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時間:2024-01-03 10:31:22來源:本站整理點擊:
黃岡地方盛產竹子,大的粗如椽子。竹匠剖開它,削去竹節,用來代替陶瓦。家家房屋都是這樣,因為竹瓦價格便宜而且又省工。
子城的西北角上,矮墻毀壞,長著茂密的野草,一片荒穢,我于是就地建造小竹樓兩間,與月波樓相接連。登上竹樓,遠眺可以盡覽山色,平視可以將江灘、碧波盡收眼底。那清幽靜謐、遼闊綿遠的景象,實在無法一一描述出來。夏天宜有急雨,人在樓中如聽到瀑布聲;冬天遇到大雪飄零也很相宜,好像碎瓊亂玉的敲擊聲;這里適宜彈琴,琴聲清虛和暢;這里適宜吟詩,詩的韻味清雅絕妙;這里適宜下棋,棋子聲丁丁動聽,這里適宜投壺,箭聲錚錚悅耳。這些都是竹樓所促成的。
公務辦完后的空閑時間,披著鶴氅,戴著華陽巾,手執一卷《周易》,焚香默坐于樓中,能排除世俗雜念。這里江山形勝之外,只見輕風揚帆,沙上禽鳥,云煙竹樹一片而已。等到酒醒之后,茶爐的煙火已經熄滅,送走落日,迎來皓月,這也是謫居生活中的一大樂事。
那齊云、落星兩樓,高是算高的了;井干、麗譙兩樓,華麗也算是非常華麗了,可惜只是用來蓄養妓女,安頓歌兒舞女,那就不是風雅之士的所作所為了,我是不贊成的。
我聽竹匠說:“竹制的瓦只能用十年,如果鋪兩層,能用二十年?!卑?,我在至道元年,由翰林學士被貶到滁州,至道二年調到揚州,至道三年重返中書省,咸平元年除夕又接到貶往齊安的調令,今年閏三月來到齊安郡。四年當中,奔波不息,不知道明年又在何處,我難道還怕竹樓容易敗壞嗎?希望接任我的人與我志趣相同,繼我愛樓之意而常常修繕它,那么這座竹樓就不會朽爛了。
咸平二年八月十五日撰記。
《記承天寺夜游》是北宋文學家蘇軾謫居黃州時的一篇散文,《黃岡竹樓記》是北宋文學家王禹偁被貶黃州期間的一篇散文。兩者都是借謫居之樂,抒寫身遭貶謫的不滿之情。這種宦途失意、寄情山水的情懷,在封建時代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托物言志;《陋室銘》中借寫陋室表達了作者不慕名利、安貧樂道的情操;《黃州新建小竹樓記》借竹樓表達了作者遭貶之后恬淡自適的生活態度及居陋自持的高潔志趣。
黃岡之地多竹,大者如椽。竹工破之,刳去其節,用代陶瓦。比屋皆然,以其價廉而工省也。
子城西北隅,雉堞圮毀,蓁莽荒穢,因作小樓二間,與月波樓通。遠吞山光,平挹江瀨,幽闃遼夐,不可具狀。夏宜急雨,有瀑布聲;冬宜密雪,有碎玉聲。宜鼓琴,琴調虛暢;宜詠詩,詩韻清絕;宜圍棋,子聲丁丁然;宜投壺,矢聲錚錚然;皆竹樓之所助也。
公退之暇,被鶴氅衣,戴華陽巾,手執《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慮。江山之外,...
竹樓不朽,賢士的精神不朽。
下面是《黃岡新建小竹樓記》的賞析(作者的態度在里面)王禹偁稟性剛直,不畏權勢,因此多次得罪權要,一生屢遭貶謫。公元997年,即位不久的宋真宗將第一次遭貶的王禹傅召回京師,但是,王禹僻依舊直言政事,與宰相張齊賢、李沆產生了矛盾,而不容于朝。公元998年大年三十,王禹僻拜受了貶任黃州的詔令。999年暮春時節,他離開了開封,前往黃州。《黃州新建小竹樓記》就是寫在這第二次貶官期間。這年中秋佳節,身在黃州的王禹偁,于竹樓賞月撫昔之際,禁不住有感而發,奮筆寫下了這篇文章,文中極力渲染謫居之樂,把省工廉價的竹樓描繪得幽趣盎然,含蓄地表現出一種憤懣不平的心情,表達了他遭貶之后恬淡自適的生活態度和居陋自持的情操志趣。黃岡,也即黃州,唐宋時期,是不得意的官員恰當的外放之地,特別是北宋時期,左遷此地的有不少名士。如蘇軾等。黃州雖然是受排擠官員任職的窮鄉僻壤,但北依大別山,南臨長江,巴水、舉水、浠水從其東西入江,湖泊眾多。黃州具有燦爛的歷史文化和豐富的人文、自然資源,如作者所說的月波樓、蘇東坡后來游覽過的赤壁等,向有"古名勝地、人文藪澤"之稱。因此值得所記所感的風物應該很多,然而王禹偁卻無視大江勝景,不發思古豪情,卻從眼前黃岡遍地都有的普普通通竹樓著筆,應有特殊的寓意。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竹子深受大眾,特別是文人的喜愛,成為喻理明志的寄托。文章一開始就從黃岡多竹、竹之可用、破竹建屋入手,為什么要把小竹樓造在這里,作者只說了兩點,即這是塊荒地,并且與月波樓相通,但從后文看,實際上還有兩個更重要的因素:其一是居高臨下,視野廣闊,足以閱盡黃州的山光水色。其二是客觀環境的破殘和荒涼,恰恰適應了作者惆悵和落寞的思想感情,這兩點作者沒有明說,但細讀后文,就能體會出來。關于風光,作者用"遠吞山光,平挹江瀨。幽闃遼復,不可具狀"作了集中概括,特別地強調了清幽寂靜和遼闊廣遠的意境。大凡處于逆境且身臨荒僻所在的人,見到特別符合心境的景象,思緒是復雜而紛亂的,如果把千姿百態的景物舜口千頭萬緒的思想逐一加以描寫,就不免流于平庸瑣碎。相反,乍露猶藏,卻往往可以收到意在言外的效果。所以作者緊接著就用"不可具狀"一語打住。接下來,作者描寫在竹樓之中一年四季的生活情趣。夏天聽雨,冬天聆雪,于尋常處感受竹樓的美妙,仿佛完全與自然融為一體。正因為竹樓帶來的悠閑自在,作者才有了彈琴、下棋、吟詩、宴歡的各種樂趣。值得注意的是,這一段作者描寫的主要是各種聲音,不僅有力地烘托了小竹樓的獨有的風景和情致,而且反襯了前面總說的"幽闃遼復"的感受。不管是轟鳴的雨聲,還是雪花飄落的細音,都襯托出小竹樓的清幽寂靜和天地廣遠。作者為什么要追求這種清幽寂靜的境界呢?這是因為,他對坎坷曲折的仕途感到疲倦,對污濁喧鬧的官場感到無奈,試圖在曠遠寂靜的環境里解除自身的煩惱。這里,表面上王禹僻是寫在政治挫折面前的淡漠態度,實際上是寫他守正不阿的傲岸性格。他并不因為貶職而自怨自艾,也不因此而隨波逐流。因此,作者筆下的獨具風韻的小竹樓,實際上已成了"屈身"而"不屈道"的貶官的象征,而充滿聲色玩好的豪華樓觀則又成了居高位、甘墮落的權佞的代稱。兩相比較,作者的取舍態度是十分明確的。止凼為巧乍耆對小竹樓有看這么深的感悟和寄托,因此對小竹樓未來命運自然生起關切之情,反觀自身,又油然地引起了作者對自身政治命運的慨嘆。《黃州新建小竹樓記》是一篇敘寫普通名物的游記,文章多用排比,音調優美,富于詩昧,能夠將情和景熔鑄成一個有機的整體,所以一座乎平常常的小竹樓便有了藝術的生命和人生的哲理。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搖籃網〗 版權所有 備案號:滇ICP備2022004586號-57
聲明: 本站文章均來自互聯網,不代表本站觀點 如有異議 請與本站聯系 本站為非贏利性網站 不接受任何贊助和廣告 侵權刪除 4789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