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時間:2024-01-10 11:19:33來源:本站整理點擊:
大地母親,養育,中華兒女陽光,清水,
作者以傾訴式的語言,抒發了“九·一八”事變之后東北流亡青年對國土淪喪的壓抑之情;對美好家園,已被日本侵略者強占十年之久的關東原野的深深眷戀之情,具有強烈的愛國色彩。表明了作者即使犧牲也要保衛祖國,使祖國得到解放,愿意用自己的一切去保衛祖國的感情。
題目解說這一標題是比較獨特的,其要點在于“誓言”。從文章來看,這誓言是作者對著土地發出的。作者在文章末尾壯懷激越地發誓:“我要回到她的身邊……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我必須看見一個更美麗的故鄉出現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墳前?!?/p>
這種擲地有聲的誓言讀者自可強烈地感受到。因此,這一標題應該理解為“面對土地發出的誓言”而不是“土地自身發出的誓言”。
土地的誓言這篇課文分二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的主要內容是:我常常想起關東原野上的一切,我時時聽見故鄉的呼喚,我的內心為此熱血沸騰!
第二段(第2自然段)的主要內容是:故鄉美好的生活令我夢縈魂牽,我發誓要為故鄉母親而戰斗而犧牲!
作者簡介:端木蕻良(1912.9.25-1996.10.5),原名曹漢文,又名曹京平,曾用筆名黃葉﹑羅旋﹑葉之﹑葉之林﹑端木蕻良林﹑曹坪等?,F代著名作家、小說家。20世紀30年代“東北作家群”中的代表作家。遼寧昌圖滿族人。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科爾沁旗草原》《大地的?!贰堕L江》《江南風景》,短篇小說集《憎恨》《風陵渡》,童話《星星記》,京劇《戚繼光斬子》《除三害》,評劇《羅漢錢》《梁山伯與祝英臺》及長篇歷史小說集《曹雪芹》等。本文選自《中國新文學大系1937—1949·散文》。
賞析:
這是一篇抒情散文,充溢著飽滿、深沉的愛國熱情。作者這種情緒的表露,并不流于空泛,他把“九一八”事變以后東北流亡青年壓抑的情感,用火一樣熾熱的語言表達出來,仿佛使人諦聽得到心臟的跳動,感受得到熱血的沸騰。
眷念鄉土,這是一種具有共通性的感情,而作者所眷戀的關東原野,當時卻已被日本侵略者強占十年之久,對作者來說,它是失去的美好家園;對國人來說,它是祖國完整版圖上淪喪的土地,因此,眷念鄉土就有了讓人產生共鳴的強烈的愛國色彩。
作者以傾訴式的語言,抒發了“九·一八”事變之后東北流亡青年對國土淪喪的壓抑之情;對美好家園,已被日本侵略者強占十年之久的關東原野的深深眷戀之情,具有強烈的愛國色彩。
藝術表現形式:
此文在藝術上體現了端木蕻良濃郁的抒情風格與獨特的抒情方式,那就是以傾訴式的語言表達激情,以富有力度與濃度的情感打動人心。具體表現為:
其一,運用呼告的手法,直接對著土地傾訴自己的熱愛、懷想、眷念,并且將傾訴對象擬人化,以“她”而不是“它”相稱,隱含將土地比做“母親”的意思。比如:“我無時無刻不聽見她呼喚我的名字,我無時無刻不聽見她召喚我回去?!?/p>
“她低低地呼喚著我的名字,聲音是那樣的急切,使我不得不回去?!钡鹊?。這種感情經過多次反復,像音樂的主旋律一樣得到加強,自然會在讀者心里掀起重重波瀾,激起強烈的共鳴。
其二,選擇有特征、有意味的景物組成疊印的一個又一個畫面,像電影鏡頭一樣閃現,展現東北大地的豐饒美麗。比如“我想起那參天碧綠的白樺林……原野上怪誕的狂風”一段,白樺林、蒙古狗、奔馬群、紅高粱、黑土地等東北特有的景物密集地排列在一起,加大了信息容量和對讀者的沖擊力。
其三,大量運用排比造成連貫的、逐漸增強的氣勢,例如“當我躺在土地上的時候,當我仰望天上的星星……”等處。
其四,此文中有憂傷、舒緩的回憶,有強烈急切近乎吶喊的誓愿,敘述的方式和內在感情的起伏表里相應,形成文章的波瀾與節奏。以“土地是我的母親,我的每一寸皮膚,都有著土粒;我的手掌一接近土地,心就變得平靜……我必定為她而戰斗到底”一段為例,先是以平靜的敘述,一組對句強調“我”與土地不可分離的關系。
接著,是一個總結性的語句:“我不能離開她”。從“在故鄉的土地上”到“多么豐饒”,這一段話回憶“我”在故鄉成長的足跡,用詩一般的語言抒發思鄉之情。感情舒緩,境界優美,幾乎令人忘卻了現實的傷痛。
由衷的沉醉之后,卻以一句“沒有人能夠忘記她”急收,思想跳回到現實當中,發出堅強的誓言:“我必定為她而戰斗到底?!敝链?,情緒漸強,達到高潮:“土地,原野,我的家鄉,你必須被解放!你必須站立!”這些藝術特點都要結合語言揣摩才能更細致地體會得到。
土地是象征東北大片土地和祖國大地母親
作者介紹:懷著憂郁的心情眷戀故鄉的土地,為人民所遭受的苦難而憤怒。愛與憎交織的思想基調﹐貫穿于他的主要作品和人物身上。作品場面宏偉,筆調細致,有些細節描寫十分突出﹔以濃郁的風土人情和方言,渲染出強烈的地方色彩。早期有些短篇小說,表現手法簡練而含蓄,富有抒情色彩。
背景:這是一篇抒情散文,充溢著飽滿、深沉的愛國熱情。作者這種情緒的表露,并不流于空泛,他把九一八事變以后東北流亡青年壓抑的情感用火一樣熾熱的語言表達出來,仿佛使人諦聽得到心臟的跳動,感受得到熱血的沸騰。眷念鄉土,這是一種具有共通性的感情,而作者所眷戀的關東原野,當時卻已被日本侵略者強占十年之久,對作者來說,她是失去的美好家園;對國人來說,她是祖國完整版圖上淪喪的土地,因此,眷念鄉土就有了讓人產生共鳴的強烈的愛國色彩。
句子賞析:
1、土地是我的母親,我的每一寸皮膚,都有著土粒;我的手掌一接近土地,心就變得平靜.我是土地的族系,我不能離開她。
賞析:這里的“土地”指的是故鄉,作者運用比喻的修辭,說明自己跟故鄉的血肉相連的關系,表現自己對故鄉的深情.
2、我永不能忘記,因為我答應過她,我要回到她的身邊,我答應過我一定會回去。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
賞析:運用擬人和反復的手法,無情之物當人來寫,顯得親切、深情。我答應……我答應的反復出現,使感情表達更加真摯,也更強烈。
3、對于廣大的關東原野,我心里懷著熾痛的熱愛。我無時無刻不聽見她呼喚我的名字,我無時無刻不聽見她召喚我回去。我有時把手放在我的胸膛上,我知道我的心還是跳動的,我的心還在噴涌著熱血,因為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濫著一種熱情。賞析:把關東原野擬人化,使形象更加具體,也體現了作者對這片土地的熱愛。
4、在故鄉的土地上,我印下我無數的腳印。在那田壟里埋葬過我的歡笑,在那稻顆上我捉過蚱蜢,在那沉重的鎬頭上留著我的手印。
賞析:運用排比的修辭手法,說明了作者從這片土地長大,作者對這片土地的留戀以及熱愛。排比的手法增強了作者感情的表達。
5、我無時無刻不聽見她呼喚我的名字,我無時無刻不聽見她召喚我回去。
賞析:反復手法的運用,增強了語氣表達的強烈,表明了作者對故鄉深切的愛,渴望回到故鄉去的迫切心情。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搖籃網〗 版權所有 備案號:滇ICP備2022004586號-57
聲明: 本站文章均來自互聯網,不代表本站觀點 如有異議 請與本站聯系 本站為非贏利性網站 不接受任何贊助和廣告 侵權刪除 478923@qq.com