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時間:2024-01-09 22:40:43來源:本站整理點擊:
情分析的實踐應用是教學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學情分析是伴隨現代教學設計理論產生的,是教學設計系統中影響學習系統最終設計的重要因素之一。學情分析通常稱之為教學對象分析或學生分析。是為研究學生的實際需要、能力水平和認知傾向,為學習者設計教學,優化教學過程,更有效地達成教學目標,提高教學效率。學情分析作用和意義,能夠在教學過程中做到有的放矢,做到真正意義上的因材施教,從而提高教學的有效性,也有利于教師更好的把握和操作教學過程。
學情分析目的了解學生的學習風格、學生的年齡特點,學生現有的知識和技能水平,認知方式和學習風格,學習動機和學習態度,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學習錯誤。分析其形成原因、具體情況,以便教學過程中做到有的放矢,做到真正意義上的因材施教,從而提高教學的有效性,也有利于更好的把握和操作教學過程。
目標:讓幼兒知道自己及家庭的簡單情況,增強幼兒的自我意識。
材料:用積木搭幾條街道,十字路口搭一個民亭;用椅子搭幾個家;已布置好的兒童商場一個。
準備:
1、在組織此活動前應與家長聯系,請家長告訴幼兒有關家庭的簡單情況。
2、民警了解情況時,應一一詢問幼兒的姓名、家庭住址、家里的電話號碼、爸爸媽媽的姓名及工作單位等情況。
過程:
1、分配角色。老師扮演大姐姐,幼兒扮演小伙伴,助教扮演民警。
2、創設情景。大姐姐和小伙伴一起到很遠的商場去玩,回家時,走到十字路口迷路了。(名稱解釋“迷路”的意思就是不知道回家的
路、找不到家了。)
3、姐姐啟發幼兒想辦法,誘導幼兒去請民警叔叔幫忙,提醒幼兒詢問民警時要有禮貌。
4、民警叔叔向幼兒了解情況,指導幼兒大膽回答民警叔叔的問話。
5、小朋友謝謝民警叔叔幫助他們找到了回家的路。
6、游戲:幫迷路的小花鴨回家
師提問:①誰在哭?為什么哭?
②小花鴨找不到媽媽怎么辦?我們快來幫它找媽媽吧﹗
引導幼兒扮演民警叔叔和小花鴨,用有效的有禮貌的語言進行對話,幫助小鴨子找到回家的路并將小鴨子送給鴨媽媽。
7、在《母鴨帶小鴨》音樂伴奏下邊唱邊做出快樂動作與表情出活動室。
這節課的主要目標是為了讓幼兒知道自己迷路時該怎么辦,并學會關心幫助他人。
在上這節課時我運用了圖片和案例相結合的方法,一開始我創設迷路的情節,吸引幼兒解決辦法,找民警回家。然后又以游戲形
式幫迷路的小花鴨找家,這樣既吸引幼兒興趣又讓幼兒愿意主動開動腦筋。
在幼兒知道小花鴨迷路時,我讓幼兒幫他想辦法。我出示了商場、公園等一些人多地方的照片,提示幼兒外出時在這種地方迷路
了該怎么辦,幼兒互相討論回答,我把幼兒的答案整理后再做小結,幼兒就能很快記住,明白在自己迷路時的解決辦法。在外出時要緊跟
大人或牽著爸媽的手,不要一個人亂跑。迷路時,如果在馬路上可以找警察幫忙;如果在商場或公園可以找工作人員廣播,或者站在原地
等爸媽來找你,小朋友們都在游戲中記住了。通過該活動,我覺得孩子的收獲是很大的,以下是孩子的聲音:
1、知道迷路后尋找家長的方法,和與家長出門要緊跟家長或拉著家長的手。
2、先在原地等一會兒,不要慌張,也許爸爸媽媽就在不遠處。
3、如果走失的地方在商場或公園,可以找到公園的廣播室,告訴工作人員你和爸爸媽媽的姓名,聯絡電話等,讓工作人員幫忙廣播尋找
自己的父母。
4、要乖乖地聽工作人員的話,和他們一起等自己的父母來接你
活動目標:
1、在參加活動中通過觀察和討論,了解在家庭環境中活動時的安全注意事項。。
2、根據已有經驗,在木偶表演中,發現他人活動的危險,并積極為他們提出安全建議。
活動準備:
1、事先與住在幼兒園附近的幼兒家長聯系
2、小男孩和小女孩的木偶。
3、教學掛圖和幼兒用書。
1.教學目標;2教學重點、難點;3教具;4教法、學法;5教學過程;6板書設計;7教后記,在前面也可加上教學內容,學情分析等。
重點是2--6。在教學方法上,除了理論講授,還需要經歷實踐訓練和體驗,在實踐運用中更好地理解、轉化、運用理論知識,達到提升教育理論素養和實踐能力的培養目標。
結合教學內容,讓學生根據所學的理論知識,討論具體案例。
經歷課內實踐,實現如下目標:
1.在實踐中加深理解學校管理的基本理論
2.在實踐中培養學生學校管理的能力。
3.在實踐中培養學生自己查找資料的能力
4.在實踐中培養學生教學設計和語言表達的能力
回答如下:教學目標:
1.了解絲綢之路的歷史背景和文化交流意義。
2.掌握絲綢之路海上行的行程和主要貿易商品。
3.通過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
1.了解絲綢之路海上行的歷史背景和文化交流意義。
2.掌握絲綢之路海上行的行程和主要貿易商品。
3.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
教學難點:
1.如何讓學生深入理解絲綢之路海上行的文化交流意義。
2.如何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體現團隊合作和創新思維能力。
教學方法:
1.課堂講授與討論相結合。
2.實踐活動與小組合作相結合。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引出絲綢之路的歷史背景和文化交流意義。
2.讓學生了解絲綢之路海上行的行程和主要貿易商品。
二、講解
1.講解絲綢之路海上行的歷史背景和文化交流意義。
2.講解絲綢之路海上行的行程和主要貿易商品。
三、實踐活動
1.分組討論,設計絲綢之路海上行的航線和貿易商品。
2.模擬絲綢之路海上行的貿易活動,讓學生體驗貿易過程。
3.分享小組設計的航線和貿易商品,讓學生評選最優方案。
四、總結
1.總結絲綢之路海上行的文化交流意義和貿易活動。
2.總結學生在實踐活動中表現出的團隊合作和創新思維能力。
五、作業
1.撰寫絲綢之路海上行的心得體會。
2.調查絲綢之路海上行的文化交流對當地文化的影響。
教學評價:
1.學生能夠理解絲綢之路海上行的歷史背景和文化交流意義。
2.學生能夠掌握絲綢之路海上行的行程和主要貿易商品。
3.學生能夠在實踐活動中體現團隊合作和創新思維能力。
4.學生能夠撰寫有關絲綢之路海上行的心得體會。
建議你如此操作:首先找其它學科的說課稿看看,因為說課稿有自己的模式,比如說教材內容、說教材地位、說教學目標、說教學方法、說教學過程以及效果預測等等,看其它說課稿是讓你清楚說課模式.接下來你就把綜合實踐活動課的內容及教學設計準備好,聯系上述模式寫出初稿.最后請相關教研員或者專家指點斧正,祝你順利!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搖籃網〗 版權所有 備案號:滇ICP備2022004586號-57
聲明: 本站文章均來自互聯網,不代表本站觀點 如有異議 請與本站聯系 本站為非贏利性網站 不接受任何贊助和廣告 侵權刪除 4789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