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時間:2024-04-16 13:51:39來源:本站整理點擊:
關于孩子內向這個問題,我相信應該是很多家長犯愁的一件事,那到底怎么做孩子才能不內向呢?其實說難也難,說簡單也簡單,關鍵還是在家長怎么做!
首先一定一定不要給孩子貼標簽!有些家長就喜歡和人聊天時候會說,我寶寶就是內向不敢跟陌生孩子玩。說者無心聽者有心!不要覺得孩子小就聽不懂,其實孩子真的都挺聰明的。當家長說了這樣的話,孩子心里肯定在想,原來我是性格內向,我不愛和別人玩,最后孩子真的就越來越內向了!建議隨便聊什么都好,就是不要聊負面的話題,真的會影響孩子。試想,別人有時候聊天時候隨便一句話,我們聽了是不是也會放在心上呢?
其次,家長自己要做好榜樣!如果自己就是沒什么朋友走動,從小又不帶孩子接觸陌生人和環境,在他兩三歲了就想他突然能和陌生孩子打成一片,那簡直不可能!家長應該在平時生活中自己也可以嘗試和陌生人說話,比方外面玩看到別的寶媽也可以閑聊幾句,看到同小區的人不是裝作不認識或者簡單微笑,可以停下來打個招呼,隨便幾句話都好!孩子慢慢自然也會跟著模仿,勇敢的和別的小朋友說話,最后肯定不會那么內向了!
然后一點就是適當引導!可以邀請別的小朋友來到我們家做客(當然一定要記得提前告知寶寶情況)熟悉的環境熟悉的玩具,陌生的小朋友,那寶寶肯定不會覺得那么焦慮了!可以引導她們一起玩寶寶平時比較擅長的游戲,那他會更有掌控力!會覺得自己原來挺厲害的,可以教別人做這個!那如果孩子不肯跟那個小朋友玩,也沒關系的,畢竟都是需要一個過程。但是家長一定要在之后復盤,問孩子為什么不和他玩呢?不認識他對不對?其實一下午玩下來發現這個小哥哥很有趣對吧?今天沒第一次見有點不熟悉,那下次一定要好好一起玩好不好?這樣下次再一起玩的時候,可以回顧這次對話,孩子就更容易接受這個新朋友了!
最后一點就是接納自己孩子的內向!并不是說就接受內向任由發展,我們需要引導,但不能因此否定孩子對他生氣!我們可以在他害羞的時候給他一個擁抱!告訴他,沒關系的,每個人都會有害羞的時候,這很正常!媽媽永遠都會愛你!這樣孩子會更有力量,他會覺得原來緊張很正常,而不是覺得這感覺不好,以后不和別人玩,緊張的時候那感覺糟糕透了!漸漸越發內向!
其實嚴格來說,我也是內向的人了!我經常在想,如果我小時候見到陌生客人不好意思打招呼的時候,我的媽媽可以蹲下來抱著我說這些,而不是和客人說我性格就是很內向,那我現在想起來可能都會嘴角帶笑吧!在我長大后,是經常想改變自己的性格,到這幾年才覺得內向沒什么不好,每個人的性格都是獨一無二的,不是嗎?愿所有的家長都能做到不管什么時候,永遠愛自己的孩子,不光是心里!行動,語言,我們都要做到,而不是心里愛著他,嘴上挑剔他,行為沒有給他愛的鼓勵!
小孩兩歲多了只會喊媽媽,或說一兩個字的常用語,怎么辦?
這樣的孩子并不是只有一個兩個,遇到這樣的情況,我相信家長們都會有些著急和擔心。
其實,孩子的語言能力是存在個體差異的,不單純是家長養育的原因。
當然,外在養育及環境原因造成的語言發展遲緩,是存在的。
比如:
有的孩子說話晚,可能確實因為養育人平時對孩子不說話,孩子沒有學習環境,語言發育遲緩;
有的孩子說話晚,也有可能習慣于被丟給電子產品,電子產品中的內容不會像父母那樣時常說一些重復性的詞語,孩子學習起來自然會慢一些。
但這里我想說的是,孩子語言遲緩,并不全部都是外在原因,也有可能是孩子的個體差異。
不同孩子的成長節奏不同,有的孩子雖然慢,但是他可能在一直積聚能量,等到一天就會破土而出!
我是兩個孩子的媽媽,兒子淏仔九歲,女兒玥玥七歲。
當淏仔兩歲時,也只會喊媽媽和簡單的一兩個字的常用語。
記得當時他已經知道大小便了,但是在表達上還跟不上。
我教了他好多天說“尿尿”,他也不會說。沒辦法,我就改為教他說“嘩嘩”,這個相對來說好發音。
所以有相當一段時間,淏仔小便前都對我說“嘩嘩”。
(一)誤區一:不要看到孩子說話少,就覺得是大人平時交流少。孩子說話少,或者學說話慢,不一定就是大人平時與孩子交流少了,有可能是因為孩子自身的語言發展節奏的個體差異。
我兒子就是這樣。
我兒子小時候,我每天都和他說話,從剛出生的時候就是這樣??吹剿揖拖牒退奶?。我媽媽也和我一起帶的時候,媽媽也總會和他說說話。
而且,從他一歲多開始,當他能聽完一個故事開始,我就開始給他規律地讀繪本。
每天都讀,每次至少半個小時。他很喜歡聽,有的時候一口氣就會讓我給他講十幾本,講得我口干舌燥。
我與他的語言交流絕對足夠,淏仔之所以說話晚,我想更多的是他個體原因。
他的語言發展相對其他孩子來說比較慢,我相信他是在積聚能量,量變到他覺得足夠的程度,自然就會發生質變。
(二)誤區二:不要看到孩子現在說話少,就覺得以后口才一定差。說話晚的孩子,不一定一直說話比其他孩子慢半拍,也不一定長大后表達能力一定會差。
還是以我兒子為例。
他在兩三歲的時候,不愛說話,出門看到鄰居都會躲在我身后。
我看過很多育兒書,知道這是孩子的發展過程,所以也從不會因為面子問題而強迫孩子打招呼,或者當面批評孩子膽小、沒禮貌。
我只是每次都會抱著對結果開放的態度,提示他一下:“淏仔,說阿姨好?!?/p>
如果淏仔躲在我身邊,不想說的時候,我就會在我打招呼的同時,對鄰居笑笑說:“等他長大了,就會主動和阿姨找招呼啦!”
這時,一定不能因為面子問題,強迫孩子打招呼,或者批評孩子。因為你越是這樣,孩子越是不敢說話,反而還容易出現自我否定或自卑情緒,覺得自己很糟糕,沒有達到媽媽的要求……
這些影響都不利于孩子的成長。
(三)別焦慮,靜待花開我想,我的耐心及語言不但沒有給淏仔壓力,同時還起到了鼓勵淏仔的作用。
總之,淏仔隨著年齡越來越大,表達能力突飛猛進。
三歲多時,他就能在我的提示下和其他人打招呼了;(雖然比其他孩子晚,但這是他的進步,我看到了,也對他提出了及時的肯定,強化他的正向行為,有助于他建立自信,激發更多的能力)
四歲多時,淏仔就能在沒有提示的情況下,主動與認識的人打招呼了。
后來,淏仔的話越來越多,和誰都能聊起來,成了個小話癆!
記得前年有一次在公交車上,我和他隔著兩排,坐了一會兒我回頭一看,發現他和旁邊的爺爺聊得很嗨。那個爺爺也饒有興致地聽他講。
我和媽媽今天去了哪里,做了什么事情,那個圍棋老師如何如何……
我的家在哪里,我還有個妹妹,我媽媽怎樣怎樣……
下了車,我對他的主動交流給了極大地肯定,同時也告訴他不要隨意對陌生人說出我們家的地址、你的全名等私人信息,以及不能說的原因。
去年暑假的時候,我們一家四口出去玩,坐的火車。淏仔不但和前排后排的大人孩子聊得很熟,連路過的工作人員也不放過。
當火車上有人過來買零食時,他會和人家搭訕;
當火車上開始賣餐盒時,他依然會和人家搭訕。
比如:
叔叔,這個盒飯多少錢?
叔叔,你賣一盒盒飯能賺多少錢?
叔叔,賺的錢是你自己留著,還是和你的同事們一起分?
叔叔,你上班多長時間?周末休息嗎?……
當他問到第三個問題時,周圍的大人都笑了,有的人說:“這個孩子有意思,腦袋瓜里裝著這么多有趣的問題?!?/p>
看到別人的笑,淏仔也不一點都不怯生,依然繼續與買餐飯的叔叔聊天。那個工作人員在這里停了好一會兒,聊夠了才繼續往前走。
誰能想到這樣一個善談的孩子,在兩歲的時候卻只會說簡單的詞語,在三歲多的時候還躲在我背后不敢打招呼呢?!所以,不要著急,不要焦慮,每個孩子都有他的發展軌跡,我們要做的就是:
端正心態、耐心引導、靜待花開。
如果,孩子真的語言一直慢半拍,我們即使再著急、再批評也沒有任何效果,此刻我們能做的就是:
接納孩子,并在接納的同時,努力想辦法幫助孩子調整和提高。
與孩子站在一條戰線上,共同努力;
而不是把孩子放在對面,指責孩子不夠好。
我是兩個孩子的媽媽,家庭教育講師,“同理心溝通”的踐行者。我不是專家,我的文字是基于我的學習和實踐而寫,不一定全部準確,希望朋友們建設性參考。若您喜歡我的文章,歡迎關注我。讓我們一起成為更好的父母,更好的自己!唯一的辦法就是改革教育模式。
現在的教育模式就是把小孩子用廄養的方式固定在學教室里,從3-4歲開始到23-24歲,差不多就是20年,這20年,一個人就基本定型了。將來要改變都很難。
我們不得不承認,男孩子與女孩子是有性別區別的。女孩子的優勢是在靜中學習,而男孩子的天性是愛運動,在運動中學習,在實踐中學習知識和技能是男性的天性。但是,現在的教育方式,男孩子基本上發揮不了優勢,想運動,沒有時間,沒有空間,整天座在教室里一動不動聽老師講課,有很多學校,連少得可憐的體育課也被主科占用了。
男孩子在壓抑中成長,時間一長就變態了,男孩子就女性化了。
我們處于和平年代時間太長了,沒有戰爭,似乎就不需要有血性,不需要有陽剛之氣的男人了。為了祖國的長治久安,還是建議改革一些教育模式,增加一些體育課,勞動課,軍事訓練課,技術操作課,讓男孩子有機會成長為一個男子漢,而不是長大之后,成為一個小白臉,小奶狗,扛不起責任,勇敢不起來。
首先我想悄悄的跟你說,你家寶貝估計是個大人物哦!
如果是一個比較小的孩子,他已經知道什么是“暗暗的”“悄悄的”,那么這個孩子的思考一定很深邃(相對于他這個年齡來說)。一個喜歡思考的孩子,一定是個非常聰明且不張揚的孩子,善加引導,前途無量啊。
另一方面,這個孩子應該應該不是很活潑,比較喜歡一個人玩。原因可能有先天氣質,也可能是后天因素,比如身體不太好,平時被父母管制太多。
(1)李玫瑾教授曾舉過一個例子,說一個初中的小男孩作文里寫著“要殺人”的話,把他媽媽嚇壞了。這個孩子平時就是學霸類型的非常聰明,也有禮貌,但有一點他長得也很瘦小這可能就是他潛意識里的自卑吧。這個孩子沒有心理問題,他就是缺乏鍛煉。后來在他父母的鼓勵下,小男孩身體長高長壯了,就是一很棒的小伙子。
這個事例,可以作為參考。
(2)如果是父母經常批評他,管制太嚴,那就請父母們改變一下說話方式。把“不要”“不準”變成“如果……會更好”,把批評變成鼓勵,把指責變成換位思考。
還有一點,請相信自己的孩子很棒!所以,你要做一個很棒的父母,暗暗地努力,悄悄地改變,變成一個配得上他的父母。
歡迎關注
@許晉堯堯堯
,跟我一起探討孩子成長路上的喜怒哀樂。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搖籃網〗 版權所有 備案號:滇ICP備2022004586號-57
聲明: 本站文章均來自互聯網,不代表本站觀點 如有異議 請與本站聯系 本站為非贏利性網站 不接受任何贊助和廣告 侵權刪除 4789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