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時間:2024-01-03 12:25:52來源:本站整理點擊:
以下是一份“光的傳遞”幼兒教案,供您參考:
一、教育目標
1.知道光的傳遞是不需要物質媒介的,光可以在真空中傳播。
2.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和動手能力,通過實驗,體驗光的傳遞過程。
3.了解光的重要性,讓幼兒明白光在人們生活中的作用。
4.通過游戲和繪畫活動,讓幼兒感受到光的美好。
二、教學準備
1.白紙、黑紙、彩色透明紙、手電筒、小鏡子等材料。
2.教學PPT或動畫。
三、教學過程
1.導入:通關渠道
在教學PPT或動畫中,展示一張照片,讓幼兒猜測這是怎么拍攝的。解釋照片是通過光的傳遞,從物體反射或者發射出來,被相機接收,變成照片。引導幼兒了解光的傳遞。
2.實驗:黑紙測試
給幼兒每人發一張黑紙,讓他們閉上眼睛,把黑紙放在眼睛前面。教師用手電筒對著幼兒的眼睛照一下,讓幼兒感受到白光。解釋白光是通過眼球的反射和幕后的黑紙把光反射回來,讓幼兒認識到反射的本質。
3.實驗:彩虹拼圖
給幼兒發彩色透明紙,讓幼兒分別把紅、黃、藍三種顏色疊在一起,大家一起看會顯示什么顏色。解釋這個現象是彩虹的顏色是由白光經紅、橙、黃、綠、藍、紫等顏色的彩虹光折射而成的。
4.實驗:光的傳遞
在光線通暢的教室或活動室中,通過手電筒、光線、小鏡子等方式,觀察光的傳遞,并通過簡單的繪畫或游戲,讓幼兒加深對光的理解和認識。
5.結束活動:光之美
總結講解整個教學課程,讓孩子們意識到光在人們生活中的重要性。并引導幼兒通過繪畫或游戲等方式,表達對光的愛、感謝和贊美之情。
四、教學評估
本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幼兒的動手能力、觀察能力和聽課表現等方面來評估幼兒的學習成效。
五、延伸活動
1.游戲:光影越野
可以讓幼兒在光線很強的地方進行一次光影越野游戲,引導幼兒發揮想象力進行體驗。
2.親子科普:
可以鼓勵幼兒父母詢問身邊的一些光的應用,并引導他們一起探索和體驗。
以上是一份“光的傳遞”幼兒教案,您可以根據具體情況作適當調整。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1、了解單色畫的作畫方法,學習添花和組合創編有趣的故事。
2、能夠判斷出影子是誰并根據影子的形狀進行添畫,塑造各種動物形象。
3、體驗想象的樂趣。
目標:練習躲閃、追的動作,提高身體動作的靈活性和準確性。
玩法
1、在有陰影和陽光的操場上游戲。一人充當踩影子的怪獸說:“今天天氣真晴朗,要把影子來抓光。”幼兒四處跑,教師則踩影子,大聲叫出被踩到幼兒的名字,該幼兒被停止跑動,“關到”陰涼地(教師先示范,之后讓幼兒自己玩)。
準備材料:大紙箱、卡紙、顏料、切紙刀(或剪刀)、海洋球、膠水、記號筆
游戲步驟:
步驟一:家中閑置或廢棄的紙箱(盡可能大),如果沒有足夠大的紙箱,也可以用小紙箱拼接。用口徑大一些的碗在紙板上畫出圓形,并切割出來。
步驟二:在洞洞邊緣涂抹顏色,也可以用彩色卡紙剪成圓環形黏貼上,注意這里使用的顏色要與寶寶后面投擲使用的沙包或海洋球顏色相一致。也可以在彩色圓環旁邊標注顏色名稱:“紅、橙、藍、綠、黃”
步驟三:給寶寶足夠的彩色沙包或海洋球,讓寶寶嘗試投擲。
步驟四:家長可以像寶寶演示,“像這樣,把黃色小球扔到黃色洞洞里!”當寶寶了解游戲規則后,可以家長在一邊說顏色指令,讓寶寶選擇正確的海洋球投到正確顏色的洞洞里。動手能力強的家長還可以為寶寶制作不同主題的投擲游戲。
鍛煉能力:
1.顏色認知。顏色的概念其實比形狀、數量還要抽象,因為形狀摸得出來,數量數的出來,都可以依靠多種感官去學習,但顏色只能依靠視覺,家長在培養寶寶顏色認知時,不要只是一味的告知“這是紅色的,這是綠色的”等等,對于寶寶來說,很難將抽象的顏色和抽象的語言聯系起來。
所以家長可以借由這樣的顏色配對游戲,讓寶寶慢慢觀察身邊的事物,并將它們的顏色分類的“顏色洞洞”里去。家長一開始可以引導寶寶“那個玩具跟這一個洞洞的顏色一樣?”當寶寶熟悉了游戲規則之后,媽媽可以假裝將綠色的玩具投到紅色洞洞中去,看看寶寶是否能察覺到你做錯了,這些都能充分說明寶寶顏色認知能力的進步。
2.大運動能力。投擲對于1-2歲的寶寶來說,學起來并不簡單,一開始他們可能會將小球舉過頭頂,但卻扔在了身后?;蚴敲髅髯龀隽送肚虻膭幼?,但是球還在小手上沒有被扔出去。家長可以多點耐心,做些示范,讓寶寶慢慢學習。若寶寶比較急性子,想要快點把球扔進去,可以讓他離洞口近一點,當寶寶能力逐漸提升后,可以用膠帶在地板上黏貼一個標記,讓寶寶站在指定位置投球。家長還可以跟寶寶來場比賽,看誰投進的球最多!
請點擊下方崔玉濤育學園“查看官方網站”,了解更多知識。
目標:
1、觀察各種物體的影子,感知積累與影子相關的各種經驗。
2、記錄自己所看到的影子的形態。提高觀察能力和發現問題的能力。
3、對探索影子活動感興趣,激發探索興趣。
重點:提高觀察能力和發現問題的能力難點:記錄自己所看到的影子的形態。
準備:PPT美工有陽光的戶外場地過程:
一、猜謎引出主題,表達對影子的已有經驗。
1、師出謎面:有個好朋友,跟你不分手,你走他也走,你停他也停,請你猜猜是什么?
2、提問:(1)你在哪見過什么影子?影子是什么樣子的?
(2)你知道影子是怎么來的嗎?
二、找影子1、室內找影子2、戶外找影子(引導幼兒從自己、身邊的人、看到的物體找影子,發現影子的秘密)三、討論影子1、提問:(1)、你在哪見到了什么影子?是怎么樣的?
(2)、影子有什么共同的秘密嗎?
2、集體觀察PPT說說影子的來源與共同點。
四、記錄影子使用幼兒用書《美工》畫出自己看到的影子
過程:
一、導入:猜謎語1、教師:今天,我請你們猜一個新謎語。(朗讀兒歌《太陽畫像》)
2、教師:太陽畫在地上的大巨人和小矮人是什么呢?
對,是影子。
(出示字卡影子)
3、教師:下面請你們看一幅有關影子的畫,看誰能發現這些影子有什么特點?二、圖畫閱讀1、打開第9頁第5課,請幼兒閱讀圖畫。
2、閱讀后提問(1)這是什么地方?
有誰?
太陽手里拿著什么,要做什么?
(出示字卡太陽)
(2)能看出這幅畫是什么時間?
(引導幼兒仔細觀察公雞、、太陽的位置)
(3)早晨的影子有什么特點?...
【活動目標】
1、喜歡探索和動手操作。
2、在游戲中獲得關于影子現象產生和變化的感性經驗。
3、大膽說出自己的理解。
4、能積極參加游戲活動,并學會自我保護。
【活動準備】
1、白色幕布、提線木偶、燈、音樂課件。
2、小玩具、手電筒若干個。
3、和幼兒一起做定位測量記錄(量自己在陽光下的影子在早、中、傍晚的長短和方向)。
【活動過程】
一、游戲活動:大家一起來跳舞。
1、引起幼兒對影子的興趣。
教師操縱提線木偶在有燈光的白色幕布后面表演,幼兒觀看木偶的影子跳舞。
2、幼兒分批嘗試,觀察自己和小朋友的影子,體驗有影子的樂趣。
二、觀察活動:為什么有影子?
1、小朋友站在幕布后,把燈關掉,看看幕布上有沒有影子?為什么影子不見了?
2、把燈打開,看看幕布上有沒有影子?想一想、說一說怎樣幕布上才能有影子?
3、小結:物體擋住了光就有影子。老師剛才就是利用影子表演了木偶跳舞。
三、實驗活動:影子會變嗎?
幼兒操作實驗:每個幼兒拿一把手電筒和一個小玩具,玩找影子的游戲。引導幼兒觀察,手電筒位置不同時,影子有沒有變化,鼓勵幼兒互相交流自己的發現。
四、討論活動:有趣的影子。
1、講一講:剛才發現了什么?
2、想一想:早上和傍晚人的影子是怎樣的?為什么?中午影子又是怎樣的?為什么?什么時候的影子最長?什么時候的影子最短?
3、觀看課件,小結影子是怎樣變化的。
4、想一想,在什么地方看到過什么影子?
【活動延伸】
與幼兒一起到室外玩踩影子和藏影子(用什么方法可以把影子藏起來)的游戲。
教學反思:
要上好科學活動,就要密切聯系幼兒的實際生活,也要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為科學探究的對象,更要讓幼兒自我探究、自我發現、自我提高?!?/p>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搖籃網〗 版權所有 備案號:滇ICP備2022004586號-57
聲明: 本站文章均來自互聯網,不代表本站觀點 如有異議 請與本站聯系 本站為非贏利性網站 不接受任何贊助和廣告 侵權刪除 4789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