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時間:2024-03-16 17:54:15來源:本站整理點擊:
手工泥塑制作流程:
工具原料泥土,鐵絲,木槌,拍板方法/步驟
1/5備泥加工把泥去除雜質,用木槌搗煉,使泥土達到軟硬適度不黏手的最佳狀態,放入盛具內,用濕布或塑料布密封包裹住蓋好備用。
2/5搭建骨架用鐵絲搭建好泥塑需要的大體骨架形狀。需要注意的是,骨架搭建要簡單牢固,使其達到既不掉泥,又不露架的狀態。
3/5上泥堆形上泥時要將泥塊一塊一塊的堆貼在骨架上不斷拍打,然后層層加泥,用拍板砸實貼牢。
4/5加深塑造上泥堆形是一定要有大局觀,局部和細部的深入調整處理就需要加深塑造了,做局部需要不斷的與整體比較,使局部服從整體。
5/5調整統一在深入階段,難免會出現某些局部的細節表現得過分突出,形體的大轉折被削弱,形體間缺乏連貫或處理僵硬等,在調整統一階段就要把它調整到整體的大的關系上來。
手工泥塑制作流程:
工具原料泥土,鐵絲,木槌,拍板方法/步驟
1/5備泥加工把泥去除雜質,用木槌搗煉,使泥土達到軟硬適度不黏手的最佳狀態,放入盛具內,用濕布或塑料布密封包裹住蓋好備用。
2/5搭建骨架用鐵絲搭建好泥塑需要的大體骨架形狀。需要注意的是,骨架搭建要簡單牢固,使其達到既不掉泥,又不露架的狀態。
3/5上泥堆形上泥時要將泥塊一塊一塊的堆貼在骨架上不斷拍打,然后層層加泥,用拍板砸實貼牢。
4/5加深塑造上泥堆形是一定要有大局觀,局部和細部的深入調整處理就需要加深塑造了,做局部需要不斷的與整體比較,使局部服從整體。
5/5調整統一在深入階段,難免會出現某些局部的細節表現得過分突出,形體的大轉折被削弱,形體間缺乏連貫或處理僵硬等,在調整統一階段就要把它調整到整體的大的關系上來。
泥塑的制作流程首先要準備好合適的泥土然后捏制胚胎然后將胚胎曬干,將曬干的胚胎涂上底粉,最后根據所捏的物體本質特征來上色,關于泥塑的制作流程如下:
1、首先要選擇好泥土,在選擇泥土上一定要用上好的泥土,黏性好的最好。然后將泥土搗碎并且加入適當的水進行揉捏直至柔軟,就完成了第一步。
2、然后根據自己的創作構思來捏制胚胎,在捏制的過程中要仔細,將要創作的物體本身的特征把一些細節捏制好,好方便后面的操作。
3、捏制好胚胎后,將捏制好的胚胎防止陰涼的地方陰干,不能放在太陽底下曬。
4、曬干胚胎以后將胚胎涂上底料,也就是白色顏料。
5、根據所捏的物體本質進行上色,要注意顏色的搭配,也可以在顏料干了之后涂上一層清漆,這樣可以起到保護作品的作用還可以使作品光鮮亮麗。
雕塑泥的基本手法和制作流程
1.球體造型法:將放于掌心的雕塑泥,以雙手掌心相對地輕輕揉動,最后形成表面光滑的球體。
2.水滴造型法:將雕塑泥揉成球狀之后,把手張開形成一個V字型,只揉搓它的底部,形成尖尖的水滴狀。
3.柱形造型法:將雕塑泥揉成球之后,再放于掌心之上,輕輕搓動形成一個柱體。
4.條形造型法:將雕塑泥揉成球后,再放于掌心或是平滑的桌面,輕輕地搓動成條形狀。
一.備好的泥進行加工。對于直接從地下開采的泥,先去掉其中的雜質,再以木槌或是木棒等進行人工搗煉,也可以用搗泥機來加工。如果泥太濕了,可以放在通風處晾至合適的濕度。太干的泥要先砸碎了,才可加水搗煉。當泥土達到軟硬度均適合且不粘手時最好。
二.搭內骨架。需要用到木、木版、鐵絲、鋼筋、鐵釘等工具,這是不可以忽略的一步,主要起著制成的作用。搭好的骨架得保證上泥之后不傾斜不倒塌,堆泥后沒有掉泥和露架的問題。此外,所搭的泥架要簡單,這樣在后期的變動和制作模型時才容易拆架。
三.上大泥堆大形。首先要在骨架上噴一次水,這樣泥塊和骨架結合的時候才會牢固。上泥之時,需要將泥一塊一塊地向骨架上堆貼,以手按實,之后一層一層地加上泥,在以木槌或拍泥板將泥砸嚴實了。期間需要常轉動雕塑臺,還要不斷地觀察和比較。
四.滲入塑造。局部和細部地逐步深入,會使得泥塑的體量慢慢地到位起來。在做局部和細部之時,別忘了與整體進行比較,不可偏離了整體。深入塑造之時,還得不斷地調整局部和整體的關系,整體把握正確,局部才不會有問題,而局部到位了,整體才會逐漸地完善起來。
五.調整統一階段。深入階段經常會出現局部細節太突兀,形體間缺少連貫性等問題,在調整統一階段就需要將其調整至大關系上來。若是雕塑圓錐,制作中要記住給雕塑噴水,特別是夏季,泥要保持在合適的一個干濕度上。若是冬季,還要注意給泥塑保暖,若是凍結了,泥塑會出現松裂的現象。而在每一次的泥塑工作之后,要記住用塑料布將其包好,這樣就不容易出現干裂,而水分也可以較好的保持。
1、選擇合適的泥土。
在選擇泥土上一定要用上好的泥土,黏性好的為佳。然后將其搗碎并且加入適當的水進行揉捏直至柔軟。
2、捏制胚胎。
根據草稿或自己的創作構思,捏制胚胎。在捏制的過程中要仔細,注意所要創造物體本身的特征把一些細節都要捏制出來,便于后面的操作。
3、陰干。將捏制好的胚胎放在陰涼處陰干,不能曬在陽光下。
4、上底粉。在曬干的胚胎上涂上底粉(白色顏料)。
5、施彩繪。
根據所捏物體的本質特征上色,要注意顏色的搭配與和諧。也可以在顏料干了之后上一層清漆,起到保護作品的作用另外也能使作品光新亮麗。
1、備泥加工
把泥去除雜質,用木槌搗煉,使泥土達到軟硬適度不黏手的最佳狀態,放入盛具內,用濕布或塑料布密封包裹住蓋好備用。
2、搭建骨架
用鐵絲搭建好泥塑需要的大體骨架形狀。需要注意的是,骨架搭建要簡單牢固,使其達到既不掉泥,又不露架的狀態。
3、上泥堆形
上泥時要將泥塊一塊一塊的堆貼在骨架上不斷拍打,然后層層加泥,用拍板砸實貼牢。
4、加深塑造
上泥堆形是一定要有大局觀,局部和細部的深入調整處理就需要加深塑造了,做局部需要不斷的與整體比較,使局部服從整體。
5、調整統一
在深入階段,難免會出現某些局部的細節表現得過分突出,形體的大轉折被削弱,形體間缺乏連貫或處理僵硬等,在調整統一階段就要把它調整到整體的大的關系上來。
1.將泥土放置于木盆或其他容器中,加水和成泥漿,用絲網將泥土中的沙石和雜物去掉,然后把泥漿置于太陽下,將多余水份蒸發掉,使塑泥的軟硬程度適中。將塑泥切成塊狀,用塑料布包好備用。
2.取長度和寬度不同的竹簽若干,將竹簽的一頭削尖,并打磨光滑,用這種方法制作大、中、小號塑刀數把。根據泥塑的造型,制作木制或鐵制的骨架,骨架可增加泥塑的堅固程度和造型的復雜程度。
3.泥與骨架備好以后,就可以動手上泥了,先在骨架上噴一次水,以便泥塊與骨架能牢固地結合,不易掉落,上泥時,將泥塊一塊一塊地堆貼在骨架上,用手按緊、拍實,然后層層加泥,用木槌或拍泥板將泥砸實帖牢。
上大泥時,要從大處著眼、從整體入手,切忌縮手縮腳,陷入到局部細節的塑造中。雕塑是三維的實體,每添一塊泥都要照顧到各個視角之間的關系,要經常轉動雕塑臺,不斷進行觀察比較.泥不要一次堆足,只要堆出大形即可。
擴展資料:
泥塑的基本用料——泥土需精心準備,一般選用帶些粘性又細膩的土,經過捶打、摔、揉,有時還要在泥土里加些棉絮、紙、蜂蜜等。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搖籃網〗 版權所有 備案號:滇ICP備2022004586號-57
聲明: 本站文章均來自互聯網,不代表本站觀點 如有異議 請與本站聯系 本站為非贏利性網站 不接受任何贊助和廣告 侵權刪除 4789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