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認知教案,關于恐龍的社會認知教案

admin時間:2024-01-02 22:57:41來源:本站整理點擊:

幼兒園認識數字教案

制作一些可愛的時間表寶寶教具,然后再編個簡易的時間表歌。有助于幼兒記憶。

認知發展的路徑的教學設計方法

體現認知發展的途徑的教學方法:

1、注重學情,關注班級學生差異,貫穿知識前后,形成系統。

2.對文本解讀體現學生認知發展,課堂讓學生充分討論交流思考,給學生思維空間,培養學生不懂就問的習慣。

3.注重課堂預設與生成的運用,活用文本,讓學生悟道理學知識技能。

尋教幼兒認識10、15分鐘的教案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游戲、動手操作來學習10的數字認讀。

2、發展幼兒的觀察力和靈敏的思維能力。

活動準備

1、教學課件

2、1-10的數字和草莓卡片

活動過程

一、復習數字1-91

1、老師出示數字,引導幼兒說出圖上的數字,并且說出與數字對應的象形,如:1像鉛筆、2像小鴨。加深幼兒對數字的認識。

2、老師出示數字磁性教具1-9,讓幼兒猜猜哪個數字寶寶不見了。

二、觀看多媒體學習數字101、幼兒認真觀看,老師提問并出示數字10。

(認讀、10是由一個1和一個0組成的,1在前,0在后)2、美麗的花兒引來了許多的蝴蝶,大家來數數飛來了幾只蝴蝶呢?(老師出示10只蝴蝶)

3、交給幼兒正確的數數方法。

4、說說生活中用數字10來表示的物體。

老師小結:10可以表示所有數量是10的東西。

5、幼兒操作

三、果園里的水果成熟了,大家快來運水果吧。

師:果園里的水果都熟透了,你們看老師給你們開來什么運水果?(火車)對,是火車,再看看老師帶來的火車廂上有什么?(數字)

1、請幼兒一起復習火車廂上的數字1-10。

2、每個幼兒都有一張草莓水果卡片,請幼兒數一數自己的卡片里有幾個草莓,再將水果卡片放入教師規定的數字車廂里,(教案出自:屈老師教案網)如教師說把草莓裝入6號車廂里,持有草莓6個的幼兒便將草莓卡片放入6號車廂內。直到幼兒將水果卡片全部放入車廂。

3、教師說出車廂號,幼兒說出車廂里裝的是幾個草莓。反復練習,加深幼兒對數字的認識。

關于恐龍的社會認知教案

您好,教學目標:

1.了解恐龍的生態和行為。

2.探討恐龍的社會認知和行為。

3.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和自然觀察能力。

教學重點:

1.恐龍的社會認知和行為。

2.學生的自然觀察能力。

教學難點:

1.如何從恐龍的化石和其他證據中推斷其社會行為。

2.如何引導學生運用科學方法進行觀察和推理。

教學方法:

1.講授和討論。

2.觀察和實驗。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通過圖片或視頻展示不同種類的恐龍,讓學生了解恐龍的多樣性,并激發學生對恐龍的興趣。

2.引導學生探討恐龍是如何生活的,詢問學生對恐龍的了解和想法。

二、講授和討論

1.講解恐龍的社會認知和行為,如恐龍的群居和群體行為、領地爭奪、交配和繁殖等。

2.通過恐龍的化石和其他證據,讓學生了解如何推斷恐龍的社會行為。

3.討論恐龍的社會行為對它們的生存和演化的影響。

三、觀察和實驗

1.給學生提供恐龍化石、骨骼和其他證據,讓學生通過觀察和比較不同種類的恐龍,了解它們的外貌和生態特征。

2.引導學生設計實驗,觀察恐龍模型的交互行為和群體行為,從而了解恐龍的社會行為。

四、總結和評價

1.總結恐龍的社會認知和行為,讓學生回顧自己的學習和發現。

2.評價學生對恐龍的社會認知和行為的理解和應用能力。

教學資源:

1.恐龍化石和骨骼模型。

2.視頻和圖片素材。

3.實驗工具和材料。

幼兒園學前班數學認識圖形怎么寫教案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區分圓形、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并能按標記進行分類。

2、通過情景游戲等活動,讓幼兒初步感知圖形之間的轉換關系,并能想辦法解決問題。

3、培養幼兒思維的靈活性,發展幼兒動手能力,激發幼兒學習數學的欲望。

活動準備:

1、學會了各種圖形的特征。

2、自制的\"小路\",上面鏤刻大小不同的圖形\"土坑\",將鏤刻下來的圖形作成鋪路的\"石頭\"。小籃同幼兒人數。

3、圓形、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的圖形標記,音樂。

活動過程:

一、情景導入\"撿石頭\",激發幼兒活動興趣。

1、\"小朋友,今天的天氣真好,我們一起去郊外撿石頭!\"(隨音樂進入活動室)2、教師提出操作要求:\"快看!有那么多五彩繽紛的小石頭,大家可以挑自己喜歡的撿。\"3、引導幼兒觀察、操作,鼓勵幼兒邊操作邊交流。

4、請小朋友大膽介紹自己喜歡的石頭(顏色、形狀)。

5、游戲:按標記舉\"石頭\"。

二、鋪石頭:

1、\"大家撿了那么多漂亮的石頭,我們用它來鋪一條石子路,好嗎?\"2、幼兒自由操作:把撿到的\"石頭\"一一對應地嵌入相應形狀的\"坑\"里。

3、出現問題:\"小石頭沒有了,但是還有坑沒有鋪好,該怎么辦?\"4、幼兒再次操作。

5、發現問題:\"老師發現這里有塊石頭很特別,是用兩種顏色的石頭拼起來的。\"請個別幼兒介紹他的方法。

6、引導幼兒想辦法互相合作,用撿來的\"石頭\"鋪平\"地上\"的\"坑\"。

7、教師小結:用幾個不同形狀的圖形能拼出一個新的圖形來。

三、踩石頭:

1、\"路鋪平了,我們來玩踩石頭的游戲!\"教師介紹玩法:\"音樂一響,小朋友就一邊念兒歌一邊動起來,音樂一停就立即踩到\"石頭\"上,并說說踩的是什么形狀、顏色的\"石頭\"。

2、游戲重復2~3次。

3、讓幼兒找找在幼兒園里有沒有這樣的圖形,結束活動。

活動延伸:

1、幼兒操作材料放入活動室計算角,讓幼兒在自由活動中繼續操作。

2、讓幼兒回家找一找、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東西的形狀是圓形、三角形、長方形及正方形,回園告訴老師,并列出圖表。

認識溫度計幼兒教案

溫度計是可以準確的判斷和測量溫度的工具,分為指針溫度計和數字溫度計,當小朋友生病的時候,媽媽總是拿著溫度計來測量我們的溫度,溫度計不僅可以知道外面的天氣如何冷熱,還可以用來測量體溫,看我們是否有沒有生病或者是發燒,

幼兒園認識數字11至20教案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認識11~20各數,能正確數出數量在11~20之間的物體的個數,知道這些數是由1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掌握20以內數的順序和大小。

(二)過程與方法

借助實物、小棒、直尺等直觀素材,充分經歷數數的過程,認識數的組成、數序并感受數的大小關系。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在活動中體會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系,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二、目標分析

本課教學目標是學生在認識了1~1011~20各數,基本建立了數數的方法,并在生活中接觸過比10大的數的基礎上,通過觀察、動手操作等活動進一步認識各數的讀法及組成。

三、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認識11~20各數,能準確數數、讀數,掌握20以內數的順序并能比較數的大小。教學難點是理解11~20各數是由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

教學難點:11~20各數的組成,由以“一”為計數單位,到以“十”和“一”為計數單位的連用,是學生認知上的飛躍,也是學生認知的難點。

四、教學準備

課件、集星卡、小棒等。

五、教學過程

(一)借助生活,引出新知

1.學生數出自己開學以來獲得“學習星”的數量。

2.指名匯報,教師利用板書簡單記錄學生匯報的數(8,17,11,20……)。

3.揭示課題。生活中經常會遇到比10大的數,今天就來認識這樣的數。

【設計意圖】從學生實際生活入手,利用已有的數數經驗引出課題,讓學生真切感到數學與實際生活聯系密切。

相關文章
兒童視頻
推薦文章

關于搖籃網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搖籃網〗 版權所有 備案號:滇ICP備2022004586號-57

聲明: 本站文章均來自互聯網,不代表本站觀點 如有異議 請與本站聯系 本站為非贏利性網站 不接受任何贊助和廣告 侵權刪除 478923@qq.com

sitemap.xml

就要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五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