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時間:2024-01-02 17:24:21來源:本站整理點擊:
《烏蘇里船歌》是一首以東北赫哲族民歌為素材創作的歌曲,為ABA的曲式結構,帶有顫音的長音和迂回起伏的瑟音的引子前奏,尾聲是引子的再現,全曲充滿鮮明的地方色彩和嶄新的時代氣息。
《烏蘇里船歌》是由郭頌、胡小石作詞,郭頌、汪云才作曲,郭頌演唱的歌曲,該曲根據赫哲族民間曲調改編,于1962年創作完成。1980年,該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選為國際音樂教材(亞太地區)。
1989年,郭頌憑借演唱該曲獲得首屆金唱片獎。
中文名
烏蘇里船歌
歌曲原唱
郭頌
填詞
郭頌
胡小石
譜曲
汪云才
郭頌
音樂風格
民歌
流行
創作背景
1962年,為了參加第二屆“哈爾濱之夏”,作詞家胡小石在郭頌的囑托下,到黑龍江省赫哲族居住區采風,在與赫哲人共同生活的日子里,他獲得了創作靈感,與此前就在赫哲族居住區采風的作曲家汪云才以及歌唱家郭頌一拍即合,磨了兩三個月,創作出了這首《烏蘇里船歌》。該曲主曲調是郭頌等人在赫哲族民間曲調《想情郎》、《狩獵的哥哥回來了》的基礎上,進行藝術再創作,改編完成的作品。
歌曲歌詞
郭頌老師演唱《烏蘇里船歌》
啊朗赫呢哪啊朗赫呢哪(回聲)
啊朗赫赫呢哪赫雷赫赫呢哪
啊朗赫呢哪赫雷給根
烏蘇里江來長又長
藍藍的江水起波浪
赫哲人撒開千張網
船兒滿江魚滿艙
啊朗赫拉赫呢哪雷呀赫啦哪呢赫呢哪
白云飄過大頂子山
金色的陽光照船帆
緊搖槳來掌穩舵
雙手贏得豐收年
赫哲族圖騰
啊朗赫拉赫呢哪雷呀赫啦哪呢赫呢哪
白樺林里人兒笑
笑開了滿山紅杜鵑
赫哲人走上幸福路
人民的江山萬萬年
啊朗赫呢哪啊朗赫呢哪(回聲)
啊朗赫赫呢哪赫雷赫赫呢哪
啊朗赫赫呢哪赫雷給根
歌曲鑒賞
《烏蘇里船歌》經過華麗流暢、新穎別致,在原有民歌的基礎上對樂句的落音做了調整,使樂句之間的對比更為明顯。赫哲族民歌所具有的樂句重復、節奏重復、五聲音階、音域平穩、簡樸明快等特點,在《烏蘇里船歌》中都得到了很好的體現,聽來有“歌在船頭、唱在浪中”的韻味。
《烏蘇里船歌》包括序唱、主體和尾聲等三個部分。序唱是根據伊瑪堪改編的散板性引子,只用虛詞;第二部分是歌曲主體部分,也是唱曲中心部分和主要唱詞部分,是根據赫哲族民歌改編的行板,它包括了三段歌詞:第三部分是用伊瑪堪改編的散板性的尾聲,仍只用虛詞,與第一段相呼應。第一段序唱與第三段尾聲篇幅短小,且只用虛詞,故整首歌中最重要的是中間的主體部分。
《烏蘇里船歌》是黑龍江省民間的一首民歌,在赫哲族傳統民歌曲調基礎上改編創作的歌曲,反映赫哲族人過上幸福生活,歡快,甜美,心情格外開朗的革命歌曲。20世紀60年代,郭頌老師以其高亢悠揚的旋律唱響了神州大地,奠定了郭頌作為民歌演唱家的地位。
《烏蘇里船歌》是一首反映新中國解放后,赫哲族等少數民族在黨的領導下過上幸福生活的歌曲,同時又是一幅反映勤勞勇敢的赫哲族人歡歌笑語漁獵生活的“清明上河圖”。
1962年,22歲的胡小石一路輾轉,跑遍了赫哲族當時的3個聚居地。在黑龍江省饒河縣,胡小石和赫哲族漁民同吃同住同勞動,一起住在“網灘”的窩棚里,一起到江里捕魚。正是這樣扎實的生活經歷讓胡小石找到了歌詞創作的靈感,找到了最打動人心的素材。扎根基層、深入體驗,真情實感的自然流露和細心打磨成就了《烏蘇里船歌》的高品質,使它能夠在歲月長河的淘洗中依然熠熠生輝。
烏蘇里船歌是民族五聲調式宮調式。
《烏蘇里船歌》是根據赫哲族民間的曲調改編的吧,其實是烏蘇里江上漁民的生活寫照,像《北京的金山上》等類型的屬于歌頌毛主席及社會主義新生活的紅色經典曲目。
學聲樂時最喜歡唱這首歌了~。
等待更完整的答案,和主人一起學習。:)
烏蘇里船歌,唱的是赫哲族人的打漁生活,烏蘇里江來長又長,蘭蘭的江上起波浪,赫哲人撒開千張網,船兒滿江魚滿倉。這優美的歌聲,在男高音歌唱家郭頌的美妙歌喉演唱下,悠揚,抒情,舒展,快樂,給人無比的精神享受,尤其是最后的長調,像是漁船漸漸遠去,我們望著船的影子,不舍離去。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搖籃網〗 版權所有 備案號:滇ICP備2022004586號-57
聲明: 本站文章均來自互聯網,不代表本站觀點 如有異議 請與本站聯系 本站為非贏利性網站 不接受任何贊助和廣告 侵權刪除 4789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