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照顧初生嬰兒時,臍帶護理至關重要,因為護理不當可能引發感染。那在臍帶護理期間,怎樣才能判斷是否存在感染風險呢?以下是一些方法:
觀察臍部外觀
- 顏色變化:正常情況下,臍帶殘端脫落后臍部顏色與周圍皮膚相近。若臍部周圍皮膚發紅,且紅色范圍逐漸擴大,可能是感染的跡象。比如原本粉嫩的皮膚變得深紅,就要警惕。
- 有無分泌物:健康的臍部應是干燥的。若出現膿性分泌物,顏色呈黃色、綠色或帶有異味,很可能已經感染。像有黃色黏稠的膿液流出,這就是明顯的感染表現。
留意寶寶反應
- 體溫狀況:感染可能導致寶寶體溫異常。如果寶寶體溫超過37.5℃(腋下測量),且持續不退或反復發熱,可能與臍部感染有關。因為身體在對抗感染時,免疫系統會使體溫升高。
- 情緒和食欲:寶寶感染后可能會變得煩躁不安、哭鬧不止,同時食欲也會下降。原本吃奶正常的寶寶突然不愛吃奶,精神狀態不佳,這也可能是臍部感染讓寶寶感到不適。
查看臍部愈合情況
- 愈合時間:一般臍帶在出生后1-2周會自然脫落并愈合。如果超過這個時間,臍部還未愈合,甚至有滲血、滲液等情況,就增加了感染的風險。
- 有無肉芽腫:若臍部出現小的、紅色的、表面光滑的肉芽腫,這可能是局部組織異常增生,也容易引起感染。
通過仔細觀察以上這些方面,家長就能在初生嬰兒臍帶護理期間及時判斷是否存在感染風險,一旦發現異常,應及時就醫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