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時間:2025-03-11 17:34:20來源:本站整理點擊:
2020年5月,央視曝光湖南郴州“大頭娃娃”事件,涉事產品“倍氨敏深度水解蛋白&無乳糖配方粉”實為普通固體飲料,卻以“特殊醫學用途配方奶粉”名義銷售。長期食用該產品的嬰幼兒出現發育遲緩、顱骨畸形等癥狀。調查顯示,母嬰店通過虛假宣傳誤導家長,將每罐售價超300元的飲料包裝成高端奶粉兜售。
此事件暴露了行業兩大漏洞:
同年央視“3·15”調查抽檢多款進口奶粉,發現部分產品存在成分與標簽不符、潛在健康風險等問題(見表1):
品牌 | 問題描述 | 風險影響 |
---|---|---|
寶怡樂(Novalac) | PRE段奶粉檢測出芳香烴礦物油殘留 | 長期攝入或致癌 |
雀巢(BEBA系列) | 1段奶粉含超標香蘭素 | 干擾嬰幼兒味覺發育 |
諾優能(Nutrilon) | 蛋白質含量低于中國標準 | 影響嬰兒營養攝入 |
達能佳麗雅 | 無乳糖配方3段維生素D含量不足 | 導致骨骼發育不良 |
檢測顯示,42%的抽檢產品存在礦物質、維生素含量不符合中國標準,主因是各國嬰幼兒營養標準差異。例如,某歐洲品牌鐵含量超中國限值80%,可能引發嬰兒消化出血。
事件曝光后,政府與行業迅速行動:
2020年事件推動了中國奶粉行業的“透明化”進程:
然而,新興問題如“代工貼牌”“網紅小眾品牌”質量參差,仍是監管難點。行業專家呼吁建立全球統一的嬰幼兒食品標準體系,從源頭保障安全。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搖籃網〗 版權所有 備案號:滇ICP備2022004586號-57
聲明: 本站文章均來自互聯網,不代表本站觀點 如有異議 請與本站聯系 本站為非贏利性網站 不接受任何贊助和廣告 侵權刪除 4789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