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時間:2025-04-12 04:39:56來源:本站整理點擊:
1、愛提問的學生
1942年初秋,袁隆平從重慶市龍門浩小學畢業,進入復興初級中學。在學習中,袁隆平有個特點,就是喜歡思索,愛提問。一節數學課上,講“有理數”這一章。老師講了一條乘法的重要法則:同號相乘的數取“+”號,并把絕對值相乘。
老師進一步解釋說:“這就是說,正數乘正數得正數,負數乘負數也得正數?!痹∑竭吢犨呄?,正數乘正數得正數,這好理解;負數乘負數也得正數,這是為什么呢?于是就發問:“老師,負數乘負數,為什么得正數?”
袁隆平盡管沒有從老師的回答中得到滿意的答案,但卻使他對這些抽象難懂的概念產生了興趣,增強了邏輯思維能力。這些留在心中的疑惑,實際上是袁隆平思維發展和心靈成長的標志。他開始對抽象的概念發生興趣,開動腦筋進行思索,強烈的求知欲,使他學到了不少書本上學不到的東西。
2、游泳奪冠
1947年6月,湖北省舉辦全省體育運動會。袁隆平非常喜愛游泳,便向體育老師報名,要求參加預選。老師朝他打量一番后,搖搖頭說:“你個子太小,體力不夠,不行!”他心里不服氣,心想:自己從8歲開始,在隨父母逃難的途中,就是走水路來重慶的,一天不小心,在船上被四弟隆德推下了水,險些被淹死,幸虧被一位老船工救上船來,才保住了性命。
從此自己下決心要學會游泳,今后能遇難救人。學會后他也很想在正式比賽的場合去試一試。
預賽的那天早晨,由周老師帶隊,10多個初選上的同學每人騎一輛自行車,奔向比賽的游泳場,袁隆平也偷偷地跳上最后一位同學的自行車后架上同行。待到達預賽場地時,周老師發現了他,便笑著對他說:你既然來了,也就試試看吧!
結果,出乎大家意料,他竟在漢口的預選賽中獲得100米和400米自由式兩個第一名,而其他同學都名落孫山。接下來,袁隆平又奪得了湖北省男子自由泳第二名?;啬感r,袁隆平受到熱烈歡迎,同學們在校門口把他抬起來,使勁地往上拋了多次。
3、立志學農
高中畢業以后,報考哪一所大學呢?這個問題成了袁隆平全家爭論的焦點。當時,在南京政府僑務委員會事務科任科長的父親袁興烈希望袁隆平報考南京的重點大學,日后學成,走“學而優則仕”的道路。
19歲的袁隆平,已有了自己的獨立見解。他想:第一,父親要自己報考南京的重點大學,是希望自己能升官發財,光宗耀祖。對此,袁隆平毫無興趣。第二,想赴重慶求學??谷諘r期的“陪都文化”,對他有很大的吸引力;8個春秋的山城生活,使他有著深厚的感情。
第三,在小學階段,一次參觀園藝場時,他對生氣勃勃的花、草、果、木和大自然春華秋實的變化規律,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想到這些,他直截了當地對父母親說:“還是讓我報考農學院吧!”
善良的母親講出了自己的想法:“隆平,爸爸的意見你還要認真考慮。當然最后還得由你自己作主!”頗具民主思想的父親,熟悉隆平的個性,既然兒子立志學農,他也不好再提反對意見了。袁隆平就這樣義無返顧地報考并考取了四川重慶相輝學院的農學系,高高興興地跳進了“農門”。
從失敗中撿出來的成功
某種程度上,袁隆平的成功是從失敗中撿出來的。
水稻雜種優勢現象并非我國最早發現、研究。早在上世紀20年代,就有美國人發現了水稻的雄性不育現象。但幾乎所有國家的研究都只停留在理論層面,屢次實驗失敗后,水稻是自花授粉作物,沒有雜種優勢,在當時幾無質疑。
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上世紀60年代,發現天然雜交稻株表現出明顯的雜交優勢后,原湖南安江農校普通教師袁隆平開始了他的研究。
他提出“要利用水稻的雜種優勢,首推利用水稻的雄性不孕性”的設想,并設計出整套培育雜交水稻的方案,即培育出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復系,然后通過“三系”配套,完成雜交水稻生產。
按照這個思路,1964年,袁隆平找到了天然雄性不育株。兩年后,他發表了那篇著名的《水稻的雄性不孕性》,為雜交水稻發展奠定了基礎。
但科研進展并不順利。“三系”配套的努力,前八年都失敗了。袁隆平記得,一直到1972年,也就是被視為研究突破口的“野敗”發現兩年后,還有人質疑甚至反對他的雜交水稻培育方案。
一次,雜交稻驗收,稻谷非但沒增產,稻草反而增加了近七成。風涼話四起。有人說,可惜人不吃草,人要吃草,你這個雜交稻就大有發展前途。
袁隆平默不作聲。他像候鳥追著太陽,背著夠吃好幾個月的臘肉,轉乘好幾天的火車,前往云南、海南和廣東等地,只為尋找合適的日照條件。他幾乎住在育種基地,卸一塊門板,鋪一張草席,掛一頂蚊帳,和當地農民睡在一起。兩個兒子出生時,他都不在產房,在稻田。
1973年,在第二次全國雜交水稻科研協作會上,袁隆平正式宣布秈型雜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在世界上首次育成強優勢雜交水稻。
但考驗再次降臨。三系法成功后,我國很快開啟兩系法雜交育種技術研究,由袁隆平領銜。沒想到啟動不到兩年,就遭遇當頭棒喝。一場異常低溫導致全國兩系育種大面積失敗。一時間,科研界不少人“唱衰”兩系育種,研究甚至一度被相關單位和一些科研人員放棄。
袁隆平和全國秈型雜交水稻科研協作組重要成員頂著巨大壓力,重新研究兩系不育系的光溫敏特性,最終找到解決方法,讓兩系法起死回生,再次成為世界作物育種史上的重大突破。
質疑、失敗、挫折。在袁隆平的雜交水稻研究生涯中,這是常態。他的研究被當時的學術權威反對過,試驗田被惡意毀過,多次遭遇減產、絕收。
但他從來無心咀嚼失敗的苦澀?!澳挠懈憧茖W研究不失敗的呢?失敗了就失敗了,不是說身敗名裂,人家不會笑你的。我這是在探索,跌跤就跌跤,我再爬起來再干,就是了?!痹∑秸f。
這并不是盲目堅持。雜交水稻是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復系配套培育出的,某種程度上,也是創新、方向、執著配套培育出的。
袁隆平經常提醒學生,搞科研首先要看大方向對不對。正確的、通過努力可以達到的,就應該堅持?!白隹蒲胁灰吕涑盁嶂S,不要怕別人說你標新立異。如果老是迷信這個迷信那個,害怕這個害怕那個,永遠只能跟在別人后面。只有敢想敢做敢堅持,才能做科技創新的領跑人?!?/p>
雜交水稻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吳俊告訴《瞭望》新聞周刊記者:“他善于在失敗中發現積極的一面?!惫リP三系法時,有人說稻草比稻子多,袁隆平卻認為,這恰恰證明了水稻有強大的雜交優勢,優勢表現在稻草上只是技術問題,可以改進。
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研究員、袁隆平的博士生李莉對老師的耐心印象深刻。攻關第三代雜交水稻的前6年,進展緩慢,李莉和團隊成員有時甚至不好意思匯報。每次開組會,袁隆平都親自到現場指導,即使進展不大,他也會不斷鼓勵大家,“100次實驗有一次成功就很好了”。
經過一夜忐忑等待,“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領軍的中國超級雜交稻今日成功通過畝產900公斤世界紀錄大考。這位年過八旬的耄耋老者當日向媒體揭秘了令世界側目的中國“超級種子”。
2011年9月18日,由中國水稻研究所所長程式華率領的中國農業部超級雜交稻驗收專家組,對位于湖南隆回縣羊古坳鄉雷鋒村的107.9畝“Y兩優2號”超級稻試驗田進行了現場抽簽驗收。程式華次日公布的驗收結果稱,這片百畝試驗田平均畝產達926.6公斤,標志著中國超級雜交稻第三期目標畝產900公斤攻關大獲成功。
在全世界一半以上人口依賴稻米作為主食的現狀下,大面積提高糧食單產一直是各國奮斗的目標。日本、國際水稻研究所都制定過水稻高產育種計劃,僅日本曾在4.5分小面積土地上實現畝產800公斤的目標。雜交稻大面積畝產900公斤,始終是世界雜交水稻史上無人登臨的高峰。
自上世紀以來,由袁隆平領銜的中國科研團隊曾先后于1999年、2005年成功攻克超級雜交稻大面積畝產700公斤、800公斤兩大世界難關,使中國雜交水稻超高產研究保持世界領先地位。
一位長壽老人,瘦弱的身軀,身穿布衣水鞋,工作在田間地頭,他尤是水稻之父,中國科學院院士,袁隆平,他讓我們擺脫了饑餓,他的專利技術推廣到了全世界,拯救了無數忍饑挨餓的人。
袁隆平,一個幾乎家喻戶曉的名字。這位世界“水稻之父”創造的奇跡倍受全世界人民的矚目,也造福了全世界。
袁隆平生于1930年9月1日。上世紀60年代初,他目睹了農民們糧食短缺的現狀,于是決心改良水稻品種,探索科技興農之路。在他的科研團隊一次次努力下,終于發明出了水稻新品種——雜交水稻。
袁隆平的精神是令我們敬佩和感動的。在當時,這種設想是需要勇氣的。因為要沿著當時被批判的孟德爾、摩爾根遺傳基因和染色體學說進行探索。但袁隆平不怕困難,決心改良品種。并且袁隆平不迷信,按照米丘林、李森科的經典理論,水稻作為自花授粉的植物沒有雜交優勢,實驗沒有任何意義。袁隆平卻要親自試驗,用自己的雙手和大腦,開拓出一條新的科技之路。這條路從一開始,就困難重重,但科技創新精神和報效祖國的精神一直激勵著他堅持不懈地努力,他下定決心一定要和饑餓和災荒作斗爭,解決農民們的溫飽問題。袁隆平以他持之以恒、堅持不懈的意志和精神克服了重重困難,終于發明了新一代水稻品種——雜交水稻!
袁隆平的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和效仿的,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我們也要有這種態度。比如遇到難題時,我們要堅持不懈地鉆研,練鋼琴時,要知難而進……我認為,不論做什么事情,只要認定要做了,就要奔著目標前進,永不后退。而且我們也要有袁隆平先生報效祖國的精神,要從小好好學習,長大后立志成為國家的棟梁。
我們還期待著袁隆平先生的“稻下乘涼夢”成為現實,真正成為中國的第五大發明,第二次綠色革命!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搖籃網〗 版權所有 備案號:滇ICP備2022004586號-57
聲明: 本站文章均來自互聯網,不代表本站觀點 如有異議 請與本站聯系 本站為非贏利性網站 不接受任何贊助和廣告 侵權刪除 4789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