。家庭的投射過程:配偶把未分化的婚姻關系投射或轉移到小孩子身上,媽媽對小孩過度保護,掛念,憐愛,大部分媽媽的焦慮,而不是孩子的需要,會造成孩子未分化的自我。以及影響孩子未來處理生活的能力。
并不是孩子脆弱,一說就哭,而是背后隱藏的問題觸碰到他的隱患,他釋放出被壓抑的情緒。
如果你想孩子能身心健康地成長,建議抓緊時間進行心理輔導,找出背后的原因,趁著他還在青少年的早期。
我從小就特別愛哭,只要不順我心,就會哭,從小淚腺就特別旺。
記得小時候,爸爸媽媽只要像我許下諾言,就必須做到,不然我就會用眼淚威脅他們。
爸爸就怕我哭,只要我一哭,爸爸就沒有做不到的事。
我的眼淚對媽媽就沒有什么效應,所以媽媽說的話我不信也不聽。
認識老公后,還是愛哭,他和爸爸一樣,只要想我許下的諾言,幾乎都能兌現,所以就很少哭了。
后來,有了兒子,兒子很少像我許諾言,但是他會給我驚喜。兒子說:“我知道媽媽愛哭,我怕做不到讓你失望,怕你哭,但我會努力,做得更好。”
只要家人健康,平安,除了媽媽意外,沒有人能夠把我惹哭。即使哭也是激動的淚水。
我的性格比較內向,不善于表達,我的心思要靠他們去猜。他們猜不透,感覺他們就不懂我。
我覺得,愛我就應該懂我,知道我要什么,想什么。猜不到我心里就會很郁悶,就想哭。
謝邀。
《三歲孩子??薏粩嘣趺崔k》
作者:韓小康2019年2月14日
孩子在6歲前,分乳兒期(0~1歲)、嬰兒期(1~3歲)、幼兒期(3~6歲)。
一、乳兒期的哭,要盡可能安撫,否則會引發內臟緊張,對今后孩子扶養不利。
二、嬰兒期的哭要引起重視了:一是可能是身體問題;二是可能是餓了;三是可能有初期的心理因素,就是哭慣了,一哭就有人來抱。
所以,當確定孩子沒有身體問題(含餓),就不要老去抱他(她),以防越發難辦。
三、孩子此階段屬情感依戀期,對母親的依賴程度是非常強烈的,所以,要用逐步替代的辦法來安撫孩子。例如:
(一)平時媽媽與孩子同聽一首音樂,當孩子哭泣時,先放音樂。
(二)當媽媽離開時,可以將媽媽的衣服放在孩子身邊。
(三)平時和孩子同玩一只大玩具(如絨絨狗),離開時將玩具放在孩子的懷里……
四、爸爸逐步參與孩子扶養,逐步解脫媽媽的負擔。
以上謹供參考!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搖籃網〗 版權所有 備案號:滇ICP備2022004586號-57
聲明: 本站文章均來自互聯網,不代表本站觀點 如有異議 請與本站聯系 本站為非贏利性網站 不接受任何贊助和廣告 侵權刪除 4789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