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樂陪雞翅
為何三鹿奶粉會成為首個被曝光的三聚氰胺污染企業?這一事件背后是否存在行業性質量監管漏洞?事件爆發前是否存在企業為降低成本而主動添加違禁物質的行為?
事件核心誘因可歸納為以下四方面:
因素類別 | 具體表現 | 關聯性分析 |
---|---|---|
企業逐利行為 | 通過添加三聚氰胺虛增蛋白質含量檢測值 | 低成本替代方案導致原料摻假 |
質檢體系缺陷 | 原料奶收購僅檢測蛋白質含量,未建立全面質量監控體系 | 檢測指標單一化為摻假提供可乘之機 |
行業惡性競爭 | 奶粉行業價格戰導致企業壓縮生產成本 | 成本壓力迫使企業尋找非常規增效手段 |
監管滯后 | 三聚氰胺作為違禁添加物未被納入常規檢測范圍 | 監管標準更新滯后于行業技術發展 |
深層誘因需關注:
該事件暴露出中國乳制品行業在質量管控、標準執行、市場監管等環節存在的系統性風險。2008年9月事件曝光后,國家立即啟動乳制品行業整頓,修訂《乳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條例》,建立更嚴格的三聚氰胺檢測標準(GB2762-2005),并推動行業質量追溯體系建設。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搖籃網〗 版權所有 備案號:滇ICP備2022004586號-57
聲明: 本站文章均來自互聯網,不代表本站觀點 如有異議 請與本站聯系 本站為非贏利性網站 不接受任何贊助和廣告 侵權刪除 4789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