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12 11:59:55來源:本站整理點擊:
大班行為習慣我不亂跑教案
引言:
大班階段是幼兒教育中的關鍵階段,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對孩子的成長和發展至關重要。其中,控制自己不亂跑是一個重要的行為習慣。本教案旨在通過多種人類手法的教學方法,幫助幼兒建立正確的行為習慣,培養自我控制能力。
一、目標:
1. 培養幼兒不亂跑的自我控制能力;
2. 提高幼兒對于安全意識的認識;
3. 培養幼兒的團隊意識,學會與他人協作。
二、教學內容:
1. 不亂跑的意義和重要性;
2. 活動場所的規則和安全知識;
3. 合作游戲,鍛煉自我控制能力。
三、教學步驟:
1. 導入:
教師向幼兒展示一張圖片,圖片上是一個小孩子亂跑的場景,并提問:“小朋友,你們覺得這個小朋友為什么亂跑呢?”引導幼兒思考和討論。
2. 意義和重要性:
通過故事、圖片、視頻等多媒體手段,向幼兒展示不亂跑的意義和重要性,如:亂跑容易受傷,會造成他人的困擾等。引導幼兒認識到亂跑的不良后果,激發他們自我控制的欲望。
3. 規則和安全知識:
教師通過游戲、角色扮演等形式,向幼兒介紹活動場所的規則和安全知識,如:不能在走廊跑動,不能在樓梯上追逐等。同時,引導幼兒討論為什么這些規則和安全知識是必要的。
4. 合作游戲:
教師組織幼兒進行一系列合作游戲,如:搬運小家具、接力賽跑等。游戲中設置規則,要求幼兒在游戲過程中保持不亂跑,同時鼓勵幼兒相互合作,培養他們的團隊意識。
5.
教師與幼兒共同回顧今天的學習內容和體會,詢問幼兒對于不亂跑的看法和感受。并強調要將不亂跑的行為習慣堅持下去。
四、教學方法:
1. 多媒體展示法:通過圖片、故事、視頻等多媒體手段,直觀形象地向幼兒傳遞信息。
2. 合作游戲法:通過合作游戲,鍛煉幼兒的自我控制能力和團隊意識。
3. 討論法:通過引導幼兒思考和討論,增強他們對于不亂跑的認識和理解。
五、教學評估:
1. 觀察幼兒在游戲中是否能夠遵守規則,保持不亂跑;
2. 與幼兒進行個別交流,了解他們對于不亂跑的認識和態度;
3. 教師記錄幼兒的表現和進步情況。
六、教學延伸:
1. 在日?;顒又?,隨時提醒幼兒不亂跑,并及時表揚遵守規則的幼兒;
2. 組織更多的合作游戲,培養幼兒的合作精神和自我控制能力;
3. 鼓勵幼兒互相監督,形成良好的班級行為習慣。
通過本教案的教學活動,幼兒將逐漸認識到不亂跑的重要性,并在實踐中培養自我控制的能力。同時,通過合作游戲的形式,他們將學會與他人協作,培養團隊意識。這些行為習慣將伴隨他們成長,并對其未來的學習和生活產生積極的影響。
培養學生的良好行為習慣:我知道不亂跑
孩子們在成長的過程中,良好的行為習慣是他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這些習慣不僅能夠讓他們在學校和社會中更好地融入,還能為他們未來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其中之一便是不亂跑,這是一種安全的行為習慣,讓我們一起來探討如何培養學生們這一良好習慣。
我們要明確向學生傳達亂跑的危害。我們可以通過真實的案例或者故事來展示亂跑所帶來的潛在風險。例如,我們可以提及一位孩子因為亂跑而不慎跌倒受傷,或者另一位因為亂跑而與其他學生發生碰撞的事例。通過這些事例,孩子們能夠深刻地理解亂跑的危害性,意識到安全的重要性。
我們應該為學生樹立正確的榜樣。作為教師和家長,我們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行為舉止。如果我們自己在校園或者公共場所中亂跑,那么學生們就會誤以為這是一種正當行為。因此,我們要始終保持良好的行為習慣,不僅在學生面前,更要在任何時候都展現出良好的榜樣。
我們可以通過游戲和活動來培養學生們不亂跑的意識。例如,在課堂上我們可以組織一些小游戲,要求學生們在規定的區域內移動,不得亂跑。這樣的活動既能夠讓學生們在游戲中學到不亂跑的重要性,又能夠增強他們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
我們還應該對學生們進行正面激勵和獎勵。當我們發現學生們遵守了不亂跑的規定時,我們可以給予他們表揚和獎勵。這種正向激勵能夠讓學生們感受到自己的努力被認可,并進一步鞏固他們良好的行為習慣。
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特別是不亂跑的習慣,是我們教育工作者和家長們的共同責任。通過向學生傳達亂跑的危害,樹立正確的榜樣,開展相關的游戲和活動,并進行正面激勵和獎勵,我們可以幫助他們樹立安全意識,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讓我們共同努力,為孩子們的成長和未來奠定堅實的基礎。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搖籃網〗 版權所有 備案號:滇ICP備2022004586號-57
聲明: 本站文章均來自互聯網,不代表本站觀點 如有異議 請與本站聯系 本站為非贏利性網站 不接受任何贊助和廣告 侵權刪除 4789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