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時間:2024-01-03 20:21:27來源:本站整理點擊:
兒童注意力不集中是屬于正?,F象,不要太過過于在意,尊重科學規律就是最好的教育。
小孩子的注意力本來就很難集中,我們做老師的都很清楚,尤其是低年級的孩子,所以我們在課堂教學設計的時候已經考慮到了兒童注意力問題,將每節課的重點講授內容都會在前15分鐘盡量講解完畢,然后就是互動,內容鞏固,練習等,只有在授課時要求孩子注意力高度集中,其他的活動要求并不是太高,讓孩子45分鐘全程注意力高度集中幾乎是很難實現的,無須強求。
孩子的注意力持續集中的時間是隨著年齡增長而延長的,這個我們都是從孩子過來的,應該都還有記憶,小學,初中,高中,大學,進入社會后,我們自己的注意力是不是也符合這個規律的?對于兒童,能堅持注意力集中10分鐘,就已經很好了,千萬不要懷疑孩子有多動癥之類的。
如果你非要刻意培養孩子的注意力集中,我覺得你可以嘗試這樣做:
1、孩子做事時不要干擾他,哪怕是做錯了或者你不愿意看到的,只要不是危險的行為,讓其專注的做好;
2、不要指望你在看電視,聽音樂,打麻將的時候,你家孩子能集中注意力集中的看書寫字;
3、讓孩子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就是我們成年人,如果事情不感興趣,也是沒法專注的,何況孩子?
總之,尊重孩子的注意力集中時間規律,無須強求,給孩子成長以時間。同時也呼吁所有的老師,上課要增加趣味性,科學性,不要滿堂灌教學。共勉!關注我,關注更多教育觀點,有什么想對美蛙老師說的,歡迎在下方留言,點贊哦課程教學流程
1.預備活動師幼互相問候。
走線,線上游戲。集中幼兒注意力,調整心情或做一些與本次活動有關的小游戲作為導入。2.集體活動創設一定的情景,為幼兒提供大量的操作材料,供幼兒操作探索,達成本次活動的基本目標。
3.游戲活動以豐富、有趣的游戲讓幼兒參與到游戲中,進行經驗的提升。
4.分組活動尊重幼兒的個體差異,提供大量的材料,讓幼兒有選擇性地進行活動。一般分三組:實物操作組、學具操作組和紙面操作組。三組活動或是形式不同、難易程度不同,或者相同的形式用不同的材料。
5.交流小結,收拾學具
教學設計是小學教師資格中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部分的模塊,除了會出一題40分大分值的教學設計題外,近年來,教學設計在單選題和材料分析題中也出現了出題的情況,2016年上半年的全國教師資格證考試中就出現了教學設計類的材料分析題,因此未來的考試中有可能會加大針對這一模塊的考核。小學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即我們常說的科目二,教學設計題有6題,6個題分別類屬于語文、數學、英語、音樂、體育和美術學科,但是不是每題必答,而是六選一,即在六個題中選擇一個作答即可。由于語文學科相對來說較為簡單,也較容易拿分,所以一般針對無教學經驗的學員,我們在授課過程中會重點講解語文的教學設計題。
教學設計題一般出現在最后一題的位置,題目的呈現方式是給一段材料,內容是課文的片段,后附三個小問。根據以往的出題規律,語文學科的課文材料有高低年級之分,低年級一般為識字類,高年級一般為閱讀類和作文類。
后附的問題有三問:第一問是文本特點類,即對文本的分析,包括文體、修辭手法、語言特色、文章結構、內容,比如:本文是一篇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散文/詩歌,采用了(比喻、擬人、排比、反問、舉例子、打比方、列數字)的修辭手法,用詞/語文(準確、優美、形象、生動、質樸、簡潔),通過(總分總/總分/時間順序)的結構/順序(記敘了/描寫了)(某個故事/某地方的優美景色)。第二問包括教學重難點、教學目標,教學重點針對文章內容、修辭或寫作方法、文章結構,教學難點針對中心思想或主旨、實踐應用,如教學目標一般是三維目標:知識與技能目標、過程與方法目標、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第三問包括教學過程和設計意圖,有導入類、整個教學過程類、課堂練習類、作業類和評語類。
請認真閱讀下文,并按要求作答。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
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
遍插茱萸少一人。
促憶異逢佳倍插
促深憶異逢
佳倍遙遍插
根據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務:
(1)簡要分析該詩的寫作主題。
(2)如指導三年級小學生練習本文,試擬定教學目標。
(3)依據擬定的教學目標,設計導入環節并說明理由。
解析:
(1)本篇是唐代詩人王維的名篇。通過描寫詩人自己獨自漂泊異鄉生活孤苦,遇到佳節良辰,想到遠在家鄉的兄弟插茱萸的情景,抒發作者思鄉懷親之情。
(2)教學目標設計:
知識與技能目標:學生會認促、深、憶、異、逢、佳、倍、遙、遍、插、茱、萸12個生字,會寫促、深、憶、異、逢、佳、倍、遙、遍、插10個生字;能夠有感情的朗讀并背誦詩句。
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誦讀詩句與小組合作討論體會詩句抒發的思鄉懷親之情,能夠讀出詩句所表達的真情實感,提高對古詩文的感悟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學生激發對于古詩文學習的興趣,以及熱愛家鄉與親人的情感。
(3)導入:
采用提問導入法,激趣導入。
教師提問:同學們,我們中國有很多傳統節日,大家知道都有哪些傳統節日?
學生回答:中秋節、春節、端午節......
教師提問:那大家知道農歷九月九日是什么節日嗎?
學生:......
教師:很好,有同學說是重陽節。重陽節又稱重九節、曬秋節、“踏秋”,中國傳統節日。慶祝重陽節一般會包括出游賞秋、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活動。每年的農歷九月初九日,與除夕、清明節、中元節三節統稱中國傳統四大祭祖的節日。重陽節,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形成,到了唐代被正式定為民間的節日,此后歷朝歷代沿襲至今。重陽與三月初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傾室而出,重陽這天所有親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災”。1989年農歷九月九日被定為老人節,倡導全社會樹立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風氣。2006年5月20日,重陽節被國務院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古詩就是一位唐代詩人在九月九日重陽節這一天的所見所感——《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設計意圖:通過提問的導入方式,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好奇心。給學生提供問題的情境讓學生自己來發現,充分體現了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激起學生學習古詩詞的興趣和熱情。
謝邀!
專注力(注意力)、記憶力、觀察力、想象力、思維力并稱智力的五個基本因素,尤其身處讓人分心的互聯網時代,專注力顯得尤為珍貴。所謂“書癡者文必工,藝癡者技必良”,高度專注的孩子學習興趣和欲望比較持久,做事效率也會比較高,自信心也相對更強。
但是大部分寶寶都會被扣上“注意力不集中”的帽子,我們家旺寶也是一樣,經常要被奶奶“數落”,但是注意力不集中真的很嚴重嗎?到底多長時間才算專注呢?別著急,且聽我下面詳解~
?專注力參考標準
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旗下的SCALE組織,曾經發表過一個孩子的專注力時間公式:孩子專注學習的時間(分鐘)=生理年齡(歲)+1
當然,這僅僅是一個很寬泛的參考值,對于大腦神經尚在發育的寶寶,年齡越小,專注的時間就越短,對于幾個月的寶寶,“注意力不集中”的帽子簡直是太冤枉了。
?“一心多用”不一定是不專注
寶寶吃飯的時候喜歡玩玩具,聽故事的時候也喜歡到處碰,總是一心多用是不是就不專注了?對寶寶來說,吃飯和玩玩具并不沖突,而聽故事的時候到處碰,卻依然很可能把故事都聽進去了。
?“不專注”不一定是專注力不夠
專注力本身就是很有彈性的,不同的寶寶、不同的場景、不同的時間都會有不同的專注程度。
寶寶難以持續集中注意力干一件事,他有可能只是對這件事情沒有興趣,有時候寶寶哪里不舒服了,或者被其他聲音影像干擾了,甚至心情不太好都會打斷他們的專注力。
?提供純粹環境,減少干擾
減少容易造成分心的環境因素,寶寶吃飯、玩玩具的時候,各種有干擾的聲音、顏色、光亮、味道、氣味等等都會分散注意力,提供一個相對簡單安靜的環境,即便是磨耳朵的英語童謠,最好也先關掉。
也不要在寶寶專注的時候逗引他,或者指指點點前來糾正,過于熱心的端茶送水此刻也是干擾項,盡量不要去打斷寶寶,東西晚點吃、水晚點喝又有什么關系呢?
也不要給寶寶太多玩具,提供適當選擇就好,培養專注力也最好使用一些不插電的開放式玩具,比如積木、拼讀、動力沙等等。
?注意觀察,排查細節
寶寶難以集中,很可能是他哪里不舒服,比如衣服標簽膈到他了,坐墊太硬了,桌椅高度不合適等等,小小的細節很可能就是注意力不集中的元兇。
窗外的聲響、飄忽的樹影甚至一陣冷風都有可能是寶寶走神的誘因,觀察一段時間,再一一排查干擾項。
?發掘興趣
寶寶對感興趣的事情往往能表現出驚人的專注力,比如下棋一刻坐不住的孩子卻可以專注地玩很久的積木,發掘寶寶的興趣點,更能有效激發專注力。
但是大部分的寶寶都能盯著電子屏幕入迷,這種被動式的專注尤其對小寶寶是弊大于利的,還是要予以控制,具體可以參看《寶寶玩手機、平板那么溜,值得高興?》。
?榜樣的力量
除非接電話,盡量減少在寶寶面前玩手機,更不要在寶寶面前玩手機游戲,要讓寶寶知道手機是個學習的工具,而不是游戲機。
?尊重習慣
不同的寶寶學習類型不同(心理學上分為:視覺型、聽覺型和動覺型),他們呈現出專注力的聚焦形式也就不同。比如有些動覺型的寶寶就喜歡手上拿點東西才能專注下來,善于發現并配合寶寶的學習類型才能事半功倍。
?“正念”訓練
戈爾曼提出,專注力的原理和肌肉一樣:使用不當就會退化,使用得當就會增強。他提供了一種“正念”呼吸法,正念呼吸練習有助于保持專注,穩定情緒,進行自我調節,新加坡很多幼兒園都在推廣“正念”訓練。
正念冥想可以增強專注力網絡,可以促進選擇性注意,抑制干擾物的影響,而正念除了令人專注,對情緒疏導也很有幫助,陪著孩子每天進行十分鐘正念冥想,對大人孩子都有好處。
?運動
就像跑步能讓我們大人也感到專注,很多運動都會讓人很投入,多帶寶寶運動不但鍛煉身體,也能培養專注力。“蘿卜蹲”也是很適合鍛煉寶寶反應力和注意力的游戲。
?手眼協調游戲
拼圖、串珠、積木、動力沙、樂高、撕紙、挑游戲棒、擺多米諾骨牌等等需要手眼協調的游戲,都能很好地鍛煉寶寶的專注力,挑選寶寶感興趣的游戲,寶寶會在認真完成這些任務的時候更好地調動自己的注意力。
?觸覺游戲
暗箱游戲:準備一個不透明的箱子,把不同大小不同形狀的積木分成一模一樣的兩組,其中一組積木放到一個不透明的紙箱里,家長挑一個積木,讓寶寶從暗箱里摸出對應的積木。
猜字畫游戲:寶寶閉上眼睛,家長在寶寶的手心或手背上比劃出字或者畫,讓寶寶猜猜是什么。
?聽覺游戲
給寶寶聽不同的聲音,讓他們猜猜是什么動物。
家長還可以用關鍵詞描述一樣東西,讓寶寶通過關鍵詞畫出相應的畫作,寶寶需要集中注意力分析并轉化成畫作。
?視覺游戲
找茬游戲能鍛煉寶寶觀察力和專注力,此類的電子游戲也很多,找一些書本或者打印圖片出來玩都可以。
▲找出10個不同
▲找出一只混入雪人的熊貓
迷宮類的游戲也很需要寶寶全神貫注,配合學科知識,一邊玩一邊學,我給寶貝們準備了5套數字、英語字母的迷宮資源,共計74張圖片可以打印下來玩。
▲迷宮游戲
歡迎關注公眾號“旺寶家育兒”回復“迷宮01”獲取打印資源,還有海量的早教資源可以免費下載哦~專注力是一個漢語詞匯,讀音為zhuānzhùlì,又稱注意力,指一個人專心于某一事物、或活動時的心理狀態。人的注意力,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注意力缺陷,常常是許多學習差學生的共同特點。
所謂的注意力,歸根結底就是專注力的問題。幼兒年紀越小,無論是在早教班,還是幼稚園,注意力都很難集中,因為這年齡階段,玩才是他們的共性。所以,這也是廣大幼師頭疼的問題。
原因分析一是孩子天生的多動癥,從小家庭氛圍的影響。90%的寶爸寶媽認為,自家的小孩還小,那么早培養專注力過早了,等他慢慢長大,自然就好了,沒有從小培養的意識。
二是不懂方法。也許有很多家長已經注意到自家小孩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如你叫他看圖畫,他可能跑去看電視;如你叫他好好吃飯,他又去一邊玩兒去了。家長也感到頭痛,但是卻找不到方法,不知道如何去教。
那么,如何提高幼兒的專注力呢?
01、多玩培養專注力的游戲很多幼兒都喜歡玩游戲,我們應該從游戲中來引導小孩注意力的集中:如填數字游戲,排列物品游戲,揀出不同類玩具游戲等。我們常玩的是25數字小方格游戲:如圖,從中把25個數字從1-25的順序排列。
這樣的圖案不復雜,簡單容易懂也好操作。開始培養時不建議時間太長,會讓小孩煩燥,要循序漸進。
02、通過閱讀愛好的書籍培養專注力這里點的是根據小孩的興趣去選擇愛好的書籍。如有的小孩喜歡看恐龍繪本,你偏給他一本三毛流浪記,估計小孩都不愿意看下去。這個點兒上需要幼師去用心觀察,因材施教,因為每個小孩的興趣愛好不一樣,要花點時間和耐心。
03、通過教具去吸引小孩的專注力我們要學會寓教于樂。小孩年幼,玩是天性。我們要在玩中培養他們的專注力。可以通過拼圖,簡單的魔方,找不同等的教具去引導。如拼圖,好多小朋友都喜歡拼圖,特別是拼流行的卡通人物,或者是動物等,拼圖不宜太復雜,從容易到難,孩子們的興趣上來了,再慢慢加強難度與時間。我家小寶從小到大都喜歡各種拼圖,常常一個人也可以玩很久。
04、營造一個靜心的環境,排除外界的干擾我們常講“靜以修心”,大人如此,小孩也同樣如此。一個安靜的環境更有利于思考問題。所以,當幼兒在專注一件事情,一樣事物時,我們不要去打擾,不要一會兒叫他吃一塊水果,一會兒又和他講兩句話……同樣的,我們也要幫助他排除外界的干擾,像手機,玩具,零食等干擾視線的東西要遠離他們的視線范圍,以免分散注意力。
培養幼兒的專注力不可心急,要有耐心,需要家園共同努力。只要孩子從小養成了這一種習慣,慢慢地等性格定型以后,專注力自然就提升了。
我是小萌兔媽咪,專注育兒經驗分享,歡迎你[關注]我,互相交流,共同進步!
游戲意圖:訓練孩子的辨別能力:聽覺的辨別能力是指接受和辨別各種聲音的能力。家長可以有意識地加強對孩子的聽覺訓練,在訓練聽覺的同時可使孩子酌注意力、觀察力及思維的敏捷性和語言發展得到提高。游戲準備:找一篇篇幅較短的兒童故事以及故事中出現的若干道具,如茶杯、書本、鞋帽等。游戲規則:
1、家長2-3種小道具放在桌上,請孩子分別說出這些物品的名稱,然后用布遮住,問:桌子上有什么?孩子回答:有茶杯和帽子、鞋子。
2、家長可對孩子說:爸爸給你講個故事,但你必須將故事里提到的物品馬上舉起來。注意事項:1、初次與孩子玩游戲,在講到某一物品例如‘帽子’時,要放慢速度或用表情稍稍暗示孩子,便于孩子理解游戲內容,掌握游戲方法。2、游戲初,讓孩子識遍的物品可少些,可以不斷增加物品的數量和品種。當然訓練聽覺和注意力的方法還有很多,如和孩子一起分析某首樂曲中使用的樂器(在具有一定音樂知識后),用錄音機錄下孩子熟悉的許多人的聲音,讓其一一辨別,只要家長愿做有心人,游戲一定會取得良好的效果。網站溫馨提示:家長可以經常讓孩子分辨聲音的高低、大小、強弱、音色、聲源的方向等,以此來增強孩子的聽覺分辨能力。
這個問題問的非常好,畫畫是培養孩子想象力的重要途徑,的確是需要引起重視。
在分年齡層回答你這個問題之前,我想先提出一個問題,為什么讓孩子學畫畫?一個問題,問出了家長的動機,有的家長單純為了孩子的樂趣,有的家長看中的是畫畫背后,對專注力,想象力,表達力等一系列能力的培養,也有的家長,只因為“別人家”的孩子畫畫能力趕超成人。
配圖是冉瑩穎去年曬出的,兩個兒子的畫,根據百度百科,大兒子出生于2011年6月,畫素描獅子時,不足七歲。
二兒子鄒明皓出生于2013年10月,畫水果時也就四歲半。
眾人嗟嘆,哇,小小年紀畫的好棒!我卻反問,如此寫實,孩子的想象力何在呢?
兒童時期本身是一個主觀性很強的時期,這個時期保留他們的特質,給他們留的充分發展時間越長越好。過早的給他們灌輸造型,結構,光影,空間,透視,色調……難道不會束縛了他們寶貴的想象力么?
下圖中的女孩埃麗塔,兩歲開畫展,四歲賺百萬,十二歲因為畫風色彩繽紛、五彩斑斕、燦爛奔放而被譽為“世界最年輕的天才小畫家”。
她并沒有“系統的學過畫畫”,爸爸表示“父母能做的,只是為她提供成年人的畫具”。下圖是我比較喜歡的一張,畫風溫暖而自由。
以上的兩個例子,都屬于極端類型,普通家庭,要怎么做呢?
孩子從小就可以開始嘗試涂鴉,對于年齡較小的寶寶,尤其是口欲期尚未度過的孩子,如果覺得蠟筆和水彩不夠安全,那么,可以嘗試讓他們盡情的用番茄醬或者身體乳“創作”吧。這一時期,他們的畫以無意義的點、線、圈為主,給他們足夠大的“畫紙”,盡情玩吧,開心就好。
孩子的畫要“聽”不要“看”,這一聽一看的轉換,就是教育的升級。對于2-3歲,已經有一定表達能力的孩子來說,家長要多問“這是什么”,讓他們為自己的畫賦予意義。這一時期,手指畫和拓印是不錯的選擇。
4-5歲的孩子,處在下意識涂鴉階段,他們的畫,往往是一些比較凌亂的線條,所描述的是他們思考的東西。,這個階段其實非??少F,他并不是畫畫,他是通過畫畫鍛煉思維。讓他們盡情思考,盡情表達自己吧,對了,此時的孩子,每次創作并不需要太多的顏色。
6-7歲的孩子,形象感會初步呈現出來。他們畫的東西可以讓我們一目了然地看出是什么。這一階段他們還沒有細節深入的能力,千萬不要要求他們“畫龍點睛”,只要求他們更好地、更清晰地去講一些故事,去描述一些他們喜歡的景象、他們愿意表達的世界、他們愿意表達的想法。這一時期,孩子才剛剛到了需要接觸填色畫的時候,過早接觸“培訓”,反而會限制了孩子的想象力。
9歲以后,如果孩子對畫畫保有極大的熱情,想要好好去學,那么,帶孩子去培訓班吧,素描,水彩,國畫……都讓看看,都讓接觸一下,選擇一個孩子最喜歡的,報班學習。
這時候,“系統”二字,應該正式交付給老師了。
但是家長在選擇機構時,也要注意課程的設置是否豐富,是否對孩子的想象力,觀察力,思維表達力等不同維度進行訓練,簡而言之,是否有大量的寫生課,命題創作課,以及自由發揮的課……
希望以上回答能幫到你,我是光影閑話聊育兒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搖籃網〗 版權所有 備案號:滇ICP備2022004586號-57
聲明: 本站文章均來自互聯網,不代表本站觀點 如有異議 請與本站聯系 本站為非贏利性網站 不接受任何贊助和廣告 侵權刪除 4789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