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時間:2024-01-10 09:53:10來源:本站整理點擊:
原文: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宋·辛棄疾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貍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運用典故主要有:
孫仲謀:三國時的吳王孫權,字仲謀,曾建都京口
寄奴:南朝宋武帝劉裕
元嘉:元嘉是劉裕子劉義隆年號
佛貍祠:北魏太武帝拓跋燾小名佛貍
廉頗:戰國時趙國名將
作者是懷著深重的憂慮和一腔悲憤寫這首詞的。上片贊揚在京口建立霸業的孫權和率軍北伐、氣吞胡虜的劉裕,表示要像他們一樣金戈鐵馬為國立功。下片借諷刺劉義隆表明自己堅決主張抗金但反對冒進誤國的立場和態度。最后還借廉頗自況,抒發未能實現自己懷抱的感慨。借用典故就是表達自己的政治抱負未得到實現的憤恨以及為國家憂慮的愛國精神。
南宋辛棄疾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在藝術手法上的主要特色是:用典貼切自然,緊扣題旨。作用是:增強了作品的說服力和意境美。
在這首詞中用典雖多,然而這些典故卻用得天衣無縫,恰到好處,正體現了他在語言藝術上的特殊成就。作者通過典故所揭示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感慨,更加意深而味隱,增強了作品的說服力和意境美。《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是南宋詞人辛棄疾創作的詞。
該詞是辛棄疾登臨北固亭,感嘆報國無門的失望,憑高望遠,寫下的懷古名作。全詞豪壯悲涼,義重情深,表示出作者報效國家的強烈愿望和對宋室不能進用人才的慨嘆。
是人教版高中必修教材上的篇目。
一、孫權??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贝司涫菓涯顚O權的。?又從“無覓英雄孫仲謀處”句可見作者認為如今已沒有孫權這樣能保證讓國家太平的國君了。表達了對孫權的贊嘆,表現他想抗金,收復中原的愿望。隱含他對當時統治者偏安江南的不滿。
二、劉裕
“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相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边@句是懷念劉裕的,他早年家貧,后來憑借自己的努力而當上東晉將領,并親自率兵北伐,最終推翻了東晉王朝而自立為帝。
作為一個帝王,劉裕為了恢復中原,率兵北伐,氣勢好像猛虎一樣,把盤踞中原的敵人一下子都趕回北方去了。同樣是一國之君,可我們的南宋皇帝呢?偏安江南,茍且偷生。?
表達了作者對劉裕的贊嘆和對統治者的惋惜。體現了他主張北伐的觀點。
三、南朝宋文帝劉義隆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
劉義隆想學前人“封狼居胥”(即北伐建功),而誤聽王玄謨之言,派王玄謨率兵草率北伐,結果被北魏太武帝拓跋燾打得狼狽不堪。
劉義隆好大喜功,草草北伐,贏得倉皇北顧。作者主張打有準備的仗,反對草率北伐。他借古諷今,其實在勸說宰相不要草率出兵。
四、佛貍祠
“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貍祠下,一片神鴉社鼓!”
“烽火揚州路”寫四十三年前,揚州一帶抵抗金兵,戰火紛飛,肯定是慘不忍睹的?!胺鹭傡粝拢黄聒f社鼓!”?是寫現在淪陷區人民安于異族統治,忘了國恥,忘了收復中原。今昔對照,不堪回首???體現了他對國運的擔憂之情。
五、廉頗
“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滿懷愛國熱情的辛棄疾一心為國效力,可他忠不為用,報國無門。當年廉頗雖終不被重用,但尚有趙王想起,可如今自己呢?朝廷旱就沒有起用的意思了。表達了作者的悲憤之情,用它來結束全詞,不僅使抒情達到了高潮,而且集中鮮明地再現了詞人的自我形象。
此詞通過對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頌,表達了作者渴望像古代英雄人物那樣金戈鐵馬,收拾舊山河,為國效力的壯烈情懷,飽含著濃濃的愛國思想,但也流露出作者報國無門的無限感慨,蘊含著對茍且偷安、毫無振作的南宋朝廷的憤懣之情。
出自宋代辛棄疾《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
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
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
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
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
釋義:什么地方可以看見中原呢?在北固樓上,滿眼都是美好的風光。從古到今,有多少國家興亡大事呢?不知道。往事連綿不斷,如同沒有盡頭的長江水滾滾地奔流不息。
當年孫權在青年時代,做了三軍統帥。他能占據東南,堅持抗戰,沒有向敵人低頭和屈服過。天下英雄誰是孫權的敵手呢?只有曹操和劉備而已。這樣也就難怪曹操說:“要是能有個孫權那樣的兒子就好了!”
1《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是南宋詞人辛棄疾于1205年所作。作者是懷著深重的憂慮和一腔悲憤寫這首詞的。上片贊揚在京口建立霸業的孫權和率軍北伐,氣吞胡虜的劉裕,表示要像他們一樣金戈鐵馬為國立功。下片借諷刺劉義隆表明自己堅決主張抗金但反對冒進誤國的立場和態度。該詞的抒發感慨連連用典,中間稍加幾句抒情性議論以見,不僅體現了辛棄疾詞好用典的特點,也可窺見"詞論"的風格。這首大氣磅礴、懷古詠志的不朽詞作,是送給與他志同道合的好友丘崈的。
用典。
南宋辛棄疾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在藝術手法上的主要特色是:用典貼切自然,緊扣題旨。作用是:增強了作品的說服力和意境美。
在這首詞中用典雖多,然而這些典故卻用得天衣無縫,恰到好處,正體現了他在語言藝術上的特殊成就。作者通過典故所揭示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感慨,更加意深而味隱,增強了作品的說服力和意境美。
所用典故:
孫仲謀——三國時代英雄人物,表達收復失地的理想。
(劉)寄奴——懷念古人,表現北伐決心。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借古諷今,批歸納全詩。
佛貍祠——今昔對照,不堪回首。
廉頗——自發感慨,不忘為國效力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搖籃網〗 版權所有 備案號:滇ICP備2022004586號-57
聲明: 本站文章均來自互聯網,不代表本站觀點 如有異議 請與本站聯系 本站為非贏利性網站 不接受任何贊助和廣告 侵權刪除 4789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