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時間:2024-02-04 11:15:52來源:本站整理點擊:
個人覺得立體繪本應該3歲以后再看。至于立體手工賀卡,我和我兒子一起做過,相信我女兒長大了,只要她愿意,我一定也會陪著她做的。
1、年齡太小的孩子,比如我女兒這么大,一歲多點,處于探索期,什么都想動手試試,立體繪本要是到了她的手里,還沒等看明白呢,估計就已經支離破碎了,雖然這也是一種鍛煉,但是卻不能達到最大的功用。
2、我兒子一直到幼兒園中班的時候,看立體繪本都會不小心弄壞,再也沒法玩了,不過,這個時期我倒是愿意他動手折騰,這說明他對立體書感興趣,并愿意動手操作了。雖然我個人一直偷偷地認為我兒子比同齡孩子手工要差。但是立體書,不正好補充知識的同時,也鍛煉了他的動手能力吧。
幼兒園的孩子就開始講繪畫技巧有點為時過早吧!作為家長的是不是太過于著急了!作為喜歡畫畫的土豆媽,高中大學共畫了6年畫的土豆爸,我們也有意想培養孩子學習畫畫,但到目前為止,土豆姑娘三年級了,我們還沒特意送去過培訓班。我們計劃等孩子大一點,從素描開始學。
幼兒階段我個人覺得還是隨意涂鴉的為好,充分發揮孩子的想象力、創造力!市面上有很多美術類的培訓學校,開設有寶寶涂鴉課、水粉課、漫畫課、素描課等,而所謂的創意美術大多也沒有真正做到引導孩子發揮,更多的時候是給出一個模板,讓孩子照著樣子畫,去看看培訓學校展示的孩子的作品就可以知道,每個孩子的作品都是雷同的。
手工是土豆媽和土豆姑娘每周都會做的事,有時候是拼豆豆、有時候是貼畫,有時候是剪紙,更多的時候是折紙,覺得都很不錯,可以培養孩子的條理性、耐心、動手能力,做事的先后順序。
配圖是我們娘兩做的小手工,做法很簡單,成品很漂亮,孩子做完很有成就感!小雨傘、花束等還拿去學校當禮品送給同學們,有的擺在家里當裝飾品,每次有客人來家里都要跟別人講一遍她是怎么做的!
以下是一些可能被包括在幼兒園大班體測標準中的指標:
身高和體重:測量幼兒的身高和體重,計算其身體質量指數(BMI)。
肺活量:使用肺活量計測量幼兒的肺活量,以評估其呼吸系統的健康狀況。
眼睛視力:通過視力檢查表或其他視力測試方法,測量幼兒的視力。
聽力:使用聽力測試儀器,測試幼兒的聽力狀況。
柔韌性和協調性:通過測量幼兒的柔韌性和協調性來評估其肌肉和骨骼發展狀況。
需要注意的是,幼兒園大班體測標準僅供參考,僅作為幼兒身體發展的一種指標,不能作為幼兒身體和健康狀況的唯一標準。同時,體測時應盡量避免對幼兒造成傷害,采用安全、可靠、無創傷的測試方法,確保幼兒的身體和健康得到保障。
網路時代,完全不讓孩子接觸電視是不可能的。而且,現在的孩子聊著聊著就成了某部動畫片里面的主角,如果自家孩子不懂,就很難融入到他的圈子。針對看動畫片,我持肯定態度。但是,我們家長得控制觀看的時間和動畫片的資源。推薦幾部備受孩子好評又比較優質的動畫片:
1.《小豬佩奇》。這部動畫片可是是家喻戶曉的了。每個孩子都知道有一只粉色的豬,她叫佩奇。這部動畫片不只是適合孩子,更加適合家長。因為,豬爸爸和豬媽媽很多教育理念和方法都值得我們學習。
2.《朵拉歷險記》?!抖淅瓪v險記》是由美國尼克兒童頻道專門針對1-5歲學齡前兒童制作的美式英語教學動畫片。這部動畫片畫面較簡潔,便于孩子集中注意力;語言清晰而且語速不快,孩子較易聽懂。在探險中會反復教小朋友辨別顏色、形狀、組合、數字、簡單的英語和社交技能等。非常非常適合給孩子英語啟蒙,中文版本的也非常不錯。
3.《汪汪隊立大功》?!胺判陌?,沒有困難的工作,只有勇敢的狗狗”,估計每個喜歡汪汪隊的孩子都知道這句話,而且清楚的知道動畫片里面的每一個角色及其技能。
4.其他?!缎●R寶莉》、《小公主蘇菲亞》、《可愛巧虎島》、《米奇妙妙屋》、《跳跳魚》、《托馬斯和它的朋友們》、《跳跳魚世界》、《小羊肖恩》、《超級飛俠》等等。
個人覺得有以下幾點,
第一,這是一個從無到有的過程。通過自己的雙手創造一個東西,沒有什么比這更直接更有效的探索未知世界的方法了。
第二,孩子會在手工的過程中會養成細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越來越精準的抓住事物的特征。
第三,手工是孩子的各種認知經過不斷整合,大腦,眼,手在短時間內完美配合下,逐漸成型的過程。
第四,親子一起完成的手工,更是相互信任,團隊合作,模仿學習的結晶。這種默契會在孩子心里留下美好的記憶。
對于職場媽媽來說,不能每天每時每刻都陪在孩子身邊,只有晚上下班回到家大約19:30到21:00短短的時間內,如何高效地陪伴他,是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沒有人可以告訴我,如何如何做了就一定是一個合格的媽媽,也沒有人能告訴我的寶貝最適合什么樣的方式相處,一切都是探索的過程,盡自己的最大努力而已!
而我選擇了親子手工來陪伴我的寶貝!下面跟大家分享我和我的寶貝一起完成的小手工,只是其中自我感覺上得了臺面的一小部分。還有很多最后失敗的作品早就進了垃圾桶了(偷笑)!
圣誕老人圖1:圣誕老人扎推來我家
圖2:圣誕老人掛件
圖二現在還掛在我家客廳,也是我個人最喜歡的。毛毛也超級喜歡。
材料也很簡單,只要一次性盤子和紅色的卡紙就夠了。喜歡的寶媽可以試著做一做哦!
鼻子和帽子都是毛毛自己剪的,貼上去的。
圣誕樹圖3:圣誕樹
在圣誕月怎么少得了一棵應景的圣誕樹呢。樹干是我家的一根煮面條用的長竹筷子,如今只剩下一根了,嗚嗚嗚。
橡皮泥家族圖4:橡皮泥家族
與專業水平完全沒法比,但樂在我和毛毛一邊搓搓按按,切切粘粘,一邊嘻嘻哈哈地度過了整個晚上。
蝙蝠討糖籃圖5:蝙蝠討糖籃(幽靈城堡)
圖6:蝙蝠討糖籃(蝙蝠)
做這個華了我們一個周六的半天時間,主要是選材失敗。硬紙板比較難粘在一起,如果用無紡布或者海綿紙會更好做,但可能沒有這么堅挺,嘿嘿,各有利弊!
秋葉貼畫圖7:秋葉金魚
做法很簡單,材料是我們爬山的時候撿回來的榛子和樹葉。我覺得比較好的是放在一個小盒子里,做好了這個之后剛好趕上幼兒園要分享秋天主題的物件,毛毛就直接蓋上盒蓋,完全不擔心會破壞掉。
1.《我爸爸》:對爸爸的描述,孩子很有共鳴
(英)安東尼·布朗著
這本書的圖大而夸張,文字很少,關鍵是書中的爸爸和現實中孩子對爸爸的印象超級一致,孩子會覺得說的是自己的爸爸。有一幅畫配文說“爸爸吃得像河馬一樣多”,寶寶覺得很有趣。相同作者的還有《我媽媽》。
2.《石頭湯》:法國故事卻很有中國味
(美〕瓊·穆特著
這本書是根據法國民間故事改編的,但是很中國很有禪味,只是我們自己的繪本比較少,只好轉手看西方人的理解。那種合作、分享,以及有點小騙局的快樂細致入微地滲透到孩子的心里。
3.《4點半》:童趣探險
(韓)尹石重著
很遺憾這個繪本居然是韓國人的作品——從內容到畫風,應該是我們中國這一代兒時的緬懷。不過孩子也學著出去“探險”一天,家長可會提心吊膽哦。
4.《花婆婆》:歲月靜好
(美)庫尼繪
這本應該是大人比較喜歡的畫風,唯美而又完整的一個女人的一生記錄,頗有人淡如菊的味道。是臺灣人翻譯的,文字很清淡。
5.《蘇菲的杰作》:蜘蛛也是到死絲方盡嘛
(美)艾琳·斯安內利
請不要再給孩子們先戴上有色眼鏡——蜘蛛不可怕,還可以很萌??戳死L本,還可以給他放那首很可愛的《littlespider》的兒歌,谷大白話推薦過的小蜘蛛盧卡斯短片,另外再對照看那本《夏洛特的網》,更融會貫通。
6.《阿秋和阿狐》:孩子相信玩偶會保護阿秋
(日)林明子著
《阿秋和阿狐》講述的是一只玩具小狐貍和一個小女孩之間關于友情與探險的故事。作者始終沒告訴讀者,阿狐是只玩具狐。讀這本書的孩子都知道阿狐是奶奶送給阿秋的玩具,但是他們仍然相信阿狐會保護阿秋。
7.“瑪蒂娜”系列:尤其適合女寶
(比)馬里耶·德拉艾著
但凡家里有女寶寶的,就請立刻下手。對父母來說,與其買好媽媽勝過啥啥的說教類育子書籍,不如看看這個比利時的小女孩的生活中的點滴和方面。只要心態平和,我們的女兒也可以生活得如此淑嫻雅靜。
8.《我的爸爸叫焦尼》:吃貨父子
(瑞典)波·R·漢伯格著
這本書的本意應該是講述一個單親爸爸從遠方回來和自己兒子的一次父子親情的會面。畫面很溫馨,不過孩子一般看不到這一層,他們的關注點是,那一天的見面,爸爸領著兒子做的事情就是:吃,吃,吃以及看電影,去圖書館。畫面太細致了,孩子會陶醉在里面的每一次吃和玩中。
9.“神奇校車”系列:讀完孩子就是幼兒科學家了
(美)喬安娜·柯爾著
家長們一直很擔心孩子對科學有恐懼或者科學知識很薄弱,這套引進版太及時了,在網上的熱賣已經證明各種吆喝了,配套產品也多,還有DVD,能把這套都吃透,能打好孩子的科學基礎,關鍵是可以保證孩子一定會喜歡的,你也會。
10.《阿黛拉和西蒙在巴黎》:帶孩子去巴黎找書里的風物
(美)芭芭拉·麥克林托克著
這本繪本的用途太多樣了,最基本的是一個小男孩的丟三落四的故事,和自己的孩子實在相似;其次姐弟間親密的關系;再次,就是太有19世紀巴黎的古典味道了。一派秋天的明黃色調,當下就愛不釋手。最適合是等孩子再大點,帶去巴黎時,拿在手上的地圖,歐洲的變化不似國內這么日新月異,里面的風物一定還可以再次尋見,即便作為游戲書,讓孩子在圖上尋找弟弟丟失的東西,也是很享受的親子樂趣。兩代人通吃的一本。
中班手工區的目的是為了通過手工的制作,使孩子認識事物的各種屬性和聯系,知覺的完整性和具體思維能力得到發展。
它的意義是可以培養孩子動手動腦的能力,啟發幼兒創造性思維以及幼兒的想象力與創造力,培養孩子認真觀察有意注意以及耐心細致的習慣,對培養孩子的想象力和形成立體空間觀念都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搖籃網〗 版權所有 備案號:滇ICP備2022004586號-57
聲明: 本站文章均來自互聯網,不代表本站觀點 如有異議 請與本站聯系 本站為非贏利性網站 不接受任何贊助和廣告 侵權刪除 4789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