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吃泡芙der小公主
2013年,荷蘭美素佳兒奶粉被曝含有性激素成分,引發中國消費者大規模維權。事件后,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CFDA)迅速介入調查,并于次年啟動《嬰幼兒配方乳粉生產許可審查細則》修訂,要求企業全面自查。
調整領域 | 事件前(2013年前) | 事件后(2014年后) |
---|---|---|
產品準入 | 生產許可證審批周期較長 | 實施配方注冊制(2016年),企業需提交配方科學性證明 |
抽檢頻率 | 年度抽檢覆蓋率約30% | 實行“月月抽檢、月月公開”,覆蓋全部在售品牌 |
追溯體系 | 部分企業自建追溯系統 | 強制要求全行業接入國家食品安全追溯平臺 |
進口監管 | 依賴出口國檢測報告 | 實施“進口前風險評估+口岸批批檢測”雙重機制 |
行業洗牌加速
政策收緊導致中小品牌退出市場,市場份額向頭部企業集中。2018年數據顯示,進口奶粉品牌從200余個縮減至50余個。
消費者信任重建
事件后,母嬰平臺“成分透明化”需求激增,超60%家長表示更關注企業第三方檢測報告。
法律銜接爭議
部分學者指出,2015年《食品安全法》修訂雖強化處罰力度,但對跨境代購渠道的監管仍存漏洞。
美素奶粉事件雖非唯一誘因,但其引發的輿情壓力客觀上加速了監管體系的完善。后續政策調整在提升行業標準的同時,也面臨執行成本增加與區域監管差異等挑戰。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搖籃網〗 版權所有 備案號:滇ICP備2022004586號-57
聲明: 本站文章均來自互聯網,不代表本站觀點 如有異議 請與本站聯系 本站為非贏利性網站 不接受任何贊助和廣告 侵權刪除 4789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