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時間:2025-04-09 20:19:54來源:本站整理點擊:
孩子到了3歲,就進入了問“為什么”的敏感期?;趯χ車澜绲暮闷?,孩子們渴望揭開其中的奧秘,他們習慣于沒完沒了地談論“為什么”。孩子執著的追求,往往讓父母無語、哭笑不得。
這時,如果家長的態度敷衍或煩人,就會把孩子探索知識的欲望和熱情推入冰谷,折斷孩子思維的翅膀,挫傷孩子的自尊心。因此,在家庭教育中,家長一定要認真、耐心地回答孩子的“為什么”,不要訓斥、挖苦,也不要回避孩子固執的追問底線。否則,父母的冷言冷語,冷漠無情,是對孩子的一種傷害,會給孩子幼小的心靈蒙上一層陰影,終生揮之不去。
先有雞還是先有蛋?這一古老的哲學命題在學術界一直爭論不休。記得兒子三歲的時候,突然問我:
“媽媽,雞是從哪里來的?”
“母雞是下蛋孵出來的?!彪S后,兒子繼續追問:
“母雞是從哪里來的?”
“它也是媽媽下蛋孵出來的?!蔽业脑拕傉f完,孩子就淚流滿面,繼續問:
“那它是從哪里來的?哇……”
顯然,孩子對自然界最早的雞是一頭霧水。這個物種是從哪里來的?這一定困擾了我很長時間。對于孩子的好奇和質疑,我漫不經心,故意敷衍和搪塞,引起了孩子極度的反感和失望,這也是我哭得那么傷心的原因。世界上第一只雞是從哪里來的?其實就是在爭論生命的起源。今天,學術界對達爾文的生物進化論的批評很多。如何解釋這個連哲學界都爭論不休的古老話題?
兒子的質問和憤怒讓我非常震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態度一定要坦誠,必須也只需要認真回答孩子的問題。對于自己不清楚的問題,要直接、坦誠地向孩子道歉,并與孩子一起查書,或向他人請教。真誠地告訴孩子,迄今為止,世界上還有許多人類無法弄清楚的難題,并鼓勵孩子長大后去攻克這些科學難題。家長和孩子一起尋找答案,一起學習,一起討論,其實是一個非常有趣和有意義的學習過程。拉近親子之間的心靈距離,凈化心靈,開闊眼界,增長知識,與孩子共同成長。教育孩子是父母與孩子相互學習的過程。父母只有放下架子,與孩子平等對話,共同答疑解惑,才能贏得孩子真正的信任和尊重。
回顧我的童年,我沒有兒子那么幸運。由于家庭變故,我小時候也當過兩年“留守兒童”。因年少無知,不知大人有閑,有眉有眉。有一次,我的“為什么”激怒了大人們,換來的卻是一片罵聲:
“真討厭,開玩笑!你從哪里弄來這么多,干嘛?想知道就拿個鋤頭挖根吧!”
一句話,我永遠不會忘記。就像一瓢冷水澆在我的心頭。心中的疑惑和興趣頓時煙消云散,莫名的恐懼、失落和委屈涌上心頭。大人不回答就算了,你為什么要對我這么殘忍?后來,我漸漸明白,這里不是我的家。既然不紅,就應該多工作,少說話,學會看人家的菜,不要問那么多為什么?以免被討厭和討厭。傷心又想家,我偷偷站在街口的高臺上,向遠方拼命地呼喚媽媽。小小年紀,由于成長環境的突變和親情的缺失,許多迷茫埋藏在心底。久而久之,我養成了孤僻冷漠的性格。甚至在學生時代,在老師對我品行的評價中,“謹言慎行”的字眼也時有出現,直至影響到我以后的人生發展。
如何教育孩子是一門學問,容不得虛偽、抬高和浮躁。為了孩子身心的健康發展,父母必須彎下腰,靜靜地傾聽孩子的心聲,認真回答他們的“為什么”?與孩子一起探索世界的無限奧秘。在大人眼里,或許是一件小事,荒唐、幼稚、可笑,但在孩子們的內心世界里,無限的魅力勝過天空。父母是孩子人生的第一任老師,應該盡到啟蒙老師的職責。不要糾結孩子的“為什么”,也不要千里迢迢地拒絕發問的孩子,而是把他們的問題當作家庭的通病來對待。討論的話題,一起研究,一起探討。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
父母科學、虔誠、認真地對待孩子提出的每一個問題,孩子也會從父母那里學到一絲不茍的科學態度,努力學習,細心觀察,潛心鉆研。廣闊的世界充滿了神秘。探索者需要飽滿的求知欲和持之以恒的學習熱情。父母的關懷、真誠和耐心,是讓孩子走上人生成功之路的原動力。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搖籃網〗 版權所有 備案號:滇ICP備2022004586號-57
聲明: 本站文章均來自互聯網,不代表本站觀點 如有異議 請與本站聯系 本站為非贏利性網站 不接受任何贊助和廣告 侵權刪除 4789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