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時間:2025-04-10 15:29:55來源:本站整理點擊:
感謝頭條邀請,我是六衡媽媽,很高興分享我的想法和經驗。
有一個小男孩,算數能力很差,甚至到了只知道一加一等于二,一加二等于幾就不知道的程度。為此,老師告訴他的父母,孩子智商可能有問題,而同學們和鄰居們也經常嘲笑他。
有一天,小男孩對著正在散步挺著大肚子的媽媽,問她肚子怎么了,媽媽告訴他,肚子里有個弟弟或者妹妹住在里面。他又問媽媽,是怎么進去的?媽媽告訴他,是爸爸送進去的,他又問爸爸怎么送進去的?周邊鄰居們的稍大的孩子們聽到后又開始嘲笑他。
他在這之后畫了一幅媽媽挺著大肚子的畫,當然同樣受到大家的嘲笑。然而當父親看到這幅畫后,發現孩子具有繪畫天賦,在這之后將他送到專門的繪畫學?!?/p>
這個孩子就是在藝術領域和達芬奇齊名的畢加索,一個不知道一加二等于幾,被人稱作“傻子”的天才畫家。
畢加索因為有一位用發展眼光看他的爸爸,在他幼年那段日子里“拯救”了他,讓他沒有被他人的嘲笑擊倒,并因為父親對他的支持和鼓勵,讓他得以發揮自己的繪畫天賦,最終成為了一個偉大的畫家!
怎么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孩子?首先就是要做到相信孩子,鼓勵支持他。正式他的一些不足和缺點,同時善于根據孩子的日常生活和行為發掘孩子一些隱藏的優勢,并積極引導孩子,讓孩子得以健康地成長!
【感謝閱讀,我是六衡媽媽,所有文字皆一字一句敲出來的,您的關注和點贊是最好的支持!】這個問題的最佳答案是:教會孩子自我成長。
這里所說的孩子,不僅指自家的孩子,也指學生。
有些孩子由于成長過程積累下來的一些原因,無論是學習、生活上都存在一些問題,比如不團結,學習缺少自覺性,自律性差,對未來缺少規劃,缺少行動計劃,學習隨意性強,對自我的認識往往趨向消極,總覺得環境不行,同學不好,喜歡挑毛病卻不善于自省,等等。我感覺,就個人品質、學習方法、人生觀、價值觀等方面,有些孩子在過去的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里并沒有受到很好的指引。
成功的教育者必定重視孩子的品質培養孩子的品性,不如學習成績的表現那么直觀,不容易量化體現,所以往往因為其虛渺而被教育者忽略或回避。臺灣作家劉墉有一本名為《世說心語2——劉墉教育秘笈》的書,我讀后深有感觸——成功的教育者必定是重視孩子的品質培養的。
劉墉寫作上很有成就,是一個很認真生活的人,總希望超越自己。他對孩子的教育也很成功。他的兒子是哈佛心理學博士,他的女兒畢業于哥倫比亞大學,這與劉墉的悉心教導肯定是分不開的。他在書中體現出他獨有的貫通中西的視角,文筆通俗優美,觀念富有時代氣息,總結了一系列的教育思想和經驗,無論是教育者還是受教育者都可以從中得到啟示。
規劃孩子的未來在書中,劉墉系統的談了他對教育的看法,從孩子誕生前父母怎么決定教育的方向、規劃孩子的未來,到孩子出世之后如何與孩子互動、開發孩子的潛能,如何讓孩子不只是考高分,而是使他們快樂、成功,均衡發展,適應未來的時代,而不是讓孩子只知死讀書。這些觀念并不新奇,更多的是常識,但劉墉條分縷析可讓我們對現實和教育的方向有更清楚的認識。
最成功的人生,應該是從生下來就能快樂、健康、積極地過好每一天書中談到中國教育的現狀,時代日新月異,我們的教育觀念卻止步不前,新新人類具有新時代特色,我們的家長意識卻未跟上;中國家庭對孩子的教育存在誤區,一味地追求學習成績,崇尚實用主義,忽視孩子心靈的滋養,不注意個性品質的培養,讓孩子在成長中失去了本真與靈性,遠離了快樂。劉墉說:“什么是成功?最好的答案,應該是為實現理想。是發揮自己的能力,發光發熱,是在人生的旅途留下腳印。是在每一天都有收獲,是在每一刻都尋找快樂。”“最成功的人生,應該是從生下來就能快樂、健康、積極地過好每一天?!边@種“成功”理念,相信許多中國家長都會贊同,但真正能夠切實行動的有幾個人?
讓孩子學會給自己設定生活規范許多人都渴望成功,但并不是每個人都清晰地知道如何走向成功?,F實中許多孩子,想考出好成績,想實現理想,想擁有美好的未來,可是他們不知道如何行動,由于在成長過程中家庭、學校、班級、老師在這方面引導的缺失,致使他們無法走向成功的快車道,錯失了大好的青春年華。書中第32篇《自我的要求與堅持》中說:“如果每個人都能在自己心里設個柵欄,自己告訴自己,我必須完成每天固定的工作,才走出柵欄,這種鍥而不舍的態度,絕對能使你成功。”他建議無論是上班族還是學生,都應該給自己設定一個生活規范,為自己定個工作的時間表,比如規定自己一天讀多少書或寫日記,就算忙死,上床之前,發現沒做,也堅持把書看了,把日記寫了,讓這些規定動作成為生活的一部分,成為習慣,并樂在其中,成功自然就屬于你了。這些觀念,對于正處于摸索成長的青少年來說真是太可貴了。
把培養孩子優秀的個人品質作為首要的教育任務成功者,往往具備一些共同的優秀品質,比如勤奮、有責任感、樂觀、積極、自信、有理想和有抱負,都養成了敢作敢為、百折不撓、樂于助人、善于協作、自尊自愛、謙讓而有耐心、處事鎮定沉著等良好習慣。相反,所有的失敗者身上則都彌漫著各種各樣的惡習。
教育者應該有強烈的意識,要把培養孩子優秀的個人品質作為首要的教育任務,不斷提高孩子的思想品質,幫助學生塑造良好的品性,教會他們做人做事,經營好自己,為將來的發展建立堅實的思想基礎。
現在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個人的感覺是屬于他們自己可支配的時間減少,自主創造快樂興趣的幸福感缺失。
前幾天我和幾個朋友還在探討這個問題,當我們小的時候,其實家長對我們的關注是粗線條的,放學以后只要正常的可以準確快速的寫完作業,就可以飛奔出去,和同學小伙伴玩各種游戲。
現在想想那時的美好時光是在和同齡人在一起的快樂中度過的,有自由的歡笑,有放松,甚至有時還有些冒險。記得有一次我和幾個小伙伴跳皮筋,不小心摔倒了,手磕在了水泥地上,右手的兩個手指和手掌的連接處磕破了,流血后腫的很大,回家后不敢告訴父母,全是自己扛著,疼也要忍,因為父母知道了,肯定不讓出去玩了,那時的我們自己就自覺的有了“堅強”的意識。
而現在的很多小朋友的成長路上都是在長輩的陪伴和監督下成長的,放學有人接,寫作業有人看著,出去玩有家長跟著,再也沒有了,我們小時候幾個同學放學后聚在哪個同學家一起寫作業的愉快場景。
好不容易到了周六日,各種課外輔導班就像趕場一樣的撲面而來,孩子們被迫的去參加,有的甚至兩天四五門課程。這樣的興趣培養實際上是剝奪了孩子自主的控制自己時間的機會和權利,對成長很不利,甚至有些孩子反抗的時候遭遇的是家長嚴厲的呵斥。
這樣的童年少年時期是缺少快樂可言的。從教育的角度我很多次分析過這個問題,家長們也是無奈的說“人家都學咱們不學孩子就沒自信心了”,這已經成為了盲目跟風攀比的教育形式,成為一個社會問題,的確需要我們大家一起努力,很好的歸還孩子們有美好記憶的學生時代,讓他們在成長中擁有更加完美的人格。
對于這個問題,我有如下看法。
陪伴孩子不是說父母整天陪著,真正的陪伴孩子是要讓孩子感受到來自父母對他的關心,對他的支持,對的愛。有一位教育學家說過這樣一句話,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那么,作為家長,作為家庭,我們需要給孩子提供一個適合孩子成長的環境。孩子會從父母身上學習很多他們將來要用的行為、思維、語言模式。孩子第一個榜樣就是父母,如果我們家長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沒有用心的跟孩子去溝通、去交流,那么孩子感受到的只是爸爸媽媽在家里,爸爸媽媽并沒有跟他心貼心在一起。我們所說的陪伴是需要用心去陪伴,而不是只是人在這里心不在這里。
陪伴孩子,首先家長要學會傾聽孩子,一心一意的去聽。其次,家長需要關注孩子的情緒。當我們能夠讀出孩子內心的情緒,孩子會覺得父母是理解他的,是愛他的,同時也很在意他成長中遇到的一些小困擾。當我們能夠用心的去回應他的情緒,也可以讓孩子學會處理自己的情緒,這其實是父母在給孩子做出一個榜樣的力量。當然,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我們還需要及時的回應孩子。當孩子在講述他的情緒、他的事件、他的想法時,我們家長在用心傾聽的同時,要及時的給到一些回應。另外,在與孩子互動交流過程中,家長要尊重孩子、信任孩子。信任孩子就是允許孩子去做各種各樣的嘗試,并在嘗試后給予他一定的鼓勵。
陪伴孩子看似是一個很簡單很小的行為,但是如果我們在陪伴的過程中沒有用心的去傾聽,沒有關注到我們孩子的情緒,沒有及時的給到他回應。沒有讓孩子感受到尊重、信任,那么我們與孩子的關系,或多或少就會存在一些裂痕??傊斘覀冊敢庥眯娜ヅ惆楹⒆拥臅r候,我們會發現孩子突然間變得那么乖巧、那么懂事、那么用心。其實想讓孩子更有自信、更有能力、更愿意學習,我們家長只要做好了用心的陪伴,一切都不是問題。
點明六億心燈,幸福三億家庭!
一心明家庭教育:國內經驗豐富的互聯網家庭教育服務平臺!
首先期望的是平安健康陽光,有良好的品質品德和愛心,然后在成長階段期望他(她)認真努力學習,把學業作為實現人生目標的源泉,掌握和儲備更多的知識,把自己融入到社會環境之中,使他(她)能為自己、家庭、社會做一份貢獻,發一份光盡一份力。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搖籃網〗 版權所有 備案號:滇ICP備2022004586號-57
聲明: 本站文章均來自互聯網,不代表本站觀點 如有異議 請與本站聯系 本站為非贏利性網站 不接受任何贊助和廣告 侵權刪除 4789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