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liang
時間:2025-04-08 03:54:57來源:本站整理點擊:
在媒體新聞上我們最??吹降氖顷P于兒童身體虐待和性虐待;然而對比這兩種兒童虐待,還有一種更隱蔽、更普遍、更有害的虐待,即兒童心理虐待。兒童心理虐待雖然在當時不會存在明顯的外傷痕跡,但眾多的研究表明兒童在童年時期受到心理虐待的話,在此之后對兒童的心理影響是巨大的,并且持續時間長,它大大損害了兒童的認知、行為和人格方面的發展。
美國兒童虐待專業協會(APSAC)認為:心理虐待即意味著看護人的一種重復的行為方式,這些行為方式向兒童傳遞了這樣的信息,即他們是沒有價值的、有許多缺點的、不可愛的、有危險的、多余的、無用的或只有滿足別人需要時才有用的。
(1)父母輕視孩子,不允許孩子獨立和自主。
在很多家庭中,父母經常性拿人家的孩子與自己的孩子對比。常常出現類似與“你看看XXX,跟我們住在同一個小區,跟你上同樣的學校,甚至還是同一個班,人家能考年紀第一,你為什么卻是倒數,你怎么那么沒用!”的言語,這些言語在一定程度上會中傷孩子,讓孩子感到羞辱。另外,這些家長還可能在所有親朋好友面前,“謙虛”地說“你們家XXX真的樣樣都好,討人喜歡;不像我們家XXX調皮愛玩,整天弄得我心煩”;這些家長似乎在提醒別人,說自己的孩子是一個非常討厭和不被家庭喜愛的人。然而這些父母又排斥自己的孩子跟同伴交往,拒絕給孩子提供向別人學習的機會。另外,父母還會拒絕或者否認孩子的觀點,扭曲孩子已經知覺到的關于對錯的認識;他們摧毀孩子的自信,達到孩子對他們產生依賴的目的。
(2)父母拒絕給予情感反應,不能提供安全和健康的家庭環境。
父母對孩子本身或其行為及問題沒有興趣; 沒有情感反應, 不能精心撫養孩子; 甚至避免或拒絕與孩子有任何身體上的親近, 如擁抱、觸摸或微笑。在一個希望“媽媽愛,爸爸疼”的童年期,父母拒絕給予情感反應無疑對孩子來說是一種殘忍的行為。另外,在家庭中如果經常出現“下次你再……,我就不要你了……”的言語;或者孩子被經常性暴露在父母雙方的爭斗中,通過言語和非言語的交流表達自己希望孩子沒有出生的;那么父母的這些行為,會讓孩子認為他所處的家庭沒有足夠的穩定感和安全感,不能得到關注和愛。
(3)父母對孩子異?!翱量獭保貞土P而不獎勵。
有些父母對孩子的學業成績給予不切實際的期望,當孩子未達到自己的期望時就懲罰孩子;而看到孩子積極行為,他們為了不給孩子過度的優越感,不讓孩子驕傲,就不給予及時的獎勵和賞識。另外,父母可能因為自己生活中的挫敗感而遷怒于孩子,因而當父母有強烈情緒的時候,就苛刻的對待孩子各種行為,將孩子當成“出氣筒”,在事后又不能跟孩子及時溝通和道歉。
(1)認知方面的影響
研究表明,受到心理虐待的兒童在學業成績上顯著低于正常兒童;在人際交往方面也存在顯著的差異,更難適應學校的正常環境,導致交往困難,更有可能會被同伴拒絕,隨后表現出逃避現實;另外受到虐待的兒童在自我意識方面與正常兒童對比有顯著的負向預測作用,甚至可能引發兒童成年抑郁、自閉、焦慮及低自尊水平等心理問題。
(2)行為方面的影響
心理虐待對兒童影響雖然不會導致明顯的外部傷痕,但是這種消極影響會導致兒童后期或者成年期的行為問題。比如,受到心理虐待的兒童隨著年齡的增長網絡成癮行為越來越多;在成年以后會有暴力傾向,會更多采用不正確的家庭撫養方式。
(3)人格方面的影響
研究發現,童年期受心理虐待的大學生在樂群性、穩定性、興奮性、有恒性、敢為性、自律性、內向與外向、感情用事與機警性等多項個性因素上得分顯著低于無心理虐待經歷的大學生,而懷疑性、憂慮性、適應與焦慮這三項因素則得分顯著高于無心理虐待經歷的大學生。
(1)父母應給予孩子支持和一定的自由空間。
在孩子成長階段,父母應該做一個有耐心的引導者來幫助孩子共同成長。同時,父母也要給孩子一定的自由空間,鼓勵孩子去交識朋友,增加同伴交流,在共同合作相處的過程中成長。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適度的將自己的孩子與別人家的孩子進行對比,并且告訴孩子哪些方面需要向別人學習,哪些方面需要引以為鑒。在看到其他優秀孩子以后,父母也要積極發掘自己孩子身上的閃光點,給予孩子一定的鼓勵,而不是一味的要求他向別人學習各種各樣優秀表現。另外,父母需要培養孩子的獨立性格,讓他們去做他們能做的事情,承擔自己應該承擔的責任,而不是做溫室里的花朵。
(2)父母要讓孩子感受到愛和關注。
在孩子小的時候,溫柔的擁抱他們,對他們多多微笑,讓他們感受到父母是愛他們的。久而久之,會拉近了父母和孩子之間的距離。在孩子遇到挫折和失敗時,父母要學會疏導和陪伴,讓孩子知道自己不是一個人在戰斗。另外,在周末或者節假日,可以共同參加親子活動,加強孩子和家長之間的溝通交流。父母要讓孩子知道來到這個世界上是幸運的,父母是歡迎他們,會給予所有愛的。研究表明,一個溫馨美滿、安全健康的家庭能使一個孩子的幸福感更高,利于產生穩定感和安全感。
(3)父母要根據現階段定目標
所有的事情不可能一步登天,所定的目標最好是“跳一跳”能實現。在完成目標的過程中,如果孩子出現失誤,家長應適當的懲罰,但在懲罰之后告訴他們原因;如果孩子有進步,也應該適度獎勵,增加孩子的信心度。對于孩子優秀的行為,我們應該給予獎勵,來強化他們;對于孩子不正確的行為,基于適度的懲罰,更重要的是引導孩子在未來日子里不再犯同樣的錯誤,更好的發展。父母不應該過度的嚴格,也不應該過度的縱容,父母和孩子處于平等的地位,互相監督互相成長。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搖籃網〗 版權所有 備案號:滇ICP備2022004586號-57
聲明: 本站文章均來自互聯網,不代表本站觀點 如有異議 請與本站聯系 本站為非贏利性網站 不接受任何贊助和廣告 侵權刪除 4789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