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簡單的香包制作方法民間(香包介紹講解)

admin時間:2024-04-17 13:13:49來源:本站整理點擊:

香囊關于小朋友民間故事

香包又叫香囊,也叫馨香。它是如何演變而來的呢?五月俗稱毒月,根據風土志記載,農歷五月五日為陽極之日又叫中天節,有制造各式各樣避邪物的風俗,而在荊楚歲時記,也記載著每逢端午節這一天,以艾草剪成老虎的形狀,或者剪裁布做成小老虎,來避除一些有毒的東西,另外風俗通上面記載,用五色彩線系綁在小孩子的手臂上,可使他長命百歲,叫它做長命縷。

慢慢的這兩項風俗逐漸合而為一,演變成用五色彩線系著一個裝滿艾草,雄黃和檀香粉末,混合香料的小布袋給小孩掛著,防止毒蟲侵擾,有袪毒避邪的功用,并成為一種保命吉祥的象征。于是就此確定了香包的地位。在傳統的農業社會里,做香包是婦女們表現女紅手藝最佳機會。從香包圖案和繡工可以看出制作者的手藝。

香包文化背景

古代沒有香水,所以只能用花瓣或者香料來制作香囊,幾千年的發展形成了中國特有的香囊文化。

香囊文化作為中國香文化中的重要部分,承載了大量的文化信息,也反映了不同時期人們的審美觀和民族傳統。

本文將從歷史變遷,出土文物,用途三個角度談談中國的香囊文化。

從歷史的變遷,看中國香囊文化

古代人的衣服沒有口袋,所以一些隨身攜帶的東西都會放入佩囊中,外出的時候把其佩戴在腰間,所以“佩囊”的名字由此得來。

①春秋戰國及漢魏時期

屈原《離騷》:“扈江籬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p>

在春秋戰國時期,佩戴香囊的風俗開始盛行,古人們開始重視對香草的采集。他們把曬干的香草放入精美的絲袋中,佩戴在身上,不僅能夠釋放出芬芳,還可以作為飾物。

在漢魏時期在很多相關文獻中,開始大量的出現了“香囊”這個名詞,可見其普及度之廣。

在繁欽的《定情詩》中就描述了“香囊系肘后”的佩戴方式,相較于古代系在腰間,漢魏時期則是藏在了袖子當中,或者系在肘臂下,在舉手投足間就把香囊中的香氣從袖口散發出來。

②唐朝時期

唐朝香囊

唐朝是香囊最鼎盛的時期,由于對外貿易的蓬勃發展,西方許多的優質香料傳入中原。

唐朝大量的藥師及佛家道家的人士專門研究香料的性能及作用,制作出的配方品種眾多,可以滿足唐朝的民間和貴族的不同需求。

白居易《江南喜逢蕭九徹因話長安舊游戲贈五十韻》:“拂胸輕粉絮,暖手小香囊”

在傳統的認知中,香囊基本都是用布料做成的。但在唐朝,金銀材質制作的香囊體現了文化的進步與傳承。

金銀制的香囊不僅具備了傳統香囊的功能,還能夠結合熏香爐燃燒香料。唐朝香囊標志著香囊文化的另一個創新。

③宋代及明清時期

《陸游集·放翁遺稿卷上·焚香賦》:“參佛龕之夜供,異朝衣之晨熏”

宋代的香料除了用于入藥或者拜佛之外,宮廷以及權貴之家也普遍被使用。

據史書記載,宋代的朝廷官員必須在每天早晨上朝前把衣服熏足濃烈的香氣,然后才能上朝。不僅如此,皇帝也喜歡將喜歡的香料賞賜給朝廷官員,以示獎勵。

對于比前面的朝代,明清時期的香囊種類非常的多,材質上也多種多樣。

明清時期的香囊,不管是朝廷官員還是普通百姓都可以隨身攜帶。四大名著《紅樓夢》中多次提到香囊的使用,明代的李時珍在他的《本草綱目》中有香囊治病的記載。

了解香囊文化的歷史變遷之后,我們再從出土的文物中來看看中國的傳統香囊文化。

從出土文物,看中國香囊文化

①清代金鏤花嵌松石翠片香囊

金鏤花嵌松石翠片香囊

清朝的香囊種類非常繁多,而金制的香囊多為鏤空狀,佩戴在腰間。金鏤花嵌松石翠片香囊就是鏤空設計的,上面有花瓣的裝飾,香囊的上下都有絲繩和紅色珊瑚珠子修飾。

由于明清以后,政府實行閉關政策,所以海外流入的香料沒有唐朝時期多,所以用于燃香的香薰逐漸退出了舞臺,取而代之的是這類隨身攜帶香料或花瓣的香囊。

②唐代葡萄花鳥紋銀香囊

唐代葡萄花鳥紋銀香囊

收藏在陜西歷史博物館的唐代葡萄花鳥紋銀香囊曾經在《國家寶藏》中展示過,它的外壁用銀所制,整理鏤空并被平均分割成了兩個半球,一側以鉤鏈相勾合側以活軸相套合,用于燃放固體香料。

它運用了播揲,鏨刻,鏤空,鎏金等制作方式,顯示出唐朝時期的不俗工藝水平。

它還應用了物理學上的支點懸掛法,以其直徑與邊緣相交的兩點為軸線,與內持平環用活軸銜接。

葡萄花鳥紋銀香囊上面的圖案是葡萄花,絲綢之路讓西域把葡萄帶到了中原,正因為如此,這個香囊也是絲綢之路與西域文化交流的結果。

從香囊的用途,看中國香囊文化

①情感表達

在古代,香囊除了是一種配飾,還是許多男女的定情信物。

古代女子會把自己的愛繡進香囊,送給喜歡的人以此來表明自己的愛慕和牽掛,香囊也就成為了一種男女之間傳達愛意最直接的方式。

香囊是每天都會隨身佩戴的,所以香囊也在某種意義上象征著戀人之間不間斷的思念和對永遠在一起的祝福和向往。

林黛玉

四大名著《紅樓夢》中林黛玉就曾經把繡好的香囊送給賈寶玉,后來誤以為她親手縫制的香囊被賈寶玉送給了別人,還大哭了一場。林黛玉身體不好,她卻用一針一線繡出了對賈寶玉的情誼,她把自己最深的愛都繡在了這個香囊上,寄托著她的含蓄又熾熱的情誼,成了傳達愛意的藝術品。

②美好祝福

香囊除了作為男女的定情信物之外,還被賦予了更美好的祝福。

香囊上各式各樣的圖案,代表了不同的寓意。民間的香囊圖案多以花卉和動物為主,來寄托情感和對美好的向往。比如香囊中的蓮花牡丹寓意女性而登梅的喜鵲隱喻男性,松鶴象征長壽而石榴象征多子。

除了圖案的隱喻,端午歷來有戴“香囊”的習俗,孩子們會戴上香囊,并在里面填充一些具有清香、驅蟲、避瘟的中草藥。

古代認為五月是毒月,五日更是惡日。所以明清兩代對端午節很重視,乾隆朝《穿戴檔》記載:“每年五月初一日起掛五毒香囊(包括蛇、蜈蚣、蝎子、壁虎和蟾蜍)”,佩戴它則是為了驅邪迎祥。

總結

香囊裝載著上千年的低調奢華,這小小的香囊即是男女間的定情信物,又是寓意祝福。

縱觀千年歷史的變遷,香囊文化也從簡單的攜帶隨身物品,發展成了一種具有中國特色的香囊文化。

香囊在現實生活中已經非常少見,市面上更多的是人工香料的香料包,現代人也缺失了過去古人對生活用香的享受。精致又極具傳統文化意義的香囊,在現代已經不多見了。這些充滿時代感的物件,正在慢慢的流失。

當我在博物館看到那些香囊的出土文物,感受到的是香囊在不同時期的藝術體現,可心中又會有一絲惆悵,似乎現在的我們正在離這些傳統的文化越來越遠。

每一個香囊的背后,都代表著中華傳統的民間藝術。

每一個香囊的背后,都代表著一個時代的歷史文化。

香包怎么做用針縫的

自制香包的縫合方法可以采用以下步驟:1.準備好小塊布料,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花色和材質。

2.折疊布料,然后縫合三條邊,留一條邊沒有縫合,作為放香料的口。

3.把香料放入口中,然后使用針和線或者縫紉機,將最后一條邊縫合好即可。

自制香包可以配合不同的香料,具有很好的驅蚊、祛除異味、抗菌等功能,同時也可以作為精美的禮品贈送給親朋好友。

香包介紹講解

香包(sachet),古代稱“香囊”,亦稱“佩帷”、“容臭”、“香袋兒”、“荷包”,慶陽俗稱“絀絀”或“?;睢?。它是用彩色絲線在彩綢上繡制出各種內涵古老神奇、博大精深的圖案紋飾,縫制成形狀各異、大小不等的小繡囊,內裝用多種濃烈芳香氣味的中草藥研制的細末,以作節令志慶、生活實用和觀賞品玩用。

而歷史演化到近代,香包則多半用于民間端午節的贈品,主要功能是求吉祈福,驅惡避邪的。

怎么做對人有好處的香包,用什么材料

材料介紹基本上包括布料、繡線、香末、棉花、紙、樹脂、裝飾用的配件等等?,F在就一樣一樣為大家介紹每項材料的作用。布料以前香包的制作,大都采用做衣服剩下來的零頭布,現在都采用比較好的布料,當然主要的選擇是在于布料的質感,對于體材合適的程度。線是各色的繡線,既可以拿來縫合,又可以繡成各式各樣的圖案。又有兩種,一種是絲線,一種是綿線。香末就比較復雜,因為配料不同,所研出來的香末味道自然就不同,配料包括艾草末、雄黃粉、檀香粉、香粉等等。棉花是用來做香包內部的填充物,因為棉花本身輕柔而且可以久存不壞。紙包括紙板和棉紙,前者用來繪圖打稿,后者根據前者描圖再剪成紙樣,有時也用來作襯底用。樹脂是用來做細部黏貼用的,比如說黏一只小豬的尾巴。裝飾用的配件材料,有金線、利安線、亮片、珠子等等。針法說明制作香包的工具,它包括了繡花針,剪刀,熨斗,和繡花圈。˙平針繡:所繡出來的形狀是條虛線,用來固定接合裝飾都可以。˙回針繡:繡出來的形狀是一條實線,比平針繡,繡得更牢也可以用來接合,裝飾用。˙直線繡:繡出來的形狀是一條單獨的直線。˙輪廓繡:功用是繡出圖樣的外緣。˙鎖鏈繡:所用的繡線比較粗,可以拿來繡成花瓣的形狀,可以做成裝飾用。˙人字繡:多半用做手帕的花邊。˙十字繡:和人字繡相同,所繡出來的交叉形花紋可作裝飾用。同樣的也可以做花邊用。˙扣眼銹:多半用在香包的固定接合縫邊。˙結粒繡:繡出來的圖樣是一個小黑點,多半繡成眼睛或是繡成花朵的心等等。˙飛行繡:繡出來的形狀像英文字母的V字,多半用在人物的嘴形。˙扇形繡:和飛行繡不同的是多出中間的一條線,多半繡成小草或是樹枝的形狀。˙貼布繡:通常是用在把一幅已繡好的花樣,附貼在另一塊較大的布上時,在邊緣上做固定用。知道各種基本針法各它的功用之后,我們不難了解到香包本中國傳統手藝,刺繡這項女紅的產物,現在我們就可以先試著繡一幅圖案。制作過程對針法、材料、工具都有一番了解之后,現在就可以開始制作香包了。首先示范基本型的香包制作?;拘偷南惆谱飨冗x擇適當的布料,剪裁為基本型,然后根據剪好的布料撰擇適合的繡線。將剪好的長方形布料對折面向里,縫合布邊以后,再翻面縫邊繡合,以平針縫合開口處,縫一圈以后,把線頭抽緊,留一小口倒入香末要適量,再塞入棉絮,塞好以后把收口抽緊,再縫邊成形,把做好的流蘇縫合在香包底端,再用膠把剪好的葉子和絲帶黏在香包的頂端,一個雞心型的基本型香包就完成了。實物造形的香包先是設計圖形,然后是描圖剪紙襯,裱在布的背面。把布剪下來在上面刺繡圖樣,然后把正反兩塊已繡好的布形相互背對開始縫合??p合時要注意空隙不可太大,縫一半就可塞入香料和棉花。接著做裝飾用的絲帶,先接合固定在底端。然后把珠子穿上去,再打一個中國結和接上流蘇,一個象征著幸福的香包就做好了。纏繞型香包的做法另外還有一種纏繞型香包的做法,先用剪刀剪出兩塊正方形的紙樣,再貼上銀紙做底色,把兩塊正方形的銀卡紙背膠黏合成八角形,先在線頭上沾膠,固定線頭在卡紙里,然后開始纏繞,在八角形的每一個棱角上都對繞上線頭,然后換繞黃色的線,一個外緣八角形,內呈八卦形的纏繞型的香包就做好了。中國娃娃香包的制作用一小塊絲襪把棉花塞進去,成圓球形,把它捏緊,再用黑線把它繞緊,在它的頂部用簽字筆把要做頭發的位置用虛線點出來,然后用黑線在打好圓圈的對角在線對角穿縫再預留頭發的長度,把它剪斷再重復直到夠了為止。把頭發繞緊再用針線把它固定,或是綁上一個紅色的蝴蝶結。接著是做眼睛,用飛行繡做嘴巴,再選用一塊長方形的布料做身體,開始縫邊。用剪刀剪一個開口,把做好的頭部縫上去,要注意線頭不要露出來。再倒入香料,塞入棉花要塞緊??梢杂霉瘁槹阉膫€角的空隙用棉花填緊。再把它縫合,接著再剪一塊布當肚兜,可以在布上貼亮片,或是繡上自己喜歡的圖案。然后在背面涂膠黏合,或是用縫的也可以。如果沒有棉花和香末,可以用干燥花末及人工香精來代替。預防甲流的中藥香囊組成:藿香、艾葉、肉桂、山萘等各等量。功效:芳香化濁辟穢,清熱利濕解毒。制法:將處方中各味藥潔凈處理,去除雜質,烘箱60度下干燥后,在潔凈區內將藥材混合粉碎至100目以上,有條件者粉碎至1000目(采用微粉粉碎法),將粉碎的藥粉包裝成4克/袋,再制成香囊袋劑。用法:每人1個(3.5克/個),每天掛前胸佩帶,晚上睡覺時放置枕邊。防蚊蟲丁香、薄荷、薰衣草、七里香傳統香包慣用的白芷、川芎、芩草、甘松等中藥,可添加山萘、熏草、澤蘭、艾葉,磨研、提煉成粉狀,縫制成香包驅蚊蟲的功效:藿香、薄荷、紫蘇、菖蒲、香茅、八角茴香、陳皮、柳丁皮、肉桂、丁香等。在民間,用艾草燃燒驅蚊是很常用的,艾草燒后其實還是蠻香的,還有一定的安神、暖人腸胃的作用,睡覺也一定很香甜?!卑荩汉袚]發性芳香油,奇特的芳香不僅能驅蚊蠅、蟲蟻,還有理氣血,暖子宮、祛寒濕的功效澤蘭:入肝、脾兩經,活血祛瘀,通經利水,更是婦科良藥兒童防感冒丁香、冰片各3克,高良姜2克,桂枝、佩蘭各5克山奈、丁香、雄黃各3克,冰片、薄荷腦各2.5克,砂仁、蔻仁各5克以上可任選一方,藥料研細末并過篩,裝入小布袋,每袋10~15克,給孩子佩掛在脖子上,或用別針固定于衣襟,香袋距離鼻孔越近則效果越佳,布袋中藥末每10天更換一次,以保持藥效。解春困冰片、樟腦各3克,良姜15克,桂皮30克;川芎、白芷各10克,蒼術20克,冰片3克;山柰、雄黃各10克,樟腦3克,丁香50克。任選一種配方,將藥物粉碎成細面,取藥面3—5克,用布縫制成小袋佩掛頸上,15天換一次即可。做香袋多用的是白芷、丁香、蒼術、佩蘭、艾葉、冰片、藿香、樟腦、陳皮、薄荷等中草藥,其中蒼術能祛風散寒、開竅;白芷可祛風解表、化濕通竅;丁香能芳香理氣、溫中降逆。預防手足口的佩戴中藥香囊:藿香、艾葉、肉桂、山萘等量,在藥房里磨碎,包成4克/袋,裝袋,半月-1月換一包;用法:每天佩戴,晚上睡覺放枕邊提高抵抗力,增強呼吸道能力的:丁香,荊芥穗,紫蘇,蒼術,肉桂,辛夷,細辛,白寇仁各2克,川芎聞鼻散功用:預防感冒藥物:川芎、白芷,荊芥,薄荷,羌活,霍香,防風各9克,細辛,辛夷花,冰片各3克,雄黃1.5克。用法:上花共研細末,從早起每3小時聞一次直至睡前,或作成布包聞吸,共用1至3天

香包是干什么用的

香包又叫香袋、香囊,荷包,是用彩色的碎布和五色絲線縫制而成。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為陽極之日又叫中天節,有制造各式各樣避邪物的風俗。于是人們便在香包內裝滿各種香料,如艾草、雄黃和檀香粉末。掛在小孩的脖子上或用錢系在小孩的手臂上,使他長命百歲。

古代的香囊用的是什么原料配方

香囊是中國古代香文化的傳承,因囊中盛放香料而得名。香囊的由來歷史悠久,早在周朝已有佩戴香囊的習俗,屈原《離騷》有寫道“扈江籬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其中江籬、芷、秋蘭皆為香草。那時候的香囊都是純天然的材料。

香囊的起源相傳說是以前人們在野外住宿,為防止毒蛇叮咬,把中草藥用樹葉包起來放在身旁,起驅蟲的作用。后來改用布和絲綢,慢慢成為一種裝飾物、吉祥物。再后來,隨著技術的提升,出現了金銀玉為材質的香囊。

但是也有說起源于古人的衣服上沒有口袋,為了方便攜帶一些如印章、手巾、錢幣、珠寶等零星物,便巧用小布兜來貯放,外出時將其佩戴于腰間,故稱之為“佩囊”。后來古人為了提神容臭,便在佩囊中放入香料,香囊由此而來,又名香包、荷包等。

不管香囊何時產生,因何產生,香囊的使用歷史是源遠流長的。而且不同時期,香囊的稱呼其實也是不同的。

春秋時期,香囊稱作“衿纓”,意思是在腰間系上香囊,用彩色絲線繡制出各種圖案紋飾。

戰國時期,香囊稱作“幃”,意為承把一份份深深愛意都裝進佩幃里戴在身上。

漢代時期,香囊稱作“容臭”,而在這里又引申為香料,被經常掛在腰間或放床側等位置。

唐宋元明清,香囊的制作技法越來越精湛,各類不同材質的香囊相繼出現,香囊也成為了當時佩戴和饋贈的佳品。

香囊是驅邪防病的安養之道

最初,古人佩戴香囊的目的是“辟穢防病”,當時醫家們認為“香”能散疫氣。春秋戰國時期就有佩帶芳香性植物以防穢避邪的記載,《山海經·西山經》載:“熏草,佩之可以已癘。”從《荀子》和《楚辭》的記載考察,本療法已成為民間的一種傳統習俗,不僅有較好的治療作用,而且所用的蘭花、熏草等也是當時流行的飾品和芳香劑。

秦漢時期帝王身旁常置芳香的香藥,《史記·禮書》載帝王身“側載臭苣,所以養鼻也”,茞(chén)為一種香草,臭意為香。

漢代《中藏經》已有較多的治療經驗總結,如用絳囊盛安息香末防治傳尸、肺痿、時氣、瘴瘧等。馬王堆漢墓和羅布泊樓蘭遺址都出土過漢代香囊,馬王堆出土的香囊中均裝有“辟穢防病”的香藥,一個裝有茅香根莖,一個裝花椒,兩個裝有茅香和辛夷。

明清時期,李時珍《本草綱目》中載有用麝香做成香佩,以治療惡夢紛紜之癥。據吳尚先的《理瀹駢文》記載,一些藥堂已制作專門香佩出售,供人防治疾病。

據悉,香囊中這些中草藥一般多含有揮發油類物質,具有消炎、抗菌、抗過敏及提高機體免疫能力和降血脂、改善血液循環等作用,多具有芳香辟穢、開竅醒神、祛邪解毒、清熱消腫、安神定志、醒脾開胃等功效。

香囊是芳香身體的配飾

在古代佩帶盛有香草的香囊并不是女性的專利,男子中也一樣普遍。這是因為,香囊并不僅僅具有“辟穢防病”的作用。在漢代,隨著各種香料隨著張騫初始西域,而流通進來,香囊也發揮了類似于今天香水的作用。

到了南北朝時期,就發展為香袋,到了唐代,出現了裝有香料的香球。香囊材質中比較特別的就是香球了。到了唐代,技藝大有提升,就出現了金、銀兩種貴金屬材質的香囊,以花卉和動物紋鏤空圖案為主的空心金屬球,中間放上香球,可以隨身佩戴。

1987年,陜西扶風法門寺地宮出土了一枚“鎏金雙蜂團花紋鏤空銀香囊”。這個香囊是迄今全國發現最大、最精美的一枚。它運用了陀螺儀原理,中間的焚香盂用于放置香料,使用時里面的焚香盂始終會保持在水平狀態,不會將香灰或火星濺出。而它的工作原理西方近代才開始運用于航空、航海領域,我國卻在一千多年前就已應用,其工藝和科技水平可見一斑。

到了元明清的時候,香囊的形狀也越來越多樣,有圓形的、方形的、橢圓形的、葫蘆形的,石榴形的等等。而且材質種類也越來越多,有玉鏤雕、金累絲、銀累絲、點翠鑲嵌和絲繡的。尤其是在清代,玉制的香囊尤為精美。所以我們在很多電視劇里也可以看到,清代的官家子弟都有佩戴。用玉鏤雕的香囊,以和田玉山料為材,玉質細膩溫潤,雕工精細,工藝高超,造型還很美觀。放置香料,怡神養性,佩之胸前,古樸典雅。

香囊是代表愛情的信物

香囊的風情還表現在男女情事上。古時有說,女子佩香囊意謂已有歸屬,這也是中國不少民族用贈香囊來表示愛慕之情的緣故。也有說,古時有未嫁女兒的人家要臨街修閣樓,四面開窗,選婿時女子上閣樓,拋香包給相中之人以作定情之物。所以,香囊在古時還有傳情達意的作用,是一種定情信物。

先秦時,年輕晚輩見父母長輩,要佩戴編織香囊以示敬意,據《禮記·內則》記載:“子事父母,左右佩用;……衿纓,以適父母舅姑?!?/p>

魏晉時期繁欽《定情詩》即詠:“何以致叩叩,香囊系肘后?!碧扑我院?,風氣大開,熏香佩袋,更為流行,秦觀《滿庭芳》曾詠:“香囊暗解,羅帶輕分?!备小拔页鰱|門游,邂逅承清塵,我既媚君姿,君亦悅我顏。何以致叩叩,香囊系肘后……”這樣美好的詞句流傳至今。明清以后,男女佩香囊則極為普遍。小說《紅樓夢》中林妹妹曾給寶玉做過香囊,一針一線凝結著情意,綿綿情思,含蓄又優美??梢?,香囊一經出現,便成為戀人們凝結情思。香囊作為一種情愛的象征物,在我國具有悠久的傳統。

相關文章
兒童視頻
推薦文章

關于搖籃網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搖籃網〗 版權所有 備案號:滇ICP備2022004586號-57

聲明: 本站文章均來自互聯網,不代表本站觀點 如有異議 請與本站聯系 本站為非贏利性網站 不接受任何贊助和廣告 侵權刪除 478923@qq.com

sitemap.xml

就要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五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