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長期對我國孕婦營養狀況的研究,現今孕婦普遍面臨營養過剩的問題,這不僅對孕婦自身和胎兒的健康構成威脅,還可能導致產后恢復困難。我們面臨的問題是,應該如何正確補充營養素以滿足孕期需求。
妊娠是一個復雜的生理過程,孕婦在這一期間需要進行一系列的生理調整,以適應胎兒的生長和自身的變化。何志謙教授建議孕婦應遵循均衡飲食的原則。人類食物種類繁多,各種食物所含的營養成分不盡相同。除母乳外,沒有任何一種天然食物能提供人體所需的所有營養素。要保障營養均衡,孕婦必須遵循《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中的飲食指南。
這些指南包括:食物多樣、以谷類為主;多吃蔬菜、水果和薯類;常吃奶類、豆類或其制品;適量攝入魚、禽、蛋、瘦肉,少吃肥肉和葷油;保持食量與體力活動的平衡,保持適宜體重;飲食宜清淡少鹽;食物要清潔衛生,不變質。只有多種食物組合,才能滿足人體的各種營養需求,達到合理營養、促進健康的目的。
關于補充營養素,何志謙教授指出懷孕可分為三個階段:孕早期、孕中期和孕晚期。每個階段對營養的需求不同。以上述的七條飲食指南主要適用于孕早期。
在孕早期,即受孕前及懷孕的頭三個月,孕婦應在營養師的指導下根據個人情況制定有針對性的營養食譜。一些身體原本不好的婦女,在合理的營養攝入后,甚至會在妊娠后變得更加健康。
懷孕頭三個月是胚胎初步發育的階段,此時孕婦體重增長較慢,所需營養與非孕期相似。由于內分泌和精神因素的影響,很多孕婦會出現惡心、嘔吐、厭食、偏食等癥狀。雖然孕婦擔心營養不良會影響胎兒的發育,但過度進食并不利于健康。在這個階段,胚胎所需要的營養比較有限,因此孕婦應順其自然,避免攝入過多油膩和辛辣食物。孕婦應注意適量補充多種維生素B1、B6、B12以及葉酸,以防缺乏導致的不良后果。
下一頁是關于孕期中后期的營養需求和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